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Sunday, March 8, 2015

陳雲(美式)的「中華聯邦」 VS 歐盟模式的「中華聯邦」


看完一半陳雲的「城邦論」後,再跳到尾部的,中華地區的final picture是「Federal Republic of China」—美式的聯邦制,難怪他強調要和美國代理人決戰。(我開始不喜歡用「Republic」這個字,因為大部份極權國家都是用這個字來「行騙」的!)

總評陳雲構想:非常好!!!

他說的美式,跟小弟不同有兩大點:

陳 - 美國聯邦模式。一個中華,一個國族。
我 - 歐盟模式。一個結盟,多個國族。(之前有個大陸來的「小間諜」,已明白我是傾「歐模」;這也是新一代權貴萌芽的思維)

陳之「結」是基於文化和感情等……(大中華或華夏情結)。我之「結」基於「法」(合約),不取信於任何人性、族性或黨性。陳的「結」是「團結」(接近make a family),我的「結」只是加盟(jointing)。

從古至今,用「情」去治國很容易被極權或媒體制造種族對立和仇恨;如中共制造的「中日仇恨」和「假想敵美國」。另外,以中共國內事務為例,生硬地打造「中國人」,換來的是天文數字的維穩費!試想想這筆是可以救多少民族和山區的窮人? 有了「法」即是任何一方被挑撥,也受制約;沒有「法」,就像中國人「反日」那樣,帶針對性又失控的到處破壞!又如現今的香港,「法」被中共削弱,港共政府只維護中共和「中國族人」的利益,「土共」到處打和平示威者!這一切不合理的事都是源於「傾情」!而中共的洗腦教育就是要人民「天天發情」!

我有看過大前言一的<<中華聯邦>>,有讀過少量有關日本人在二戰時的「大東亞共榮圈」概念……我反對中華地區構成威脅日本的國族,以至太平洋安全…… 歐盟模式,比較彈性,參與的holders多;在抗共過程中,各地方維護自治權的財務風險可分散;相對有助平衡亞太利益和安全;不必決戰任何國家的代理,只需決戰中共(= 中國)!

很多食古不化的人、統一膠、大中華膠會認為這是瓜分中國,往往把「讓利」解讀為「損失」,但到別人的地方拿好處就讚。為什麼你不想一下中國也在別國有不少企業? 外國也有不少中僑? 當別國人是豬嗎?太自以為是!要跟國際互動,就要懂得「Give and Take」。

割據必會發生,但我跟陳雲打賭,The final picture必定是較接近小弟那個。由於final picture不同,所以我只是不buy「一中」呢個方向啫~ Just a prediction ga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