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Thursday, June 21, 2018

「中國速度」下的「金融自信」和價值觀

天水圍街坊:男貪性女貪錢

除了陳伯和阿萍這兩段失敗的中港婚姻,本刊又走到很多新移民的天水圍,訪問了多名街坊,她們認為中港婚姻存在種種問題,港男也要負上責任。

「娶太太前就話住私家樓,誇大每月薪金,直至老婆到港後先發覺完全相反,有人拿綜援,住劏房,甚至露宿街頭。」新移民霍太表示,一些到內地娶老婆的港男就是不誠實,喜歡誇大自己的條件。她認為國內女子普遍以為香港環境理想,希望生活得以改善才嫁來港,豈料來港後才發現受騙,「黎到先知個老公拿綜援,又或收入微薄,間屋仲細得可憐,婚姻仲點會和諧。」

而另一街坊何女士亦聽過,有港男喜歡誇大自己入息來取悅內地女友,「佢地話做散工日薪一千,別人就以為月薪三萬,每年三十至四十萬,很開心,但點知成日無工開,女人失望然後離婚,變成好似女人唔岩,女人都係想搵個收入穩定既男人,鬼叫你做唔到咩。」

李女士認為雙方也有責任,男方想找個年輕女子,女方想找保護傘,不能全怪責男人欺騙。她指有朋友帶着孩子來港跟丈夫團聚,三個人入住公屋,為求調遷更大單位,兩夫婦再生小孩,可惜老夫少妻最終合不來分開,可憐孩子沒有完整的家,「朋友最終要領取綜援,呢區有好多個案都係咁,根本無一個係自己打工養育小孩。」

李太批評港男花心,鍾情年輕女子,不在乎年齡的差別所產生的問題,女人選擇跟隨港男生活亦可能貪圖金錢,未必真心愛你,這很現實,女人也沒有錯

李小姐覺得現今社會普遍對大陸女人有偏見,認為她們嫁港男目的為領取綜援。她說一名國內朋友當年聽從親友介紹,以為港男條件很好,可以養活一家人改善生活環境,後來嫁來港後卻發現老公沒有正職,跟父母同住靠父母供養,甚至婚後經常虐打妻子兼有不良嚐好,最後女方選擇離婚,領取綜援獨力照顧四歲小孩,李小姐慨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朋友的遭遇就是嫁港男的不幸例子。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latest/20170615/519694]

==========

「中國邏輯」:
1) 「有港男喜歡誇大自己入息來取悅內地女友」
要不是女的貪錢怎會上當? 那些渣男吹牛B只不過是迎合妳們的高「子宮槓桿比率」。
2) 「女人選擇跟隨港男生活亦可能貪圖金錢,未必真心愛你,這很現實,女人也沒有錯」
假情假意地謀財(什麼都是假,錢才是真)還說自己沒有錯? 這句話只有出自提供性服務者的口就100%沒錯。這只不過是「商業糾紛」,不要說得很凄美,要不要唱首改自林俊杰的<<她說>>「我們做愛沒有錯,只是沒錢的獨秀太折磨」來同情妳們? 乾脆承認自己是妓女吧!我們還可能逹成一筆交易,在本座面裝什麼B?

在今天的中國和香港,這是眾所周知的中港婚姻特色,近20年的90+%沒什麼好東西。其實今天的中、港女人都「拜金」,陸妹比港女野心大(
因為大陸「子宮槓桿比率」高,簡單例子如:月入五六千又沒房的「子宮」要求月入過萬又有房的「陽具」,平均最低1(子宮):2(陽具),香港普遍最高則是1:1.5。越低收入的槓桿比率越高,代表著越窮越貪錢。
) ,只不過是陸妹「淨值」遠低於港女,而令人有種錯覺陸妹要求比港女低
;細心理智比較就不難發現。但近20年港女「淨值」持續下跌,陸妹「淨值」則上漲;雖然「淨值」上仍有很大差距,但隨著「滬港通」開始後,陸妹的「市價」卻被炒得高過港妹。另外,雖然陸妹「市盈率」高(即性慾滿足度高),但背後「債務」和信用問題多,一爆就很大破壞力,實屬高風險「資產」。

其實很多方面都看得出今天的大陸人很貪錢和「自我商品化」,今天的中國大陸是一個社主義資在外、本資主義在內的社會。每當政府有發展項目,類似「身價漲」的文章便大量宣傳;例如來自我老鄉的「海南又开挂了!海南人身价要暴涨了!」(https://mp.weixin.qq.com/s/s3mYHPbaKttJnPeZmwx35A) ,當地高質素人口比率仍然很低,個人平均「淨值」也很低,但所謂的「身價」是建基於資產(尤其是房地產)炒賣而不是來自實體經濟收入和個人質素提升。

另外,今天大陸人的民族主義情緒、本資主義意識形態和「自我商品化」混合作用下,隨著所謂的「身價」提高便自覺比日本人優越,但他們卻看不見自己走上比「小日本」/「鬼子」(「仇日」份子的稱呼)當年經濟爆破前夕更糟的相似道路,就是瘋狂的資產炒賣、大量空置樓房;但不同的是,活在這二十多年來經濟衰退的日本人,無論個人資產是多或少,其個人「淨值」仍然很高。大陸人的「自信」是「市價自信」(或「金融自信」),又流行著「笑貧不笑娼」、「沒錢沒本事」、「要房要車」等......重物質又低層次的思想和「內需」,不管是否低質素的人,只要「身價」提高就是高人一等;「子宮」就跟房價和物質自然地掛勾了,一掛勾,「理智」的「子宮」當然是會跟「陽具」討房車和財產,要多少就取決於「子宮價格」及「子宮槓桿比率」;所以不管哪裡的男人,要陸妹張開雙腿,必先有足夠的「入場費」(賭撲克的粵語俗語叫「落part」。沒「part」就沒得「啪」耶~)。但日本人的「自信」是「淨值自信」。

建立「金融自信」也有好處的,因為大陸低端人口多,又要扶貧和執行「人人平等」的共產主義,把低端人口的「身價」抬到跟高端人口的一樣水平,就最快速簡單的策略。「中國速度」不限於科技和建築,你們看見了嗎?

而今天的香港呢?「一家人」那批的都差不多那樣。

利申: 由於本人要的女人不是商品,所以無持有任何"雌性股份"。In my view of value, human acts as economic good is reasonable but as financial product or commodity is not. The low educated people don't know the discrepancy of "value" and "p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