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我們一起走到了這裡,一個新時代的起點。
2008年時,我接下民進黨主席的責任,帶領一個久未嚐過勝選滋味的政黨,冷嘲熱諷是家常便飯,人情冷暖也習以為常。不過,我們一起挺過來了。我的目標很清楚,我不能讓民進黨倒下去,否則台灣就成為一個一黨獨大的國家。
這些年,台灣社會發生劇烈變化,公民社會的力量迅速興起,「政黨政治」卻逐漸變成一個負面的名詞。去年在這種社會氛圍之下,我再度擔任民進黨主席。九合一大選中,我的目標也很清楚,我不能讓民進黨弱下去,我要讓它變成台灣政治中一個強而有力的選項。
人的一生,有許多不同的路可以走。我從來不會害怕面對過去,一場選舉有輸有贏才是民主。我由衷感謝那些曾經投給我的609萬人,你們的笑容與眼淚深深烙印在我心裡,你們的支持讓我知道,我所堅持的理念與方向是正確的。當然,我也感謝當時投給馬英九總統的人,你們對我嚴格的檢視,讓我無時無刻都不敢懈怠,是你們讓我更堅強,讓我知道自己應該更好。
我明白,這些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就在你我身邊,幾乎每天都有令人鼻酸的事情發生。不過,挫折從來都不會讓我們退卻。成為政治人物後的這些年,我有一個深深的體悟,這個國家奇妙的地方就在於,在越艱難的時刻,大家的希望就越不會熄滅。無論局勢如何黯淡,台灣人總能逆境求生,以意志和活力扭轉局勢。每一天,我都深深被台灣人撼動,並且驕傲我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
如果你去過大雪山,你也許會聽過「台灣樹王賴桑」的故事。三十年來,他花了數十億幫台灣種下了數十萬棵的國寶樹。他是為自己嗎?不是,因為他說:「以後這些都不是賴家的,以後這些是所有地球村人類的」。如果你去過台東,你也許去過「建和書屋」。在那裡有一個「陳爸」,他憑自己的力量照顧那些弱勢家庭的小孩,幾年下來,他用愛與社區的力量,給予這些孩子一個堅實的後盾,他說:「當地的黑道都抱怨找不到小弟了」!同樣在台東,還有一個鄭校長。他看到了原住民教育的根本問題,於是憑著自己的力量,在部落中設立了木工坊與布工坊,開拓了當地家庭另一條有尊嚴的出路。
這些人與這些事,一直都在。台灣社會有著旺盛的民間力量,當政府不懂、不做、裝作沒看到、解決不了的時候,我們就自立自強,一肩擔起,無怨無悔,這讓人心疼,也讓人敬佩。
然而,身為一個政治人物,我想說的是,人民的強韌絕對不應該成為政府袖手旁觀的理由。
這才是台灣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政府。這些年來,個別的「台灣之光」在世界發光,不過,台灣整體卻逐漸黯淡。是時候勇敢誠實地問自己,如果不是亞洲四小龍了,那我們可以是什麼?如果「六三三」是無法被實現的泡沫,那我們到底要什麼?
這些年來,我常說「天佑台灣」,不過每次我都告訴自己,希望能有一天我們不需要再說這句話,因為當人民遇到苦難時,應該要有一個政府守護著他們。只要政府能為這些人這些事拼了,偉大的人民會與有能的政府結合成一股驚人的動力,它會讓台灣重新綻放光芒,就跟我們以前一樣。
2015年的2月15日,我決定投入民主進步黨總統初選。我想告訴大家,相較過去,我們面對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我不是陳水扁,不是馬英九,我是蔡英文。我有我的理想,我有我的堅持,我相信魄力的施政需要冷靜的思考做後盾,更需要堅韌的意志來衝破難關。台灣需要改革,但改革一定會有陣痛,所以我會團結社會力量,在穩定的步伐中,和大家一起解決困擾國家的各種難題。
我不是要把台灣帶往民進黨的時代,更不是帶往蔡英文個人的時代,那些以政黨或政治人物為開頭的時代都應該結束。時代變了,政治應該要開創一個真正屬於人民的時代。透明、清廉、參與、包容、權責分明、主權鞏固的新政治,我會為這個目標奮戰不懈。
[https://www.facebook.com/tsaiingwen/posts/10152512850256065]
雖然世界多苦難,但是苦難總是能被戰勝。對於害怕危險的人,這個世界上總是危險的。不要再悲哀地回首往昔,它已一去不復返;明智地改善現在,它屬於你;滿懷信心,勇往直前,迎接迷濛的未來。唯一的善是知識,而唯一的惡是無知。追求自身的利益,不是自私;只有忽視他人的利益,才是自私。思考才是才智的工作,幻想是才智的樂趣。讀經典書籍就如同和過去世界上傑出的人談話。「包容」的前提是「不能以施恩者或主子的身份自居」。
熱門文章
-
撮要:如今係香港脫共的黃金機會,只要十月一號前行動升級,奮勇向前,迫到中國出解放軍,國際就會以美國為首,制裁中國,直至其滅亡。田二少話北京為保國慶,十一之前會出解放軍,鎮壓香港示威遊行。特朗普總統講明take on China,警告習總勿在港重演六四;兩黨議員聲明企在港人一方反中...
-
利益申報:本人不屬任何政治組織成員。一切行為或言論均出自本人之信念和價值觀之驅動,沒有收取任何個體或組織的利益。 世界各地有不少像 Edward Snowden 的人,而我只是較早一點在香港「爆發」。2014年之前,我的所有網絡社交平台和日誌都是設為最私隱化/保密的。 工作時...
-
整合 明居正教授對中共控制香港的研究框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qI-7UBlrkc )和個人想法,而得出個人想法的(框架延伸)概念圖:
-
在他初認識女友時,是他另一個朋友早就認識的......這女孩出現後,發生了很多事,搞到他朋友跟他不和,現在他朋友不聽他電話。 我們三個男孩都知道這個女孩分別我們面前 說選擇性的話和偷偷挪用男孩手機發照片 ,(多種有關動機但不同事件構成的)企圖挑撥我們為她爭執。我和他朋友是最早...
-
我一共被香港海關捉到2次帶私煙 , 每次都是在我失業多時、最沒有錢的時候,而且我每次被捉時都是穿著最平凡時。我沒有一個朋友被捉過,偏偏就是最平凡的我被捉!擺明係「做我」! 海關還在審問期間,企圖以確認住址為理由,叫我提供在港親戚或朋友的聯絡方法!我回「沒有,只有我媽」。 ...
Friday, February 27, 2015
Wednesday, February 25, 2015
「去中國化」和「反共」的傳訊決擇
光復「中華」和光復「中國」是差之毫離、謬之千離,中共就是看中大中華情義結,混騙了不少華人領袖的判斷。中共,除了黨名,從來不執著任何名字。
「反共」華人之中,絕大部份有個共同的潛意識,就是「中共倒了,中國或中國人才有救人」。他們雖然知道「中國」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事實,但骨子裡擺脫不了大統一或大團結,擺脫不了「中國人」。這樣跟中共承自帝皇那「統」的DNA有什麼分別? 每個不同民族都各有其名,為什麼要消失於「中國海」(或紅海)中?回看古代黃種人各不同民族意識之強烈,倒了一個政權便更改一個國號;但今天的黃種人,還如此執迷「中國」或「中國人」。
上世紀,由於世界戰亂,和清朝貪腐,是需要團結抵抗。把已往的「需要」,延續至今,只會中中共那「一家人」的情花毒,助長中共。所以,我不會執著「中國」和「中華」,要給國際社會清晰的識辨,最有效的傳訊,說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去中國化」比起「反共」令國際社會更易明白。
個人來說,執著細節和原則,能驅分「中國」和「中華」是沒問題;但如果是國際層面,就需要簡潔和有效的傳訊和識別。別寄望別人會深入了解,外國人可能一聽到「Made In China」,便「say no」,並無需深究。不要說外國人,就連某些華人那種「有奶便是娘」的水平,都分不得清「中國」和「中華」、「中國人」和「華人」。
「反共」是給華人聽的,「去中國化」是給國際社會聽的。我希望各「反共」或地區領袖、人士,政治講求的是手段和智慧,政治是眾人之事,不要太活在自我定義或舊夢之中,免得傳訊失效或易被扭轉。「傳訊」之優劣絕對是一場戰勝敗的關鍵!
留意一下中共、五毛、泛民和左膠為什麼很喜歡騎劫某些詞語和胡亂apply某些keys,如本土、民主、我要真xx……他們正在干擾、扭曲正確的訊息。明白「中國」已被騎劫、被扭曲了嗎?
相對China、Chinese,英文也有Euro(歐盟)及European,但歐洲人不會叫自己做「歐洲人」咯。歐洲人很有民族意識,亦尊重民族,所以有「盟」、沒有「統」。希臘欠債累累,但沒有一個國家和國民想統戰她。西方國家的民主和尊重,是實行出來的,與口是心非的中國人差很大!
「反共」華人之中,絕大部份有個共同的潛意識,就是「中共倒了,中國或中國人才有救人」。他們雖然知道「中國」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事實,但骨子裡擺脫不了大統一或大團結,擺脫不了「中國人」。這樣跟中共承自帝皇那「統」的DNA有什麼分別? 每個不同民族都各有其名,為什麼要消失於「中國海」(或紅海)中?回看古代黃種人各不同民族意識之強烈,倒了一個政權便更改一個國號;但今天的黃種人,還如此執迷「中國」或「中國人」。
上世紀,由於世界戰亂,和清朝貪腐,是需要團結抵抗。把已往的「需要」,延續至今,只會中中共那「一家人」的情花毒,助長中共。所以,我不會執著「中國」和「中華」,要給國際社會清晰的識辨,最有效的傳訊,說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去中國化」比起「反共」令國際社會更易明白。
個人來說,執著細節和原則,能驅分「中國」和「中華」是沒問題;但如果是國際層面,就需要簡潔和有效的傳訊和識別。別寄望別人會深入了解,外國人可能一聽到「Made In China」,便「say no」,並無需深究。不要說外國人,就連某些華人那種「有奶便是娘」的水平,都分不得清「中國」和「中華」、「中國人」和「華人」。
「反共」是給華人聽的,「去中國化」是給國際社會聽的。我希望各「反共」或地區領袖、人士,政治講求的是手段和智慧,政治是眾人之事,不要太活在自我定義或舊夢之中,免得傳訊失效或易被扭轉。「傳訊」之優劣絕對是一場戰勝敗的關鍵!
留意一下中共、五毛、泛民和左膠為什麼很喜歡騎劫某些詞語和胡亂apply某些keys,如本土、民主、我要真xx……他們正在干擾、扭曲正確的訊息。明白「中國」已被騎劫、被扭曲了嗎?
相對China、Chinese,英文也有Euro(歐盟)及European,但歐洲人不會叫自己做「歐洲人」咯。歐洲人很有民族意識,亦尊重民族,所以有「盟」、沒有「統」。希臘欠債累累,但沒有一個國家和國民想統戰她。西方國家的民主和尊重,是實行出來的,與口是心非的中國人差很大!
Labels:
UNC
Monday, February 23, 2015
解華夏文化與中國文化之結
如果認為「中國」已屬於「中共」的正名,即「中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那麼「去中國化」就也不違反「反共」原意。
以知識產權角度看,「中華文化」或「華夏文化」不只是屬於「中國文化」;以學術角度看,「中華文化」或「華夏文化」之細節,其量和質都不全等於(今天的)「中國文化」之細節;以歷史角度看,「中國文化」只有六十多年。我不認為推華夏文化跟「去中國化」有大矛盾。
在中共建國初期,國民黨還有能力爭議「誰是中國」。但走到今天,「中國」之名已經是國際認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已改變,過了奪回名號的時機就是過了,正視現在的廣義世界觀。若堅持活在舊夢中或堅持自我定義的「中國」,只會讓自己的國民、外國和國際性發展受阻。
為什麼要「反攻」? 先撇開「建國救民」這偉大的想法。以黨利益角度想,是奪回政權還是名號? 當然是政權!假如換了一個名號,會令你們增加奪權的優勢,你會怎樣做? 政治,需要的是智慧和手段多過「名字」。為了一個不再屬於你的名字,帶著「中國」的情義結更令國民黨老輩難以釋懷,只要懂得放下這名號,就更有機會承傳「反攻」之志。失去「初戀」的你,就別再期待找個跟初戀一樣的人,這樣你往往無法建立好一段新關係。國民黨或舊「大中華」觀的人,你們的「初戀」已離開了你們六十多年,她也變調了,你們清醒了嗎? 老的就不要再發「初戀」情了!若以戰略角度想,假如「中國」是「絆腳石」—不論是在心中或什麼形式物體,就要除去。
若要讓自己的國家/地區享得國際地位,就不得忽略知識產權和市場策略角度去思考。有沒有想過,捨棄已臭名遠播的舊品牌,重新建立一個新「品牌」,才有光明的前路?我不會用「中國」這名字,簡接替中共政權賣廣告。
另外,以組織或群組角度思考,如果你在7-11工作了十年,轉職到OK後,即使有部份技能和知識是繼承自7-11的,那你會稱自己是7-11員工還是OK員工呢?做了OK的員工,就要把自己「去7-11化」,而「去7-11化」的意思不是叫你捨棄適用的舊知識、技能,而是取其適合OK的,捨其不適合OK的。按推論得出,與中國有共同的地方的人不等於「中國人」。(純屬比喻)
以知識產權角度看,「中華文化」或「華夏文化」不只是屬於「中國文化」;以學術角度看,「中華文化」或「華夏文化」之細節,其量和質都不全等於(今天的)「中國文化」之細節;以歷史角度看,「中國文化」只有六十多年。我不認為推華夏文化跟「去中國化」有大矛盾。
在中共建國初期,國民黨還有能力爭議「誰是中國」。但走到今天,「中國」之名已經是國際認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已改變,過了奪回名號的時機就是過了,正視現在的廣義世界觀。若堅持活在舊夢中或堅持自我定義的「中國」,只會讓自己的國民、外國和國際性發展受阻。
為什麼要「反攻」? 先撇開「建國救民」這偉大的想法。以黨利益角度想,是奪回政權還是名號? 當然是政權!假如換了一個名號,會令你們增加奪權的優勢,你會怎樣做? 政治,需要的是智慧和手段多過「名字」。為了一個不再屬於你的名字,帶著「中國」的情義結更令國民黨老輩難以釋懷,只要懂得放下這名號,就更有機會承傳「反攻」之志。失去「初戀」的你,就別再期待找個跟初戀一樣的人,這樣你往往無法建立好一段新關係。國民黨或舊「大中華」觀的人,你們的「初戀」已離開了你們六十多年,她也變調了,你們清醒了嗎? 老的就不要再發「初戀」情了!若以戰略角度想,假如「中國」是「絆腳石」—不論是在心中或什麼形式物體,就要除去。
若要讓自己的國家/地區享得國際地位,就不得忽略知識產權和市場策略角度去思考。有沒有想過,捨棄已臭名遠播的舊品牌,重新建立一個新「品牌」,才有光明的前路?我不會用「中國」這名字,簡接替中共政權賣廣告。
另外,以組織或群組角度思考,如果你在7-11工作了十年,轉職到OK後,即使有部份技能和知識是繼承自7-11的,那你會稱自己是7-11員工還是OK員工呢?做了OK的員工,就要把自己「去7-11化」,而「去7-11化」的意思不是叫你捨棄適用的舊知識、技能,而是取其適合OK的,捨其不適合OK的。按推論得出,與中國有共同的地方的人不等於「中國人」。(純屬比喻)
Labels:
UNC
Saturday, February 21, 2015
感想:「殖民與發展」 - 孔誥烽
台北民選人氣市長柯文哲說亞洲國家被殖民越久就越進步,引起台灣和各地華人世界一眾自尊十分脆弱的中國國族主義者口誅筆伐。在所謂的進步知識界,殖民主義是要不得的東西,你一句好話都不能說。對殖民時代表現出任何鄉愁和作任何正面評價,都很政治不正確。
近年中國積極擴張,強國殖民到處以劣幣驅逐良幣。中國周邊國家民衆對與中國接軌的憧憬一早幻滅,換來對中國新殖民主義的厭惡。在這處境下,台灣、香港的民衆對日本和英國舊殖民者產生緬懷之情,十分自然。香港示威頻頻出現龍獅旗,台灣魏德聖執導、講述日治時期浪漫陽光一面的《KANO》和《海角七號》大受歡迎,即表現出這種情懷。柯文哲的殖民進步論,只是用一種歷史命題的方式再表達一次這種已經十分普遍的情懷而已。
那麽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這個命題又是否站得住腳?其實在亞洲內外的學界,近年已經興起擺脫「殖民必定邪惡」的僵化史觀,並審視殖民與進步的複雜聯系的嘗試。
例如南韓在民主化與經濟再起飛後,民族自信心大增,學術界在近十多年便掀起了再思韓國殖民經驗的熱潮。不少學者嘗試衝破過往「殖民主義」Vs「民族解放」的簡單框架,實事求是地重新檢視韓國的殖民遺產。由Gi-Woon Shin、Michael Robinson 統籌、十多位中、韓、美學者參與的《Colonial Modernity of Korea》(1999 年哈佛大學出版社),正是這一學術思潮的結晶。
作者認為,日本殖民主義除了為韓國帶來殘酷壓迫,亦帶來了現代化。殖民者推動現代化,當然是為了一己利益,但當現代化打開的新空間遇上本土不滿現狀的暗湧時,卻會導致反殖意識的形成。殖民者為回應下層反抗而採取的改革措施,加上由殖民地母國傳來的激進思想,又會成為進一步推動反抗運動的催化劑。
例如日本殖民者為宣傳種族同化政策而大建電台廣播網絡,但龐大的帝國廣播網絡,卻成了大韓民族主義萌芽的空間。又例如殖民政府推行婦女普及教育,催生了韓國的女性自主意識。但不少婦運團體卻日益受當時日本的前衛左翼思想影響,將階級解放、民族解放與婦女解放的綱領結合,令婦運政治化。由此可見,殖民統治有時也會帶來社會進步的可能性,但這些可能性,往往要通過被殖民者的抗爭,才能實現。對殖民經驗的肯定,並不簡單地等於對殖民者歌功頌德。
北美政治學者Matthew Lange 和James Mahoney 等,更在2006 年於《美國社會學期刊》發表影響力極大的題為〈殖民主義與發展:西班牙與英國殖民地的比較分析〉的論文,以嚴謹詳盡的歷史數據,證明殖民主義是否帶來發展,關鍵在於是什麽樣的殖民主義。他們發現,以榨取天然資源為驅動力的西班牙殖民地,其非殖化之後的發展,與其被殖民的時間和與帝國核心的整合程度成反比。相反,以建立全球生產貿易體系為基礎的英國殖民地,則是被殖民得越久越深,其後的發展便越順利。 可見殖民越久是不是越進步,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那些條件反射地否定這個問題的朋友,恐怕要先多讀點書了。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2-21-2015/21244]
香港有幾大鑊?
我知,年初二上載香港統計月刊封面係好掃興,但這一刻無無聊聊卻的確在嘴嚼剛出爐的統計月刊。數字可以講的故事比你我想像的多,例如2014年本地人口比2013年多0.6%,達到726.41萬人,究竟多出的4.23萬人、或0.6%意味什麼?
多出的4.23萬人是淨增加,咁,點樣得出淨增加呢?要先加出生人口,減死亡人口,再加淨遷入的人口,加加減減得出4.23萬人。4.23萬人其實係咁嚟:
2013年年底人口係:7,221,800人 + 出生:62,300人 - 死亡:44,800人 + 淨遷入:24,800人 = 淨增加:42,300人 2014年年底人口係:7,264,100
咁大家會問,邊度嚟24,800人呢又?其實呢24,800人中有40,500人來自單程證(即是新香港人、新移民),再減離開香港或移民走的15,700人。
+ 單程證:40,500人
- 移民:15,700人
= 淨遷入:24,800人
當大家為政府幾乎用盡單程證每日配額上限150人而憤怒時(平均每年260個工作日,260 X 150 = 39,000人),仲未算大鑊。呢40,500人大部份目的來港與丈夫或家人團聚,所以普遍屬於低學歷的女性(純用數據討論無歧視成份),唔信?
2000年香港人口是6,711,500人(男性:3,288,500;女:3,423,000)
2004年香港人口是6,895,500人(男性:3,314,500;女:3,581,000)
2014年香港人口是7,264,100人(男性:3,352,500;女:3,911,600)
2014年年底的女性人口是3,911,600人,比起2000年及2004年分別增加14.27%以及9.23%,相反2014年年底的男性人口是3,352,500人,比起2000年及2004年只分別增加1.95%及1.15%。
你可以質疑10年來人口增加是因為女性的出生率上升,但我順便睇埋增加人口的年齡組別,費事係度講咁多,遲啲仲要用嚟寫稿用。
到最尾只係多講一句,假如一個社會人口的組成部份10年來瘋狂咁增加低學歷高年齡的女性,面對的問題有幾嚴重?可能連曾俊華成立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以及林鄭領軍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都答唔到,我可以話俾大家知,咁落去綜援等經常性開支不斷增加政府唔洗7年有結構性財赤、亦可以話俾大家知,咁落去唔洗等2018年香港的勞動人口會下跌。
撰文:JL
日期:200220151151
ps:不過講咁多大家都未必理解,最緊要今朝有酒今朝醉,5年後係點無人會理。可能仲會話我多事年初二睇咁多數做乜。有關具體的分析,會在星期二見報的《am730》專欄度講。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54946221224438&set=a.171499816235752.54567.100001272038525&type=1]
==========
孔教授所提的例子,在《Why Nations Fail》有提及,當中有被殖民的國家的好與壞。孔教授以「情懷論」也是一種因素,但我認為這種 「情懷」也是構成於「多年來的好」,是感情和理智之總結的混合物。
在英治時期的香港,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也證實比現在的香港好很多。假設把英治時間延長,的確是未知之數;但選擇英治的人,是一種基於百多年實證(empirical evidents)的判斷結果,也是一種含理性之「情」,仍然是very good choice。「英治香港好」之說是「It is refutable but not yet and not by any sample in Asia」。
另外,在英治時期,香港新增的英美人口不多,不足夠構成需關注的「殖民行為」;相反,97後的香港,每天有多於150的中國人居港,有誇張的「殖民行為」!以及有利中國人殖民的政策!並帶來社會全方位倒退!香港也好,臺灣也好,為什麼我還要接受這麼多顯然易見的「倒退因子」?
因此,英治香港之好,並非英國殖民主義之優秀,而是英國管治之優秀。英國的殖民主義,似殖非殖;但中共恰恰相反,口說不,身體卻誠實。
歸英也好,獨立也好,Anyway,我們不可不可知道「中共=China and then China is a bad choice」。若所謂的「祖國」或國家是一班戀權慕慾「垃圾」堆砌出來的,並沒有改變的希望,就由得「垃圾」的下一代或「垃圾」去繼承,自生自滅—這也是「榨取式管治」的天命。
香港人或臺灣人不需要太偉大的去「建設中國」,保護及努力改善自己那能自給自足的小天地(領土),盡當地的公民責任已經很足夠。
(由於香港已響起自治危機的Alarm,請恕小弟敏感)
近年中國積極擴張,強國殖民到處以劣幣驅逐良幣。中國周邊國家民衆對與中國接軌的憧憬一早幻滅,換來對中國新殖民主義的厭惡。在這處境下,台灣、香港的民衆對日本和英國舊殖民者產生緬懷之情,十分自然。香港示威頻頻出現龍獅旗,台灣魏德聖執導、講述日治時期浪漫陽光一面的《KANO》和《海角七號》大受歡迎,即表現出這種情懷。柯文哲的殖民進步論,只是用一種歷史命題的方式再表達一次這種已經十分普遍的情懷而已。
那麽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這個命題又是否站得住腳?其實在亞洲內外的學界,近年已經興起擺脫「殖民必定邪惡」的僵化史觀,並審視殖民與進步的複雜聯系的嘗試。
例如南韓在民主化與經濟再起飛後,民族自信心大增,學術界在近十多年便掀起了再思韓國殖民經驗的熱潮。不少學者嘗試衝破過往「殖民主義」Vs「民族解放」的簡單框架,實事求是地重新檢視韓國的殖民遺產。由Gi-Woon Shin、Michael Robinson 統籌、十多位中、韓、美學者參與的《Colonial Modernity of Korea》(1999 年哈佛大學出版社),正是這一學術思潮的結晶。
作者認為,日本殖民主義除了為韓國帶來殘酷壓迫,亦帶來了現代化。殖民者推動現代化,當然是為了一己利益,但當現代化打開的新空間遇上本土不滿現狀的暗湧時,卻會導致反殖意識的形成。殖民者為回應下層反抗而採取的改革措施,加上由殖民地母國傳來的激進思想,又會成為進一步推動反抗運動的催化劑。
例如日本殖民者為宣傳種族同化政策而大建電台廣播網絡,但龐大的帝國廣播網絡,卻成了大韓民族主義萌芽的空間。又例如殖民政府推行婦女普及教育,催生了韓國的女性自主意識。但不少婦運團體卻日益受當時日本的前衛左翼思想影響,將階級解放、民族解放與婦女解放的綱領結合,令婦運政治化。由此可見,殖民統治有時也會帶來社會進步的可能性,但這些可能性,往往要通過被殖民者的抗爭,才能實現。對殖民經驗的肯定,並不簡單地等於對殖民者歌功頌德。
北美政治學者Matthew Lange 和James Mahoney 等,更在2006 年於《美國社會學期刊》發表影響力極大的題為〈殖民主義與發展:西班牙與英國殖民地的比較分析〉的論文,以嚴謹詳盡的歷史數據,證明殖民主義是否帶來發展,關鍵在於是什麽樣的殖民主義。他們發現,以榨取天然資源為驅動力的西班牙殖民地,其非殖化之後的發展,與其被殖民的時間和與帝國核心的整合程度成反比。相反,以建立全球生產貿易體系為基礎的英國殖民地,則是被殖民得越久越深,其後的發展便越順利。 可見殖民越久是不是越進步,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那些條件反射地否定這個問題的朋友,恐怕要先多讀點書了。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2-21-2015/21244]
香港有幾大鑊?
我知,年初二上載香港統計月刊封面係好掃興,但這一刻無無聊聊卻的確在嘴嚼剛出爐的統計月刊。數字可以講的故事比你我想像的多,例如2014年本地人口比2013年多0.6%,達到726.41萬人,究竟多出的4.23萬人、或0.6%意味什麼?
多出的4.23萬人是淨增加,咁,點樣得出淨增加呢?要先加出生人口,減死亡人口,再加淨遷入的人口,加加減減得出4.23萬人。4.23萬人其實係咁嚟:
2013年年底人口係:7,221,800人 + 出生:62,300人 - 死亡:44,800人 + 淨遷入:24,800人 = 淨增加:42,300人 2014年年底人口係:7,264,100
咁大家會問,邊度嚟24,800人呢又?其實呢24,800人中有40,500人來自單程證(即是新香港人、新移民),再減離開香港或移民走的15,700人。
+ 單程證:40,500人
- 移民:15,700人
= 淨遷入:24,800人
當大家為政府幾乎用盡單程證每日配額上限150人而憤怒時(平均每年260個工作日,260 X 150 = 39,000人),仲未算大鑊。呢40,500人大部份目的來港與丈夫或家人團聚,所以普遍屬於低學歷的女性(純用數據討論無歧視成份),唔信?
2000年香港人口是6,711,500人(男性:3,288,500;女:3,423,000)
2004年香港人口是6,895,500人(男性:3,314,500;女:3,581,000)
2014年香港人口是7,264,100人(男性:3,352,500;女:3,911,600)
2014年年底的女性人口是3,911,600人,比起2000年及2004年分別增加14.27%以及9.23%,相反2014年年底的男性人口是3,352,500人,比起2000年及2004年只分別增加1.95%及1.15%。
你可以質疑10年來人口增加是因為女性的出生率上升,但我順便睇埋增加人口的年齡組別,費事係度講咁多,遲啲仲要用嚟寫稿用。
到最尾只係多講一句,假如一個社會人口的組成部份10年來瘋狂咁增加低學歷高年齡的女性,面對的問題有幾嚴重?可能連曾俊華成立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以及林鄭領軍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都答唔到,我可以話俾大家知,咁落去綜援等經常性開支不斷增加政府唔洗7年有結構性財赤、亦可以話俾大家知,咁落去唔洗等2018年香港的勞動人口會下跌。
撰文:JL
日期:200220151151
ps:不過講咁多大家都未必理解,最緊要今朝有酒今朝醉,5年後係點無人會理。可能仲會話我多事年初二睇咁多數做乜。有關具體的分析,會在星期二見報的《am730》專欄度講。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54946221224438&set=a.171499816235752.54567.100001272038525&type=1]
==========
孔教授所提的例子,在《Why Nations Fail》有提及,當中有被殖民的國家的好與壞。孔教授以「情懷論」也是一種因素,但我認為這種 「情懷」也是構成於「多年來的好」,是感情和理智之總結的混合物。
在英治時期的香港,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也證實比現在的香港好很多。假設把英治時間延長,的確是未知之數;但選擇英治的人,是一種基於百多年實證(empirical evidents)的判斷結果,也是一種含理性之「情」,仍然是very good choice。「英治香港好」之說是「It is refutable but not yet and not by any sample in Asia」。
另外,在英治時期,香港新增的英美人口不多,不足夠構成需關注的「殖民行為」;相反,97後的香港,每天有多於150的中國人居港,有誇張的「殖民行為」!以及有利中國人殖民的政策!並帶來社會全方位倒退!香港也好,臺灣也好,為什麼我還要接受這麼多顯然易見的「倒退因子」?
因此,英治香港之好,並非英國殖民主義之優秀,而是英國管治之優秀。英國的殖民主義,似殖非殖;但中共恰恰相反,口說不,身體卻誠實。
歸英也好,獨立也好,Anyway,我們不可不可知道「中共=China and then China is a bad choice」。若所謂的「祖國」或國家是一班戀權慕慾「垃圾」堆砌出來的,並沒有改變的希望,就由得「垃圾」的下一代或「垃圾」去繼承,自生自滅—這也是「榨取式管治」的天命。
香港人或臺灣人不需要太偉大的去「建設中國」,保護及努力改善自己那能自給自足的小天地(領土),盡當地的公民責任已經很足夠。
(由於香港已響起自治危機的Alarm,請恕小弟敏感)
Labels:
UNC
Monday, February 9, 2015
感想:來自湖北宜昌土族人的小天才
中國大陸很多奇人異士都是非漢族。她的才華是代表她族,與其他族群無關。可惜一個「中國人」就把她民族特點掩蓋了。我不認為她是「中國人」,是湖北宜昌土族人,稱呼準確才是對她族的尊重。
孫文的民族主義是基於漢族,他所指的「中國人」也是以漢族為首,推翻欺壓滿族的清朝。「驅除韃虜」就反映了孫文非大中華膠,致於「恢復中華」,我認為他是想恢復中華地區各民族的原本;因為他的理念裡有自治權和民主,加上沒有當總統的心,只想去搞建設;這點就看到國父是不重於現在的中共和國民黨所謂「統一」的想法,他的初衷是不爽弱勢的民族被欺壓!他就是這麼任性的!統派的國民黨,口口聲聲說推崇「三民主義」,我看來你們只懂書但不懂讀國父!那麼好好維護臺灣民族嗎?臺灣被中共欺壓,你們那個連家的豬,在服貿案還未解決時,還腦殘跑到上海去打廣告!利慾薰心!「中華民族」只是把所有民族group起來的統稱,政治或理論上的定義而已,而非真的有其族群。
自從共匪奪國後,哪班滅他族的人高官絕大部分是漢人。這些漢人,已不是民國時的漢人了。大陸地區的少數民族,不論是血統或文化也漸漸被漢族沖淡或甚至消滅。大中華民族是共匪的民族主義,消滅其他民族的統戰就是實現化大中華民族!真正的「中國」已不存在,「中華民國在臺灣」也不是中國,臺灣就是臺灣(叫「民國」也行),海南島就是海南島,沒什麼好辯。丟掉「統一」的幻想,把精神放在可能性高的未來!
「歐洲人」也是一個的統稱,非有其民族。為什麼華人會有「大中華膠」,但歐洲卻沒有「大歐洲膠」呢?咪就係要多能謝中共的洗腦教育囉~ 如果被佢攻下日、臺,必有「大亞洲膠」添呀!
中國人啊!人家問我是哪裡人或者哪裡來的,我不是回答自己是香港人就是海南人,從來不回「中國人」。中國這麼大,一句「中國人」跟「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有差嗎?回「中國人」不是很腦殘嗎?你老家是哪裡,你就是那裡人。為什麼這麼簡單都做不到?難道你沒有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尊嚴?要說「中國人」才有面子?幹嘛 這麼脆弱!
來自歐洲的,也不會回答自己是歐洲人。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10203368385984269]
孫文的民族主義是基於漢族,他所指的「中國人」也是以漢族為首,推翻欺壓滿族的清朝。「驅除韃虜」就反映了孫文非大中華膠,致於「恢復中華」,我認為他是想恢復中華地區各民族的原本;因為他的理念裡有自治權和民主,加上沒有當總統的心,只想去搞建設;這點就看到國父是不重於現在的中共和國民黨所謂「統一」的想法,他的初衷是不爽弱勢的民族被欺壓!他就是這麼任性的!統派的國民黨,口口聲聲說推崇「三民主義」,我看來你們只懂書但不懂讀國父!那麼好好維護臺灣民族嗎?臺灣被中共欺壓,你們那個連家的豬,在服貿案還未解決時,還腦殘跑到上海去打廣告!利慾薰心!「中華民族」只是把所有民族group起來的統稱,政治或理論上的定義而已,而非真的有其族群。
自從共匪奪國後,哪班滅他族的人高官絕大部分是漢人。這些漢人,已不是民國時的漢人了。大陸地區的少數民族,不論是血統或文化也漸漸被漢族沖淡或甚至消滅。大中華民族是共匪的民族主義,消滅其他民族的統戰就是實現化大中華民族!真正的「中國」已不存在,「中華民國在臺灣」也不是中國,臺灣就是臺灣(叫「民國」也行),海南島就是海南島,沒什麼好辯。丟掉「統一」的幻想,把精神放在可能性高的未來!
「歐洲人」也是一個的統稱,非有其民族。為什麼華人會有「大中華膠」,但歐洲卻沒有「大歐洲膠」呢?咪就係要多能謝中共的洗腦教育囉~ 如果被佢攻下日、臺,必有「大亞洲膠」添呀!
中國人啊!人家問我是哪裡人或者哪裡來的,我不是回答自己是香港人就是海南人,從來不回「中國人」。中國這麼大,一句「中國人」跟「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有差嗎?回「中國人」不是很腦殘嗎?你老家是哪裡,你就是那裡人。為什麼這麼簡單都做不到?難道你沒有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尊嚴?要說「中國人」才有面子?幹嘛 這麼脆弱!
來自歐洲的,也不會回答自己是歐洲人。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10203368385984269]
Sunday, February 8, 2015
Lost Stars
Please don't see just a boy caught up in dreams and fantasies.
請別打斷這一切,這只是個男孩陷入夢境與幻想的片刻時光。
Please see me reaching out for someone I can see.
請發現我,我正渴望有人能看見自己真實的一面。
Take my hand, let's see where we wake up tomorrow.
請牽著我的手,讓我們一起想像不可預測的明日。
Best laid plans; sometimes are just a one night stand.
看起來完美無缺的美好,有時只像一夜情易逝。
I'd be damned; Cupid's demanding back his arrow.
如果邱比特收回了箭,我會該死的後悔錯過此刻,
So let's get drunk on our tears and...
所以就讓我們在彼此的淚水中入醉。
God, tell us the reason youth is wasted on the young.
神啊,請告訴我們為何青春總在年輕時消逝。
It's hunting season and this lamb is on the run.
就像在狩獵的季節,我們奮力追逐著一切而活,
Searching for meaning...
尋找屬於人生的意義,
But are we all lost stars trying to light up the dark?
但,難道我們只是迷失的星群,試圖在無盡黑暗中綻放?
Who are we? Just a speck of dust within the galaxy.
我們生存的意義是什麼?是否燃燒在星河裡,化為細小灰暗的星塵。
'Woe is me' if we're not careful turns into reality.
"啊,悲慘的我啊。",如果一不注意就會成了我們的現實。
Don't you dare let our best memories bring you sorrow
千萬別讓我們美好的回憶令你陷入哀傷,
Yesterday I saw a lion kiss a deer.
正如昨日看見獅子親吻了鹿,
Turn the page; maybe we'll find a brand new ending.
翻開另一頁,也許我們就能找到全新的結局,
Where we're dancing in our tears and...
在那我們能盡情在淚水中跳著舞而且...
God, tell us the reason youth is wasted on the young.
神啊,請告訴我們為何青春總在年輕時如此快消逝。
It's hunting season and this lamb is on the run.
就像在狩獵的季節,我們奮力追逐著青春而活,
Searching for meaning...
尋找屬於人生的意義
But are we all lost stars trying to light up the dark?
但,難道我們只是迷失的星群,試圖在無盡黑暗中綻放?
I thought I saw you out there crying...
我似乎看見了你在遠方哭泣
I thought I heard you call my name...
我似乎聽見你輕喚著我的名字
I thought I heard you out there crying...
我似乎聽見了你在遠方哭泣
We're just the same...
我們都是一樣的
God, tell us the reason youth is wasted on the young.
神啊,請告訴我們為何青春總在年輕時如此快消逝。
It's hunting season and this lamb is on the run.
就像在狩獵的季節,我們奮力追逐著青春而活,
Searching for meaning...
尋找屬於人生的意義
But are we all lost stars trying to light up the dark?
但,難道我們只是迷失的星群,試圖在無盡黑暗中綻放?
are we all lost stars trying to light up the dark?
我們只是迷失的星群,試圖在無盡的黑暗中綻放。
Labels:
Song
讓年輕人不爽「套板人」
傳統的家庭對「成熟」的定義只不過是基於一個套板完整度,完像上輩預設或期待的模樣就被評為「成熟」。嘿!這種自以為是的完美,是多麼的幼稚!這個
世界不停地轉,有無限的情況,也有千億總不同的「套板」,堅持自己一套、活在自己的世界、沒有思維長進,跟外界接合不來、跟不上時代,難怪會被淘汰!
在舊時代,一個「套板」可以用幾十年,但這個時代,一個「套板」可能只有幾年的風光。
「套板」是上輩從經驗累積下來的生存法則,但時代改變,時空也不同,請不要在禍害下一代!而且只是限於「生存」層次,有何了不起? 人類是有自由意志的生物,何只追求生存? 一頭豬都有牠的生存法則!豬的生存法則可以套在猴子的嗎? 先撇開時空的問題,這個世界本來就有不同的法則!不論是哪個黨、哪個組織,民主和文明的國家就是淘汰老舊「套板」!就是這麼簡單!這樣都不懂的,哪裡成熟? 不能帶領一個國家或組織進步的人,穩重有屁用嗎? 最多只是維持一時的財源、吃老本!行!你吃你的老本,但不要阻礙有心有力的年輕人!我不允許大好的前途年輕人被「老頭」或者舊「套板人」糟蹋!合作或相處不了就算!別做下一代的絆腳石!
國民黨就輸在活在自己的「套板」裡!中共的腐敗也是因為活在自己的「套板」裡!如果我們年輕人不能打敗你們這種舊「套板」,哪就不是我們的未來!年輕人是理所當然的要戰勝上一代!不然就沒希望可言!
你們知道什麼叫「Give and Take」嗎? 「給」是給別人想要的,你們想要什麼就先懂得給別人想要的!下一代真正想要的,你們一點都不給。沒問題,好好地講你們不受,那就來硬的!打敗你們就是了,不管你們爽不爽!誰叫你們讓我很不爽!
在舊時代,一個「套板」可以用幾十年,但這個時代,一個「套板」可能只有幾年的風光。
「套板」是上輩從經驗累積下來的生存法則,但時代改變,時空也不同,請不要在禍害下一代!而且只是限於「生存」層次,有何了不起? 人類是有自由意志的生物,何只追求生存? 一頭豬都有牠的生存法則!豬的生存法則可以套在猴子的嗎? 先撇開時空的問題,這個世界本來就有不同的法則!不論是哪個黨、哪個組織,民主和文明的國家就是淘汰老舊「套板」!就是這麼簡單!這樣都不懂的,哪裡成熟? 不能帶領一個國家或組織進步的人,穩重有屁用嗎? 最多只是維持一時的財源、吃老本!行!你吃你的老本,但不要阻礙有心有力的年輕人!我不允許大好的前途年輕人被「老頭」或者舊「套板人」糟蹋!合作或相處不了就算!別做下一代的絆腳石!
國民黨就輸在活在自己的「套板」裡!中共的腐敗也是因為活在自己的「套板」裡!如果我們年輕人不能打敗你們這種舊「套板」,哪就不是我們的未來!年輕人是理所當然的要戰勝上一代!不然就沒希望可言!
你們知道什麼叫「Give and Take」嗎? 「給」是給別人想要的,你們想要什麼就先懂得給別人想要的!下一代真正想要的,你們一點都不給。沒問題,好好地講你們不受,那就來硬的!打敗你們就是了,不管你們爽不爽!誰叫你們讓我很不爽!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