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 2015

用手影相的人多,用心欣賞的人少

本篇文章,攝影師不在此列,我意思指真正專業的,而不是金錢買技術的那些。

無論獨自旅行的觀察,或與朋友同行,甚至閒聊講起遊記,都發覺很多人到外地旅遊,驅殼是到了,心卻沒有;手中的相機拍下了,當場卻沒有多用心去感受。事後詢問,只顧影相的,多半無知無覺。「er…都係咁啦」、「風景會咩感覺?我影咗啲相㗎啦,到此一遊咁囉」、「有咩故事?咪行行企企食飯幾味~」

只懂影相打卡的人,見到鐘乳石,影!見到瀑布,影!見到巨石陣,影!

山明水秀都拍下了,生怕漏了最美角度,一定要十六連拍,卻沒有放鬆心情感受大自然,遠離了煩囂卻沒有放下緊張的心情。

去到宗教建築,影! 去到博物館,影!去到節日大巡遊,影!

卻沒有恭敬感受宗教氣息,只有行逛卻沒詳看展館內的資訊,更沒有與當地人共享大時節的歡樂。

還怕一種自拍狂,實在令人受不了,他們不僅平日行街、睇戲、食飯都必定自拍無限張,又Filter又加心心,就連去到外地旅行,不管哪個景點,都全天候自拍自拍再自拍,有自拍神棍都好,還可以在他們咧嘴而笑的背後看到風景,而最最最可怕的,是超級自戀自拍狂,大頭佔了版面的大部份,無論到了西伯利亞鐵路、大堡礁定大笨鐘,成張相都得其大頭,不看Caption永遠不知他們身在何方,相簿一千張相有999張都是自戀自拍狂的大頭(剩下一張是機場打卡相)。

真想問他們,你們到了外地成千上萬張自拍,有用心留意風景嗎?

你們整個相簿跟在香港影的日常招無分別,有想過別人感受嗎?

沒有,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  

要看名勝靚相,大可上Google Map或Flickr,專業靚相多到唔恨;要怒拍Selfie,也不用千里迢迢影一模一樣的「靚樣」。去旅行,就是感受了解當地風土人情,享受風景美食,透過鏡頭捕捉世界是好,但勿過猶不及,最美麗的風景,還得用眼、用心去感受。

ps 好多地方治安欠佳,拿貴重手機相機狂拍有被搶的危險,那就簡單點用眼去觀察好了,影少張唔洗死的。

[http://polymerhk.com/articles/2015/10/29/23551/]
==========

相似現象:
1)看或拍正妹的男人多,用心欣賞正妹的人少
2)貪慕虛榮的女人多,用心欣賞有錢人或才子的人少

雖然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旅程,但有些人總是一種普通過客的消費者心態去看風景;他們很多事都不放在心上,所以很善忘;不過他們又想證明自己曾經擁有,便忙於拍下這些「風景」。他們留著的是「花瓶」,但對「花瓶」的故事一無所知;例如青花瓷,你看的是花瓶,還是「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妳初妝......」的東西。不過,有時候,稍有想像力的人會為這些「風景」寫上自創的故事,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這情況有如寂寞又只懂消費著美女或帥哥(某種對象)的人一樣,沉迷於對著美圖、一些浪漫或激情的影片「自慰」;長此下去就會造成某些認知偏差或甚至人格缺陷,這是某一程度或領域的人群分離現象,沒有對錯,但有好壞情況之分(參考部份原因:Everything We Think We Know About Addiction Is Wrong)。大家都是過著差不多的同一天,可以找到差不多的資源、資訊,為什麼有些人總覺得每天都是差不多、枯燥無味,但有些人卻不是這樣覺得呢?

很普遍的例子:
1) 富家的小孩有很多玩具,但大部份玩具都是「過客」;
2) 普通家庭的小孩很少玩具,但卻為僅有玩具的損失而大哭。


不論是富或是貧家庭的小孩,他們都是在玩,差別在於有沒有用心去玩和重視自己的玩具。談情說愛也是一樣,用心過的會怕受傷,沒心的很蕭灑;逞強的就裝作很蕭灑,或不斷強調單身快樂。猶如小孩一樣,明明自己很想要玩具,卻說「車!有什麼了不起」。

套用上述的「人群分離現象」理論,其中一方不用心,分離是遲早的事。因此,其實怕受傷而不用心的,最終也是在傷害用心者和浪費大家時間,互相消磨。只有用心才可以有機會帶來幸福。怯或過於逞強的,就注定做Loser。

男人若要知道女人是否很重視你,不彷留意她是否把你像她家中那摰愛的娃娃地抱著過。而女人,不彷留意他是否把妳像他那摰愛的玩具(如模型、汽車)照料過。另一伴就是你的「玩具」,愛情就是一種「玩意」,你有用心過照料嗎? 你家中不棄掉陳舊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