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為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在社交網站舉行首次直播諮詢。面對不少網民就每日150個單程證的提問,林鄭一口拒絕考慮,其理由可以歸納為三點。第一,有關配額是在回歸前制定,目的是家庭團聚,而家庭團聚是人權。第二,香港人口老化,出生率低,單程證來港人士正好成為人口生力軍。第三,單程證人士來港後成為社會一分子,有些甚至變成激進青年,參與佔中,我們不應針對或排斥他們。
暫且不評論林鄭指港人在單程證上遭人成功洗腦的情緒化反應,我想就她提出的三點理由,逐一討論。
首先,林鄭表示重視人權,值得市民肯定。雖然人權有很多類別,但家庭團聚是普遍接受的基本人權之一,這點我全無異議。然而,每個地方都是先照顧好自己的民眾,才考慮是否接納外來人士。當一個社會承受不了外來人口時,實施限制便無可避免。這是較港府更重視人權的歐洲國家限制(較家庭團聚更值得同情的)難民入境的原因。美國特朗普政府甚至實施隔離非法移民家庭的不人道政策。因此,港府不應視家庭團聚為神聖不可侵犯的人權。
回歸前,香港與內地分隔,而香港在多方面都優勝過內地。容許內地家庭成員來港團聚,除了符合人權外,也是港人照顧同胞應有之義。時移世易,內地生活水平已大幅提升,輪到港府積極推動港人參與大灣區的建設。最近林鄭更報喜,稱港人可以申領內地居住證,享有多項權利,包括參加社會保險、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等。林鄭稱,這項德政可以方便港人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內就業及居住,有助解決香港土地不足的問題。
這個美好願景,正好支持我早前在此欄建議,將「家庭團聚在香港」這個以往便視為理所當然的原則,改為「家庭團聚在大灣區」。既然政府鼓勵沒有成家的香港年輕人北上發展,在內地有父母或子女的港人更應該考慮返內地照顧家人,並把握機會投身大灣區的建設。我之前建議把每天150個單程證名額降至75個,便顯得順理成章了。
單程證不能保證新移民素質
除了家庭團聚外,林鄭提出支持單程證政策的第二個理由,就是替人口老化、出生率低的香港提供所需的生力軍。這個理由可以從兩方面分析。第一,沒有或減少單程證人士來港是否會窒礙香港的經濟發展?第二,有何保證單程證人士對香港的即時或長遠貢獻,超出香港須承擔的額外公共資源?
今天科技一日千里、人工智能預計會在未來數十年或更短時間,取代不少人類的工作崗位。面對這個前所未有的的挑戰,已有700多萬人口而政府不斷強調土地嚴重缺乏的香港是否需要每年輸入5萬多個內地新移民?兩年前,林鄭任政務司長時,曾就香港人口政策進行研究,其中最大遺漏是沒有像內地大城市般,就香港整體人口上限定出一個指標或規劃。香港現時人口能夠享用的房屋、醫療、社會保障是遠低於區內本地生產總值水平相若的城市(例如新加坡)。再以房屋為例,港人的居住面積不僅遠低於新加坡,連內地也不如,情況更是每況愈下,包括輪候公屋長逾5年,一個車位面積的劏房售價逾百萬港元。在這個情況下,政府如何說服對單程證有疑慮的港人,每天150個單程證名額這個每年佔香港八成新增人口的新移民(絕大多數還未成年或已退休),其對香港未來經濟的貢獻會超過香港原來已不符國際水平的房屋、醫療、社會保障等額外負擔?
其實今天一個地方的競爭力已不是數人頭計算。撇除政治或人道考慮,全世界政府都只是有興趣吸納優秀人才為新移民。香港在這方面有優才計劃及剛開展的科技人才計劃,吸納包括內地的人才。多年前,政府已實施容許內地生在香港的大學畢業後留港工作及定居的政策。因此,從替香港人口提供生力軍的角度看,單程證的數目絕對有空間可以下調(除非政府提出理據顯示香港遠遠未達理想人口上限)。在移民素質方面,政府已有多項針對性的計劃(有需要時可以擴大),根本不需要延續一個不能保證新移民素質的單程證政策。
要求檢討單程證政策不等於歧視
林鄭替單程證政策辯護的第三個理由,即港人不應歧視內地新移民,其實令人不明所以。港人從來沒有反對政府推出的吸納內地優才計劃。政府容許內地生在香港的大學畢業後找工作,然後定居的措施,也從來沒有被本地大學生批評為「搶飯碗」。
單程證政策由回歸前的政府於1982年開始實施,到1995年時把配額由原來每天75個增至150個,期間在社會上並沒有引起爭議。近年,市民關注單程證的程度與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以及私樓售價愈來愈貴有正比關係,是可以理解的聯想。
至於少數港人將少數內地人來港時做出的不文明行為,投射到整體單程證移民身上,這當然是不公平,也是不應該。不過,林鄭稱部分新移民變成佔中分子,顯示他們完全融入香港社會,無論是褒或貶,也是以偏概全。
單程證問題的關鍵,除了是數量外,也是因為這項政策沒有提升人口素質的保證。我完全同意港人應該協助抵埗的單程證人士盡快成為香港社會一分子,無分彼此。但這不等於港人不可以提出檢討單程證政策的要求,更不應該把提出這項要求的港人,扣上歧視內地同胞的大帽子。
將要求檢討單程證政策添上「歧視」色彩,有混淆視聽之嫌。只講配額,根據《基本法》第22條,中國其他地區進入香港定居的人數,是由中央主管部門徵求香港特區政府的意見後決定。這個規定沒有禁止特區政府與中央商議,調整回歸前制定的每天150個單程證配額。當然,中央也可以提出相類的要求。這個檢討可以按實際情況和參考港人意見進行,而最終決定依然是在中央手裏。問題是:向特區負責的林鄭特首,為何不考慮這樣做?下文總結。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5%B9%B3%E5%BF%83%E8%AB%96%E5%96%AE%E7%A8%8B%E8%AD%89/?fbclid=IwAR1mXZvrfVasHAP6CPpDOqM5ayUKS8Zh1a8G6bCZd3iozGrE4uI1j1UNSXg]
我在家族群組一提反對「低端統戰」相關的事,裡面的低端份子即上腦。為什麼?因為他們靠巴結貪腐權貴和做各種犯法事(大至洗黑錢,小至輸入假結婚/黑工)上位。深圳30年以來都係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外來並取得深圳戶籍的人口佔過半,我讀書時已經知道,因為親戚中有一個專負責做各類假証件。「低端統戰」、養大貪腐官員一向是鄧小平時代開始的中國(黑暗面)特色。絕大部份大陸高官家族,基本上乜類型(黑、白、商、平)的人都有,龍蛇混雜、有組織無紀律!不像文明國家或香港那麼分明、劃清界線。
向來大部份大陸左派的政治資源就是「低端人口」(尤其是現今,最多犯罪和潛在犯罪人口。中共有「最大的黑社會」之稱),遠比「港獨」多和可怕。不要說香港會低端化、變窮,大陸每過幾十年都會有一場、硬性、壯烈的資產重新分配(現今說法是「改革」,舊時代說法是「革命」)。現今大陸已不可能有「典型右派」,大陸「右派」的前身都是(貪腐)的左派上位變成的;所以脫離不了「右派抬頭就貪腐,左派抬頭就窮」,既內部腐敗又威脅著全球,永遠都會被國際圍堵、「三更窮五更富」和「比不上人」的命運。
點解我這邊三代都咁清廉(
係我老母呢啲低端人口先會抹黑,我家掌管價值幾百萬重點碼頭貨的祖、父輩,偶爾拿漁民幾塊大魚肉是「貪官」;差不多等於在現今抹黑林鄭貪漁民一兩隻大龍蝦,但低端人群中係偏偏有不少白痴覺得「貪」,因為對他們這些井底蛙來說是「多」。再者,我用命來抗戰的祖父母不值得拿幾塊肉、你都要計較?像你這樣的垃圾,給你一船魚為報酬都不敢去打,或甚至浪費軍費!當年海南島很窮,褓姆才每月10元,媽月入跟西醫差不多、60元,我父有100元。平民怎樣呢?月入有10元+飯票已不錯了
)?1)祖父母未參軍之前本身算有錢,2)中共第一代最多是赤子之心。大陸人戰亂和開國初期最正直,後來一旦有點錢就把持不住、開始貪,所有清官、好人都被毛澤東的內部「革命」「革」走了。大陸人「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
大陸人來港搶福利、搶公屋和搶工作不屬侵略嗎?
點解某些「港獨」都係中共搞出來?而親中極端份子又同時亂扣異見者「港獨」帽子,咪為了消滅「民主」和「堅持共產黨領導」囉~就好似高級「黑警」咁,暗底養肥罪犯/「養案」,待機製造/挑起罪案,然後高調滅罪立功。
中國特色:蠻不講理,既軍閥思維又低端,真係誰大誰惡誰正確。「大帥哥」已經死光了,佘南、麥先根、李細龜、蒙大帥之類就有一大堆。97後,香港很多「大陸蛀港人員」,專責協助中陸「蝗蟲」蛀港。
大陸人:你們偏見,不要一支篙打一船人。
事實:沒錯!14億x1%「低端人口」都夠精準地磨光你!
現在我見過鬼都怕黑,我已退出(其中一個)有「低端人口」的家族群組。我不留情、不做好人、不親中、跟「低端」劃清界線。前人扔過嘅嘢,我仲要扔咩?移民歐美最安全。可惜我預計10年內都無咁多錢或機會,到2047年我都老又未必有下一代,話撚知中國又被八國聯軍攻打。我三代人都要移民逃避「低端人口」,諗起真係幾攰。命運,誰明浪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