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Thursday, December 5, 2019

大陸「蝗才」入侵:公司認為港人代表中資不適合

任職交銀 14 年被迫離職 前首席經濟師羅家聰:公司認為港人代表中資不適合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前首席經濟師羅家聰今年十月被迫離職,離職後首次接受國際傳媒訪問,提到「被離職」原因,指資方認為「由香港人代表中資銀行發言並不適合」,更直指交銀此舉反映香港中資銀行大規模的策略改變,漸漸避免聘用本地青年。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羅家聰今年十月被迫請辭,離開工作長達 14 年的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羅家聰指,交銀內部近年氣氛漸見緊張(strict),連月來的社會運動以來,香港及中國員工分歧加劇,為他「被離職」埋下伏線,直指資方「他們覺得由香港人代表中資銀行發言並不適合」。

向來作風敢言的羅家聰經常接受傳媒訪問,提出與政府相反的論調。訪問中,他提到交銀管理層特別不滿,他在一次電台節目表示 2003 年沙士對香港經濟打擊大於近月示威,其說法與官方論調並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馳。相對五年前,他在「雨傘運動」期間亦有公開評價經濟影響,今時今日公司反應大得多,「現在他們連你的觀點都要審查」。

羅家聰又指,他曾向同事分享一則經濟新聞,被管理層認定內容批評政府,惹來譴責。他認為以小見大,個人在交銀的經驗,反映中資銀行在香港的策略改變,漸漸避免聘用本地青年。

《金融時報》曾向交通銀行查詢,但銀行拒絕評論。

聘用港人成禁忌 不限於銀行業

同一報道中,《金融時報》再有訪問其他香港金融機構高層,均表示對聘用曾在近月社會事件中參與非法活動人士感到「恐懼」(fear),擔心此舉影響公司與中國客戶的關係。三間以香港為基地的環球對沖基金亦透露,公司設有不明文規定,凍結騁用香港人。

非金融機構情況相約,報道引述一間國際律師樓香港辦公室的一名中國合夥人指出,他會避免聘用參與暴力示威人士,「我會問他們有沒有參與暴力行為。因為,我不想要那種以暴力達致目標的邏輯。這不合乎法治運作」。一間以香港為基地的獵頭公司亦表示,大公司客戶愈來愈關注會否捲入政治,「不想錯誤地刺激到中國」。

香港浸會大學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及研究中心副主任葉偉光指,行政人員對於聘用本地香港人有所卻步,故加強「背景審查」,例如查核個人社交媒體帳戶等,「當然他們不會公開表明,但暗地裡對於採用本地年輕畢業生感到猶豫」。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4%BB%BB%E4%BA%A4%E9%8A%80-14-%E5%B9%B4%E8%A2%AB%E8%BF%AB%E9%9B%A2%E8%81%B7-%E5%89%8D%E9%A6%96%E5%B8%AD%E7%B6%93%E6%BF%9F%E5%B8%AB%E7%BE%85%E5%AE%B6%E8%81%B0-%E5%85%AC%E5%8F%B8%E8%AA%8D%E7%82%BA%E6%B8%AF%E4%BA%BA%E4%BB%A3%E8%A1%A8%E4%B8%AD%E8%B3%87%E4%B8%8D%E9%81%A9%E5%90%88/]


今年8月曾撰文題為《十年後中環 沒有真香港人》,適逢前交銀高層羅家聰被離職,港人被溝淡劇本正在上演。今場抗爭運動後,中共溝淡港人的速度及規模亦會加快,到底十年後的中環,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還能佔有一席位嗎,不妨由數據裡睇睇。

(其實早就有這現象,斷估由2003年「反23條」開始,大陸「蝗才」入侵商界的增長趨勢)

自2013至2017年,本港每年新生嬰兒數目平均約5.9萬人,而過去一年,有超過2.3萬內地居民透過三項專才計劃(見表)獲批來港工作,直接進入本港中環等核心領域行業。統計過去五年,數字已達到十萬。十年前的2009年,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獲批來港的內地居民有6,514人,2018年倍增至13,768人。而透過「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的內地人,獲批來港由亦十年前不足3,000人,增加兩倍至超過9,000人。

按照速度,十年後每年料超過5萬內地居民獲批來港工作,相當於本港每年新生嬰兒數字。數字說穿了,就算中環拒聘本土新一代,內地人來港數字足以填補職位缺口。按「專才」就業界別劃分,金融服務及商業貿易佔最多,去年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中,近一半獲批內地居民從事金融相關行業。而月薪超過2萬元的,亦超過一半以上。

難怪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未見有中資行拒聘本地人的趨勢,香港市場開放,大灣區機會大,認為港人可考慮到該區發展。說白了,就是中環是屬於新香港人,真香港人的希望就是大灣區。

大律師公會前主席石永泰早前接受訪問時曾指:「你忍心write-off(報銷)下一代?而你所識既下一代,全部都係廢青?」在中共及林鄭眼中,是否廢青不緊要,下一代甚至是新生代write-off,卻絕對可以,因為共產黨需要香港,但不需要香港人。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91204/60339090]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91204/60339104?itm_campaign=hkad_internal_link&itm_medium=internal&itm_source=hkad_web&itm_content=internal_link_1]

==========

難怪有「港豬」相信抗爭年輕人是「廢青」,其實一切都是親中勢力的佈局,連香港大學生都「被廢青」。2012年已開始有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傳說因為競爭激烈,原來所謂的「競爭」者就是大陸「蝗才」。

到底是自由競爭還是搶奪?相信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我大概說明一些行為的定義:
1)你的資源被別人取得,而你想限制或拒絕給予,但無法限制或拒絕;這情況的「取得」叫「搶」。
2)你的資源被別人取得而你不知情和沒有允許過,這情況的「取得」叫「偷」。
3)你的資源被別人取得,但你被不實的資料或資訊誤導而相信和允許給予,這情況的「取得」叫「騙」。

香港人的工作機會或資源被大陸人取得,而香港人想限制或拒絕給予,但無法限制或拒絕(
如對大陸人的移民入境審批權或限制、輸入人才限制、企業的本地和非本地勞工的配額比例準則等......
);這情況的「取得」叫「搶飯食」。而「黑工」等同「偷飯食」,使用不實的學歷或其他所需的證明去獲得工作叫「呃飯食」。

「自由競爭」是有參賽資格和人數配額的,本地的「自由競爭」當然是本地參賽者佔多數;香港本地工作機會不是世界盃、也不是大陸盃,是香港盃,外援只能佔少數。

香港人在大陸會「入鄉隨俗」,為什麼大陸人在香港卻要香港人遷就或甚至跟從他們那套?香港是誰的「地盤」?什麼叫「香港的高度自治」?就是「香港由香港人話事」,自己的家何時輪到外人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中国人是那麼沒教養的嗎?中資公司認為港人代表中資不適合,是合理的;所以,大陸人不適合代表香港。無論香港是不是「中国」的,香港都不是大陸的,香港也不是大陸!我希望香港人或公司自重,不要成為「中国」或大陸的專用「公廁」。

另外,不仿多了解國、共內戰的歷史。傅作義身為一位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為什麼可以變節投共呢? 全因為中國人的骨肉之情或血濃於水作祟,明知女兒是「共諜」,身居要職的他也不與之隔離或切割,婦人之仁!因個人的兒女私情而損害整個黨或人民命運!

如果你要嫁娶大陸人,就算今天他不是共諜,也難保那潛在「蝗蟲DNA」受同伴召喚而化身共諜。民族主義就是使人民根深「拍翼共嗚」的本能,有了這本能才算是「成蟲」。你有沒有想像過你的伴侶或甚至子女在某天「成蟲」或甚至變成共諜?

當共諜都是沒有好下場:http://www.epochtimes.com/b5/13/6/5/n3887333.htm

60-80年代比現在更窮,很多父母也不就是照樣結婚生仔?現在的年輕人又何需顧忌那麼多?再不生,香港就被滅族了。

我有個中學學弟,娶大陸妹和生了三個仔女,全家只有他一人工作,月入一萬八;住公屋,其他家庭成員全部有綜援和學費減免;仍然過得蠻好。香港人,政府的福利預算是計劃好的,你不善於利用資源,大陸人就拿去。

天涯何處無芳草,為什麼非吃中国草不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偏偏要在東江提水(質素差又貴)?

香港人嫁娶大陸人,猶如「引蝗入室」;他們會「拍翼共嗚」,召喚一大堆「自己人」來港覓食、「投票」給同類和「蝗化」香港人。到時候,「新香港人」的「港人自治」就跟大陸沒兩樣了。

不是因為有希望(如工資、收獲)才去改變(如工作、付出),而是有改變才有希望。真.香港的所有,真.香港人應該爭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