Friday, September 5, 2014

簡析含中共統戰技術的「學術」論文

從其他討論組上搬運一名大陸年輕公務員的言論過來。一定程度上可代表大陸民間對香港的典型觀點。

樓主與此無關,僅拋磚引玉,不參與討論

以下為公務員正文:

關於香港,我們沒有“欽定”的意思,但我們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

【1】
前段時間出了兩件事情:第一件是法國的巴黎銀行因為違規,被罰了100億美元,第二件事情是阿根廷十幾年前的一次賴帳被判不合法,結果現在有錢也還不了被 迫違約,十幾年來攢下的信用付之東流。好玩的是在於,做這兩次判決的都是美國,罰法國100億一度弄得美法關係極度緊張。
為什麼法國人和阿根廷人犯錯要由美國人來判呢?因為美國是金融中心。阿根廷人是在美國借的錢,而巴黎銀行如果不認罰,以後就別想在美國做生意了。開金融中心就是爽啊。

【2】
如果你是中國的老大,看到美國這麼爽,你要是不想搞個金融中心,那就不必當老大,可以直接拉出去斃了。十年之內,中國能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經 濟體有權得到一個配得上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地位的金融中心。對中國來講,只要不能給香港派黨委書記,那這個金融中心寧可建到烏魯木齊也不會建在香港:烏魯木 齊好歹是中亞第一大城市,真的。

【3】
在舊中國,起到連接中國和世界橋樑的城市是上海,當年上海與紐約倫敦巴黎齊名,香港不過是個小地方,後來共黨作死,人類就在香港山寨了一個上海。現在共黨 扔掉共產主義信仰殺了回來,山寨版的上海自然競爭不過正版的上海。知道上海的房子為什麼貴麼?因為市場清楚,20年後,上海就是紐約,紐約房子什麼價,上 海就得什麼價。在上海的朋友,趁現在房子便宜,趕緊買沒錯的。

【4】
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說的:
廚師親切地問道:“你想被怎樣吃掉?不要怕,百花齊放,暢所欲言嘛。”
豬:“其實吧......我並不想被吃掉。”
廚師:“你看,說跑題了吧?”
豬:……
對香港而言,現在就像這頭豬,不是選擇死不死的問題,是選擇怎麼死的問題。當然,說死過分了一點,現在香港需要政府、資本和市民密切配合,系統的設計一個方案,應對必將到來的衰退。
香港問題的核心在於,市民從心理上不接受這個過程。在一個衰退的經濟體,將這種不可抗的外部原因歸因於不民主,乃至訴諸民粹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埃及和突尼 斯如是,吉爾吉斯斯坦如是,最近的烏克蘭亦如是。一般而言,這種事情花些時間折騰幾次,大家腦子就清楚,就知道該幹嘛幹嘛了。
對香港而言,麻煩之處在於時間不等它。內地搞金融中心,十年生育,十年教訓,也就是二十年之內的事情。香港真的沒有時間浪費在傲嬌上。但是,看著二十年之前的窮親戚現在在香港什麼東西貴就買什麼,從感情上講,香港人又怎能不傲嬌呢?

【5】
香港如果丟掉金融中心的位置,會怎樣?
決定一個城市地位的,是這個城市的輸入與輸出。你能為這個世界做得多,這個世界也能給你更多的回報,如果你不能輸出,也就沒了輸入。
金融,製造,研發,包括旅遊,這些都是有輸出的,但房地產和服務業不是。靠房地產和服務業是撐不起經濟的,你可以去看中國,但凡房價貴的地方,總有一些別的產業作支撐,香港一旦丟掉金融中心的位置,房價一定會大幅下跌,資產縮水,日子會非常難過。

【6】
回到標題,我覺得長者“我們沒有欽定的意思,但我們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最大限度的概括了中央對港政策的核心。香港人不管怎麼折騰,大陸對香港的定位才是致命的。
首先,世界級金融中心香港已經毫無指望了,但香港仍然可以選擇成為華南地區的金融中心,這樣死得相對好看,但是,照香港這麼折騰,這個區域金融中心大陸恐 怕都會放在廣州或者深圳。如果連區域金融中心都做不了,香港那就死得非常慘了。香港地太貴了,當年土豪劉鑾雄包著名週邊李嘉欣的時候,大概就給了一個不到 90平米的房子,這種地方搞製造業是沒可能的。香港的研發也遠沒有新加坡那樣有指向性,更多的是粉飾太平的存在。至於旅遊?大陸人去香港旅遊,看的就是資 本主義下的發達國家的生活水準,香港一旦沒錢,想看風光的會去東南亞,想看資本主義的會去臺灣。臺灣的國語雖然怪一點,但是起碼比粵語好懂多了。
如果你們不知道轉型失敗經濟衰退是什麼樣子的,我建議你們看看三十年前全國最富的東北。東北就是轉型失敗的樣子。

【7】
對香港而言,民主選舉是極為重要的,只有通過真民主選舉,才能真正選出一個有市民支持的強勢政府,才能推動改革。一個弱勢政府,守成啥都不做,是不能帶領香港適應這個衰退過程的。
但是,共黨又非常不希望在公開場合議論民主自由這種事情,這會動搖共黨的統治,為了共黨的長治久安,犧牲一個香港沒啥捨不得。
所以,香港能做的是,是把這個民主放在一個非政治化的語境之下。簡言之,香港要的應該是一個不打民主大旗不刺激中央但又真正能得到市民支持的政府。日本人 有句話說得好,打槍的不要,悄悄的進村。但是,香港有一批人不但打起了這個旗子,還試圖通過打這個旗子來指點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我不得不說,這些人想得太 多了一點。
把香港的改革問題,置於“民主-獨裁”這樣的語境之下,不留任何轉圜餘地,這是最典型的作死。很多事情,中央是可做可不做的,香港的泛民主派把這個可做可 不做變成了不得不做。 你說這幫人是賣港求榮還是賣港求榮還是賣港求榮呢?要知道,這幫不愁吃喝的人,鬧了可以青史留名,不鬧可就啥都沒有啊。

【8】
客觀的說,保證香港繁榮是中共的一個很重要的政治承諾,搞死香港,對大陸的形象沒啥好處,這是中共對港政策最忌憚的地方。陸遙遙說占中會導致雙輸,從這個 角度說,確實香港輸了,中央也沒有贏。但是從長期講,香港這一鬧,對中央來說,很多原來下不了的決心現在就好下了。而對於中國來說,把金融這樣的產業放在 能向中央交稅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大事,只有這樣才能用轉移支付幫助中國需要幫助的窮人,而幫中國的窮人致富,是未來三五十年中國最重要的事情。至於負面? 中國現在的形象很好麼?反正蝨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多這一筆爛帳又如何?
悶聲發大財,才是硬道理,對香港,對大陸,都是。鄧矮說“不爭論”,一個意思。二代目三代目都是真明白人。

【9】
所以,我總是認為,共黨是下了個套,讓香港作死,然後再一舉消滅。
有一個故事我再講一遍:從前鄭國的國王鄭莊公有個弟弟叫段,段一天到晚作死,有人勸莊公管管,莊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就等著瞧吧。後來, 等到段作死做得不像話,莊公就帶人把段滅了。

真壞!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19965961452768/permalink/633548730094491]

==========

這種很明顯是中共(有指導性的)教育之下所得出的分析結論。類似針對分析港、臺的文章,我早就看過N篇,連中國社科院的研究報告和中國經濟學者的論文都看過。其實是先突出針對地區(事實度高的)弱點、曲線貶之,聚焦中國,合理化 非依靠中共不可之說。嘿!破解方向/困局很簡單,努力改善,眼放國際,Think out of box。

這類文章是「統戰技術文」,方針是曲線 貶低目標、讚頌中共,對外、對內都識用。盲目「背書」或靠記憶力優勢來的學生90%「中計」(深信)。


其實香港原本不需要擔心衰退!英國人很聰明的,在每個殖民地都發展自給自足的能力和多邊貿易協定,即使遇到環球的金融衝擊,民生仍可保。但97後,中共除了快速地廢了香港“武功”,又阻撓香港和國際社會交好,形成非親中不可的困局!香港人也有責任,太笨! 安居時不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