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Wednesday, July 30, 2014

溫柔



作詞:五月天阿信
作曲:五月天阿信
編曲:五月天

走在風中 今天陽光 突然好溫柔
天的溫柔 地的溫柔 像你抱著我
然後發現 你的改變 孤單的今後
如果冷 該怎麼渡過

天邊風光 身邊的我 都不在你眼中
你的眼中 藏著什麼 我從來都不懂
沒有關係 你的世界 就讓你擁有
不打擾 是我的溫柔

不知道 不明瞭 不想要
為什麼 我的心
明明是想靠近 卻孤單到黎明
不知道 不明瞭 不想要
為什麼 我的心
那愛情的綺麗 總是在孤單裡
再把我的最好的愛給你

不知不覺 不情不願 又到巷子口
我沒有哭 也沒有笑 因為這是夢
沒有預兆 沒有理由 你真的有說過
如果有 就讓你自由

自由
這是我的溫柔
讓你自由


MV出現的句子:
1. 被「溫柔」遺棄的女孩
2. 她消失在我帶來的「溫柔」裡
3. 除了屋宇,也出租了我的「溫柔」
4. 宛如花朵盛開般的「溫柔」火花
5. 如自毀的「溫柔」情結
6. 高溫模糊意識的末日球場
7. 妳綑綁了我而我綑綁了「溫柔」
8. 僅在時間靜止之前帶走我的「溫柔」
9. 景象只怕被哀傷與法國麵包吞噬了
10. 我武斷的「溫柔」回到這空蕩的屋宇
11. 世界毫無靜止的跡象......
12. 過往的孤單不斷在啃吃著自己的「溫柔」


[它彷彿是預言......隨便。]

Monday, July 28, 2014

TVB奇幻潮之同根生

昨夜,電視上演一齣魔幻故事。TVB播出的短劇《同根生》,講述一名年輕貌美、溫婉柔弱的婦人,從中國大陸得到單程證,帶著女兒來港與丈夫團聚。

《同根生》魔幻之處,是故事情境與香港現實相差太遠。劇集中這種又美麗又溫柔的新移民,與我們這些港媽每天在幼稚園或小學門口接送兒女時所看見的,實在差天共地,電視台找來美女演員來飾演這角色,叫香港觀眾實在難以投入。當女主角初來報到,奇幻劇情又出現了!她在上水被街坊圍攻,冤枉她將一位老婆婆撞倒,街坊還不停罵她搶奪資源;在現實世界的上水,街坊們的腳趾每天被手推車或拖篋壓扁,轉過頭想找個人來道歉,連人影都找不著了,街坊們每天就是這樣忍氣吞氣,除了「北區水貨客關注組」幾次為上水街坊們出氣之外,劇集中的圍攻情形,根本與現實不符。然後女主角找到在酒樓洗碗的工作,勤力地「洗大餅」,在現實的香港,即使住著最多新移民的公屋邨食肆,肯出萬多元聘請洗碗工人也請不到,新移民才不願做這些苦工。而這故事最奇幻之處,是本來居住於上水的這一家中港家庭,搬遷到深水埗後,要往上環上班的男戶主,竟然埋怨搬家後上班所需的時間比以前多了,看到這裡,筆者便知道,這齣劇集,所述說的根本不是我們所認識的香港,而是編劇所幻想出來的香港。

好了,既然現在大家知道這根本只是一齣魔幻故事,對於劇情便不必太認真。然而,這劇集倒有其教育意義。

故事中,男戶主因家庭壓力而染上賭癮,導致財困,甚至因此而不再付費供女兒補習,又打老婆,還因欠下賭債而離家出走,女主角肩付起養家的責任,還得給老爺奶奶零用錢。女人嘛,最怕嫁錯郎!筆者在此奉勸各位欲嫁來香港的中國女子,不要嫁這樣的香港男人,嫁了,就不要申請單程證來港,申請了,便不要埋怨被香港人歧視,因為這故事中,最令女主角傷心的都是她丈夫,與我們香港人無關。

中港家庭的夫妻感情問題都是很複雜,而故事中,令女主角傷心的,還有婆媳關係。在香港,相信有九成為人妻子的,都面對婆媳問題(幸好筆者沒有此問題)。不知是否奶奶們年青時也被她們的奶奶教訓得多,這些奶奶也很喜歡教訓她們的新抱。俗語有云:初歸新抱,落地孩兒。香港差不多沒有一個新抱沒曾被奶奶以尖酸刻薄的說話教訓過。所以,筆者又要在此奉勸各位嫁了來香港的中國女子,被家婆欺負的時候,不要埋怨被香港人歧視,這些也是與我們無關的。

如果有新移民看了這齣《同根生》後,還要將自己的家庭問題或婆媳糾紛,歸咎於香港人歧視,讓筆者來告訴你:我們入夜後將聲浪收細、購物付費要排隊、隨地拋垃圾會被人罵、兒女成績不好難找學校、不送利是賄賂、侍應生兼做洗碗和洗手間清潔也不問加薪……這些對我們來說,是正常不過,對任何人也沒有「包容」的餘地,這種「平等」才是正確核心價值,當香港人告訴新移民要入鄉隨俗,新移民卻說我們不包容,哪到底我們應該包容、還是縱容呢?假如任何人受到僱主無理解僱,應盡快向勞工處求助,勞工處每天處理很多這類案件,不只是新移民才會遇到。

最後要留心的,在故事中,編劇安排了山茶花穿插不同場景,以山茶花比喻新移民的「輸贏」,試問誰有心來這場比試?香港人從來都是安安份份地為社會默默耕耘,新移民卻以爭奪的姿態來跟香港人比輸贏,在這故事中不言而喻了。假如你看了這劇集後,表面包容新移民的「文化差異」,實則縱容了他們的自私行為,香港很快便會變成故事開首女主角的朋友所形容:「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7-28-2014/18096]

借躁鬱症趨勢看中共的社會生物統戰術

有研究指出本港每20人便有1位患有躁鬱症(學名為雙相情緒障礙),雙相情緒學會主席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王明爍指,躁鬱症病發的高危期介乎15至25歲,本港90%患者於50歲前發病,由於患者常被誤診為抑鬱症或精神分裂等情緒病,令他們首次發病和首次確診往往相距5至10年,致使未能及時得到治療。

香港腦學科研學會總裁鄧兆華指,患者受病情影響,情感會變得敏銳及不受傳統束縛,並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和分析事物,不少高成就的人士都有患有此病,但又因他們表面與常人無異,反令人難以察覺病情。此外,患者往往是社會上的「強者」,他們更不願意面對患病的事實,抗拒求醫和治療。他指出,躁鬱症是由大腦功能失調引起,並非可怕的精神病,盼社會對躁鬱症有更多認識,不要諱疾忌醫。

其中有個案的患者為經濟環境良好的商人,他5年前突與相識僅三周的女性「閃婚」,並把大量財產送給對方,惟情緒變得陰沉,時與妻子口角,不久後便離異。患者其後開始流連酒吧,再與另一位女性「閃婚」,並又出現情緒低落情况,甚至萌生厭世念頭,求診後終確診患上躁鬱症。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40727/bkn-20140727132459513-0727_00822_001.html]

==========

港共霸權為了維穩,非「和理非非」的人都會加上各類心理學上或精神病學上標籤。鼓吹多年的「性格決定命運」論,就是「港豬」最深信不移的,因為他們是受霸權所喜愛的「和理非非」型人格。這種「人種/人格籂選」的社會標準,完全與中共的反人類和滅族主義同出一轍!為什麼黃毓民、黃洋逹在現今的香港被天下圍攻?這點絕對是關鍵核心之一。經常對着「港豬」及「和理非非」,講極、罵極都係「碌柒」咁,再加埋「智慧型柒碌」的(賣弄着無關重要的知識和分析地罵人,自以為很有Points;這類人通常是上級、老闆或自以為是的人。說到底,這些人都係沒什麼「料」到,先拿勢、拋下「浪頭」—愛鬥大、假大空;是一種弱者的、進攻型自我防禦的常態,猶如中共經常擴大固有領土和飛行識別區的行為同出一徹),有什麼可能不令人動躁?

中共除了大量生產「五毛」外,還大量生產各類「有毒」的「原生群體」,如AIDS般, 去排斥或「殺死」其他群體,這就是最頂級的社會生物學上的統戰術,一切彷彿出於自然;其實其生態的「原生層」已被扭曲了。「和理非非」是港英時代書生的特質,隨着教育的普及化,「和理非非」普及成為大部份香港人的特質。要進一步「感染」現今的成人或活過港英時代的人成為「港豬」,是透過制造最容易吸收「病毒」的情景,大概是:1) 增加經濟負擔和工作壓力(香港的平均工時為亞洲各地區中最長的。有沒有人在閒餘時從統戰角度去思考工時問題呢?);2)鼓吹反智和低級趣味的文化;3) 到中共大陸生活或長駐;4)大量輸入中共人口(人海戰術)就猶如大量使用生化武器。另外,中共的「洗腦」教育猶如培植病毒原生群體。

當你面對極不公義事情而動躁,或甚至使用合理抗爭或防衛時,中共、「和理非非」和「港豬」就自然地連成一線,判定你有精神病、心理病或性格問題,並作出「制裁」;這種出基於「人種/人格」的批判而非基於事實、理性分析;其針對性的行為猶如街邊流氓一樣,看見不順眼的人便臭罵或揍他一頓,根本是極度慌謬又野蠻!但一切彷彿出於自然。在中共大陸,被精神病的人多得很。。在「赤化」的社會中,這麼多「帶病毒」者,你還會很在意別人的認同嗎?為了防止「病毒」蔓延和爭取香港人「自我復原」的時間,爭取標準工時+最低工資、一切反「中國模式」的行動和「驅蝗」行動等都是有高度的戰略性需要和價值!但由於時間太少,我希望的不只是「復原」,而是進化為「本土戰士」,才有足夠凝內抗共的能力!在這方面,臺灣人已跑得比我們遠很多!

多年來,我在公司和生活上都遇到不少試圖以各種方法「感染」和試探我。嘿!我早已說過我是他們(帶「毒」群體)的「天敵」,他們這麼多年還在「柒撚懵懵食甜筒」。我很高興我活過最多元化、最真實和繁榮的港英年代,並受其教育,加上求真心強、認識自己、愛超越自己和正直,才不被「中毒」。仍然「清純」!哇哈哈!(智慧型柒碌Mode)

活過港英時代的香港人阿!請把那些年的真實傳給下一代吧!

Thursday, July 24, 2014

香港古惑仔之經典歌集

<<知己自己>>


<<友情歲月>>

<<甘心替代你>>

<<情與義>>

<<一於奉陪>>

<<興波作浪>>

<<戰無不勝>>



Tuesday, July 22, 2014

沒有元朝,只有蒙古殖民的一百年,世界史學界嘲笑中國歪曲歷史

中國人把蒙古史說成中國史,把成吉思汗列為中國的民族英雄,現在已經鬧成了國際史學界的笑柄。英國《泰丵晤士報》以及各大著名歷史學術網站發佈文章 《Outrage as China lays claim to Genghis Khan》,以批駁中國史學界的惡搞。

歷史學家克羅齊曾經說過,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他的意思是說,一切的歷史學家,在編撰歷史的時候,都會自覺不自覺的以今天的眼光,都會自覺不自覺的站在今天的現實去考慮歷史的事件,以選擇對今天有用的東西.。.但並非是我們可以站在今天,就可以妄顧歷史事實,以今天的利益為準繩,任意的取捨,甚至是惡意的歪曲事實,以迎合今天的政治需要。

事實上,滿清立國定滿語為國語,也就是滿語才是大清國的官方語言,初葉至中葉乃至19世紀末的官方文件有相當一部分以滿文(清字)書寫,比如尼布楚條約的正式條約 僅有滿、俄、拉丁三種文本,而中國的漢文版本僅在刻制的界碑中使用(碑文共有滿、蒙、漢、俄、拉丁五種文本)。19世紀以來才兩者並用書寫。直到今天,EVEN,EVENKI( 鄂溫克語 ),NANAI(赫哲語),NEGIDAL,OROCH,OROK,UDIHE(UDEGE),ULCH,這些通古斯語仍在被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的滿人所使用,說滿人被中國同化實在是自欺欺人。而且恰恰相反的是,現在中國的國語(普通話) 就是當年滿清通過武力手段強制推廣的語言。章太炎就曾經批判過普通話,稱其為「金韃虜語」。

而且,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按照語言劃分國家的規矩。不少非洲國家都說英語,但它們和英國是一個國家嗎?中國人和新加坡人都說漢語,但新加坡是中國的一部分嗎?阿拉伯國家都說阿拉伯語,但它們是一個國家嗎?日本、中國、韓國同為儒家文化國家,但能說中日韓是一個國家嗎?能說抗日戰爭是中國的內戰嗎?法、德同為基督教文明,但它們是一個國家嗎?典型的思維混亂。

但是到此中國人還認為清朝是中國的朝代,他們又會說:「今天的滿人是中國公民,所以當時的滿人也應算作中國人。」這種邏輯就等於在說:「今天美國黑人是美國人,所以他們的祖宗十八代都是美國人。」況且滿人僅僅是中國公民嗎?不是,滿人原先是居住在西伯利亞的通古斯民族,現在仍然有滿人居住在那裡 。現在的滿洲北部還在俄羅斯境內。滿族,俄羅斯有,朝鮮也有,滿族也是他們的公民,那俄羅斯人和朝鮮人是否都可以說:「我們的少數民族曾經征服並統治中國300年。」?

而且按照國際慣例,判斷一個已去世的人的國籍,依據的是此人生前的國籍,而不是在他死後他的出生地屬於哪個國家。李白出生在寓碎葉,此地在現在的吉爾吉斯坦境內。按照他們的說法李白應該是吉爾吉斯坦人了?

孫中山在《民族主義》第二講中說過:「中國幾千年以來,受到政治上的壓迫以至於完全亡國,已有了兩次,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今天中國人一廂情願地稱清朝是中國王朝,可惜人家清朝統治者們根本就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慈喜道:「清非中國,辮子不能去,辮子去中國不亡則大清亡。」,「保大清不保中華 」,「 量中華物之力,結與國之歡心。」 雍正說「 朕以外國之君主中國之事」。乾隆更直白:「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國之人。」出身滿洲貴族的清宮女作家德齡在其《清宮兩年記》一書中提到,她的父親告訴她,他們不是中國人,但卻是中國人的主人。滿洲統治者,完全是一幅外族殖民者的姿態。我國現在用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全名叫《反滿抗日義勇軍進行曲》。

自13世紀蒙古統治滿洲以後,通古斯人開始蒙古化,做蒙古士官,用蒙古語起名字,史見不絕。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也非常親近蒙古文化。努爾哈赤的尊號Sure Beile(淑勒貝勒)和Kundulen Han(昆都侖汗)均為蒙古語。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賜號為「達爾汗巴圖魯」 (蒙古語「榮譽的勇士」),異母弟巴雅喇,賜號為卓裡克圖(蒙古語「果敢」 ),另一異母弟穆爾哈齊,賜號為「青巴圖魯」 (蒙古語「忠誠的勇士」 )。努爾哈赤還用蒙古語給兒子、外孫起名。皇太極及其兄代善、莽古爾泰等人之名就是蒙古語。後金之時,努爾哈赤、舒爾哈齊與蒙古通婚。自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後蒙古科爾沁部與努爾哈赤結盟。皇太極時繼續加強滿蒙軍事聯姻,不但皇太極娶蒙古女子為妻室,其兄弟子侄等王公貝勒也多納蒙古女子為王妃,另外還有大量的滿洲格格嫁給蒙古王公。滿蒙聯姻制度就這樣一直持續到清末,整個大清國皇族都是滿矇混血兒。就連「大清」國號也是源自蒙古語「Daiin」( 意為「卓越」、「善戰」,漢譯為「代青」或「大清」)。因此,蒙古人都沒說「我們建立大清統治中國」,我們有什麼資格說?

清軍入關屠殺了數千萬人中國人,令人毛骨悚然的「嘉定三屠」和「揚州十日」等大屠殺,就是征服者對負隅頑抗者的懲罰和鎮壓。但是,清軍殺人,雖然數字上少於蒙古人,但比蒙古人的刀法更「精準」,他們不僅是用恐怖來征服和支配中國,導致大量中國人死亡的,是恐怖的「剃髮令」,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通古斯人用這種手段徹底征服中國人,改變了中國人的習俗。中國人就這樣按照通古斯人的傳統留起了辮子。直到今天還有人幼稚地認為滿洲人最終被中國人同化了,但殘酷的事實卻是中國人被滿洲人同化了。今天所謂的中國國語(普通話),也是來自滿人的語言;國粹京劇是滿人的藝術;相聲和小品,就是兩個清朝奴才在主人面前一唱一合的生活再現。今天還被奉為至寶的所謂的「國服唐裝」,實際就是滿人的旗袍馬褂。通古斯滿洲人也效仿蒙古人的做法,把人分為四等,滿洲人和蒙古人高高在上。而我們祖先的真實姓名,叫 「奴才」

現在有許多中國人不知羞恥地說當年俄羅斯霸佔中國領土。但俄羅斯佔領的根本不是中國的領土,而是清帝國的領土。當時中國人已經亡國了,哪還有什麼領土?慈禧道:”寧贈友邦,不予家奴。”也就是說滿洲人寧願把土地白送給鄰國,也不願留給家奴(中國人)。滿人將自己的勢力範圍:外興安嶺、黑龍江以東和庫頁島讓給俄羅斯,也是滿人的無奈之舉,滿人領土的喪失與中國沒有任何關係,現在的中國人又有什麼資格替自己當年的主人索要土地呢?

宋朝末年,戰亂四起,北方的蒙古金帳汗國勢力不斷擴大,疆域東起朝鮮半島,西至多瑙河畔,南抵南海,北括西伯利亞,華夏民族也在蒙古人的鐵蹄下亡國了,對於強悍的侵略者-蒙古,我國人民無力抵抗,淪為亡國奴。

有人說了: 「今天中國有個蒙古族,所以蒙古歷史就是中國歷史。」蒙古人的鐵蹄曾經踏遍歐亞大陸,許多國家都有蒙古後裔。 蒙古族,俄羅斯有,烏克蘭有,芬蘭有,伊朗有,土耳其有,匈牙利有,印度有,其他很多國家都有,並非只是中國有。如果中國人要拿蒙古帝國吹牛的話,那麼波蘭人甚至匈牙利人都能這麼說。中國56個民族還包括俄羅斯族,哈薩克族和朝鮮族,這又怎麼解釋?難道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朝鮮的歷史都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又有人說了:「今天內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蒙古歷史就是中國的歷史。」我只能說,這種說法非常無知。今天在俄羅斯聯邦中,有布里亞特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韃靼斯坦共和國和圖瓦共和國,這些共和國都是蒙古人建立的,中國才一個蒙古自治區,俄羅斯人是否比我們更有資格說蒙古屬於俄羅斯?而且,蒙古民族的發源地中亞和西伯利亞大草原,歷史上也從不屬於中國。成吉思汗的出生地斡難河 (Онон гол)位於今天蒙古國和俄羅斯的交界處

說到這又有人要反駁了,他們會說:「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不單單是漢族的國家。」那我請問世界上有幾個國家不是多民族國家?俄羅斯170多個民族,俄羅斯被蒙古統治的時候,蒙古征服中國,算不算俄羅斯人的榮耀?算不算俄羅斯統治中國?中國56個民族還有俄羅斯族,按中國人的邏輯,蘇聯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其實所謂的「中華民族」只是一個政治詞彙罷了,實際根本不存在這個民族,美國幾乎擁有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假如「中華民族」都能成立的話,那麼「美利堅民族」也能成立。那麼按中國的邏輯,全世界所有民族的歷史都是美國歷史的一部分。美國的少數民族中的阿拉伯人如阿富汗和伊拉克人也佔了一定的比例,所以本拉登是美國人,薩達姆也是美國人。呵呵,千萬別笑,這就是現在中國官方和大部分人的歷史邏輯。

到此,我相信仍然有很多中國人不肯罷休,甚至有人會說:「蒙古是從中國獨立出去的,蒙古自古是中國的領土,所以蒙古歷史就是中國歷史。」以至於很多人都嚷著要「收復蒙古」。說「蒙古在歷史上屬於中國”純粹是對歷史的無知,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蒙古屬於中國領土的說法, 恰恰相反,蒙古曾經徹底征服並統治中國97年(1271-1368),歷經十二代皇帝,直到明朝中國才從蒙古獨立出去。如果加上清帝國296年(滿蒙共治),那麼歷史上蒙古總共統治中國近400年。所以按中國的邏輯,應該是「中國自古是蒙古的一部分」。歷史上中國北邊都有一個國家, 各位應該記得昭君出塞和蘇武牧羊的故事吧. 顯然的中國歷代從未佔領過蒙古, 蒙古卻完全征服過中國. 明朝時兩國依然交戰。

在清國時代, 滿蒙共治中國 ,滿蒙貴族相互通婚,當時已沒有中國了,因此即使在清國時期也不是中國統治蒙古,而是蒙古統治中國。進入民國以後,雖然北洋軍閥徐樹錚曾短暫的佔領過庫倫 (1919年11月-1920年10月,總共不到1年), 但很快的被驅逐出去, 蒙古也趁機收復了一些失土 (以國民政府的觀點那是失地)。二戰結束那年, 蒙古軍隊曾進入張家口, 直逼北京。新中國建立時中國曾出兵外蒙古(也就是出兵佔領西藏和新疆那會兒),去了20萬,回來3千。因此,近百年來蒙古雖積弱不振,但中國也處於下風。因此說蒙古是中國領土,即使以中國的觀點來看,也很牽強,還很帝國主義。簡單地說,蒙古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如果按中國的邏輯,那麼中國乃至歐亞大陸自古都是蒙古的一部分。如果連蒙古都算中國,那麼蒙古還佔領過歐亞大陸,那麼歐亞大陸自古都是中國的領土了,俄羅斯也是中國的領土,你們現在怎麼不去「收復」呢?

更有甚者說:「蒙古人今天已經被中國文化同化了,所以蒙古歷史就是中國歷史。」對於這個觀點我本來不想多作解釋,因為它實在是荒唐得有點可愛。但出乎我意料的是現在抱著這句話的人居然不在少數。說蒙古被中國文化同化的人,請問今天的蒙古人都說中文嗎?為什麼現在蒙古國和俄羅斯的蒙古人仍然說著蒙古語和俄羅斯語?為什麼中亞和西亞的蒙古人說波斯語?蒙古人在統治俄羅斯時期大規模興建東正教堂,然而他們對待中國文化從來都是持鄙視的態度。元帝國制度: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儒家人士比妓女低一等,比乞丐高一等

引用袁騰飛的一段話:忽必烈有一點漢化,但也只是粗通漢語,自從蒙古入主中國之後,蒙古皇帝基本上連漢語都不會說,整個是外國人統治中國。蒙古派到各地去做鎮守的這些達魯花赤們也不會說漢語。蒙古的史書上一舉例子就是波斯怎麼著,亞歷山大大帝怎麼著,因為他在征服中國之前,已經接觸了伊斯蘭文明和基督文明,所以就不會被儒家文明征服。因為蒙古人什麼都見過,什麼教都信,蒙古很多皇帝都是基督徒,因此他們就抱著這樣一種態度,覺得你中國文化也不過如此。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亡國滅種,沒有什麼可值得紀念的,更不能把它當做驕傲。你被別人滅了,還說真好,這屬於恬不知恥。至於「大元」這個國號也是蒙古人弄出來忽悠中國人的。在蒙古佔領中國,中國成為蒙古的一部分之後,為了愚弄中國人的正統觀念,就取了一個「大元」的別名來忽悠中國人。但在蒙古人內部,依然稱其為「拖雷汗國」,正如其他的察合台汗國等。蒙古人真是英明,忽悠一群蠢人居然忽悠了700年….

蒙古人建立的是大蒙古帝國(THE GREAT MONGOL EMPIRE),這是全世界皆知的,當時的中國只是在蒙古人鐵蹄下滅亡的無數國家之一,只是一塊殖民地,僅此而已。蒙古帝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就好像大英帝國和印度的關係,成吉思汗和中國人的關係,就好像維多利亞女王和印度人的關係,大英帝國曾經佔領過印度,印度成了它的殖民地。中國人把蒙古帝國說成是中國的一個朝代,把成吉思汗說成中國人,這種行為就好比印度人說大英帝國是印度歷史上的最強朝代,維多利亞女王是印度人一樣的荒唐。。。如果中國人要說成吉思汗是中國人,那麼蒙古四大汗國的所在地,俄羅斯(金帳汗國)要說成吉思汗是俄羅斯人?伊朗(伊兒汗國)要說成吉思汗是波斯人?中亞諸國(察合台汗國)要說成吉思汗是他們國家的人?

那麼忽必烈算中國人嗎?忽必烈第一次在中國建立起蒙古人的政權,在成為中國的統治者之前,他不是中國人,也就是如果他是中國人,他便是在元朝建立的那一瞬間成了中國人的。因為成了中國的統治者,他就成了中國人。這個邏輯成不成立?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我們可以得出成吉思汗是蒙古人、俄羅斯人、阿拉伯人……這成立嗎?顯然不成立,所以我們上面的邏輯也就不成立,所以即使忽必烈都算不上中國人。如果說忽必烈是中國人的話,拔都就是俄國人了,旭烈兀就成了波斯人了。成吉思汗更是不知道其實哪國人了。各位覺得這些想法荒謬嗎?為何用到自己身上就如何正確了?

2004 年蒙古烏蘭巴託大學教授額日德雷根在訪問日本時接受日本NHK電視台採訪時針對當年亞洲盃足球賽上中國球迷的抗議日本活動說到:「中國人把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偉大英雄,征服過他們的帖木貞當作他們的祖先和英雄,把我們對他們的殖民歷史當作他們最強大的歷史,這樣一群擁有白痴一樣邏輯的民族,又有什麼資格去抗議你們國家民族的歷史觀呢?又有什麼資格去抗議你們民族的英雄,當年侵略過他們的所謂『甲級戰犯』呢?我認為他們沒有那個資格。

魯迅在《隨便翻翻》中說過 : 「幼小時候,我知道中國在『盤古氏開闢天地』之後,有三皇五帝….. 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歲,又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到二十五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直到今年(指1934年-引者)八月裡,因為要查一點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羅思』,侵入匈、奧,還在征服全中國之前,那時的成吉思還不是我們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該他們說『 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的。

蒙古國和俄羅斯是蒙古帝國傳承者,中國不是

蒙古統治俄羅斯250年,在之後長達400多年的時間裡,和俄羅斯人大量混血,歐洲國家至今還稱俄羅斯人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歐洲有句俗語「Scratch a Russian and find a Tatar.」意思是剝開一個俄羅斯人,就會看見一個韃靼人(蒙古人)。俄羅斯人彪悍尚武的民風就是深受蒙古的影響,直到19世紀西方國家還畏懼的將俄羅斯稱為「白色蒙古」。莫斯科和克里姆林都是蒙古人的傑作,韃靼蒙古統治之前的俄羅斯中心在基輔,當時的莫斯科只是一片田野和森林。在蒙古的統治下,莫斯科漸漸掌握了它在俄羅斯的地位及財力,成為俄羅斯的新興勢力,克里姆林也隨之擴張,成為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中心。「克里姆林」的字源來自蒙古語,意為「要塞」。「烏克蘭」一詞也是由蒙古語而來,意指「邊境」

卡爾馬克思說:「莫斯科的興盛是由於韃靼枷鎖,而現在的俄羅斯,就是莫斯科的延伸。」俄羅斯帝王,對西方稱為「沙皇」,對東方稱為「紮根汗」(蒙古語,意為「白色大汗」),邊利用蒙古帝國的權勢,開拓中亞和西伯利亞的疆土。喀山汗國,阿斯特拉汗,西伯利亞汗,克里米亞汗,諾蓋汗的蒙古韃靼貴族們後來都供職於俄羅斯公國,成為很多大公,王,貴族的姓氏起源。沙皇家族有蒙古血統,伊凡四世的母親椰列娜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一直到彼得大帝臉上還有明顯的蒙古特徵。列寧有四分之一卡爾梅克蒙古血統。蒙古韃靼人不僅把血統形式傳給了俄羅斯人,而且把政治制度,稅收制度,海關制度和軍事制度也傳給了俄羅斯人,蒙古人為俄羅斯貢獻了鮑裡斯和費德爾戈杜諾夫兩位沙皇。六位皇后:所羅門尼婭薩布洛娃;椰列娜格林斯卡娃;伊琳娜戈杜諾娃;納塔利婭納雷什金娜馬爾法阿普拉克希娜;葉夫多基婭薩布羅娃。蒙古韃靼人還把驛站和軍事戰略戰術傳給了俄羅斯人。如著名的尤里梅謝爾斯基汗將軍,安德烈謝爾基佐夫,葉爾莫洛夫,多赫圖洛夫,馬秋什金,莫爾德維諾夫,葉潘欽,比裡列夫,日林斯基,謝爾巴切夫等將軍們以及科學巨匠們如門捷列夫,梅奇尼科夫,巴甫洛夫,季米里亞澤夫,歷史學家坎捷米爾,卡拉姆津以及極地學家切柳斯金,奇里科夫等人都有蒙古韃靼血統。俄羅斯諺語說,如果深究俄羅斯人,就會出現韃靼(蒙古)人。」德邁斯特也說過:「抓傷一個俄羅斯人,就等於抓傷一個韃靼人。」蒙古韃靼人對於俄羅斯民族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以至於形成了這樣的觀點:俄羅斯人是西方的東方人,是東方的西方人。此外蒙古韃靼人對於俄羅斯民族的文化和藝術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在俄羅斯文學方面三位最偉大的小說家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就有蒙古血統,也只有蒙古血統的屠格涅夫才能寫下《白淨草原》這樣舉世無雙的對草原的深刻理解和體驗的小說。舞蹈家有烏蘭諾娃;安娜巴浦洛娃都擁有蒙古韃靼血統。 ——摘自《遊牧文明史》

元沒有統治歐洲,「我們」的大汗是俄羅斯蒙古金帳汗國大汗拔都的部下。 元的2,3,4任皇帝都是拔都的部下。俄羅斯才有資格說蒙古,中國人連吹牛的資格都沒有

還歷史真相

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不是中國人,他們與中國人確實也有血緣關係,因為他們和他們的後人,強姦,殺害,侮辱過我們的祖先,我們身上還流著他們的血。蒙古帝國在中國境內的種族滅絕,是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受害者的人數,被作為世界記錄,放在《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1985年版。綜觀中 國歷史,就是屈辱史,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是處於事實,但也是一種羞辱,不過不要為了逃避這樣的羞辱,就認蒙古人和通古斯人為祖宗,這樣更加可恥。不要因為歷史上中國長期被虐,心裡被打擊,看見書上寫著某人曾經出去打仗多麼的牛B,連對方是哪裡人都沒搞清楚,就跑過去往他大腿上抱。假若當年抗戰失敗,日本人在中國建立了”和朝”,那我們豈不是要拜東條英機為統一「中華民族」的大英雄?侵華戰爭是「中華民族」的內戰?抗戰軍隊是阻礙民族統一的漢奸?中國人整天說韓國人無恥,撰改歷史,但是韓國人撰改的僅僅只是一些小人物如孔子,屈原,孫中山等,這些人在國外幾乎都沒人知道,而中國人連國際級歷史都敢於撰改,這豈不是一百步笑五十步麼?認為元朝是中國的人們,你們整天喊著要日本向中國道歉謝罪,那你們怎麼不先為元朝侵略日本而向日本人民道歉謝罪呢?

馬克思哲學告訴我們:意識能夠正確的反映事物。也就是說,儘管某些時期人類的意識是錯誤的,但最終,真理將被人類認識到,中國人終將認識到元清侵略者的事實,還歷史以客觀。

在蒙古四大汗國衰敗之後,前金帳汗國屬國的俄羅斯崛起並佔領了從前蒙古帝國中的相當一部分。俄國統治者曾經代表蒙古進行收稅,因為蒙古人很少視察他們佔有的土地。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的形成有明顯的當年蒙古的因素。克柳切夫斯基和他的學生認為俄羅斯的統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勞。另一位歐亞主義哲學家特魯別茨科伊在他的經典著作〈論俄羅斯文化中的圖蘭成份〉指出莫斯科要感謝蒙古統治,俄羅斯在佔領喀山與阿斯特拉罕後才成為強國。在伊凡沙皇登基時,俄羅斯宮廷中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具有蒙古血統,俄羅斯政府的制度也是蒙古式的。從本質上說,俄羅斯是一個東正教蒙古國家。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響,有大量蒙古語借字、郵政、稅收、服飾也受蒙古影響,軍制與法制是從蒙古學的。俄羅斯人也被圖蘭化。

蒙古帝國席捲歐亞大陸,元朝僅僅是其殖民地之一

至於說元朝是中國的朝代就更加荒唐了,蒙古不是滿清,蒙古史是世界級的歷史,不像滿清歷史一樣容易纂改。中國人把蒙古史說成中國史,把成吉思汗說成中國人,已經鬧成了國際史學界的笑柄。

清是中國被征服和殖民的亡國時期,並非中國的朝代

通古斯人(滿人)侵略中國,談及此事,恐怕人們都會問:「清朝不是中國的朝代嗎?不是!寥寥無幾的幾個人回答說,是!絕對是!立即有無數人反對說。為什麼是呢?說是的中國人認為:滿人說漢語,滿人最終在文化上被我們同化了,所以滿清是中國的朝代。


[http://taiwanjustice.com/%E6%B2%92%E6%9C%89%E5%85%83%E6%9C%9D%EF%BC%8C%E5%8F%AA%E6%9C%89%E8%92%99%E5%8F%A4%E6%AE%96%E6%B0%91%E7%9A%84%E4%B8%80%E7%99%BE%E5%B9%B4%EF%BC%8C%E4%B8%96%E7%95%8C%E5%8F%B2%E5%AD%B8%E7%95%8C%E5%98%B2/]

Monday, July 21, 2014

「中華聯邦」之構想—城邦的命名方法與邏輯

中共一直用「中國」來扭線騎劫「中華」,「大中華膠」的核心就是搞不清「中國」還是「中華」,並「中國」為「中華」之基礎。追溯「China」一字的原頭,古代已有,是外國人用來識別對孕育華人之源地,只有labelling或naming的意義,沒有政治含意;所以China一字原指「中華」,並非「中國」。「中國」有「國」字,即有政治含意,而且是一個適用於「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但也由於外國人普遍對「China」一字的認知偏重於地域性定性,指「共國」地域的人。為了清晰定義兩個主權和民族之別,國際事務上,小心使用「China」、「Chinese」、「中國」等字眼,如香港人(Hong Konger)、台灣人/民國人(Taiwanese)、廣東人(Cantonese)……Today’s China/Chinese is not the China/Chinese in the early century. 對變了質的人需離棄,對變了質的名號也要棄掉。當「綽號」已經被弄「臭」了,還要來幹嘛?

所以,馬英九支持中共所提出的「一個中國」是低能!被人「吃豆腐」!今天雖修正為「一個中華」,但也已「7」了;另外,有沒有想過「一個中華」的英文怎寫?It’s still “One China”. Lawfully and officially, the meaning is the same as the worlding remains unchanged. 馬總統的「一個中華」只說給華人聽的嗎?雖然友好國家明白如何在主權上區分不同China/Chinese,但他們很多政策/決定要基於當地人的認知和法律上的定義; 難道你要朋友每次為這個名稱來向他們的人民解釋一番? Clear naming is positive to recognition. 旗幟鮮明,有利識別。我認為有需要把「The One China Policy」改成「The Policy of One Chinese Framework」之類,其英文含意就是「一個華人框架的政策」或「一個中華框架的政策」,較接近「一個中華」;重點是去中共的主導色彩,保持各自主權地域的對等度

「華人」只是一個大地域上的人的統稱,但各較小的管治地域卻有不同的文化民族;例如,我們會統稱歐洲這大地域的人叫「歐洲人」—European。我以「一個中華」、以民族文化為根基和權力平衡為出發點,有個大膽建議,以臺灣為例:棄丟那曖昧的名號,滿足獨立的最大共識和有國際性又清晰的正名,改名為「中華臺灣」(Republic of Chinese in Taiwan, RCT)(那個「in」字並非多餘,因Chinese Taiwan和Chinese in Taiwan有差; 前者有機會被解讀成「中國或中國人的臺灣」,又再墮入曖昧)之類,其背後理念是「中華人民在臺灣」。若以「中華民國在臺灣」之理念出發名為Republic of China in Taiwan,那麼國民黨的專權色彩就太重,既不適合民主理念的臺灣,又會惹起其他主張「台獨」的不爽。新名號既有「一個中華」的含意,又易於識別;除了完全乎合「和而不同」中華傳統的良好特質外,還加入了進步的民主理念,突顯當地民族文化性及自主性。正!因此,我的「中華聯邦」的城邦英文命名模式是:Republic of Chinese in XXX,當地民族為XXXese / XXXer / XXXian。「華邦」的人都叫華人,而「中國」或「中國人」代表了一個「錯誤」的歷史。

既然共產黨和國民黨都互不承認對方既有的國家,不如重新找個出路,化解歷史矛盾,繼續各享主權。最終要互相承認、對等,才能和平共處。

啊!差點忘了給「共國大陸」一個新國號。外國人一般稱她做「The Mainland China」,那麼就叫「中華大陸」(Republic of Chinese in Mainland),「中華大陸」的人民就叫「大陸人」(Mainlander)。他朝「共國大陸」內的各省份獨立自治,「中華大陸」這含糊的名字就會消失,取而代之是如「中華西藏」(Republic of Chinese in Tibet)、「中華維吾爾」(新疆, Republic of Chinese in Uyghur)、「中華蒙古」(Republic of Chinese in Mongolia)、「中華海南」(Republic of Chinese in Hainan)、「中華雲南」(Republic of Chinese in Yunnan)......。

暫時,為了讓外國人清楚明白,記得用「We are XXXese / XXXer / XXXian, we are not Chinese!」。若香港獨立自治,她將是Republic of Chinese in Hong Kong,I am still a Hong Konger。

參考:<<沒有元朝,只有蒙古殖民的一百年,世界史學界嘲笑中國歪曲歷史>>、<<致馬公開信:在一個中華框架內開啟兩岸平等政治協商>>、<<從「一個中華」談起 >>

致馬公開信:在一個中華框架內開啟兩岸平等政治協商

楊海峰
致函馬總統全文:

在一個中華框架內開啟兩岸平等政治協商———致馬英九總統的一封公開信

尊敬的馬英九總統:

您好!6月30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接受《人民日報》、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重申:大陸願意在「一個中國框架」內,與臺灣方面平等政治協商,共同探索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前,兩岸紅綠藍三方圍繞「一個中國框架」存在微妙的僵持。大陸期望在「一個中國框架」內開啟兩岸政治協商,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最終統一的不可逆轉。民進黨則拒絕接受「一個中國框架」,並透過立法院,在兩次張王會前,為王鬱琦主委劃下不得逾越的紅線。在2013年6月舉行的習吳會談上,國共兩黨雖然已就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達成共識,國民黨執政團隊也有意與大陸建立「超穩定的架構」,實現APEC習馬會,但由於大陸至今不肯正視中華民國,加上綠營強烈反對,不得不以臺灣社會沒有共識為藉口,回避兩岸政治協商。

同時,兩岸紅綠藍三方對「一個中國框架」的內涵,也存在不同解讀。從國共兩黨的角度,「一個中國框架」就是涵蓋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的框架,雖然國民黨堅稱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共產黨堅稱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國共兩黨都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主權重疊,不容分割。而民進黨堅持的是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臺灣是統治臺灣的中華民國,中國是統治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中國框架」已經被民進黨和很多臺灣同胞窄化、僵化成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

事實上,包括民進黨人在內的每一位臺灣同胞,都在中華民國現有的與大陸政治連接的憲政體制內生存。民進黨不接受「一個中國框架」,是不能接受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並非不能接受一個中華民國框架。如果國共兩黨生硬地強迫民進党接受、連國共兩党都沒達成政治共識的「一個中國框架」,就會增加民進黨接受「一個中國框架」的難度。

由此,我向執政兩岸的國共領導人提議:將「一個中國框架」調整為「一個中華框架」,並在「一個中華框架」內,儘快開啟兩岸平等政治協商。「一個中華框架」就是大陸民間版的「大一中架構」,它不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也不是一個中華民國框架,而是同時包容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可以實現兩岸對等尊嚴的框架

在「一個中華框架」內,由於兩岸主權重疊,兩岸可以共同落實孫中山先生一生宣導的「主權在民」的政治主張,化解主權爭議。兩岸化解主權爭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都是「一個中華框架」內的特殊的政治實體,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中華民國總統在內的兩岸政府官員可以互稱官銜,實現兩岸治權相互承認。在聯合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以大陸為主,由兩岸外交部門協商拓展國際空間。在中華民國邦交國,以臺灣為主,由兩岸外交部門協商拓展國際空間。這樣,既解決了臺灣同胞普遍關心的拓展國際空間問題,也擴大了大陸的國際空間,同時可以快速拉近兩岸同胞心靈的距離。

「一個中華框架」和「一個中國框架」,在大陸人看來是一樣的,但在臺灣人看來卻大不相同。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臺灣代表團名稱問題上,因為大陸媒體使用「中國臺北代表隊」,險些造成臺灣抵制北京奧運會,後來改為「中華臺北代表隊」,事情得到圓滿解決。 「一個中華框架」和「一個中國框架」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調整之後,對於打破兩岸紅藍綠三方當前的僵局,可以發揮扭轉乾坤的政治奇效。

眼下,兩岸協定監督條例及服貿協議都仍卡在臺灣立法院。民進黨當前的策略是:一邊向大陸表達善意,與國民黨爭奪兩岸議題的參與權;一邊以把關為名,在立法院阻礙國民黨推動的重大法案政策通過,企圖拖垮國民黨,以利於重返執政。在王金平打著「尊馬、朝野協商」的旗號,只謀個人私利,不顧臺灣前途的政治縱容下,國民黨執政團隊面對民進黨的議事杯葛,除了指責民進党是「民主霸淩黨」、自己甘當「痛批譴責黨」外,簡直無招可使。如果立法院少數淩霸多數的議事僵局不能打破,「政院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根本無法通過,隱含兩國論的「民間版」又違反中華民國憲法,臺灣朝野恐將陷入無休無止的「修憲」政爭之中。臺灣內耗,大陸想幫忙都幫不上,繼續這樣下去,不僅會把臺灣經濟拖垮,也會嚴重影響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已經進入深水區,若兩岸不能開啟平等政治協商,接下來的兩岸所有經濟性質的協商都將變得意義不大。大家試想:如果純屬經濟性質的兩岸服貿協議都無法過關,未來兩岸互設辦事處等涉及敏感政治定位問題的後續協議,有可能在立法院獲得通過嗎? 中韓關於今年簽署FTA的消息公佈後,臺灣各界都感覺到了壓力。兩岸政治關係的合情合理安排是臺灣推展對外關係最為關鍵的一環,也是兩岸急待攻克的政治難關。儘管張志軍主任訪台時,針對臺灣有意加入TPP和RCEP的問題釋出善意,但在兩岸政治定位沒有厘清之前,臺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仍將難有進一步發展。

馬總統的任期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隨著年底七合一縣市選舉的不斷迫近,以及明年即將展開總統和立委選舉,其實留給兩岸商談政治議題的時機已經不多。在太陽花學運、核四存廢等議題重挫下,國民黨的執政威望和聲勢已經一路下滑。在馬總統的剩餘任期內,兩岸政治協商若不能開啟,經濟協商停滯不前,不僅會拖垮臺灣經濟,也會徹底拖垮國民黨,很有可能導致藍營江山不保。

政黨輪替是民主社會的常態,執政兩岸的國共兩黨若不能儘快在兩岸政治僵局中找出變通之策,並在「一個中華框架」下達成政治共識,建立一個「超穩定的架構」,一旦民進党重新執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將會不斷增多。

兩岸在「一個中華框架」內開啟平等政治協商,但要解決兩岸根本性的政治分歧,兩岸領導人還須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氣,在張王會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再接再厲,乘勢而為,儘早促成習馬會晤,直面兩岸政治矛盾。

在臺灣主流民意堅持下,兩岸領導人實現對等尊嚴會晤,只有以「主席」對「總統」最為合宜。只要兩岸在國際上不搞雙重承認,根本不用擔心兩岸領導人互稱官銜會造成「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中華民國總統是2300萬臺灣人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大陸稱呼馬英九,不論稱呼「先生」、「臺灣領導人」,還是稱呼「經濟體領袖」,馬英九仍是中華民國總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是13億大陸人民透過全國人大代表選舉產生的,臺灣稱呼習近平,不論稱呼「先生」、「大陸領導人」,還是稱呼「經濟體領袖」,習近平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倘若兩岸領導人心中真能裝著兩岸人民的福祉,願意積極開拓兩岸新局,就應徹底放棄排斥對岸政權的意識形態,把兩岸領導人互稱官銜當作對對岸人民的尊重。

目前,臺灣全面承認大陸治權,稱呼習近平主席,難度不會太大。在台小陸大的兩岸格局下,臺灣為了對等尊嚴,會更加看重領導人的稱謂問題,大陸應以同理心予以體諒。

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中華民國總統在內的兩岸政府官員互稱官銜,實現兩岸治權全面相互承認,是兩岸和解的大趨勢。我是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也是出身共產黨世家的中共黨員。站在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角度,我說一句公道話:兩岸目前的政治僵局,純粹是掌握兩岸主導權的大陸領導人,沒能及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兩岸主流民意,思想僵化,決策遲緩造成的。明明知道臺灣社會不可能接受香港模式,又不積極尋找兩岸對等尊嚴並存之策。中華民國是2300萬臺灣人民賴以生存的國家,大陸不能正視中華民國,不僅是對2300萬臺灣人民不尊重,兩岸關係也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突破。中華民國早一天被大陸正視,兩岸政治難題就能早一天得到妥善解決。在大陸至今不願正視中華民國的問題上,我點名對習近平主席和全國政協俞正聲主席等大陸對台主要決策者提出尖銳猛烈的批評。

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我熱切期望習近平主席能夠展現大國大党領導人應有的胸襟和氣度,率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名義,邀請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訪問大陸,實現習馬會晤,開啟兩岸新局。

倘若大陸領導人仍在正視中華民國的問題上繼續猶豫不決,為了不再延誤兩岸和解的有利時機,我公開建議馬英九總統能夠展現一個政治家應有的勇氣和擔當,主動以中華民國總統的名義,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訪問臺灣

在追求兩岸和平和中華民族整體復興的競賽中,兩岸領導人誰起步早,跑得快,誰就更能贏得兩岸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兩岸領導人,加油!

此致

敬禮!

2014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77周年紀念日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718/378845.htm]

==========
這篇文章,大部份都OK,但我最不認同的是服貿的說法和「超穩定的架構」。

從「一個中華」談起

陳錫蕃
國政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副召集人
美國馬里蘭大學兼任教授

報載副總統呂秀蓮民國九十年三月廿一日接見美國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顧問費本克大使及江文漢博士時,重申「一個中華」的意涵較能貼切反映目前兩岸的實際現況。她並建議,我駐美單位名稱可考慮改為「台灣在美協會」,以對應「美國在台協會」云云。

先談「一個中華」,筆者猜想呂秀蓮對這個名詞的英譯一定是‘one Chinese nation’。 一般民眾對於這種說法,大抵會覺得與「一個中國」(‘one China’)相去不遠,而感到呂秀蓮終於上道了。其實,「一個中華」與「一個中國」完全不同。

首先要鄭重說明,就中國國民黨而言,「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或指歷史的、地理的、文化的、傳統的中國。台灣當然是這個中國的一部份,而非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我們與中共所爭的,既是一時,也是千秋。所爭的是大是大非,是何種制度比較適合中國,我們堅信,當共產制度已在世界各地,包括共產制度的祖國─蘇俄在內,崩潰的時候,絕無可能在中國大陸長存的。也就是說,全中國人民將來必定都會生活在自由民主制度之下。

易言之,我們反對的是共產主義和「一國兩制」,而非中國。有些人聲稱因為反共,所以不願談「一個中國」,對於這種說法,我們不能苟同。另外有些人認為「一個中國」在國際間即指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我們不可談「一個中國」,對於這種說法,我們也不能苟同。

相對於「一個中國」而言,「一個中華」指的是一個中華民族。由字面解釋,這種說法當然沒有錯。但深入探討則大有文章。大家都知道,獨派中有幾種不同的主張,其中一種是主張台灣人非中華民族,而係福爾摩沙民族,故應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另一種主張則認為台灣人固然係中華民族之一支,但同一民族未必只建一國,如盎格魯撤克遜民族自英移民北美後獨立建國。所以「一個中華」之內也可以有幾個國家。

呂秀蓮「一個中華」的說法與她一貫的台獨理念其實是相容的,並無牴觸之處。大家應當還記得一九九五年,中日馬關條約一百週年時,呂秀蓮曾率團赴日,當時日本人有些緊張,以為來者不善,必對日本有所責難,未料,她居然發表談話,感謝日本使台灣於一百年前永遠脫離中國。凡炎黃子孫讀到這則消息無不痛心疾首。此外,呂秀蓮其他的台獨言論也一樣廣受注意,但萬變不離其宗,從未悖離台獨本旨。

所以讀者諸君萬萬不可以為呂秀蓮「一個中華」的說法是終於開竅了。

次談我駐美代表機構名稱的由來。美國政府於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與中共建交,我與美政府雙方同意必須迅即在對方成立機構,肩負起過去使領館的責任。美方機構稱「美國在台協會」,早有腹案,不成問題。我方機構,由於政府堅持需有官方性質,而美方堅持我機構名稱不得使用正式國號或顯示官方性質之字樣,以致久久不能定案。最後由外長蔣彥士定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簡稱CCNAA)。

此一名稱的關鍵字是council,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非官方的,頗能滿足雙方。但當我方對外宣佈CCNAA為依據行政院組織法成立的委員會時,美方表示異議,直至當時行政院長孫運璿在立法院聲明CCNAA是「政府編制外的機構」(an instrumentality outside the government structure),此一爭執始告一段落。

然CCNAA這一個名稱仍有缺點。首先是太長。其次,也是最嚴重的,就是字面上無從顯示它代表何一國家。筆者當時擔任駐亞特蘭達總領事,斷交後改任「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亞特蘭達辦事處處長」,乃自作主張,在名片及信紙下方書明「總部設:台北市博愛路一三三號」。另因電話簿中,每一用戶每一線電話可免費重複登錄一次,我方即在當地電話簿中,除CCNAA外,再登錄Taiwan, see CCNAA及Republic of China, see CCNAA各一次,使不知我機構改名者亦能在電話簿中找到本處。筆者並在華府會報中提出名片、信紙及電話簿補救辦法供他處參考。

在此穿插一個饒有趣味的小故事:就是筆者在亞特蘭達服務時,斷交後有人(非美國人)不明就裏,打電話來CCNAA,詢問可否向本處申請加拿大簽證,當同仁作否定回答時,對方說貴處不是負責協調北美事務嗎?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因此,我代表機構名稱必需修改,問題是如何修改?我國政府希望新名稱為「代表處」或至少為「經濟文化代表處」。但打從一開始,美方就不同意「中華民國」字樣,因此祇剩下「台灣」或「台北」可用,當時我政府認為自稱台灣有自我矮化之嫌。台北則為首都,可代表國家,美方終於一九九四年「對台政策檢討」中,同意我方改名為‘Taipei Economic &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名稱更改後,又產生一新問題,亦即此一新名稱如何與國內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連結?有人主張改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台北總部」,當然不通。筆者時任外交部常務次長,主管北美事務,乃向錢部長君復建議國內「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名稱不改,但英文名稱則加列「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總部」字樣。因之,建議英文全名如次:‘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第二行書‘Headquarters for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the U.S.A’,如此就我國內法而言,牽動甚少,且不影響過去十餘年來以CCNAA與美方所簽訂之各項協定。此議獲錢部長核可,嗣並正式通知美方。

獨派人士對此名稱當然表示不滿,盼改為「台灣經濟文化代表處」,並有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於赴美時向美方提出交涉。美方負責官員據實以告:「本來作為地理名稱,以台灣為名原無不可,現在貴黨將它變成政治名詞,即不可」,碰了一個大大的釘子。因此「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名稱沿用至今。

現在呂秀蓮建議,我駐美單位名稱改為「台灣在美協會」,倘呂女士確已拋棄台獨主張,此一名稱亦無政治意涵,我們實在應該樂觀其成。

但是事實如何呢?對於這一則短短的新聞,它的來龍去脈,以及所代表的意義,全國同胞應有一較深入的了解。

[http://old.npf.org.tw/monthly/00103/theme-128.htm]

Thursday, July 17, 2014

資訊科技工程師與建築工程師

資訊科技工程師

分級(平均時薪):
Programmer ($30-40),Analyst Programmer($40-60),System Analyst / architecture($60<X<$140)

入行途徑/培訓:3年至5年,是大專(高級文憑)或以上。高學費、自付和無就業機會提供。

與現實配合度:80%或以上

晉升途徑:
由小至大,Programmer (1-2年),Analyst Programmer(2-5年),System Analyst / architecture (3-10年)。

高階工作職位概況:
Analyst Programmer,有時需參與局部企劃和設計。System Analyst / architecture必需經過前面的階段的經驗和參與項目企劃和系統設計,其難度作為逹級和身價的依據。

開發模式/方法(Development Methodolgy):Multiple

工作思考範圍:廣

工作內容比喻:用工具及自己去造工具來起工程;第二級開始,有機會要做Documentation。

外部影響的因素:多

工程透明度:低。構結和邏輯,需要專業知識和思考。

工作環境:整潔、舒適、安全

工程安全和順利度:低

工程進度彈性:低、中

每天工時:10<X<20

加班:多(所以平均時薪很低)。無補償。

客戶或非專業參與者:識上網的都以為自己是專家。諸多無謂的改動(來突顯自己有做野)。


建築工程師

分級(平均時薪):
學徒($45-60),中工($60-100),大工($120-$210);(圖)則師 ($70<X<$500)

入行途徑/培訓:跟師傅/朋友;或3個月至12個月,文憑或以上。有津貼和有就業機會提供。

與現實配合度:60%或以上

晉升途徑:
由小至大,學徒(1-2年),中工學徒(2-3年),大工(3-5年);則師(2-4年)。

高階工作職位概況:
由於現實情況與設計有出入,大工可影響原有的設計。但則師是另外考取的,與工程技術無關。而資深則師的身價也是依據其參與項目建築設計的難度。

開發模式/方法(Development Methodolgy):Multiple

工作思考範圍:窄

工作內容比喻:用工具來起工程。則師才需要做Documentation。

外部影響的因素:少

工程透明度:高。視覺手工藝,直接用眼可見。

工作環境:骯髒 、有潛在危險

工程安全和順利度:高

工程進度彈性:中、高

每天工時:9<X<12

加班:極少。有補償。

客戶或非專業參與者:比較遵從專業意見。改動少(怕自己無知的建議影響工程進度和安全性)。

==========

有時係JobsDB見到D公司請懂用WordPress、Joomla、Drupal等的人,叫Developer或Programmer,或甚至Ananlyst Programmer,真係想笑。呢D公司嘅人都未攪清楚何謂I.T. Programmer或Developer。請個用家都當作開發員或工程師;以咁嘅(自我定義的)標準,咁我在56K年代(十幾歲)已經識用駭客工具和改遊戲中的十六進制SAVE(Game Master),是個天才駭客啦~ 憨撚鳩!難怪咁多識上網或Take過幾個星期寫程式Course嘅都當自己係專業人員。

有做建築工程的朋友X:你做I.T.做咩嫁?
我:好似中工至大工咁囉
 X:咁你搵細工(學徒)、中工做住先囉~
我:我呢行要寫履歷表,D人一睇就知道係咩工級。如果去搵細工做,D仆街一定會叫我做少少中、大工嘅野,或俾有關意見。如果唔俾,佢地又搵借口炒你。咁我當然一係無搵,一搵就要搵啱我程度。
X:喔。

一個裝修公司接一單廿萬嘅工程,假如請1個「大工」、1個「中工」、1個「細工」,加一份圖則和一些材料,2個月內攪掂;(6.2+1.5)-10=2.3,公司每個月最少都賺2.3萬。我呢,畢業第一間公司就接單三十多萬嘅工程,1個人+1個Designer包辦全部,計埋OT時間約四個月完成;但我倆的月薪總和都不夠2萬5。單計我負責的項目,(30/4)-2.5=5,公司每個月最少都賺5萬。我記得呢個工程係賠緊錢,第一手係個碩士生,老細話佢走左佬,之後搵唔到人做,連公司的Senior都唔想摃起單野。我夠膽接,純粹係一個好機會及我有能力範圍內的事。我臨過試用期,叫老闆加人工到1萬元,都唔肯。咁咪走囉!仲撚剝削過裝修公司!我一畢業就有System Analyst(「大工」+「則師」)的功架,所以我就係「串」得起!得到證明之後,我就要討價還價!「大工」唔係淨係識得做,還要知價!「大工」都搵唔到食,班細嘅更加乞米!這就是基本的領袖風範!

又用運輸行業比喻,如果你做緊司機,你唔會去做跟車仔;因為免得無良老闆俾跟車仔嘅價錢叫你做埋司機。不過I.T.呢行真係幾多自以為聰明但對現實世界見識少又閹春嘅on9,D地盤工人都醒過佢地,價錢唔啱唔做!唔頂爛市!我好似佢地咁on9,我係朋友圈中個「朵」咪臭晒?! 我一直搵唔到I.T.工,咪多得D on9仔唔少囉~ 大陸人嘅思維就係滿足「有人工資比你更低」,所以咪小朋友齊鬥CHEAP囉~ 總之有人CHEAP過你,你就好「高級」啦~ 佢地唔識掉轉來諗,我咁叻都唔搵到兩皮,你地的前途會有幾光明?港豬同「泛民」一樣,強調自己做廿幾年野(所謂的經驗),但今天才懂得走出立法會的坐位抗議,黃洋逹短短幾年已進步神速!天才和白痴邊有得比啫~ 唔駛去攞「跳18層樓」的經驗都可以預測到會死人嫁啦~ 有經驗的豬西!

中學畢業,在百佳做三年full time後,都有11000-13000人工。我讀6年程式開發,加4年經驗,又要被監控,又要防無形的攪事……一大堆哩又嘮,仲要係天才。開發呢家野,我讀嘅同做嘅90%一樣!畢業Project可以用來賣的。無20000,真係咪咁撚做!如果用it開發的惡劣情況套進地盤或裝修等工程,必定打架!User或老細唔撚識野就聽師傅講!想解釋就解釋,唔解釋就你自己執生!扮撚晒野等於搏屌!咁撚叻你做撚埋佢!

以上嘅野,我唔係今日先知,只是今天再經歷一次,驗證了學歷人士的議價能力和文化在現今也不變的而已;反而高學歷又有經驗的,明明有很多議價籌碼,但議價能力卻越來越低;好似班「和理非非」咁;又好容易中上級或管理層的「濕鳩」語言偽術—連小混混都唔會中的;好撚on9!Kai到爆!自己攞來賤!低撚死!

我經常心中評估上級或管理層的實力,發現90%的管治能力很低和沒有領導能力!高學歷人應該好容易管喎!但為什麼人材流動還這麼大? 講請人,就好似收「0靚」咁,但江湖大佬收「0靚」邊有履歷表睇? 隨時收左個卧底都未知。依家有晒履歷表又有埋起底公司,D人仲要相對地乖咁多,咁都仲要郁D就炒人? 好顯係佢地廢啦!如果像佢地D咁廢嘅人做江湖目頭(上到位都成問題),真係好撚快被班「野獸」收皮。

我在英迪集團時,「總統」(老闆)係擬似亞洲詐騙集團要員, 「財政局長」係個媽寶和擬似共產黨(情報)員,「行政局長」係本土古惑妹和擬似卧底,我就係「國防局長」。其實呢個「總統」都好蠢吓,呢個世界上,最惹唔過嘅係國防局長;如果佢無攪着我,公司多數會很穩定發展。我email中都提醒左佢公司的形勢和格局,都唔撚識執生。連我都「鬥」唔過,佢仲夠膽死扯上擬似假卡集團喎!結果,佢地全部都被我「維穩」,呢D野係政治手腕,有幾多年經驗的豬都做唔到的。不過,也只是牛刀小試。

I.T.呢行,豬一般的隊友多!咪撚再向我施展語言偽術、玩咀角上的「攞勢」遊戲,免得我心情不好時狠狠地拆穿、狂屌無面俾!搏屌就多D挑釁我,好簡單嫁ja~ 我做完「古惑仔」時,你們還在玩「麻鷹捉雞仔」。咪再搵D港女或狗公來教我「屌閪」或如何騙「蝦條」,我聽呢D廢話已經聽到很不耐煩!

我講咁多野,係想你地班豬諗吓,我咁嘅級數嘅人係無興趣同你地攪局、玩小朋友齊打架或咀角上的攞勢遊戲。專心工作吧啦!無野攪就休息吓好過啦!咪撚煩到我,我就算做晒手頭嘅野,我都會有好多野要睇、要諗,唔似你地做完就可以休息,無其他野攪或諗。我無你地咁幸福,我個腦係停唔到嫁,只差在轉慢D定係快D,轉慢D就已經係小休緊,一停就係「關機」、想訓覺。

要數Office所遇到嘅on9野,數到天光都數唔完。

Monday, July 14, 2014

好惡分明!蔡英文拒徐旭東1700萬政治獻金


年底九合一選舉,藍營選情告急,牽動2016年總統大選選情,也影響企業界捐贈政黨及擬參選人政治獻金的佈局。然而,由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好惡分明」使然,先前披掛上陣參與總統大選與新北市市長選舉時,寧可衝刺小額捐款,也不願收受財團鉅額捐款,甚至傳出曾退回遠東集團1700萬元政治獻金。如今蔡英文聲勢看好,企業界想要「資助」,但卻又投鼠忌器擔心被退款,陷入兩難。

遠東政治獻金兩邊押寶 藍綠通抓

據了解,企業界盛傳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在2008年總統大選期間,曾大手筆捐贈政治獻金,且藍綠兩邊都押寶,但捐贈藍營金額是綠營金額的數倍。而在2010年11月捐贈給民進黨新北市市長擬參選人蔡英文的1700萬元政治獻金全數遭退,使得遠東集團在2012年蔡英文競選第13屆總統大選期間,僅透過遠銀國際租賃以及宏遠興業2公司,總計捐贈102萬元政治獻金給蔡英文。

記者向民進黨求證此傳聞,徐佳青表示:「蔡主席在總統、新北市市長大選期間,確實婉拒過幾家企業的捐贈,有的是因為捐款金額超過法定規定,有的是該企業仍在虧損於法不得捐款。而徐董事長的捐款都符合規定,但因為蔡主席考量小額捐款的金額已經足夠競選經費支出,所以婉拒了徐董事長的好意。」

據了解,遠東集團捐贈政治獻金向來不手軟,同時也押寶藍綠,直到2008年總統大選後才出現了變化。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2008年總統大選後,由於監察院來函提醒以及新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堅持,會計作業發現多筆遠東集團不符合法規的政治獻金一律退還,包括民進黨執政期間,遠東集團旗下承攬政府工程或採購業務的公司捐款,或是公司虧損依法不得捐款等,民進黨累計退款給遠東集團的金額,約達1700萬元。

兩次大選贈藍大於獻綠 差逾十倍

2010年10月間,遠東集團捐贈1700萬元給民進黨,由中央黨部收納;隔1個月,遠東集團再度以旗下7至8家公司的名義,捐贈1700萬元政治獻金,給新北市市長民進黨擬參選人蔡英文。雖然此7至8筆政治獻金皆符合法規,但蔡英文認為小額捐款所募得的競選經費已足夠,因此婉拒1700萬元的政治獻金,自此遠東集團捐贈藍綠兩黨的政治獻金,從1至2倍差距,擴大到近10倍。

以遠東集團捐贈2次總統大選為例,在第12屆總統大選擬參選人以及2008年政黨向監察院申報的政治獻金資料顯示,遠東集團總計以旗下15企業,分別於2007年8月28日、2008年3月9日2度捐贈總計2000萬元政治獻金給民進黨參選人謝長廷,並於2008年1月7日、2月12日以及3月10日,3度總計捐贈2300萬元給民進黨。換句話說,他在第12屆總統大選,總計捐贈給綠營4300萬元。

同時期,遠東集團捐贈7700萬元給藍營,比捐贈給綠營的金額翻了近1倍。遠東集團於3月18日總統大選投票前,分別於2008年2月13日以及3月11日,2度以10多家旗下企業捐贈總計3400萬元政治獻金給國民黨,另4度以旗下20多家公司名義總計43筆捐款,捐贈給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的政治獻金專戶,金額高達4300萬元,總計捐贈給藍營7700萬元。


到2012年總統大選,遠東集團捐贈給兩黨的政治獻金大幅縮水。根據監察院第13屆總統大選候選人申報以及2012年政黨申報的政治獻金資料顯示,遠東集團捐贈給藍營政治獻金降至1600萬元,其中捐贈給參選人馬英九的金額,從4年前的4300萬元降至僅剩下300萬元,但仍高於給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的102萬元,捐贈給兩黨的政治獻金差距逾10倍。

台塑政治獻金獨好藍營 綠都沒份

而相較於遠東集團的兩邊押寶,台塑集團在2次總統大選,都選擇「孤注一擲」,獨好國民黨陣營。

在第12屆總統大選期間,台塑集團以旗下11家公司名義,分別於2007年11月22日、2008年1月25日,2度捐贈總計2000萬政治獻金給馬英九與蕭萬長陣營,若在加上捐贈給國民黨的3300萬元,總計捐給藍營5300萬元,但卻分文未捐贈給綠營候選人。

2012年第13屆總統大選期間,台塑集團以旗下7家公司名義,捐給國民黨1500萬元以及國民黨籍參選人馬英九、吳敦義700萬元,總計捐給藍營2200萬元政治獻金,綠營同樣一毛都沒有。

對此,民進黨發言人徐佳青進一步指出,每次大型選舉,企業界捐給國民黨或是國民黨籍擬參選人的政治獻金,本來就高於捐贈給民進黨及黨籍擬參選好幾倍。

徐佳青說,「民進黨的選舉經費都依賴一般老百姓的小額捐款為主,像是蔡主席競選時所募得的個人捐贈政治獻金金額就高達5.51億元,企業界捐款則是7000萬元,其中匿名的幾萬塊以下的小額捐款也有1億多元,顯見,小英是靠『三隻小豬』的螞蟻雄兵,不是大企業、大財團捐助募資,是比較辛苦,但這就是蔡英文。」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investigate/detail/e66cc5bd-0996-11e4-8645-ef2804cba5a1/?uuid=e66cc5bd-0996-11e4-8645-ef2804cba5a1]

Sunday, July 13, 2014

Sound of Silence 沉寂的聲音



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你好!黑暗,我的老朋友。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我又來跟你聊了一下,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因為有個畫面慢慢地出現;
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
當我睡覺時,它丟下了一顆種籽,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並深深種在我的腦海中。
still remains
(現在)仍然記得。
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
藏於那「沉寂的聲音」之中。

In restless dreams I walked alone.
在不安的夢裡,我獨自行走。
Narrow streets of cobblestone.
狹窄的鵝卵石路,
Neath the halo of a street lamp.
街燈旁的光暈。
I turned my collar to the cold and damp.
我豎起衣領去抵抗寒冷與潮濕。
When my eyes were stabbed by the flash of
a neon light,
當我的眼睛被霓虹亮光刺到時,
that split the night and touched the sound of silence.
它切割了黑夜與「沉寂的聲音」。

And in the naked light I saw.
而且,我見到了沒有罩的燈。
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
千萬人,也許更多;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人們的交談中沒有在意別人的講話,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人們的收聽中沒有聆聽,
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人們寫着永不分享聲音(心聲)的歌,
and no one dared
disturb the sound of silence.
及沒有一個有勇氣去打破「沉寂的聲音」。

Fools said I "you do not know".
愚昧的說我「你不明白」。
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
「沉寂」彷彿癌症的成長。
Hear my words that I might teach you,
我的話語也許能教導你
Take my arms that I might reach you.
我的臂膀也許能幫助你
But my words like silent raindrops fell
我的話語像無聲的雨點落下
and echoed
in the wells of silence
並於沉寂的井中引起回響。

And the people bowed and prayed
to the neon God they made.
還有人們向着自己創造的上帝敬禮和祈禱;
And the sign flashed out its warning
In the words that it was forming.
還有遂字閃亮着的警告標誌,
And the signs said "the words of the prophets
而那些標誌說:「先知的話語
are written on the subway walls
and tenement halls."
寫在地鐵站的牆與住宅大廳上。」
And whispered in the sounds of silence.
還有喃喃的自語於沉寂的聲音之中。

Tuesday, July 8, 2014

You marry a woman and you fuck with ideology

朋友聊天,聽過他們有曾經嘗試游水過維港的痴線老豆、有不問蒼生只問鬼神的迷信老母、有拳腳相向揮刀舞棍的反叛細佬,也有胸圍底褲亂撒一地的邋遢家姐。家人從來跟特首一樣,輪不到我們話事。男人生命中可以自主選擇的,只有兄弟和女人。

兄弟有的陪你吃喝玩樂,有的與你患難與共,卻甚少左右你的價值判斷和人生路向。但女人就不同了,她們喜歡對男人的一舉一動指手劃腳,晚上在你枕邊喃喃細語,灌輸有的沒的;你沒聽她講切線,她就大發雷霆──即使那是一條雙白線。從行為心理學(Behavioral Psychology)的角度看,女人透過賞罰成為主宰男人行為、習慣、乃至人生的導師,跟訓練貓狗寵物如出一轍。

倒過來說亦然,盲鼻菩薩愛吃蔫豬頭,羅密歐自會追求茱麗葉,怎麼樣的男人,就會選擇怎麼樣的女人。

所以,要知道一個國家的文化,看他們的廁所;要摸清一個男人的底蘊,得看他的女人:

如果你的女人除了樣靚波大皮膚白外,一無是處,那麼你就是美學意義上的形式主義者(Aesthetic Formalist),認為世間萬物只是顏色、光暗、對比和幾何。

如果你的女人戀愛歷練比張小嫻想像出來的還要豐富,前度可以在擺酒時坐滿一圍,你跟她說:「不要緊,沒有跌過妳又豈會變得堅強呢?」那麼你就是典型英國的經驗主義者(Empiricist),否定知識可以無須親身體驗而學習。有天你會從 IFC 跳下來,因為你沒試過不知道會死。

如果你的女人水性楊花,喜愛夜蒲,以結交鬼佬為樂為榮,一雙藕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人嘗,那麼你必然是馬克思主義者(Marxist),認為生產資料應歸公有,反對任何私有財產,並主張工人無祖國,準備在蘭桂坊成立第六國際。

如果你的女人自我中心,愛發牌氣,更愛收兵,要求男人百般服侍,聲稱:「我只是想有人錫之嘛!」那麼你肯定擁護貴族主義(Aristocratism),認為某些人生來就有高於常人的權利和低於大眾的義務,照顧她是忠誠、是應份、是恪守騎士精神(Chivalry)。

如果你的女人心繫地產,對港九大細樓盤瞭如指掌,沒私樓不嫁,有樓則加寫她的名字,那麼你必然是地緣政治學派(School of Geopolitics)一員,認為有棟怎麼樣的樓決定你是怎麼樣的人、有怎樣的想法、說怎麼樣的話、吃怎樣的雞脾。

如果你的女人成天將「上進心」掛在口邊,每次你都用洋洋灑灑的「十年大計」給她希望,那麼你們都是金融資本主義(Finance Capitalism)的支持者:你是發行股票的財閥,消費著未來不知能否兌現的願景,她是追看股市動向的買家,每天期待單車變成摩托。

如果你的女人談及女兒的言論自由時伏爾泰上身,轉頭卻要求公眾輿論禁聲,雙重標準,動輒向一篇尋常不過的社評拋出譴責、憤慨、遺憾、涼薄、刻毒、惡意、淺薄、無知、冷血等詞,邏輯紊亂,轉移視線,惡形惡相,大聲夾無準,那麼,你甚麼都不是,你只是說謊成性的仆街陷家鏟罷了。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7-07-2014/17582]

Tuesday, July 1, 2014

「量地」才是正經事?

無業的人冇嘢做,在家裡在街上踱來踱去;「踱」同「度」同音,就戲稱自己在「度地」,做了量地官。廣東話真的好絕核。

好多人以為我量地 NO THING DO,日日自然醒天然生曬。非也!

量地的事,各有前因,不過如果你有幸或不幸正在量地,小妹量地一個月紀念版分享如下:

做乜之一:財管
量地第一先解決糊口問題──包括現在和將來。幸運地現在還有飯開,但將來究竟可以如何,終於有時間停一停,諗一諗。在金融業打滾的這些年,做嗰行厭嗰行。完全沒學習投資之道為自己的血汗錢增值,發洩性消費又令自己的儲蓄成橫行狀態。唉,又聽到我阿媽大罵不聽老人言(下刪九萬字!)。

如果當年買了樓,如果沒放那隻股票,如果沒有胡亂將錢放在基金然後唔理……有早知冇乞兒。雖然現在或許已過了投資的黃金時期,買樓摸頂低息週期又快要過去,市場不景氣連人民幣都開始有點弊,但無論如何,遲到好過冇到。現在我才明白投資是要認認真真去學,切切實實花時間研究,甚麼時代甚麼週期也好,起碼看看自己已有的可以如果更有效地為自己錢搵錢,向財務自由目標邁進。

實施行動=看書,參加投資課程講座,睇樓,跟投資達人討論,約見一直避見的財務顧問、保險經紀、銀行戶口服務經理,玩富爸爸作者推出的現金流遊戲訓練財智。

###有,但損失慘重,若是一般人多數自殺收場;我沒有,是因為我從來不看重金錢###

做乜之二:體檢
一辭職,愛我的同事們紛紛溫馨提示:「你洗咗牙未呀?」「有乜病可以睇醫生㗎?」「身體檢查呢?」感謝大家,提我用盡公司醫療保險福利先好走。

量地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去關顧一下自己的身體健康。都市人難免總有點亞健康狀態,即是整你唔死但一直纏擾不清,拖多個十年八載就唔知會變成甚麼嚴重疾病的胃痛、頸痛、腰骨痛、頭痛、慢性疲勞、皮膚問題,或者更明顯的──肥。

實施行動=做體檢,做運動,飲食健康點定時點,早睡早起(盡量啦)

###有,FIT咗~###

做乜之三:進修
長期讀者都知,我是瘋狂喜歡上興趣班的人。有工返時全日課程要請假,晚上課程又很累人,量地就最適合去上堂!我知我知,上堂是要錢的,化算點可以買書自己看,甚至去誠品打書釘,再唔係上網都好多資訊性平台和課程。

實施行動=上堂-->看書-->報名再上堂-->再看書再網上找資料!

###有。沒有閒錢上堂學I.T.新技術。面對被操控的世界和被狙擊,進行專業上的增值根本是沒意義的。倒不如尋找其他趣味、多看不同深程度的書和上網查找還活得快樂。深入了解了個人專業以外的幾門學問、一些國際政情和人文。假如我仍在專心工作十年,其習得之多也遠不如我開始事業不穩定那頭三年的「閉關」期。閉關、專心練功真係可以令人進步神速。###

做乜之四:見人
這是最最重要的一環。我本來超討厭所謂的 NETWORKING,最近才發現搵工靠 NETWORKING,要創造自己的事業就更必須要 NETWORKING。而且,原來我只是討厭跟無聊的人搞關係,跟有趣的人建立關係,卻是件頂級的樂事!

這個月以來,與不同的人見面佔了我一大部份的時間。我的 STATUS 的轉變亦自然吸引了不同的人。聽聽別人的故事──半退休的舊同事、量地數載創業中的舊同學、想轉行正在進修的朋友、曾經 TAKE 過 CAREER BREAK 的人的經驗分享、以及很多跟我本行完全不同工作性質的新朋友,我的眼界和世界忽然大了,看事物的觀點角度也豐富了。在這些會面中也會帶來很多很多現在或者將來的機會。

實施行動=約人見面,OPEN TO 畀人約,有緣在街上碰到喜歡的人別害羞自我介紹。(呢個又係另一個故事的開始了,哈哈!)

###有試過但......係我好難找到志同道合或乎合我層次的新朋友。遇少個損友或「25仔」算偷笑。唉!隨緣、隨心,無需刻意做什麼。###

如果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剛巧也是量地之友,我想說的是──好好珍惜這段寶貴的時光!

###現在已五年了,不覺得「寶貴」了......###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6-30-2014/17162]

小男童拍桌保證「我會保護妳!」

〔本報訊〕還記得第一次上學,離開媽媽身邊的那種徬徨感嗎?網友日前在Youtube上傳了一段影片,1名剛上幼稚園的小女生,初到陌生環境覺得無助徬徨,不斷哭著想要找媽媽,身旁的小男生見狀後,不但安慰小女生媽媽很快就來了,更拍桌肯定說「不要擔心!我會保護妳」,小大人模樣讓網友直呼「好貼心!」

影片中小女生哭喪著臉,不斷問身旁小男生「媽媽會來嗎?」,小男生則不斷安慰她,媽媽馬上就會到,但小女生依舊不斷追問媽媽的狀況,小男生為讓她安心,便承諾會幫她打電話,叫媽媽早一點來接,小女生接著又問「那你會安慰我嗎?」,小男生不假思索的立刻回應「會」,更拍桌保證「你不要擔心,我一定會保護妳的!」,小女生最後開口要抱抱時,小男生則靦腆的笑說「我們還太小!」,間接拒絕了小女生的要求。

整段影片才上傳5天,就有超過3萬5千次的點閱率。小孩童言童語的模樣,也讓網友們紛紛大呼「太可愛了!」。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043594]


幸好,我還保留着這份童真;只送給我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