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Saturday, February 16, 2013

年輕人對多項問題有期望落差


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一個高峰會與年青人交流,有人關注年青人對政府的意見不斷升溫,甚至以行動表達,梁振英承認由於科技發達,有網上平台,年輕人的意見比過去多。

至於政府的施政是否與市民的期望有落差,梁振英認為年青人可能在晉升機會、薪酬及房屋等問題有期望落差,在房屋問題上,當局有政策回應。

另外,有與會的年青人關注中港融合觸及法治等核心價值,梁振英回應說,隨著世界一體化,不單止與周邊地區要融合,有許多事情都要融合。


[http://hk.news.yahoo.com/%E6%A2%81%E6%8C%AF%E8%8B%B1-%E5%B9%B4%E8%BC%95%E4%BA%BA%E5%B0%8D%E5%A4%9A%E9%A0%85%E5%95%8F%E9%A1%8C%E6%9C%89%E6%9C%9F%E6%9C%9B%E8%90%BD%E5%B7%AE-102000226.html]


這個題不只是在香港發生,中國和台灣的發逹地區都有。有個台灣的朋友跟我說過,他兩年前,二十六歲,履歷和各方面都 好,但被拒絕做經理的理由是「太年輕」......現在,他心灰了,只想做基層。忽然令我想起聞一多的「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 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賸菜殘羹......

香港的情況,更不用說,連做一個普通的剪髪師父都要做最少三年學徒。哇靠!在過多一代,可能洗碗也要做三年學徒才能成為「洗碗大師」。怎年青人有幹勁和期望?


有天,有個朋友設問我:「如果你是既得利益者,你會否讓外人搶你的位置或者利益?」我回:「人性的黑暗,每個都有。為什麼有政府? 她就是用來調整好社會。如果向上流速度加快,不是代表我們可以早點退休嗎?」

在經濟學上,「機會」和「流動速度指數」是很關鍵的參數。試問有什麼理論或者宏觀調整措施不是重視良好的「流動」的指數? 社會各行業的「流動」如體內之經脈,一脈阻塞,則惹病;全脈不暢,則重病;血靜則貽。


另外,在「人治」的社會極其量造就「圈子內或「奴性的血」的加速,這基於人性的黑暗和權力之慾望所驅使,被接納之「新血」是不能比「舊血」越,否則就不能(駕)。如何制造或引入優良獨特和免疫力強的「新血」? 唯有公平和科學的法治制度為主,再加以「人的經驗」輔助或參考;以「公」為首,減少「人」的偏差。




[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