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人民公社生产队现金收入日记账,内容反映生产队日常开支:[https://www.7788.com/30432/search_136_68643182.html]
==========
劉夢熊所說的,我都很明白。大陸70、80年代的生產隊是參加革命者和其家族才優先進去的。我父是我媽口中的「碼頭苦力工」(
http://www.lygtally.com
舊時代的人叫它「生產大隊」的外輪理貨公司,今天還在。我爸是在這家外貿公司做理貨組長,比當時大部份大陸人、高中生更懂英語。
題外話,發現大陸的政府或非科技大企業的網站特別容易出現以上問題。
),在70年代未,爸月入100-120元,比大部份人命好、從農村嫁到城市但又諸多吱吱歪歪的媽在公安廳煮飯月入60元,而祖父母就月入600-800元。到80年代未,祖母先帶她2個兒子來港,而我父就帶一家三口來港。那年代,港英政府對大陸移民的限制非常嚴格,只有像劉夢熊那樣死不去又有戰鬥力的「實力+幸運」派、富豪、中/高級又人脈好的官員(通常是軍閥家族一、二代)這三類大陸人可以來港定居。
經歷10年多的觀察,無論大至社會管治/耍手段,小至公司管治/耍手段,以及地方低端情報網的滲誘或分裂操作,即是中共整個對內對外的「統戰」。我覺得,大陸地方政府和香港的親中陣營還是很幼稚,舊時代的批鬥式「統戰」和文化仍然存在,中共管治始終落後。就好像「逃犯條例」,如果香港政府當初乾淨利落的跟臺灣做司法互助協議,大陸少點吱吱歪歪、指指點點,怎會有今天那樣糟糕?
「小朋友」,記得我小時候是在海南島三亞碼頭長大的、住石泥蓋平頂屋;不過,不要說龍蝦,連普通海蝦都極少吃到;好東西都外銷,為國家賺多點。我媽講過,某天,一個窮家庭的唯一男孩進了招待美國領事的招待所裡偷了幾百元,結果廣東省長下令搶斃,沒情可求。你又怎樣理解這故事呢?我小時候可以隨時上軍艦和戰鬥機上玩,你可以不?
以小弟我的淺見,上一、兩代的光很多人都想沾,但有本事或能耐的人就幾乎沒遇過。
參考:
https://fringeangel.blogspot.com/search?q=%E8%BB%8D%E9%96%A5
https://fringeang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