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Saturday, January 18, 2020

貼文宣、質問警員屢被捕,打壓升級,趕絕和理非?

反送中運動持續逾七個月,「和勇不分」的信念植根在參與運動的人心中,即使特首林鄭月娥和警方多次呼籲市民與「暴徒」割席,但隨著示威暴力破壞活動減少,警方執法對象亦開始變化,今日凌晨,有 8 名和理非疑因張貼文宣被捕,至今仍未獲釋,警方的捕拘對象漸由「勇武」擴展至「和理非」,因指罵警員、貼連儂牆文宣等被捕漸成主調。

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上月 27 日曾以「烏合之眾 不分和勇」為題,批評「和理非」是「暴徒」赤裸裸的幫兇,更斥和理非行逕「滅絕人性,冷血程度不下於施暴狂徒,配不上和平、理性等歌頌人類美德的詞語。」他又指,和理非終有一天要負應得刑責,呼籲「你們好自為之吧!」。

《立場》列舉近月,警方針對和理非的拘捕案件,部份更被起訴或未獲釋。

集會、遊行 禁

民陣過去兩次遊行分別錄得 80 萬人及 103 萬人參與,並再無出現遊行後大型衝突的情況。在和理非向全球表達訴求之際,元旦遊行卻被警方中途腰斬,警方指有「一小撮暴徒」破壞銀行及咖啡店,逐要求民陣 30 分鐘內疏散港島過百萬市民;而原訂周日發起的「天下制裁大遊行」,警方拒發不反對通知書,稱遊行會對公眾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只容許舉辦集會。

集會亦未見和理非可安然參與,輕微違法行動已可引發警方嚴厲執法,其中在去年 12 月 22 日,聲援維吾爾族人權集會,當日附近有人將中國國旗拆下丟在地上,隨即引來大批防暴警察到場帶走國旗,並與在場人士衝突,期間警員更一度擎槍指向在場者及施放胡椒噴霧。

和理非近期則在各區籌辦「和你宵」,當中包括由當區區議員發起,惟葵涌、黃埔、中西區的「和你宵」不獲政府發牌,導致被迫取消。

指罵警員 拉

「上返行人路」可能是警員在處理示威活動中最常說的句子,但站在行人路或是公眾地方,亦可能會被警方扯出馬路拘捕。其中在元旦遊行當日,不少市民在銅鑼灣圍觀警方在 SOGO 外拘捕過百名人士,不時有群眾大叫「放人。」警員曾在行人路上扯走兩名男子,指着一個方向說「唔好走呀!我現在截停搜查你!」未幾便被警員按着頭拖進防線後帶走,附近市民隨即起哄:「又話只是搜查,做乜嘢呀?佢做咗啲咩呀?講幾句嘢就拉人?講幾句嘢就拉人!」

與警爭論 噴椒

和理非亦不時在示威現場質問、指罵警員,甚至和警方口角。目前本港並沒有《辱警罪》,但和理非多次因為質問或口角,被胡椒噴中,或被警棍揮打,林志偉亦曾承認有警員的確稍為躁動。

例如在元旦遊行當晚,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在銅鑼灣站在警方及記者防線中間,以揚聲器要求與指揮官會面,及呼籲警員冷靜,但卻被防暴警察兩度扯開眼罩,並近距離噴椒。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江永祥事後解釋,指許智峯拒絕離開,作出消極抵抗,因此才扯下眼罩噴椒。

除立法會議員外,和理非在示威活動期間亦屢被噴椒,其中在 12 月多次舉行的「和你 shop」,不少活動只有唱歌、叫口號等,未有破壞商場設施,但期間曾有便衣警員及防暴警員在尖沙咀、九龍灣、大埔等商場內截查及拘捕,同時噴椒驅散和理非,事件中多人感到不適。

連儂牆貼文宣 拉

從大型活動走入民間,各區「連儂牆」作為宣傳民間活動的一大途徑,讓未有緊貼時事的市民獲取最新資訊。雖然過去 7 個月經常被反對人士、食環署職員等「撕紙」,但「撕一貼十」下「連儂牆」旋即重現,但近期「文宣組」多次被警方拘捕,過去一個月已有 5 宗類似個案,地點包括旺角、金鐘、元朗等。

其中去年 12 月 30 日晚上 9 時,6 人在天水圍銀座行人隧道貼文宣,多名警員到場截停,以涉嫌「刑事毀壞」捕拘他們,被捕的包括一名 22 歲孕婦,當時她被要求在現場蹲地接受調查,期間不適嘔吐,到凌晨約一時才獲安排送院,與被捕時間相隔約 4 小時。

另外,今早凌晨亦有 8 人在屯門連儂牆附近被捕,被指藏有文宣、現金、電鑽,以涉嫌「藏有工具可作非法用途」帶返警署調查,至今仍未獲釋,當中包括一名 13 歲女學生、一名現役警員及一對母女。

影警員相 拉

除了指罵貼文宣,和理非連拍攝都可能被捕。1 月 15 日一名青年在西九龍中心美食廣場拍攝時,突然被兩名便裝男子截停,然後才表露身份稱自己是警員,指青年違反法庭禁制令,侵犯警員私隱,帶返警署調查。警方其後指,在青年身上搜出 18 厘米的電筒及電筒零件,以涉嫌「普通襲擊」及「藏有攻擊性武器」被捕。

網上議論表態 調職停職

走進網絡世界,化身「鍵盤戰士」還是在私人平台發表言論,亦有機會被以言入罪。其中教師近月來多次被教育局、建制派、特首林鄭月娥譴責,其中教育局長楊潤雄強調,教師是學生的重要楷模,言行需要符合社會對教師的道德和專業期望,「將會更加嚴厲跟進每宗被判罪、被捕、被投訴的個案」。教育局同時向學校發信,稱已要求學校,若有教師涉及嚴重違法事件被捕,應立即停職。

同時,政府亦屢提及公務員要政治中立,林鄭最近亦強調對教育界、公務員害群之馬,絕不會手軟。

==========

「和理非」圈中最多𡃁仔𡃁女和中產,港共一定想把比較混雜的勇武圈分化,再細分劃圈分類—大致從外表、學歷、意識形態和階級入手。最單純的又膽小的「和理非」,通常靠嚇或罵就可以打沉。

記得連儂牆絲巴講過「貼又被人罵,不貼又被人罵;快又被人罵,慢又被人罵」,我一睇就知佢哋被警察臥底或港共政權打手玩緊;但因為我覺得那些只不過是小考驗,不會參與討論太多或更不會在現場捉鬼,堅持有人貼或行出來而我有時間就幫下手。

中共和港共的計劃經濟背後,也計劃著經濟人力資源。所以,計劃香港親中人士去「大彎區」就最適合囉~

另外,不要太沉迷「連登」官網 (非FB),因為佢的註冊制是必需有學校或ISP電郵,即是所有會員已鎖定了學生和其他香港使用者真實身份;而用得ISP電郵的,通常是學生或文職的人士;當中有20%是活躍的港共間諜就很足夠,Depends on Budget。

抗爭者,你們有冇諗過點解像我們這些有真實profile的FB無事,但你們當中部份人無論有冇真實profile都出事?某程度,某些人是被計劃「出事」的一群,按「劃圈成點,再圍點打援」的策略,他們被套成「點」或圍獵了;而我們是最難被劃圈、未知如何或難被計劃的一群。Tips,起碼不要太沉迷同溫層和脫離現實,「浪子」底裡就是Be Water從來都是最難捉摸又不怕死。如何突破被計劃,只有就靠自己了,哭泣聲絕無意義。

我始終認為「低智慧生物最終被高智慧的統治」非常合理,香港人未來就在於新一代的集體智慧和能耐了。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8%B2%BC%E6%96%87%E5%AE%A3-%E8%B3%AA%E5%95%8F%E8%AD%A6%E5%93%A1%E5%B1%A2%E8%A2%AB%E6%8D%95-%E6%89%93%E5%A3%93%E5%8D%87%E7%B4%9A-%E8%B6%95%E7%B5%95%E5%92%8C%E7%90%86%E9%9D%9E/?fbclid=IwAR31aWpHuIVWwpjsGf5XO4e58dWFNM81DpV-Tokhz4dEB-gXTspQ57Aydmg]

Friday, January 17, 2020

Talking about my will in career and life


To Oversea Partners:

I know many Zhonguogese and the worsened HKers do not like to follow the order of career path or even dreams for big jump. That's crazy and will bring disorder of a company or even society. Besides, I agree that your managerial position in Hong Kong is well-prepared and not be challenged because it is a strategy for the business in oversea. So I must follow it.

As I experienced in a north Euro. company and long time of Hong Kong campaign, I recognized that many people were made or fell in high tension. I hope you can take everything easy because high tension will drive you make more mistakes in both decision making and behaviours, CIA or FBI will understand why.

One of reason makes me want to earn more is that I know the protesters need fund. Everybody contributes a little is not little. It's also an applying of sharing economy. I believe that "No Free Lunch" and Mutual Benefit are parts of principles towards success.

Last but not least, as I hope the HK's new generations understand more about how to co-operate with the oversea partners, this speech is a sample for public and to encourage more good guys to join you. I think that is a kind of direction to expand + strengthen your resources pool and force, for increasing bargain power on handling China affairs. The hearted protesters should not be abused. Caring and providing good guide for the youngers is social responsibility which should be executed by the elders. Please don't mind.

I do not hunger for go bed with Zhonguogese girls but hunger for a good parnters. Take it easy, guys!

Thank you very much!

Wednesday, January 15, 2020

大陸妹(Locust Girl)+ Uncle Q





「大陸妹」(Locust Girl):

床叫劃破漫長黑夜,香水透露她的品位,香味飄散深圳河邊。
深夜妹妹勾魂胸圓,漂白臉又有迷人曲綫,
轉身她來到美麗的結界,冒險開演。

大陸妹像一隻蠍,鮮豔的刺是她的識別。
(大JJ像一直射,鯹味精子爽快的識別)
她愛誰也不愛誰,她是中国派來的間諜。
(她愛睡也不愛睡,她是中共派來找「乾爹」)

完美大陸妹冰凍全港焦點,把你定格在愛情盲點。
完美大陸妹戲份拿捏最會,色男不知不覺卻永遠無法脫險。

……

蔣公有十誡,戒懶、戒自卑、戒悶、戒愛現、戒膚淺。
「反共」有十誡,戒宅、戒痴戀、戒貪、戒親共 妹是「間」(妹是奸)。

完美大陸妹冰凍全港焦點,把你定格在愛情盲點。
完美大陸妹戲份拿捏最會,色男不知不覺卻豪爽不斷給綫。

完美大陸妹掌控浪漫氛圍,讓你走進大灣區過夜。
完美大陸妹任務還沒終結,大灣區的玫瑰是她拿手的吻別。


「Uncle Q」:

(國)
數一數每天你約炮找我次數,賭一睹你的神情中有愛慕。
與其辛苦又要耍酷又要埋伏,那麼何不做愛快一點傾巢射出(炫雄風都裝酷不醒目)。

Hey U, Uncle Q 看你耍帥的指數,精流濕透褲,好像出力沒速度。
你又耍像無辜,失去俱來的功夫,難快腳步又想妹破處。

說你願意為了我幸福開始吃素(我笑到哭),放棄港女好好只照顧我家的豬。
我的付出一輩子都不會辜負,移民香港從此有你拔刀相助(我要你的賭注和房屋)。

Hey U, Uncle Q 看你耍帥的指數,精流濕透褲,好像出力沒速度。
你又耍像無辜,失去俱來的功夫,難快腳步又想妹破處。

(粵)
So Q (Hey u, Uncle Q. Hey U) 點解咁撚Q?
So Q (Hey u, Uncle Q. 好撚Q) just because of you.
So Q (Hey u, Uncle Q. Hey U) 點解咁撚Q?
So Q (Hey u, Uncle Q. 好撚Q) just because of you.

I can see in your eyes, Baby. Give her up and come Zhongguo for me.
Don't be so cool shout out, sweetie. May your dreams come true.
Your love gonna stop my heartbeat. Come fuck me with your money.
Life would be so cute, Honey. Be my Uncle Q.

(國)
Hey U, Uncle Q 看你耍帥的指數,精流濕透褲,好像出力沒速度。
你又耍像無辜,失去俱來的功夫,難快腳步又想妹破處。

Hey U, Uncle Q 看你耍帥的指數,精流濕透褲,好像出力沒速度。
你又耍像無辜,失去俱來的功夫,難快腳步又想妹破處。

Sample of non-spy but Chinese "locust" style which is probably become a spy when PRC's political organization place order or pay to her. AI made a over 35 PRC's divorced mother look like student for target the hunger elder man. Hey guys! For your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NEVER be naivee or stay in too hunger.

==========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日本傳說作品「鬼作」裡的主角,伊頭鬼作說過,「我插過你的 XX,我們一輩子就是朋友了」,如果你有深思這句話的意思,他其實很有道理,而且是每一個年輕的創業家,都必須緊記的。

常見的情況是,一群年輕人剛剛出來創業,大家都不會有太多錢,大家都希望透過自己的生意換成錢。但只靠自己實在很難做到。一堆規模不足的創業公司,他們也意識到要合作才能夠弄出一個可能賺錢的東西,例如美術要找程式員,程式員要找美術,或者研發要找營運。

因為大家都沒錢,你又給不了我錢,我又給不了錢你,那怎樣辦? 那往往就是大家用分成的方式去合作,你的公司分一半,我公司分一半之類。又或者各種奇怪的合作方式,雙方往往只出人力,平臺,資源,總之就是不出錢。沒有任何一方向對方付錢。

這是因為自己沒有錢,又理解對方也沒有錢,覺得這是合人情的做法。不付錢的話,感覺失敗時也沒有損失錢,心理上比較可以接受。

很可惜,實行起來,卻很常出現這種情況: 合作雙方慢慢失去互信,工作態度變得散慢,越來越不相信這合作能延續到賺錢,最後各自找到別的生意後,各自開始忙自己的事,這合作就無疾而終。之前雙方投入的人力付出,就全部化為烏有了。

這是因為沒有錢的創業家,把「錢」的價值,看得很重。但同時,又把人力,特別自己和分成人力的價值,看得太輕。因為這些創業同伴的勞動力看似不需要付錢,所以就低估了他的成本,甚至有人直接把自己的付出,看成是免費。

這種心態之下,就是對於風險,沒有深思熟慮,一旦風險涉及錢的時候,就高估了風險,但不涉及錢只用人力的時候,又低估了風險。出力不出錢時,就會隨便投入一些其實沒有深思熟慮回本可能性的專案上,做一堆自己也不相信會成功,不過既然不用錢,不妨一試的專案。

結果,就是做了很多你也沒有決心相信他會成功賺錢的東西。而你也沒覺得很賠,因為你覺得沒拿錢出來就不是賠。而你的合作同伴也一樣,他是因為不用拿錢出來而輕易答應你,他也沒有深思熟慮,雙方都草率的結果就是合作失敗。

這就是為甚麼,做生意一定要有錢交易的原因,當這個生意你是付錢時,你一定會細心考慮他是否能回本,當那個生意你是收錢時,你則會更需要心力才能說服對方付你錢。不論是付錢還是收錢,他都能夠有效的提升了合作雙方對於這個生意的認真程度,以及互信程度,這不是

誰賺誰的錢的問題,而是錢的流動,才真正考驗到你的決心和信心。

如果你相信一個投資真的能賺錢,你是不怕把錢押下去的,如果你自問怕把錢押下去,那你就不是真心相信他會賺錢。所以,請保證每個合作,都盡可能有錢流動,就算是少錢,也一定要有人付錢,不是你付我,就是我付你,因為他表現的是付錢方對成功的信任。

要記著,這些錢的流動,並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完整的交易,而是一種結盟儀式,實行了,雙方對專案的真正信任才建立,對於增加信心和合作成功率,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雙方都不願意付錢,那你們立即就明白,其實談得那麼高興,那大家心裡也不相信會成功,早點知道才是好事。


[https://www.cup.com.hk/2016/03/21/column-chenglap-8/?fbclid=IwAR0IYNPoKX6_B9GwDHGSKP1MFYxABmrqEfPldd3HrHWzgGeDN2lwJszDniU]

==========



香港那麼多「爱国」者,正所謂「吃人飯者口軟」,吃人「蝦條」者當然會心、鳩齊軟。食即性也,下體主宰大腦的生物真不少。某大陸領導說過「民主不能當飯吃」,對於「飯桶」來說是對的;如此類推,民主也不能當「蝦條」吃。

另外,廢叔/佬 伊頭鬼作(還有臭作)說過:「我插過你的XX,我們一輩子就是朋友了」,什麼人會反對 「反大陸」、「反嫁娶大陸妹」或打壓個人創作的抗爭者或普通人?可能入面有好多插緊大陸閪或劃緊「蝦條」圈的鬼作/臭作呱~ 自己用碌鳩諗吓喇~

看來大陸妹真係要感謝班港產鬼作/臭作(As same as Uncle Q):「我的付出一輩子都不會辜負,移民香港從此有你拔刀相助」。



韓國瑜是親大陸的,連這個都不知道就想潛伏「反韓」隊?看來連共諜都拋棄他~

食即性也,永遠最反「反大陸」的人都是插大陸妹或吃大陸飯的男人,「反大陸」會刺激他們的雄風神經~ 臺灣和香港都有不少這類狗公;牠們會盲目地為大陸人路見不平、拔J相助,若沒了牠們,「共諜」也難滲透。

偶爾拋一個小石頭在平靜湖裡,就會有漣漪;這就是政治上的「釣狗公」,呢招真係可謂全球通用,Easy~

Tuesday, January 14, 2020

香港上千勇武青年來臺避難

香港警察暴力鎮壓並濫捕抗爭者,讓社會陷入「白色恐怖」,許多勇武派青年到臺灣暫居避險、治療休養。為了不讓香港抗爭青年來臺陷於無助,臺灣許多團體、個人都發起救援行動,紀錄片《暴民》導演周世倫是其中之一。周世倫接受《沃草》專訪指出,最近前來臺灣避難的香港勇武青年大約已突破 1 千人次,他們因為臺灣民主、文化相近,而來展開避險的「自由之行」。雖然有人只是短暫停留,但他們對臺灣大選和未來發展卻十分關注。周世倫說,其中曾有一位孩子問他,「臺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選擇支持在政見發表會上講空話的人當總統」,讓他不知如何回答。還有一位勇武青年談起為何參加抗爭時說,「因為我們的上一代選擇不關心政治,選擇不說話、賺錢發大財,我們這一代毫無選擇,只能用身體和人生,反抗極權專制的中共」,讓他感嘆臺、港處境的相似,也期許臺灣人能在即將到來的大選做出正確選擇,確保民主自由永續。

紀錄片《暴民》,紀錄下臺灣參與三一八運動的青年身影,也展現了導演周世倫對社會運動、公平正義的關懷。隨著《暴民》到各地巡迴播放,周世倫也結識了臺灣國內外、包括香港的紀錄片工作者及社運組織,開啟跨越國境的運動連結。「反送中」運動爆發,香港的青年遭受政府前所未有的鎮壓,臺灣除了支援抗爭裝備,現在更成為他們避險、尋求治療的避風港。為了幫助這些年輕、需要陪伴和各種支援的勇武青年,原本扛著攝影機拍片的周世倫,投入協助香港來臺青年的行列。他更發起「香港援助與安置計畫」募資,並將資金交由「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基金會」信託,讓香港勇武青年在臺灣能獲得妥善的醫療及安置。

「保姆車」必備反監聽、反跟蹤裝備,防範「你看不見的紅色滲透」

接待、安置、陪伴香港來臺的勇武青年,是周世倫幫助香港民主抗爭的一項重要工作。開車接送香港青年,載他們到暫時安置的住處或就醫,是周世倫的日常,也讓肩負特別任務的車輛就像是「保姆車」。他向記者出示兩台神秘的機器並指出,像他一樣幫忙載送香港青年的「保姆車」,車上一都會配備反監聽、反跟蹤和反偷拍的設備。記者當下無法理解,為何香港青年都已經到了臺灣,還有這層安全顧慮。周世倫表示,雖然臺灣民主、安全,但還是存在著一般人不容易察覺、隱身社會裡的「紅色滲透」勢力,不得不小心防範。

去年一月,曾爆發香港親中媒體《大公報》、《文匯報》派人員以觀光簽證入境,實際上卻是對當時來臺參訪的香港運動青年進行監控、偷拍的消息。經國安單位調查後,更發現有臺灣徵信業者也受聘牽涉其中,還牽連出有三名港府「退休情治警務人員」頻繁在臺灣活動、出現在有香港運動青年出席場合的案外案。

周世倫以這些報導向記者指出,中國情治人員滲透入臺進行各項跟監情蒐的傳聞從沒停過,現在連臺灣徵信業者也可能成為他們的消息來源,「有些人覺得我矯枉過正,但我認為還是小心點比較好」。

孤獨而忐忑的「自由行」:香港抗爭青年的臺灣故事

香港民主抗爭中走在第一線的勇武青年,他們戴著防毒面罩、工程頭盔、全身護具的形象,已變成「反送中」運動的鮮明象徵,這群人的真實樣貌,也因此蒙上神秘面紗。

周世倫指出,來到臺灣的香港抗爭青年,年齡從 13、14 歲到 30 多歲都有。其中,年紀相當於臺灣國高中、大學的學生佔了多數。他說,這些青年絕不是臺灣親中政客口中的「亂七八糟鬼小孩」或是「暴力份子」,裡面有不少人甚至還是外國名校都想搶著要的優秀學生。他們有些只是短暫來臺灣停留,有些現在則是已經取得臺灣的學籍,開始就學唸書。

從臺灣三一八運動青年,看到香港青年「勇武仔」,周世倫說,很多參與抗爭的年輕人,其實都是相當聰明、有思考能力、有理想和具有開創性的人才。他無法理解,為什麼臺灣有些政黨、政治人物要不斷批評及排斥香港抗爭青年,「以他們的條件,很多國家都會搶著要」。

這些青年從香港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臺灣,周世倫因為接送、陪伴他們,彼此變得熟識,讓他在青年的心中獲得像父親的角色,成為他們吐露心聲的對象。他在對話中發現,香港青年對臺灣即將到來的選舉和未來發展,其實相當關心,更流露出焦慮的心情。

和「勇武仔」對話的過程中,周世倫說曾有個孩子憂心忡忡的向他表示,「導演,你可不可以拜託臺灣人,好好地看清楚、好好投票,不要選出一個傾中的政治人物當總統?」。另一個青年則是在聊到為何會參加抗爭時告訴他,「我們的上一代選擇不關心政治,選擇不說話、賺錢發大財,我們這一代毫無選擇,必須用自己的身體、人生與未來,對抗極權專制的中共。我們已經示範一次了,難道臺灣人完全無感嗎?」

某天,他接到一通來自飯店的電話,飯店人員表示,一個受到安置的香港女孩把自己鎖在房裡一直哭,希望他過去幫助了解狀況。因為這位女孩並不是他經手安置,他抵達後試圖跟她溝通,但女孩一直不願意多說什麼。他坐在房門外等了好幾個小時,雙方才開啟對話。經過深談和確認女孩的處境,發現她只是因為曾路過抗爭現場,被警察登記資料,父母因為擔心就把她送來臺灣。周世倫聯繫律師,評估女孩的情況,確認她回家後能夠平安,後來就安排女孩順利返港。這位女孩的故事,凸顯了對港府的不信任和恐懼,已經深植在香港人心中難以抹滅。

看盡香港青年承受苦難 周世倫:希望臺灣人看清「一國兩制」後果

來到臺灣的香港抗爭青年,除了來尋求暫時的庇護,其中還包括不少人,是來就醫治療。周世倫指出,因為香港現在已陷入近乎「白色恐怖」的狀態,很多在抗爭過程中因警察施暴受傷的人,擔心被警方追查逮捕,都不敢直接到醫院尋求治療。有些受傷的香港抗爭青年,是忍著傷撐過好幾個月,抵達臺灣後才去醫院看診、治療。

因為沒有臺灣健保身份,醫療費用成了香港抗爭青年及臺灣援助者必須面對的沈重負擔。周世倫說,「我前幾天才帶 3 個人去看診,光檢查就花了 3 萬,其中一個因為韌帶斷裂,要動手術可能要再花超過 10 萬,所以才需要募款,不然實在吃不消」。記者問他,香港抗爭青年受傷大多是什麼情況?周世倫指出,最多的是骨折。有一個青年則是因為被警察壓在地上施暴,雖然他後來被其他勇武青年救走、沒被逮補,但他來臺灣看醫生的時候卻發現,脊椎已經整個彎掉,影響行動。周世倫語帶不捨地說,「看到他走路一跛一跛,我每次看就每次心酸」。

香港抗爭青年來臺後,雖然後續的規劃各不相同,不約而同的是,都希望有機會能不再受中共統治。周世倫說,有些香港青年來臺,就已經決定把臺灣當作中途的停靠站,並尋求前往歐美長期居留、取得身份的機會。他們的理由是,「我已經逃難一次,不希望留在臺灣,可能還要面對第二次逃難」。但也有些平時就有健身習慣的青年,來到臺灣沒有停止鍛鍊,他們認為臺灣雖然有可能面對和香港一樣的處境,但他們不想離開,持續健身就是為了預防哪一天臺灣陷入香港現在的狀況,他們要跟臺灣人站在一起對抗中國。

訪談結束前,周世倫掩不住對政治局勢的擔憂並強調,香港人用他們的遭遇,告訴臺灣人「一國兩制」的後果,希望臺灣人要看懂,在大選中做出能讓臺灣民主自由永續的正確選擇。


[https://musou.watchout.tw/read/FTxBgdo4MkfMgnuFtOAF?fbclid=IwAR2zckz_kEBHldQYofCWqkIzIbfyhYnJhAyYMYE_Srk7VvKiDILSZyW5pD8]

==========

跳出抗爭和前綫的同溫圈,其實很多已出來工作的香港女孩仍然在是選擇「好麵包」多於「愛情」。香港人和大陸人的本性都是賺錢為上,差別只在於香港比較有錢,可以稍為追一下夢,多一點浪漫。香港人比大陸人勤快,背後就是比大陸人更想賺多點,更踏實的另一面就是更想要「麵包」,習慣做樓奴的人更不會追求理想。這就是亞洲金融中心的本質。

把大陸領導喊過的「民主不能當飯吃」換成「愛情/理想不能當麵包吃」就秒懂,就算是一起出來抗爭,不少只是三分鐘熱度,沉醉於一時浪漫而已;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太高估香港人的偉大,只會讓自己受傷。

最近,我認識一個年輕、大專畢業、有幾年IT工作經驗的抗爭者,接近一年找不到工作,正在吃「綜援」。他又第3次突然消失了。這下的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00254603660174/)是他開的:


沒想到今天還有人遇上我過去十年來常遇的情況,看來香港「多了人覺醒」不代表「多了人會救人」。抗爭者除了依然面對打壓,也有很多不抗爭的人趁機上位、討好大陸。想像一下當年抗戰的時候,共產黨(非抗爭者)就自己壯大,漢奸(親中人士、賣港賊)就通敵(大陸)壯大,只有充滿理想、熱血的國民黨(抗爭者)「傻痴痴」地去抗日(中共),最後被共產黨和漢奸當「人血饅頭」地吃......「中共+港共」比當年的日軍更邪惡。

有理想的你們,找臺灣(或民主國家)的伴侶會比較容易些。因為那裡還有「民主」,有很多人吃著價廉物美的早餐(麵包、蛋餅)、住著舊房子陪你追夢;等你下課、下班,一起去貼連儂牆、遊行、唱歌......「和你X」:
===
你住的邨子裡,我住在你的附近,下了課(下了班)與你不期而遇。
高中三年我為什麼,為什麼不好好讀書,沒考上跟你一樣的大學。

我找了份工作,離你住舍(公司)很近。
當我開始學會做(愛上吃)蛋餅,才發現你不吃早餐。
喔...你又擦肩而過,你耳機聽什麼,能不能告訴我。

站在抗爭隊中唱歌看星空,教室(公司)裡的燈還亮著你沒走。
記得我想給你的民主,都什麼年代(年紀)了到現在我還在想著。
總有一天總有一年會發現,有人默默的陪在你的身邊。
也許我不該在你的世界,當你失去自由也代表我已經走遠。

學校旁(火車站)的廣場,我在這訴求理想,等你下課(下班)「和你走」好嗎?
彈著琴唱你愛的歌,抗爭一點都不痛苦,痛苦的是你根本沒看我。
我唱這麼走心,卻走不進你心裏。
在人來人往找尋著你,守護著你不求結局。
喔...你又擦肩而過,我唱告白氣球,終於你回了頭。
===

那種混合個人感情和守護社會的高尚情操,繼承了古代俠客那種「江山與美人」的愛和兩難;這跟日本武士蠻像。香港的勇武年青人,留在「民主不能當飯吃」、「愛情/理想不能當麵包吃」的國度,你們在他/她們眼中只是「廢青」或甚至「痴漢/瘋女」。

我依然認為,華人中,臺灣人是最有義氣、最真、最有溫度的。希望你們找到臺妹/仔並落地生根,好好回報臺灣。God Bless Them!

Friday, January 10, 2020

前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前職員鄭文傑的痛苦決定


Rereference:
https://fringeang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9.html
https://fringeangel.blogspot.com/search?q=%E5%AB%81%E5%A8%B6%E5%A4%A7%E9%99%B8


偽抗爭者,滲入抗爭陣營「屈人叫雞」,我唔係今日先知有啲咁嘅人。中共就係要分化香港男女,「屈人叫雞」只不過係常用手段之一,「五區總辭」之前就有。

抺黑者見到你背景乾乾淨淨,咪道德上抹黑你囉~講到尾都係,無嘢好屈咪屈你叫雞、淫蟲或甚至不孝之類囉~

這個世界,污穢的人最想沾污別人;就算撇開政治,人性的弱點也驅使抹黑者「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我們為何相信謊言?

錯誤資訊蔓延不只是因為人們懶惰或容易受騙,社會因素讓問題更複雜。

重點提要

■社群媒體促使錯誤信念以空前的規模蔓延。
■研究人員依照錯誤資訊透過人際網路傳播的方式,建立網路模型,藉此了解社會信任(social trust)與從眾心態(conformism)影響社群達成共識的方法。
■把宣傳加進模型,就能看出信念很容易受到操弄,即使科學家蒐集充裕的反駁證據,情況仍是如此。

19世紀中葉,一種人類手指大小的毛毛蟲在美國東北部擴散。這種番茄天蛾幼蟲(tomato hornworm)出現後,隨之而來的是駭人聽聞的報導,指出牠具有致命毒性且會攻擊人類。1869年7月,該地區多家報紙都刊登了警告,並報導紐約州紅溪村(Red Creek)一名女孩在跟這種生物有了不愉快的互動之後,「陷入痙攣,最終死亡」。那年秋天,《雪城郵報》刊出了富勒醫師(Dr. Fuller)的說法,這位醫師說他捕捉了一條碩大的毛毛蟲,並警告「牠跟響尾蛇一樣毒」,還說這種毛毛蟲的毒液造成了三起死亡。

雖然番茄天蛾幼蟲食量很大,幾天內就能把一株番茄啃個精光,但事實上牠對人類無害。昆蟲學家在幾十年前就知道這點,因此當富勒發表誇張的說詞時,他的主張遭到多位專家訕笑。但為何即使真相早已揭露,謠言依然持續傳播?人類是社會學習者,多數的信念來自我們信賴的人(例如教師、家長和朋友)的說法。透過社會傳遞的知識是文化和科學的核心。但如同番茄天蛾幼蟲的風波所顯示,我們的社會學習能力有個很大的致命傷:有時我們散播的觀念是錯的。

在過去五年裡,知識透過社會傳遞造成的問題,顯然已經讓我們相當失望。人們在社群媒體分享的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促成錯誤信念蔓延。廣傳的錯誤觀念牽涉到廣泛議題,從選民舞弊的盛行、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是否為事先策劃,到疫苗是否安全,無所不包。番茄天蛾幼蟲恐慌擴散的基本機制,在現代具有更強的影響力,而且在某些情況裡,還會導致大眾對基本社會制度極度不信任。其中一個後果,就是爆發了這個世代裡最嚴重的麻疹疫情。

「錯誤資訊」這個詞似乎不太精確。畢竟當今最具破壞性的錯誤信念,很多都源自於宣傳和假資訊(disinformation),這些資訊不但刻意騙人,而且有意造成傷害。但是在社群媒體的年代,使宣傳和假資訊如此令人信服的原因之一,在於接觸到假資訊的人即使無意誤導其他人,仍會把這些資訊傳播給信任他的朋友和同儕。社群媒體把假資訊變成了錯誤資訊。

很多傳播理論學家和社會科學家想要了解錯誤信念為何持續存在,他們把想法的擴散視為感染,並建立模型。採用數學模型簡單再現人類的社會互動,意即用電腦演算法模擬,然後研究模擬結果,藉此了解真實世界的運作。在感染模型(contagion model)裡,想法就像病毒一樣,會在人們的心智(mind)之間傳遞。這個模型的網路包括代表個人的節點(node),以及代表社會連結的邊(edge)。研究人員先從一個網路開始,在某人的「心智」裡植入某個想法,然後設定傳遞發生的不同條件,觀察想法如何傳開來。

感染模型非常簡單,但曾用來解釋出人意表的行為模式,例如1774年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出版之後,據報導有一股橫掃歐洲的自殺風潮;或是1962年美國幾十名紡織工人被虛構的昆蟲叮咬之後,表示出現了噁心與麻木等症狀。這種模型也可以解釋某些錯誤信念如何在網際網路上傳播。在上次美國總統大選之前,臉書上出現了川普年輕時的照片,圖中有一句引言,咸認出自1998年《時人》雜誌的訪問。引言說道,如果川普要競選總統,他會以共和黨員身分出馬,因為他們是「最笨的一群選民」。雖然不清楚「感染源」(patient zero)是誰,但這則迷因(meme)迅速在臉書上傳開來。

這則迷因的真實性很快遭到質疑及破解。事實查核網站Snopes報導,早在2015年10月就有人杜撰這句引言。但就像番茄天蛾幼蟲,這些想要宣傳真相的努力並沒有阻止謠言傳播,光是其中一則貼文的分享就超過50萬次。只要又有人在接下來幾天分享這則迷因,他們的錯誤信念便會感染那些注意到這則迷因的朋友,接著,這些朋友會把錯誤信念傳到新的人際網路。

這就是為什麼事實查核無法破解很多廣為流傳的迷因。分享川普迷因的人不會自行查證,而是相信先前分享它的朋友。如果沒有人願意動手查證,光是把事實放上網路並沒有幫助。假資訊的問題看似出在人們的懶惰與容易受騙,解決之道就是加強教育和批判思考技巧。但這並不完全正確:即使在一個社群裡,每個人都不斷蒐集並分享證據、努力想得知真相,有時錯誤信念依然能夠持續存在,甚至擴散。在這些情況下,問題不是出自未經思索的信任,而是比那更複雜的因素。

社會為何分歧

臉書粉絲專頁「停止強制疫苗接種」有超過14萬名追蹤者。這個社群主張疫苗有害或無效,小編會定期張貼素材做為證據,包括新聞報導、科學論文、著名疫苗懷疑論者的訪談。在其他的臉書社團上,成千上萬憂心的家長互相詢問並回答關於疫苗安全的問題,他們也經常分享支持反疫苗接種的科學論文與法律建議。參與這些線上社群的人都很關心疫苗是否有害,並且主動尋求真相,但他們卻得到危險且錯誤的結論。這件事是如何發生的?

感染模型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研究錯誤資訊傳播的模型,需要反映人們以蒐集和分享的證據為基礎形成信念的行為,以及這些人尋求真相的動機。議題涉及健康時,根據錯誤信念採取行動可能會付出嚴重代價:如果疫苗安全又有效(事實的確如此),父母卻不讓小孩接種,他們其實是讓自己的小孩和免疫系統遭到抑制的人承擔不必要的風險。如果疫苗不安全──如同參與那些臉書社團的人所獲得的結論,那就是施打疫苗會承擔風險。釐清何者為真,並據此行動,非常重要。

為了更加了解這類行為,我們的研究採用網路知識論架構(network epistemology framework)。這類模型最早由經濟學家在20年前發展出來,為的是要研究信念在社群裡的社會擴散。模型有兩個部份:第一部份由一個問題和許多個人──或稱行動者(agent)組成。問題是二選一的,例如讓你的小孩「接種疫苗」或「不接種疫苗」。在這個模型裡,行動者會相信其中一個選項較佳,有些人相信疫苗安全、有效,其他人則相信疫苗會導致自閉症。行動者的信念形塑他們的行為,例如認為疫苗安全的人會選擇接種;接下來,他們的行為回過頭來影響他們的信念,例如當行動者接種疫苗,結果沒有壞事發生,他們會更加相信疫苗確實安全。

模型的第二部份是代表社會連結的網路。行動者不只從自己接種疫苗的經驗中學習,也可以從模型中與他們有所接觸的「鄰居」經驗中學習。因此,一個人參與的社群對於他最終會發展出什麼信念,格外重要。

網路知識論架構具有感染模型缺少的一些必要特性:人們會有意識地蒐集並分享資料,然後承受糟糕信念帶來的後果。這些發現能讓我們了解許多知識在社會中傳播的特性。我們學到的第一件事,是共同合作比孤軍奮戰好,因為單獨面對這類問題的人很可能會貿然選擇比較糟的理論。例如他們可能觀察到有個小孩在接種疫苗之後罹患自閉症,因此得出疫苗不安全的結論。在社群裡,人們對事物的信念有所不同,有些人會嘗試某項行動,有些人則嘗試其他行動,這種信念多樣性意味著人們通常能蒐集到足夠的證據,形成良好信念。

但即使有這種團體效益,也不能保證行動者能得知真相。當然,真正的科學證據以機率型式呈現,例如有些不抽菸的人得到肺癌、有些抽菸的人不會得肺癌,這代表有些研究可能找不到抽菸與癌症的關聯。同樣地,雖然疫苗與自閉症在統計上沒有實際關聯,但有些接種疫苗的孩童患有自閉症,因此一些家長會觀察到孩子在接種疫苗之後出現自閉症的症狀。這類誤導人們的證據如果多次出現,足以讓整個社群的信念轉往錯誤方向。

在基本的網路知識論模型裡,社會影響力最後會讓社群達成共識,認為疫苗接種是安全或危險,但這個模擬結果並不符合我們在真實世界看到的情況。在實際情況中,我們看到兩極化的現象:對於要不要接種疫苗有著根深柢固的意見分歧。我們認為基本的網路知識論模型缺少兩個關鍵因素:社會信任(social trust)與從眾心態(conformism)

當一個人認為某些證據來源比其他更可靠,社會信任對信念來說就變得很重要。我們可以觀察到,反疫苗人士(anti-vaxxer)比較相信社群裡其他人分享的證據,比較不相信美國疾病防制中心(CDC)或其他醫療研究團體。這種不信任可能有許多原因,包括跟醫師互動的負面經驗、擔心醫療保險或政府機構不在乎他們的最佳利益。在某些情況下,這種不信任情有可原,因為長久以來有些醫療研究人員和臨床醫師忽視病人提出的合理問題,尤其當病人是女性時。

但無論原因為何,最終結果是反疫苗人士的資訊來源,並非在疫苗安全議題上蒐集到最佳證據的人。我們發現在一個模型裡,如果人們不信任抱持截然不同信念的人所提出的證據,這個社群的信念便會趨向兩極化,抱持拙劣信念的人無法獲得正確的信念。

從眾心態則是指人們偏好跟社群裡其他人採取同樣的行動。想要隨俗是人類心智很深沉的一股力量,而且可能導致我們採取自知有害的行為。當我們把從眾心態加進模型,便會看到抱持錯誤信念的行動者開始形成小圈子。原因在於,跟外界有所連結的行動者沒有把與團體信念衝突的資訊帶入團體,換句話說,團體裡有很多人永遠無法得知真相。

從眾心態可以解釋為何疫苗懷疑論者通常出現在特定社群。美國南加州一些私立和特許學校的疫苗接種率很低;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斯市的索馬利移民和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正統猶太人社區裡,接種率更是低得驚人──他們最近都深受麻疹爆發所苦。

想要影響疫苗懷疑論者,就必須對社會信任和從眾心態保持敏銳:因為信任問題,光是跟懷疑論者分享新證據可能沒有幫助;而要說服受信任的社群成員為疫苗接種發聲,可能會因從眾心態而有困難。最好的方式是找到跟相關社群成員足夠相似的人,由他們來建立信任。例如猶太人社區裡的某位拉比,在布魯克林可能是很有力的疫苗大使;而在南加州,你可能要請演員葛妮絲派特羅(Gwyneth Paltrow)出馬。

社會信任和從眾心態可以解釋為何社群網路中會出現兩極化的信念。但在某些案例中,這並非事情的全貌。反疫苗人士精心設計了散播錯誤資訊的活動,明尼蘇達州的索馬利社區和紐約市的正統猶太人社區都是他們的目標。

操弄社會信念

我們投票給誰、購買什麼東西、讚揚什麼人,全依據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想法而定。因此,很多有錢有勢的團體和人物都興致勃勃想形塑大眾信念,甚至包括科學事實。人們天真以為企業想要影響科學信念時,會收買墮落的科學家。這種事有時候會發生,但一份詳細的歷史研究顯示,企業、政府和其他團體採用的策略比這更細膩(也可以說更有效)。要保護我們不受這種操弄危害,第一步就是了解這些這些活動如何運作。

有個經典範例是菸草產業,他們在1950年代發展出新的技術,用來對抗逐漸高漲的吸菸致命共識。在1950和1960年代,菸草研究所出版了通訊雙月刊,名為《菸草與健康》,報導的科學研究都暗示菸草無害,或是強調菸草對健康的影響仍不確定。

這份宣傳品運用了選擇性分享(selective sharing)策略。這種方法會引用真實、獨立的科學研究來編排,只呈現特定立場的證據。使用加入社會信任與從眾心態的網路知識論模型,我們發現選擇性分享在形塑非科學專業的受眾要相信什麼科學事實時,效果驚人。換句話說,心懷不軌的行動者可以利用真相做為種子,創造出不確定的印象,甚至讓人相信錯誤的主張。

在反疫苗人士的劇本裡,選擇性分享一直扮演關鍵角色。在最近紐約爆發麻疹之前,有個自稱「家長教育和兒童健康倡導」(PEACH)的組織製作並發行了一份40頁的小冊子,名為「疫苗安全手冊」。當中分享的資訊雖然正確,卻經過高度篩選,全聚焦在少數指出疫苗會帶來健康風險的科學研究,幾乎沒納入眾多指出疫苗實際上是安全的研究。

PEACH的手冊非常有效,因為它結合了選擇性分享和修辭策略。PEACH展現正統猶太人的身分(雖然匿名出版,但至少有些作者「曾經」是社群成員),藉此獲取社群信任;並且強調一些會讓社群成員產生共鳴的擔憂──他們精心挑選有關疫苗的事實,企圖讓特定受眾產生反感,例如提到有些疫苗含有從豬身上取得的明膠。無論是有意或無心,手冊的設計在某方面利用了社會信任和從眾心態──這正是人類知識產生過程中的關鍵機制。

更糟的是,宣傳者不斷發展更精巧的手法來操縱大眾的信念。在過去幾年,我們已經看到製造假資訊的手法推陳出新,創造出「很多人抱持著錯誤信念」的印象,其中包括你的朋友和其他你認同的人。他們尤其擅長利用社群媒體管道,例如機器人帳號、網軍;最近則是駭進或是複製你朋友的帳號。甚至PEACH的創辦人在疫苗議題上可能也看過這類虛構論述。根據2018年《美國公共衛生期刊》的一篇論文,有些俄羅斯帳號藉由散播這類假資訊來發揮影響力,他們把公共衛生議題當做武器,想要挑撥美國社會。這種策略不是透過理性爭辯或證據來改變人心,而是操縱知識與信念的社會傳播過程。

散播錯誤資訊的行動(以及放大其效果的高度針對性假資訊活動)越來越成熟,對民主構成的問題令人困擾。回到麻疹的例子,美國很多州的家長可以用「個人信念」為由不讓孩子接種疫苗,這成為2015年加州爆發麻疹的引爆點,疫情追溯到一群造訪迪士尼樂園但沒有接種疫苗的孩童。於是當時的州長布朗(Jerry Brown)簽署新法案SB277,強制所有孩童接種疫苗。

疫苗懷疑論者立刻提出申請,想在下次加州投票時舉辦公投推翻這條法律。如果他們成功獲得36萬5880人連署,「家長能否以個人信念為由,不接受強制疫苗接種」的問題,就會直接訴諸投票表決,而投票的結果很容易受到這類假資訊活動的影響,畢竟這些活動已經導致很多社區的疫苗接種率大幅下降。

幸運的是這項嘗試失敗了(他們只獲得23萬3758人連署)。但幾十萬加州人支持直接投票表決一項嚴重影響公共衛生的議題,以及明確事實遭特定團體操弄而造成普遍曲解,這些事真的應該停止。我們有理由關心政策的制定是否反映現有證據,而且能夠隨著可靠的新資訊出現而有所調整。當這麼多公民對事實的認知遭到誤導,我們要如何保護大眾福祉?根據錯誤資訊行動的人不太可能達成他們想要的結果,社會採用的政策若以錯誤信念為基礎,也不太能得到期望的結果。

判斷科學事實(例如疫苗安全和有效嗎?)的方法不是請非專家的社群投票──尤其在大眾受到錯誤資訊影響時。社會必須同時尊重完備的科學程序與機構,並視其為得知真相的最佳途徑;也要尊重民主的核心價值,防止讓一群人(例如科學家)獨斷政策。

政府該如何平衡這兩種互相競逐的價值,我們對此沒有解答。但我們認為關鍵在於,最好把兩個本質上不同的問題分開:事實是什麼?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根據事實行動?理想的民主要求兩者都必須由大眾監督、過程公開透明,並能追究責任。但只有第二個問題適合投票決定──在知道事實的基礎上,我們該如何行動。


[https://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4634&utm_source=fb_SA&fbclid=IwAR0JLYfBhU8LzmVfONYDMrEtMT1j0RRp6oIx09nCOG0Dhwb-EFxYUpqSlg0]

Wednesday, January 8, 2020

從事文職的香港90或以後,好好醜醜都要拗返張高等教育畢業證書,最好本科或以上


作者是視覺Design的,繪圖、音樂等藝術靠時尚、美感的觸覺,主要不是靠讀到大學升Level,而是靠接觸、熟悉不同文化藝術。而SA是理工方向的,起碼要大學畢業。視覺設計和工程是兩回事。你可以畫到天花龍鳳,但不一定做得出來的;正如廣告中的漢堡包或模特兒都很美,但真實對比之下,多多少少都有點走樣;所以我一聽到有上級或客人認真地要求跟繪圖的樣板100%,就知道那人不是天真,就是特意為難。乎合事實的結果是平衡效率和質素的結果。麥當奴或模特兒的成功是靠跟廣告裡的100%像嗎?有70%像已經不違返「商品說明條例」了。

另外,不要跟我說沒有完成大學的Steve Jobs,他是極少有的天才,和有優秀的同路人做團隊,可以不稀罕大學畢業證書,你是嗎、有嗎?周杰倫不需要讀大學,但他爸是比很多大學教授更棒的音樂家,你爸是嗎?如果你什麼都不是,或什麼都沒有,就不要太多幻想,老老實實地走正路

「好多人話30歲上唔到SA就要轉行」,看來我被「港豬」阻撓上位很多年了。除了來自大陸的阻力,香港雖然有好多呃飯食嘅「老屎忽」型人和部份「讀死書」的大學生,但沒有大學學歷又說自己怎樣厲害、想上位的也不少;什麼時代都有這種人,舊時代的大陸一樣有小學生說自己怎樣厲害過中、大學生,「文革」也是一大堆小學生和平民批鬥較高階的知識份子和權貴,但結果呢?我記得2008年、剛大學畢業工作不久,香港職場和報章中有關HR的評論漫延一股否定大學生的風氣,我一睇就覺得香港原來仲有咁多「豬西」。看看今天,中共對90後的基本入黨門檻是高等教育,00後黨員絕大部份是本科生!你又可以試下去大陸「北上廣深」的求職市場睇下自己行業嘅要求,香港90後還有什麼理由不讀大學?沒有大學,喊什麼「光復香港」(
不要跟我講「不是大學生才能光復香港」或「不是XX才能YY」之類的廢話,政治不是純數理、沒有絕對,不要單純地用Equation OR Inequation的邏輯思考
)?大陸再怎樣落後,14億人中1%精英都沒有嗎?出1%精英來「專攻」,夠不夠玩殘香港呢?香港越少高學歷者,大陸人就越放心「取代」囉~ 你怕香港太多高學歷者嗎?

上到SA、PM或更高等具管理能力的位置,不可能 只懂IT或專注於技術層面。持續進修是必要的,非大學者懂的,有大學的就不懂嗎?我一直都有進修,只不過是不上進的「港豬」多,又唔識睇人和用人啫~ 阿叔我已經精於「反滲透」和其他軟實力(這些很多都沒有證書可考),佢哋才始覺金融危機、制度危機、社會問題和中共入侵等......呢個世界,無論你有料定無料,一樣要等運到;面對大陸的滲透,非親中者更加是無運行。

多謝臺灣培育出這麼優秀的香港青年。今天香港不少人被濫捕、打到「豬頭」咁樣才醒覺,相信很多人除了認清中共和港共的真面目之外,也認為香港未來的戰略價值(無論對大陸還是國際)得以肯定,你還覺得Degree沒必要?

如果一個民族的人才質和量遠低於侵略者的,那就注定被統治;高等生物統紿低等生物也乎合自然規則,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若我逃不出「豬籠」或無法擺脫被「豬」拖後腿,那也只好認命,反正預咗「攬炒」。

我講注咁多先,再看看幾年後怎樣。

劉夢熊的糟遇證明大陸的批鬥文化仍然存在,中共管治始終落後






文革时期人民公社生产队现金收入日记账,内容反映生产队日常开支:[https://www.7788.com/30432/search_136_68643182.html]


==========


劉夢熊所說的,我都很明白。大陸70、80年代的生產隊是參加革命者和其家族才優先進去的。我父是我媽口中的「碼頭苦力工」(

http://www.lygtally.com
舊時代的人叫它「生產大隊」的外輪理貨公司,今天還在。我爸是在這家外貿公司做理貨組長,比當時大部份大陸人、高中生更懂英語。

題外話,發現大陸的政府或非科技大企業的網站特別容易出現以上問題。

),在70年代未,爸月入100-120元,比大部份人命好、從農村嫁到城市但又諸多吱吱歪歪的媽在公安廳煮飯月入60元,而祖父母就月入600-800元。到80年代未,祖母先帶她2個兒子來港,而我父就帶一家三口來港。那年代,港英政府對大陸移民的限制非常嚴格,只有像劉夢熊那樣死不去又有戰鬥力的「實力+幸運」派、富豪、中/高級又人脈好的官員(通常是軍閥家族一、二代)這三類大陸人可以來港定居。

經歷10年多的觀察,無論大至社會管治/耍手段,小至公司管治/耍手段,以及地方低端情報網的滲誘或分裂操作,即是中共整個對內對外的「統戰」。我覺得,大陸地方政府和香港的親中陣營還是很幼稚,舊時代的批鬥式「統戰」和文化仍然存在,中共管治始終落後。就好像「逃犯條例」,如果香港政府當初乾淨利落的跟臺灣做司法互助協議,大陸少點吱吱歪歪、指指點點,怎會有今天那樣糟糕?

「小朋友」,記得我小時候是在海南島三亞碼頭長大的、住石泥蓋平頂屋;不過,不要說龍蝦,連普通海蝦都極少吃到;好東西都外銷,為國家賺多點。我媽講過,某天,一個窮家庭的唯一男孩進了招待美國領事的招待所裡偷了幾百元,結果廣東省長下令搶斃,沒情可求。你又怎樣理解這故事呢?我小時候可以隨時上軍艦和戰鬥機上玩,你可以不?

以小弟我的淺見,上一、兩代的光很多人都想沾,但有本事或能耐的人就幾乎沒遇過。


參考:
https://fringeangel.blogspot.com/search?q=%E8%BB%8D%E9%96%A5
https://fringeang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2.html

中共抹黑「黃色經濟圈」證明我們做對了

金錢掛帥的中環人向來「政治冷感」,2019年下半年,香港經歷一場抗暴運動,中環人亦挺身而出捍衛香港核心價值。惟在這半年間,金融界瀰漫着白色恐怖,中資行對員工思想審查,事實上,自2014佔中運動後,內地人亦有逐步滲透香港金融界之勢。據《蘋果》統計20間中資及外資投資銀行的內地高層佔比,中環換血已經是不爭事實。

任職銀行證券產品銷售主管、思言財雋發言人張澍昕,甫畢業即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回想起同學之中只有她被金融機構聘任,感嘆當年市道甚差,但近十年中環的變化令她更感沮喪。她坦言,換血情況在行內早已發生,最明顯的分水嶺是2008年後,中國相繼推出開放政策,大量資金紛紛在港成立資產管理、對沖基金、私募股權等公司。她無奈指:「錢由中國嚟,請嘅人當然都係由中國嚟啦。」

本報以普通話拼音辨別內地人基準,統計過去5年間,持有6號牌(保薦人)主要中資及外資投行的主要人員,即負責人員(RO)及代表(REP)內地人數目比例變遷(見圖一),以總數計由36%升至52%,5年間升幅達16個百分點。

若果單計本港10間龍頭外資投行(見圖二),內地主要人員比例僅31%,5年間躍升10個百分點至41%。當中,摩通由2014年內地高層比例僅48%,增加近2019年的71%;瑞信及花旗內地高層亦在5年間有顯著躍升,兩都都分別升17個百分點至45%,法巴及麥格里則多年來維持於三成以下水平,滙豐則維持60%以上水平。

10家中資投行雖然在香港駐札,由過往較多聘請本地人,到現時內地人當道(見圖三),2014年共有540名內地人員,上升近1.5倍至2019年的1,324名,比例更由62%飇升至81%。 中金「紅到變紫」

當中「紅到變紫」的必數中金公司,每100名主要人員有92人屬內地人;儘管其他中資行的內地員工佔比不及中金高,但其增速勢不可擋,中信里昂及招銀國際的內地員工數目,單單在5年間已分別增加近2.5倍及1倍。不過有些中資行維持「港味」,國泰君安內地人比例僅51%。

張澍昕指,不論是中資投行抑或是外資投行,只要有內地生意,都不免傾向聘請內地人。她坦言,這些內地人大多為「海歸派」,畢業於頂尖學府,履歷勁、熟悉內地文化、人脈夠廣,令公司更易與內地客戶打好關係,甚至成功取得項目,這正是港人欠缺的。

她舉例:「滙豐或其他歐美投行,都係好明顯講佢哋生意會專注喺內地,聘請多咗內地員工去take care內地生意,呢個趨勢係符合個劇本。」2019年,滙豐進行全球大規模裁員,卻持續增聘大灣區業務的人手,由2016年大約1,300人增至目前約3,000人。該行香港區前一姐黃碧娟亦曾公開表示:「大灣區已經成為滙豐的優先市場,亦是客戶的優先市場。」這亦解釋了外資行的內地員工比例為何持續上升。

她續分享一位友人曾於中資投行求職的經歷:「佢係一個前線銷售,已經見埋CEO,但結果係,因為你唔係同大陸有直接關係,都無大陸嘅人脈,最後無咗回音。」但張澍昕卻認為,內地人的背景及人脈優勢不一定為公司帶來盈利,「佢哋係咪decent(體面),係咪有compliance mindset(合規心態),經驗話畀我聽唔係。」

法規部由港人主導

雖然各投行內地員工比例明顯上升,張澍昕指出其他金融工種仍由香港人主導,「好似法規部,我仲係見到係由香港人去做,因為始終香港人所受教育及資訊接收比較多元全面,加上香港人嘅compliance mindset係訓練得係好好。」

香港回歸22年,張澍昕認為中環不再機遇處處,對於以「中環人」稱呼金融從業員,她亦覺不再合時宜,「當初回歸時,的確大部分金融工作集中於中環金鐘一帶,連附近的銅鑼灣都得好少,但22年後嘅今日,金融業已擴展到港島東、九龍東、甚至九龍西。」

面對內地人來港「搶飯碗」、監管機構規管趨嚴下,張澍昕直認金融人愈搵愈少:「以前要做『月球人』(每月收入過百萬)唔難,但依家真係無。」尤其是新一代本土香港人,更要面對內地生的競爭,「佢哋經常畀人話後生唔捱得所以機會少,但佢哋(內地生)會唔會為咗份工作,無償超時工作,7乘24小時咁工作,係咪公平呢?」

翻查入境處資料,不難發現箇中原因,於2018年至2019年2月期間,經「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獲批來港的內地人達9,067名,佔其申請數目98%,即近乎所有內地申請都能成功獲批。更值得留意是,此計劃的總獲批數目有9,955宗,大多數人來港後逗留於金融服務界工作(4,071人、佔37%),相信當中亦包含不少內地人。

思言財雋主席、基金公司交易主管葉旨崢表示,不少內地生在港或海外讀畢碩士學位,都會爭取留港工作,因為他們視香港為跳板,目標7年後取得身份證,因此他們不惜壓價,「份合約唔會咁寫,但喺行內已經係不成文做法,其實好多人都好不滿。」 經濟分析「政治不正確」遭針對

在今天形勢下,葉旨崢指出,身邊有友人的確因分析與公司方向不符而被裁或被針對。他續指,報告分析一般分為「買方」 和 「賣方」,公開予公眾的分析(sell-side analysis)一般需配合公司方向,不可評得太負面;相反,為公司內部提供購買建議的分析(buy-side analysis)才是最真實,他笑指:「其實佢哋好清楚呢場運動對香港同中國嘅影響,因為佢地都要真金白銀拎錢出嚟買嘢。」

事實上,早前交銀香港前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已公開表示,因經濟分析與官方論調背道而馳而被離職,中資行認為香港人並不適合代表行方發言,未來會避免聘用本地青年,又指中環人被溝談的情況一直存在,中環大換血已是大勢所趨,香港員工唯有無奈接受。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錢志健亦言,香港人被內地人「搶飯碗」一直都存在,不完全受反送中影響,而就投行融資方面來看,鑑於內地人的人脈較廣,投行聘用他們做交易是無可厚非。

不少金融業從業員正計劃今年離開香港,轉到新加坡、東京等地大展權腳,張澍昕嘆:「佢哋唔係唔愛香港,而係對呢個政府無信心,睇唔到香港仲有咩前景。」她又以《大時代》的丁蟹一角比喻現時的港府,唯我獨尊、是非顛倒的回應令不少人失望。她感慨表示:「人生唔係只有工作,再考慮埋教育、空氣污染、食物安全等因素,令到不少中環人決意離開香港。」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200106/60447133]

==========

港共近兩個月來的文宣,不斷找人攻擊黃色經濟圈,上星期更令商務及經濟局局長邱騰華出來批判,而以「收成期」聞名的保險界議員陳健波,更要拍短片去反對;至周一(30日),更出動多份港共報紙與親共報紙,紛紛以社評攻擊黃色經濟圈,由抹黑為「黑社會行為」,到扭曲為「納粹德國」強分顏色,不一而足。

更奇怪的是,有一些長期罵香港人「港豬」、質疑港人未能「持久抗共」的政治人物,如陳雲,竟說「黃色經濟圈立場歧視」,質疑違反「普世價值」;又如黃洋達說黃色經濟圈是「政治審判別人」——與文匯大公香港商務等黨報有共同觀點。而另一方面,有些所謂「本土KOL」則不斷唱衰唱淡黃色經濟圈。而長期站在對立面的梁文道說要「明白」選擇政治消費模式的同時,卻把有人「裝修」破壞親共立場的「藍店」與黃色經濟圈的自由拉在一起講簡直就是莫名其妙。

上述的連串炮火,彷彿將香港人杯葛親中共的商鋪、建構自己經濟圈的行為,指認為傷天害理的事,要令港共動員一切友好,以至統戰對象,以至地下的潛伏,一起出聲反對黃色經濟圈。然而,這系列行為正正說明黃色經濟圈打中了港共的要害——因為港共在香港的統治,正是依靠紅色經濟圈,或以往學界稱為北京與香港商家的「邪惡聯盟」(Unholy Alliance)

以往商家在香港做生意,同時在中國則全面配合中共的干預,再以「愛國」名義去做出種種配合中共的行為;當中國干預香港時,他們說要符合中國的法律,說要愛國愛港;由於以往香港人「政治冷感」,因此這些商家無論如何親共,都不需要付出任何的後果,仍然可以在香港與中國兩邊賺大錢──因為中共會欺壓港商,而香港人不會反抗。結果當然是商家向北京低頭,而受害的就是香港人本身。

即使沒有黃色經濟圈,港共都從未停止打壓過香港各行各業。就以中聯辦所操控的「三中商」書店為例,由於壟斷香港的出版印刷,令中共不喜的作者連書籍也遭禁售;又如國泰航空,早前只不過是要航班經過中國領空,為此就要政治審查到其員工,甚至連員工工餘在香港境內參加示威集會,也會被停飛禁,甚至把這些職員無理解僱,連工會主席也不例外;再來是近日香港的教育局局長更多翻批判香港的教師以至校長,甚至審查教材!近日有小學的工作紙,用美國國家公園的河流去比較中國受污染的河流,明明只是討論事實,也可以被說成是「散播仇視國家的訊息」,然後再以此來審查打壓香港的教師。

上述的事例說明,港共天天在做的事,商界連反對都不敢,然而當香港人構建黃色經濟圈,他們就說成是「違反自由經濟」、反對選擇自由,以至「納粹」了。真相就是中共是絕對的欺善怕惡;假如港人沒有自己的經濟實力,就只有任人魚肉,這既是目前中共盡情打壓香港所說明的,亦是歷史上近鄰如韓國、台灣爭取民主時,所最需要的支持;早前中共對「送中條例」的檢討,就是歸咎於香港的商界,並沒有齊心支持「送中」;因此我們成立黃色經濟圈,將持續地對香港商界造成壓力,也同時令北京無法全面肅清在商界的反對勢力(即使只是消極反對的微弱力量)。

要對抗港共的經濟封鎖,就只有倒轉操作的反封鎖;否則,單憑口說反對政治審查者,能阻止得到中共政治審查嗎?

==========

(痴線!正能量!中共過去呢一個月,近五十次發文攻擊黃色經濟圈,仲癲過反人權法!證明我哋已揸住敵人春袋!)

中共抹黑黃色經濟圈近呢個幾月既頻率係超過每日一篇!狠人睇到有連登手足整理了中共喉舌的發文:

2019-12-02
施永青:「黃色經濟圈」一點也不經濟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黃色經濟圈」一點也不經濟-198522

2019-12-03
施永青:「黃色經濟圈」 的政治功效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黃色經濟圈」-的政治功效-198683

2019-12-11
妍之有理\歸順.奪權.獨立\屈穎妍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19/1211/388395.html

2019-12-15
講真|「黃色經濟圈」必將加快香港的沉淪
http://news.wenweipo.com/2019/12/15/IN1912150027.htm

2019-12-16
「黃色經濟圈」是經濟「港獨」/周春玲
http://www.takungpao.com.hk/opinion/233119/2019/1216/391427.html

2019-12-16
井水集\「黃圈」播「港獨」 學者變推手\關 昭
http://www.takungpao.com.hk/opinion/233119/2019/1216/391307.html

2019-12-16
環球時報:【笑了!暴徒想搞“黄色经济圈”,还想搞“核弹”......】
https://m.weibo.cn/status/Il1lCxlZN?jumpfrom=weibocom

2019-12-17
「黃色經濟圈」就是一個「黃色笑話」/龍眠山
http://www.takungpao.com.hk/opinion/233119/2019/1217/391879.html

2019-12-17
邱騰華:「黃色經濟圈」不可持續 https://www2.hkej.com/landing/mobArticle2/id/2332261/邱騰華:「黃色經濟圈」不可持續

2019-12-18
「黃色經濟圈」本質是「納粹經濟圈」/李 俊
http://www.takungpao.com/opinion/233119/2019/1218/392353.html

2019-12-18
陳文鴻:「黃色經濟圈」比邪教組織更兇狠
https://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191218/mobile/bkn-20191218000423778-1218_00832_001.html

2019-12-19
筆下風雲:黃色經濟圈只是笑話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91219/mobile/odn-20191219-1219_00184_006.html

2019-12-19
梁美芬:「黃色經濟圈」打壓不同政見的言論自由
https://m.mingpao.com/ins/文摘/article/20191219/s00022/1576677622003/「攬炒」得逞-經濟崩滑(文-梁美芬)

2019-12-20
「攬炒經濟圈」只有死路一條/童 誠
http://www.takungpao.com.hk/opinion/233119/2019/1220/394171.html

2019-12-22
工聯會郭宏興:撐「黃店」影響有限 過一會兒人們就會忘記
https://www.hk01.com/%E5%91%A8%E5%A0%B1/410632/%E9%BB%83%E8%89%B2%E7%B6%93%E6%BF%9F%E5%9C%88-%E5%9B%9B-%E6%98%AF%E4%B8%80%E5%A0%B4%E9%BB%83%E8%89%B2%E8%99%9B%E7%81%AB-%E9%82%84%E6%98%AF%E4%B8%80%E7%A8%AE%E7%99%BC%E5%B1%95%E6%A8%A1%E5%BC%8F

2019-12-23
【黃色經濟圈】陳健波:黃色經濟圈對香港係災難
https://stockviva.com/post/yDVl/【黃色經濟圈】陳健波:黃色經濟圈對香港係災難

2019-12-23
黃色經濟圈?豈有此理!
http://www.hkcd.com/content/2019-12/23/content_1170981.html

2019-12-24
邱騰華質疑「黃色經濟圈」消費方式是否可持續
https://www2.hkej.com/landing/mobArticle2/id/2337078/邱騰華:不贊同企業拒聘新畢業年輕人

2019-12-24
「收成波」再拍片轟黃色經濟圈為糖衣毒藥 斥只會令經濟更差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69521

2020-12-26
戳破香港黃色經濟圈泡影
https://www.yzzk.com/article/details/筆鋒/2020-01/1577330892045/戳破香港黃色經濟圈泡影/專題/香港反修例風暴

2019-12-27
「黃色經濟圈」實為黑暴收陀地
https://silentmajority.hk/articles/1008875

2019-12-29
邱騰華質疑政治理念先行經營模式能否持續 https://www2.hkej.com/landing/mobArticle2/id/2339320/邱騰華質疑政治理念先行經營模式能否持續

2019-12-30
【商報時評】所謂「黃色經濟圈」荒謬害港
http://www.hkcd.com/content/2019-12/30/content_1171963.html

2019-12-30
黑衣魔就是黑社會 堅決割席拒「攬炒」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12/30/WW1912300001.htm
2019-12-30
黃色經濟煽仇恨 放任自流必成災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91230/mobile/odn-20191230-1230_00186_001.html

2019-12-30
黑暴黃色經濟 砸燒商舖逼跪低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91230/mobile/odn-20191230-1230_00174_001.html

2019-12-30
施永青:「黃色經濟圈」好小規模 社會層面是「唔work的」
https://hk.news.yahoo.com/%E9%80%83%E7%8A%AF%E6%A2%9D%E4%BE%8B-%E6%B8%AF%E5%A4%A7%E5%AD%B8%E8%80%85%E9%98%AE%E7%A9%8E%E5%AB%BB-%E9%BB%83%E8%89%B2%E7%B6%93%E6%BF%9F%E5%9C%88%E5%B1%AC%E5%95%86%E6%88%B6-%E8%87%AA%E6%95%91%E6%8E%AA%E6%96%BD-012710172.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A1ecItTG3DgzyOftDcA1NqvPXZSxIVOHznyItP9_TCJs5Vv6MTxSGGvgvrUebn7Yr6SmqScARC7C-XOJRBqX5TWb9Tnm8lWDtMoT2ixRLh9ETEx4K9fLNE3VtWxM0Du7xs2tsEw4i2IhvJ8nn6qVlQpXVBpzjv3MS3tt4ILyQo1

2019-12-30
橙新聞:黃色經濟圈等同慢性自殺
http://www.orangenews.hk/topic/system/2019/12/30/010135492.shtml

2019-12-31
幫港出聲:「黃色經濟圈」是義和團幫襯義和團
https://silentmajority.hk/articles/1008979

2020-01-01
東方日報:「黃色經濟圈」是恐怖主義
https://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200101/mobile/bkn-20200101000426957-0101_00832_001.html

2020-01-01
阮紀宏:港獨分子搞「黃色經濟圈」 最終會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場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港獨去荒島搞「黃圈」-若守法政府應支持/

2020-01-01
文匯報:學者評論搞「黃圈」終作法自斃
http://paper.wenweipo.com/2020/01/01/HK2001010020.htm

2020-01-02
文匯報:「黃色經濟圈」激化撕裂 梁文道與《蘋果》割席
http://news.wenweipo.com/2019/12/31/IN1912310006.htm

2020-01-02
黎蝸藤:不要低估「黃色經濟圈」的潛在損害
https://m.mingpao.com/ins/文摘/article/20200102/s00022/1577878363984/不要低估「黃色經濟圈」的潛在損害(文-黎蝸藤)

2020-01-03
人民锐评:“黄色经济圈”是香港经济文明之耻
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56411059847250

2020-01-03
香港商報:「黃色經濟圈」靠青少年光顧 消費力低且薄弱不能長久
https://www.hkcd.com/content/2020-01/03/content_1172588.html

2020/01/04
經濟日報:「黃色經濟圈」是「港獨」先導計劃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2533576/黃色經濟圈%20港獨試沙煲

2020/01/04
東方日報:「黃色經濟圈」是經濟上的「塔利班」
https://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200104/mobile/bkn-20200104000431015-0104_00832_001.html

2020/01/04
央視評論:「黃色經濟圈」搞經濟「港獨」根本就不可能 趁早死了心吧
http://app.cctv.com/special/cportal/detail/arti/index.html?id=ArtidVy0TkgBGtxwyGBxIOjT200104&fromapp=cctvnews&version=727

2020-01-05
戳破香港黃色經濟圈泡影
https://www.yzzk.com/article/details/%E7%AD%86%E9%8B%92/2020-01/1577330892045/%E6%88%B3%E7%A0%B4%E9%A6%99%E6%B8%AF%E9%BB%83%E8%89%B2%E7%B6%93%E6%BF%9F%E5%9C%88%E6%B3%A1%E5%BD%B1/%E5%B0%88%E9%A1%8C/%E9%A6%99%E6%B8%AF%E5%8F%8D%E4%BF%AE%E4%BE%8B%E9%A2%A8%E6%9A%B4

2020-01-05
陳文鴻:「黃色經濟圈」是荒謬絕倫的經濟發展念頭
https://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200105/mobile/bkn-20200105000440159-0105_00832_001.html

2020-01-07
黎蝸藤:中國非常不滿「黃色經濟圈」或制裁「黃色企業」和「黃色資本」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8878

2020-01-07
http://www.takungpao.com/opinion/233119/2020/0107/401215.html
大公報:「黃色經濟圈」是散播仇恨「納粹」式的經濟手段

2020-01-08
大公報:「黃色經濟圈」不會成功 因屬小眾市場 激進「黃絲」消費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0/0108/401668.html

2020-01-08
東周刊頭版:「黃色經濟圈」惡過黑社會
https://lihkg.com/thread/1816181/page/1

2020-01-08
文匯報:「黃色經濟圈」已臨末日
http://news.wenweipo.com/2020/01/08/IN2001080005.htm

2020-01-08
【黃色經濟圈之父】梁振英怒轟「黃色經濟圈」幼稚
https://lihkg.com/thread/1817390/page/1

2020-01-08
中通社 : 撐警店鋪獲民眾支持 “黃色經濟圈”陷倒閉潮
http://www.hkcna.hk/content/2020/0108/802807.shtml

以上內容Credit to: https://lihkg.com/thread/1817949/page/1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最後,我哋要繼續擴大黃色經濟圈,快d拉幾個身邊人加入:

【重新上線】終極黃藍地圖已復活!!
https://lihkg.com/thread/1791919/page/1

黃色經濟戰隊
https://www.facebook.com/anywherebutchina

Wolipay - 和你pay
iOS: https://apps.apple.com/hk/app/wolipay/id1489143414?fbclid=IwAR0KZ2_VApPga6K4d6CFoNmPrT6jggIg-uqVrgPtIqA_gEZy9zVhbAfHAPE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awesapp.wolipay&fbclid=IwAR1VTGlo5FivTQaSMAQ9JMIudDx7r4pAiObqj6iohtQqt8lXcWItsxTrIAs

和你eat
iOS: https://apps.apple.com/hk/app/%E5%92%8C%E4%BD%A0eat/id1483085409?fbclid=IwAR0vPN1wUluRUmcNOwznayh1gnTCs5qvT7JvO6g_5sMD-5ykO9h1bAH53Ko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woleieat&hl=zh_HK&fbclid=IwAR0Jz_Le8jIGl78RM_IP1_QSldWefz3eSpe-vtKaux9B6-Iov1skOMTcygo

Whatsgap
iOS: https://apps.apple.com/hk/app/whatsgap-%E7%99%BC%E5%A4%A2%E5%9C%B0%E5%9C%96/id1475004773?fbclid=IwAR1WbCByXOCX93lwx3-3NXM1t3gcVVmbv0CvkLsuG7UbzepCG2NLC3gUj-8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gotcha.hk.map&hl=zh_HK&fbclid=IwAR1gvn5qK9GRlj59AfVRDgb3n9a1VntfoUbHd5hl6u92IWNf-Ae2woJi3SA

==========


==========
「紅色經濟圈」很早已經開始,主要因為香港老闆貪大陸人工資便宜。最初是由三行、飲食老闆請大陸人做「黑工」開始,然後漫延至各行業和階層。引蝗入室。

港共(藍色)和中共(紅色)是兩個互相依賴的極權,雖然港共是中共的影子,但也有「藍色經濟圈」(親中經濟圈),維持「港人治港」的假象;除了欺騙臺灣和國際之外,更可以發動香港內鬥;猶如臺灣之前的「藍綠惡鬥」一樣。臺灣有國安法,沒有「紅色經濟圈」,加上「反滲透法」,連「親中經濟圈」也受控。

很多港男一直也貪婪大陸妹的溫柔和「便宜」,結果大部份被分走財產或公屋。説得難聽點,大陸妹那麼窮,跟香港男人睡幾年後就可以拿香港身份證和分產,怎樣計都好過在大陸做妓。而比得上香港中上流有錢的大陸人(在大陸是非常有錢),通常會在香港開公司和建立「紅色經濟圈」,以至「紅藍婚姻圈」。

大陸人只是求財那麼簡單?天真!他們是要「取代」,即侵略。大陸人,有錢的在香港「劃地」,塑造中国強大和美好形象以吸收香港權貴;而(大部分是)窮的在滲透和寄生,拉低香港中、下階層。輸出大量「蝗蟲」腐蝕目標地的中流砥柱,及擾亂目標地的秩序和制度,派「白手套」權貴「劃圈」、建立大陸秩序,最極目標就是「取代」!

一個地方的競爭力是靠當地人維持和保護。如果你什麼都Buy OR Rely大陸,那麼你只是在提升大陸的競爭力,同時削弱香港的;你絕對是個香港「敗家仔」。香港搞到今時今日,主要是因為香港多貪便宜的或笨的人,並不是傳說中那麼多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