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Friday, October 28, 2016

Fucking Situation

There are many fucking gays and special agents controlling and making H.K. in Chaos. They are used to making the actual talented career unstable but promoting the fools for achieving political strategy. Today's Hong Kong is totally not like the past. She is not Eastern Casablanca now. She is fucking......whatever.

I may be put in jail of rejecting the fine penalty. if I am still unemployed before 16th of December. Why? It was because the fucking H.K. Customs Inspectors (CIs) who always pick on me. They sued me about bringing several small packs of cigarette that many people were freed in silence.

Therefore, the Chinese CIs seem also not friendly about me. I just bring a little volume of the foods and the commodities. In my case, I just earn about $60-80 per round, which is a very safe and very small business.

The fucking gays want to kill me as well as my family (coz I am the main supporter) by using economic sanction. This situation prolonged 7 years. My golden time was wasted. If I continue to face the fucking situation,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my future no matter I am in jail or not.

There are no other country people not respect the military generations of nation founding (if they do not commit serious bad things) but Chinese do. The Chinese, especially Hong Kongers, are very mean and jealous of the better, particularly to the rich and the talented. In the meantime, they despise the poors. Their behaviours do not match their talks and education.

In this fucking personality, no one will dare to fight while the actual war comes. They are too weak, fragile, over-selfish and irresponsible. Their personalities are full of contradiction. Thus, many Chinese I saw make me disappointed.

I just want to stay in a place where I can concentrate in my I.T. career path. In political stance, I just have one basic principle that I never be an enemy against my mother nation, PRC + ROC, One Nation Two Countries. I want to escape from this fucking place.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6

老謀深算的香港財閥和財閥走狗

從工作到街上,從與管層到基層的對話,從寫字樓到勞力,從看影音到文章,從發文到社運實戰。其實我在整個政治運動中,都沒幫過什麼,絕大部分時間一個獨自跑來跑去的觀察;這行為跟前哨或外圍探測情報員沒大差別,不會深入圈子,更不會採取任何「進攻」,即不可能做臥底或秘密警察,但非常着重個人「防衛」。可惜我的穿透力特強,很容易被人誤會或防範是臥底。

如大家都是看着同一幅畫,不同級數的人,會看到不同深度或闊度的事。如今政局已定,我的政治研究在蔡英文當選時已完結,不怕說,其實被懷疑是臥底也是我計算之內,要不是我高調地拋出令你覺得「有料」的資訊,你也不會如此防範,你的防範也剛好是一股保障我維持於外圍的力量。有了你的防範,我就多了一個不是臥底和不是從事政治任務的「反證」。不過,係港豬公司財團很想不擇手段地逼我踩得更深,好讓他們賺維穩費和親中的好處。哼!老謀深算,他們用的手法只不過是我曾經用過來擺警察一道的類似原理,不說出來,他們還以為自己好醒添~ 不外如是!不同的是我所做的對別人沒造成什麼傷害,只是利用班狗公心理去保護我第一任女友而已,但班港豬權貴卻破壞我人生、間接害死我老豆!我和他們根本係有道德的高手和卑鄙流氓之別,華麗與低俗之別。可惜那班垃圾權貴卻掌握了很多的金錢和資源,他們和心術不正的人一樣,一直只剩下亂解僱或不取錄來保護自己那披著金箔的醜相,對我完全無正當和合乎道德的計可施,剩下卑鄙下流的手段。

全港咁多組織中,係得「熱普城」的人,我睇得上眼(整體)。「熱狗」這班年輕人,他們的領袖不遜於老謀深算的人,不同的是他們比那些人更有理想、大志、身體力行,但絕大部分人千算萬算也只是以自己目前的權力、地位和私利為先,而典型老謀深算的是整天只想着如何利用或煽動別人去幹、最緊要自己「清白」

為什麼所謂的老謀深算的經常獲勝呢?其實只不過錢多而已。尤其是在新自由經濟(金融、投機)主導的香港,即使是弱智的,取勝也不難。另外,加大貧富之差,人為財死,就更多廉價「替死鬼」或「走狗」可利用了

你地知唔知點解選舉時,絕大部分候選人都只是拋出非常簡單或含糊的方向的Proposal?因為他們根本沒什麼方向,也沒什麼功績,只是抱著「過了海就是神仙」的心態來討飯吃,而那些組織的角度是為擴大勢力、擴大整體收入。大黨派的收入主要渠道:民間收入->政府和商家->組織

看那收入渠道,也不難猜出做紀律部隊的,也有政治/利益立場。香港紀律部隊正義?哼!在資本主導的社會,「正義」是用錢來衡量或主導的,所以很多警察、海關和法官等……執法和司法人員只不過是有錢人的「看家狗」。在社會主義或其他主義地方就不同,是一籃子因素來衡量「正義」的。

政棍領袖開空頭支票,就像某些公司Project負責人或Sales一樣,亂接單或接下「不可能」的Project,臨失敗之前便把向下推卸便可。但政棍舒服得多,尤其是大組織的,又有媒體和社區「線眼」之優勢,輕易把失當推給為對家阻撓,兌現不了承諾也不需即時下台或賠償,錢是穩賺,近乎零風險

其實我不論「熱普城」是否真的搞「港獨」,我倒是欣賞的,起碼我和他們都不是勢利、過於自私的人,及真心關心社稷的。現在我已厭倦或甚至厭惡香港(這垃圾堆)了,不想提出任何建議和高質素評論,免得我那壓倒性的智慧奪走「權貴走狗」的「收聽率」、「話語權」或甚至「光環」,又惹來一翻妒忌為實的政治化追擊

雖然我不是共產黨員,也不會忠誠於他們或任何人,但在政見上,他們會相信我多於不少親中的。因為我從來都是這麼自我和無利益立場,「清高」也是一種誠信的指標。醜陋和慾求不滿的人才把真正的「清高」解讀為「寸」、「囂張」

我的操作之細膩只有智慧極高的人才看得到,被我略施小計便可擺一道的警察也不是我那級數,更何況是權貴走狗和港豬?

Monday, August 22, 2016

拒愛「官二代」遭潑油焚身

16歲對一個女生來說,正是從小女孩慢慢增添點女人味的起始點。大陸安徽一名長相清秀的女孩周岩,因為拒絕「官二代」的追求,遭到潑油火焚,全身30%燒傷,而「周岩案」也成了轟動一時的大案子。針對此案,法官最近判她應該獲得180萬人民幣(約台幣900萬)賠償金。現在的她堅強地活著,縱使身上傷疤仍怵目驚心,但堅定的眼神,充滿正能量的態度,感動無數網友。

據了解,2011年9月,當時16歲的周岩因為與同校「官二代」陶汝坤有感情上的糾紛,對方疑似因為求愛遭拒,憤而跑到周岩家,對她潑灑燃油,然後點燃打火機,周岩瞬間被火焚身,家人見狀趕緊滅火。周岩因此燒傷面積超過30%,傷痕遍布全身。治療期間,她經歷了多次手術以及4次植皮手術。

有消息指出,事發當時陶汝坤只是站在一旁看著,救護車抵達後,陶汝坤跟周家人說不要張揚,就說是兩人玩的時候不小心造成的,還表示自己最多被關一星期而已。而他會這麼囂張,據說都是因為他是安徽高幹的兒子,十足的「官二代」。後來法官判陶汝坤12年1個月徒刑,至於民事部分,經過二審,判決周岩可以獲得180萬的賠償。

然而,因為一把火,周岩的人生全都不一樣了,她最難過的不是事隔5年才獲得賠償,而是許多人將矛頭指向她,說她是因為行為不檢點,才會受到這種報應,這讓周岩不禁想問「為什麼在這個社會上,女孩子受傷了,被指責的是女孩……」。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周岩因為身上密密麻麻的「傷疤」,每次只要感冒發燒,總是很難康復,可能還會病上1個月,甚至因為傷口感染,多次進出加護病房。

5年過去了,現在21歲的她,身上的傷疤至今仍清晰可見,清秀的臉龐上,凸凸的、皺皺的疤痕,一直向下延伸到頸部、背部、雙腿,她曾在微博上寫著:「我活在一具,不認識的軀殼裡,過著16歲的日子。無法面對那個已經21歲的周岩,我還是那個期待橘子味兒果汁雨的girl,總想哭卻不敢哭出聲。噓,天快要亮了,一切都會好的。你要做最堅強的孩子,才能看見陽光。」

而最近她也藉由拍攝寫真照,大方向世人展現自己身上的「美」,透過攝影師的鏡頭,我們看到16歲的女孩長大了,縱使曾經歷非人所能忍受的痛苦,但是現在的她會帶著獨有的印記,堅定且正面地看著前方,繼續走出屬於「周岩的人生」。


[http://news.ebc.net.tw/news.php?nid=33336]

==========

文中的女主角讓我想起在認識前女友(小雨)時一起出現的女孩(小倩),那時我朋友給她倆取了代號,分別是(七龍珠人造人)17號(小雨)和18號(小倩)。因為我朋友說我是「無閑」(純粹拿外表和某時候的感覺作笑話),而她們給我的感覺有點像那角色。

說實話,18號各方面(雖然臉和手有燒傷的痕跡,但依然很美)都比17號好很多,而且對我非常好,連朋友都這樣說。雖然小雨的背景比小倩好很多,但選擇小雨的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小雨比小倩更脆弱得多、更需要人照顧; 結果,唉……I don't wanna talk about it。

我沒有後悔選擇了小雨,但後悔放棄了(堅強的)小倩。就算可以重來,我也選擇小雨,因為我當時有政治原因(異國的小雨免了這風險)而不能選擇小倩(難免,怕拖累她),不過不會斷掉所有與小倩來往的聯繫其實被選擇的和被放棄的都有愛在背後,我所做的決定都是考慮 對方和「我們」的好壞大於我個人的,包含政治計算(計算特務的計算)。天才媾女真係比普通人難度大很多,揀老婆更謹慎;因為涉及大多外部因素影響,比任何人更花精神去維繫;所以愛煩、八婆、多疑……都是不適合的。

做人可以簡單點嗎?我都想,誰有本事叫(狗公、狗姆)特務收手?誰能阻止別人妒忌和針對、或不擇手段的競爭對手?呢個世界總有人有大野心、因利益而計算別人,除非你是普通人,無乜利用價值,就可以過得簡單、穩定。你們所見能安穩的天才,不論真假,絕大部分都妥協權貴或既得利益者;那些在正規制度培育出來的天才跟野生天才差別很大,好比「家雞」和野雞。在醜陋的權貴眼中,「雞,全部都係雞」!事實也很多人願意做「雞」,野心大的渴望做「上等靚雞」!野生天才面對的情況猶如沒後台的美女、俊男在娛樂圈一樣,不靠陪睡、做性玩具(等於妥協權貴淫威)是不會仕途順利的;被權貴「愛」上就更麻煩,不接受他們的「厚愛」就死路一條。權貴得不到你「蝦條」,心理不平衡,會反過來討厭你;如性飢渴中但被拒絕的公狗、「臭西」似的,而且他們習慣了要上誰就上誰,偏偏上不了你,那種心中的不爽和仇恨真不是心理健康的人可體會~ 他們和被感染的港豬未「扯旗」我都知他們在盤算什麼~ 垃圾始終是垃圾!哼!我從來不怕死的~向垃圾妥協等於垃圾都不如,這才是最大侮辱~

人類,醜惡起來比魔鬼更可怕!而愚昧起來比豬更愚昧!

100%的專一、過度的憐憫、不懂愛自己是沒好結果的,最重要是留著珍惜你的人。

Thursday, August 18, 2016

四個不同時空的愛情之輪迴2016

大陸廂:

心情很納悶,沈思了很久……那女孩的性格和給我的感覺太像我前女友了,她的拒絕應該不是特務所為……她們沒有什麼要求,唯獨是不喜歡瘦削身型,不喜歡我的 聲音,純粹個人喜好,但絕不是討厭我。海鳥跟魚相愛只是一場意外,遇上「天敵」,唯有認命。我傷心地、悄悄地删去她微訊。如果我們遇上的起點是同事關係,結果就很不同了。

另一個,她應該跟我最配合的又互相有戀愛感覺的,又是跟在我認識前女友時被放棄那個的情況一樣(十幾歲時傻傻地被搞大肚、嫁了錯的人),不過這個先放棄 我,再鼓勵我去追「天敵」;還好,這樣我沒那麼難受。她那很懂為喜歡的人著想又裝自私的人格很惹我珍惜,我跟她重覆最多的是「幹嘛妳不是我老婆呢」、「幹嘛當初上妳的不是我呢」。我 們都不想失去對方,我更不想像上次那麼狠心,保持好友。

海外廂:

遇上金牛座女(很可愛的「小」天才,智力130-140),互相非常欣賞,但她唯獨是欠缺戀愛那種喜歡(因為距離,真係好有距離、遠過日本)。這又是十多年那似曾相識的感覺,也是同一星座,也是個聰明女,不過她們性格、背景和現在的發展都很不同。我最怕金牛女(那類)對我太欣賞和常常感謝,因為這樣會令心理距離過頭、不可能成為戀人。如果沒有科 技,兩個天才不會遇上。我們的緣份還沒有結論,In process......(希望2個天才能互相改變對方命運,走在一起)

最後一個樣子很像第一任,為我所做的、給我的感覺也有點像……這個不想說,我最不想找回那段感覺和面對那段感情。她最好是我永遠的好班長、好朋友、好拍檔,什麼都好,就是不能再當戀人。

同一時間一次過重現四個不同時空的輪迴,雖然認識的過程、角色、遇上的環境、對話等都不同,但感覺和結果非常接近。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開了寫輪眼後,我已覺得人類越來越無特別,開埋輪迴眼就更覺世界無特別。一次過挑戰四個不同時空的「命運」,極究形態的須佐也不能,呼~)

青梅竹馬的第一任如何被分化

先講一些觀察所得,以便導入過往經歷:

我係深圳媾緊條女,一直進展幾好,但我今日同佢講,我因為她拒絕去相親,結果佢叫我去相親。親戚都好政治敏感,在選舉前,叫我去相親地方旅行;但最近選舉其間,dead air了。
其實之前較活躍政評時(即我2009年爆“竊聽”事件一樣),在深圳也感受到氣氛,支持「獨派」相關言論或批評建制/親中的人士係唔駛指意媾到大陸妹及香港妹。好了,到我減少政評,深圳又識過新一批,回復正常。如今又……

所以呢?我在2015年9月到2009年(第一任女友還在)期間係無可能在大陸有小三,「叫雞」都驚被公安「釘」啦!好啦,我今日想講第一任女友是如何被分化的重點:

1. 職場狙擊,工作不穩定來動搖女方安全感。
2. 鼓吹女方買樓,我因預知圈套,堅決不買,又動搖女方安全感。
3. 女友姐夫(資深CID)的懷疑……

4. 設小三假象的局:
一個食女無數的舊同學(A),約我、A和兩個港女間中出來食大排檔,其中一個是他炮友,另一個是炮友的朋友(她很純情,不知道他們的關係)。由於我什麼都見過, 根本只抱住普通朋友、無聊出來聚吓解悶的心態,啱傾咪間中出來吹吓水。我們最後聚會那次在深圳食野,他倆個諗住開房,而那純情小妹妹含羞地說不想回港(你明啦),我說不舒服要回港。在回港的關口,那小妹妹突然勾著我的手臂(像情侶),我只是不想hurt小妹妹,就給她短暫的溫柔。結果,那一幕原來被另一個識我女友的男同學(B)看到;我原本不知道的,是分手後,在球場打球時,B不覺意說出的。

5. 重提女方的創傷:
利用竊聽,把我和舊男同學(C,也是當時最近身的25仔)的心事簡接傳到女友耳邊。什麼心事?就係我一直藏在心中的女神。其實這個女神,我女友也知,我因此向她提出過分手,但結果也復合。至此之後我沒有提及,但那些狗公就用來傷害她,以達致離間的目的!

你可能會問點解唔講清楚給女友知?理由很簡單,我們認識了十年,她好應該比任何人清楚我是什麼人!心中有懷疑,為什麼不直接問我?到我提出分手(羅生門問題)那刻,她也沒有問為什麼,即代表她已深信某個答案(而不是真相);而我斷定了她「養不熟」,就此完結。

反正媾個近嘅都咁多風險又麻煩,係咪一樣浪費青春,我大不了咪媾境外的。破壞人地家庭之後,又阻人建立家庭!又安排D低質素的女俾我、順便(低成本)「插針」!屌你老母!我唔撚媾港女,係唔想攬住一齊死!除非她有外國國籍和不干涉我想做的事。你無外國戶照逃離香港,幾叻都係假,我已經係個人版。

第一任,成績好、人品好、唱歌好、教師,被狗公特務、警察和25仔搞走。
第二任,家境好、樣靚,係脾氣蠻臭、愛逞強,但被我老母和在香港遇到兩大不愉快事件(其中一件又係因警察)搞走。
剩下勉強算是第三任,身材一流、外表一般、開朗,但很煩,分手是因自然、真正的不適合。

以上無一條女係勢利的,雖然無一條女經常要求我花錢或請食飯之類,但我也會按雙方經濟狀況而作出適合的決定。

那心中女神,是最近乎完美的(包括互相傾慕那份感情),只是稍欠高度。聽講又係嫁俾警察。第一、二任之分裂同警察有關,連女神都……真係火都來!我真係好撚憎警察和海關(成日捉鳩買煙)!班垃圾無好野!

好野都俾人間接、直接搞走!在政治薰陶的社會,做人妥協、讓步是不會海闊天空的!
我都唔怕無大陸妹或甚至全世界女人,我最怕無左自己!

Thursday, June 9, 2016

重大經濟犯都這麼做!十分鐘讓你看懂如何掏空一間公司

如何掏空一間公司?

在台灣,幾乎所有重大公司弊案都必然伴隨著企業掏空。一個投資人或是一家公司的關係人要避免誤踩地雷,當然要了解常見的企業掏空手法。

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定義一下什麼叫「企業掏空」。過去的年代由於小股東意識未抬頭,法律也不完備,因此傳統上的掏空是指,握有公司控制權的人透過他的影響力,把公司的資產移轉到他個人或特定的人名下,弄到最後公司只剩下空殼子和一堆負債留給銀行和債權人去承受。不過近年來隨著知識的進步,愈來愈多老闆們了解殺雞取卵不見得是好主意,更高明的辦法應該是把雞養著,三不五時把雞蛋偷回家才是王道。所以現代對於掏空定義不再是要把公司「掏到空」,只要是公司的錢或資產移到私人口袋之中,就叫做掏空。

為什麼要掏空公司?很簡單,因為這是人之常情。台灣多數企業都起源於草創時期老闆一個人獨資或是少數股東合夥,在大家又是股東又是公司經營者的情況下,反正袋裡袋外都是自己的錢,自然很少也不太有必要把公司的錢放進自己口袋裡。等到公司成長到一定規模,這時就會有外部股東加入,這些投資者通常只出錢不參與公司經營。如此一來,原有老闆會因為新投資者的加入持股比例下降,而新投資者又不見得完全清楚公司內部的情況,這時誘惑就會開始在老闆身邊打轉。等到公司更大,甚至股票上市交易,這時候老闆持股比例更低,甚至經常是不到30%,但公司相關的利益卻可能大上三倍都不只,這時「魔鬼」自然會對老闆招手:「你這麼努力工作,結果賺100元真的進你口袋的只有30元,這些投資人什麼事都沒做卻要分到70元真不合理。你為什麼不想辦法幫自己多賺一點,這是你應得的啊!」就是這樣的心態,往往開啟了老闆掏空自家公司的第一步。

話雖如此,也不是老闆自己想掏空就可以掏空的,畢竟公司還有其他董事、監察人以及代表外部監督的會計師等的存在。所以要掏空前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取得絕對控制權。這件事在歐美上市公司並不容易,但拜台灣企業中常見的交叉持股和特有的「法人董事代表制」所賜,只要不是有外部董事或是市場派介入經營權,在台灣控制股東要取得絕對權力形成董事會的一言堂一點都不難,甚至是相當普遍現象。

初級班

初級班階段的結構多半比較簡單,多由上市櫃公司(A公司)和老闆自己成立或以老闆親友掛名的公司(B或多家公司),以及真正交易對手C公司三方所組成。具體的手法如下:

.要求公司訂單過一手給以自己親友名義成立的公司:也就是A公司原本接到一筆訂單可以賺100萬,要求對方改向自己控制的B公司採購,再由B公司向A公司下單。最後利潤變成A公司賺30萬,而把最大的利潤留在老闆自己控制的B公司。類似的情況,也包括老闆指示將公司產品以低於市價賣給自己控制的B公司,讓B公司價格在市場上具有高度競爭力,甚至回過頭來和A公司競爭。

.指定進貨:針對公司重要原料,由老闆私人投資設廠和取得代理權,再以集團整合為由,指定A公司進料一定要向該公司進貨。

.指定發包:舉凡A公司擴廠、購入資產,甚至公司大大小小用品都指定向B公司購買,再由B公司對外發包從中賺一手。

.成立投資部門:以投資為名,把公司資金投資老闆個人設立的公司,再由老闆自家人擔任該投資公司主管,將公司投資資金化為私人花費。類似的情況還有以公益為名捐贈老闆家族實質控制的基金會。

.關係人交易:以高於市價向老闆或其關係人購入土地或房屋等資產。

.擔保抵押:由A公司出面擔保B公司向銀行借款。甚至是以A公司定存單或資產作為抵押擔保B公司借款。接下來掏空B公司資產,由A公司擔負賠償。

.移轉營業費用:將老闆私人公司相關人事及費用均掛在A公司上,由A公司代養老闆私人公司。

.關係人承購債券:由老闆私人成立的公司發行債券,再由A公司認購。

.庫藏股票:透過公司庫藏股實施,運用公司資金從市場上買進自家股票,大股東再乘機賣出或出清手中持股。

.灌水資產價值進行超貸:這類掏空者多半同時擁有金融業和實業控制權,以實業公司製造假訂單或是高估資產價格模式向自家金融機構借貸,再運用對該金融機構的控制力通過該項貸款,來掏空這家金融機構。

.賺取差價或傭金:利用手中權力,將公司資金指定買進特定金融商品或資產,而買賣仲介費則進入私人口袋。或者反過來,將公司有價值資產低價賣給他方,中間價差再由買方支付公司決策者。

.關係人借貸:當然,最簡單的方法,直接叫公司財務把公司帳上現金以業主往來(借貸)或根本不需任何理由直接轉入老闆海外帳戶。

中級班

和初級班不同的是,中級班手法多牽涉到多家公司,甚至是海外公司。同時在金融操作手法上也更為專業,一般都要有專業人士在背後對上市櫃企業進行技術指導才做得到。我們同樣以A公司為主體上市公司,B、C、D三家為以A公司資金所成立的子公司。

.虛增營收:由A公司偽造訂單出貨給自家海外B、C、D公司,造就公司營收大增,甚至是獲利大增的假象。再透過威脅和利誘模式要求A公司上游供應商E和F買回B、C、D公司存貨,再由E、F將同批存貨以原料名義銷往A公司後,再次以出口名義銷往B、C、D形成循環性銷貨。公司老闆可能透過這樣的假營收來炒作股票、向銀行貸款,或是利用B、C、D未上市會計稽核相較寬鬆特性,將公司貨款轉入私人口袋。

.切割獲利部門:切割A公司有價值部門獨立成為子公司,此後再透過不斷增資或員工認股模式稀釋原母公司股權,最後公司金雞母成為私人股權控制公司。

.金融工具套利:例如透過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再把ECB切割為認股權(Warrant)和債券二部分,由公司大股東透過海外私人帳戶或親友帳戶認購較低價的認股權,屆時如果國內股價上漲,則轉換為普通股賣出。反之,如果低於轉換價,則藉由董事會決議調整換轉價格,犧牲公司權益而作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

.海外子公司:利用海外子公司不易查核特性,先透過三角貿易把利潤留在海外子公司,再以投資名義將該子公司現金購入不記名債券或特定金融資產,企業主再盜賣該項資產,將現金轉入個人帳戶。

高級班

高級班之所以高級,除了掏空手法承襲中級班的「國際化」之外,通常也結合了金融衍生商品或是國際投資銀行為客戶量身打造的金融商品。正因為這些金融商品具有高度「客製化」和「創新」,一般人包括專業人士都很難了解這些商品的價值和風險,甚至是背後隱含的交易條件。往往都要等公司無法再隱藏下去出事了或是相關人士「窩裡反」,外部人才能得知這些商品的全貌。高級班的案例就直接以素有「台灣版恩龍案」的博達科技的操作實務作為說明。

.信用連結債券(CLN,Credit Linked Notes)虛增銀行存款:2002年的博達科技因為大量虛假交易,造成應收帳款節節升高,讓財報數字看來不佳。於是博達董事長葉素菲先指示公司員工以個人名義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一家紙上公司—北亞金融(North Asia Financial Limited)。由這家公司委託法國興業銀行發行8,500萬美元的CLN。在此同時,博達科技則是和菲律賓首都銀行簽約,先由博達海外假代理商以支付貨款為名匯入8,500萬美元於博達首都銀行帳戶內。再由博達和首都銀行簽定合約,以這筆存款為擔保指示首都銀行購入這筆以連結北亞金融為標的CLN。而北亞金融再依此和興業銀行取得8,500萬美元貸款。

在這個架構下,法國興業銀行和菲律賓首都銀行其實只是幫博達和北亞把錢轉來轉去,並收取高額手續費。但是從財報上看來卻是博達應收帳款的下降和現金存款部位的增加。殊不知其實這筆存款早就被凍結。等到博達後來申請重整時,首都銀行立即依原訂合約將購入的CLN轉給博達,並直接將帳款從博達帳面現金扣除。而另一頭北亞金融所獲得貸款的8,500萬美元則不知所蹤。

.應收帳款融資(Factoring)與零息債券(Zero Coupon Bond):2004年博達由於應收帳款過高、帳齡過長,簽證會計師強烈要求增提備抵壞帳費用。這將不利於博達的盈餘數字。於是葉素菲指示公司邱姓經理人同樣於英屬維京群島設立紙上公司—AIM Global。

接下來葉素菲和澳洲CBA銀行香港分公司和澳洲子公司CTB簽定以9折出售博達五大人頭客戶的應收帳款,並約定出售所得金額4,500萬美元限定存入博達在CBA銀行開立的帳戶中。緊接著AIM Global邱姓負責人再和CTB簽定合約買下這批應收帳款,並以這批應收帳款發行一年期的零息債券,這批債券全數再由博達以CBA帳戶中存款為擔保指示CBA購入。和上例一樣,透過類似的手法誤導博達關係人以為博達應收帳款下降和銀行存款增加的假象。以及不知情這筆存款早以被銀行限定使用,因此同樣地當博達發生信用違約和重整時,CBA直接將這批零息債券交付博達,並從銀行帳戶內扣除原有的4,500萬美元。

.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套利:2003年由於博達長期以假交易灌水營收,公司資金已出現不足的窘境,因此有意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5,000萬美元來籌措資金。但因在2001年博達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時已明定,日後發行的可轉債不得為有擔保發行,因此只好朝向無擔保可轉債發行。

由於當時博達財務不佳傳聞四起,深怕無擔保海外可轉債會發行失敗,於是葉素菲指示邱姓主管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二家帳上公司—Best Focus和Fernvale,再由博達背書保證,由這二家公司分別向羅伯銀行(RaboBank)和菲律賓首都銀行各借款4,000萬和1,000萬美元。接下來再由這二家公司以借貸而來的5,000萬美元全數買下博達發行的海外可轉換公司債。

和前例相同,博達在擔保借款時即和這二家銀行在合約中簽定,未來博達發行可轉債成功後,取得的5,000萬美元需回存銀行並限制動用,倘若博達發生信用問題,這二家銀行有權把這二家公司債權交還博達,並直接從帳戶內扣除現金。

挾著海外可轉債的發行成功,博達並加碼在2003年11月宣布實施庫藏股。在二項利多加持下,博達股價上漲到17.4元,高於預設海外可轉債的轉換價15.08元。於是這二家子公司馬上在短時間把所有可轉債都轉換為普通股在股票市場上拋售,全部出售股權所得約5,314萬美元。取得資金之後,博達並未立即歸還借款,僅先歸還首都銀行借款的1,000萬美元,並將解凍金額匯回國內,做為取信國內金融機構之用。1,580萬美元則是匯進海外假代理商,再分批匯回博達來打銷過高的應收帳款。其餘金額部分透過首都銀行匯回博達做為前例購買ELN的利息費用,部分回流到葉素菲私人帳戶,甚至用以購買高盛證券針對博達的買進選擇權(Buy Call/Put Option),以此讓高盛買進博達股票避險,進而創造出外資看好博達前景的假象。至於原本向羅伯銀行借款的4,000萬美元卻未償還,這筆錢最後同樣隨著博達的重整而被羅伯銀行沒入。

.為海外人頭公司擔保借款:葉素菲先指示博達員工於英屬維京群島設立Addie公司,之後由博達和國內建華銀行(目前已併入永豐金控)簽定合約,由博達存入1,000萬美元做為擔保,由建華銀行海外子公司Grand Capital借款1,000萬美元給Addie,並限定該筆存款在Addie清還借款前不得動用。博達並簽下承諾書及開立取款條,一旦Addie無法清還借款或博達發生財務問題時,建華銀行得直接扣取該筆存款作為償還Grand Capital借款之用。最後結果也如同上例,Addie只是紙上公司,後來博達申請重整時,自然該筆存款被建華銀行取走,博達投資人帳面上看到的1,000萬美元定存只是名存實亡的現金。

利益大罪刑輕,讓台灣成為經濟犯掏空天堂

企業掏空在台灣算是履見不鮮,如一開始所述,這和人性貪婪及台灣現有公司制度容易造成控制股東一人獨裁有密切關係。事實上還有一個重要關鍵,我國司法對於重大經濟犯罪判刑過輕。以博達案主角葉素菲為例,因涉及掏空公司超過60億資金,二審定讞判刑14年。看似不輕,但其實依現行假釋規定,只要服刑過半,獄中表現良好即可申請假釋。另遑論在定讞前,不少重大金融罪犯常被法官以不相稱的保證金保釋,最後棄保潛逃。利大罪輕,無疑是鼓勵金融犯罪。

博達案後的確讓主管單位訂立了很多公司監理的規範,但在當今國際化和金融創新腳步下,很多交易都發生在海外,很多的不法所得也都留在海外,甚至國際投資銀行隨時可以幫這些有錢客戶量身打造所需產品,這讓不管是公司關係人或是主管單位及司法單位想要了解一家公司真正的情況難如登天。也讓傳統依賴分析公司財報進行決策依據的公司關係人很難確認公司財報的真實性。

透過法律的規範和處罰的確可以減少企業主鋌而走險的機會和誘因,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多的規則也管不了真的有心掏空的業者,真正的解決之道還是有賴於經營者自身的誠信和公司治理相關制度的建立。


[http://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443]

Wednesday, June 8, 2016

堂前燕:別讓八婆做公關

做公關的人多少要對文化研究或人類學有點認識。比方說,當品牌因為請了一個政治立場鮮明的藝人出席活動而惹來一群中國網絡憤青在微博上圍攻謾罵,這時候如果公關主管有看過柏楊或者時髦一點的孫隆基,他不會擔心所謂失去十三億人市場這種觀點。

而當他的法國老闆在深夜時份從巴黎打一通長途電話氣急敗壞問他怎麼辦時,他會很淡然地告訴他:什麼也不用做,如果嫌煩的話,把微博上的評論乾脆關了,反正他們也習慣了被禁聲。

但電話另一頭那個法國佬不相信,他說,在法國如果有人在網絡上如此大罵,明天馬上會有至少上萬人遊行到公司總部抗議——而且不會唱歌靜坐,更不會有籌款活動,以法國人奔放的天性,別說放火砸窗,佔領總部也不是沒有可能。一個星期內不只巴黎,里昂、馬賽以至圖盧茲全部都會爆發大型示威。

但了解中國人民族性的他會知道這些憂慮統統多餘。他提醒了一下他的法國老板:安倍晉三跟中國對著幹,中國也爆發過反日示威,很多愛國的中國人在街頭火燒日本車,但豐田和日產今日依然在中國暢銷。雖然這個法國老闆開的是法國的雪鐵龍,但豐田的例子讓他先鎮定了三分。但他想一想,不對,這次不一樣,中國政府的喉舌黨報也發聲了,但relax,中國的領導也天天罵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挑釁,但他們的子女老婆都在哪裡?

然後他再娓娓道來:世界上有些民族說得出做得到,像日本人——記得日本麥當勞用過期食品的醜聞吧?就因為這件事,日本人覺得麥當勞不誠實,雖然日本人沒有在東京街頭大鬧麥記或是把麥當勞叔叔的塑像斬頭,但日本人記在心裡,從此不買麥記。但中國人也許嘴巴上說很很兇狠,但他們就像青春期的少女一樣躁動而情緒化,動不動就覺得別人傷害了他們的感情,要別人又是道歉又是退讓,嘴巴上喊打喊殺、要生要死,但只要別管他們,讓他們自己發洩一會,過後他們還是會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乖乖排隊付鈔,這時候還可以漲價一成。

可惜的是,在香港很多做公關的都是八婆,有八卦而無智慧,只知吃喝玩樂而不懂歷史文化,精於gossip且覺得文化研究和人類學之類的太沉悶太沒趣。她們看過幾本談公關手腕的書籍,自以為就處事大方圓滑了,以至一旦出事,就找個狗屎藉口推搪過去然後急急撇清關係,說罷還沾沾自喜自以為八面玲瓏,一邊還在公開信上大秀從工具書上學的官腔英文。

當一個公關部十有八九都是這樣一群自視為交際花的八婆時,你就知道遲早要出事。


[https://www.facebook.com/r1r.patpat/photos/a.244815128941123.54413.242997322456237/1041677815921513/?type=3&theater]

==========

無錯!香港何止有好多八婆、八公做公關,做管理層或決策者都有。他們很消息敏感,但頭腦簡單、認知淺薄!思考不全面,判斷和決定又幼稚,引來不必要的政治問題和社會衝突。

何小姐被邀演唱會,是商業承諾,怎可以因為一班不理智的人的網絡輿論而破壞承諾? 該公司把負責歸咎於不懂事的人,但不代表自己沒問題。香港人經常揣摩上意地亂作出政治審判的,潛識意地做中國(或其他對象)的代表,以示忠心 (汪汪)。

香港TVB和傳統傳媒一直建立「八婆文化」和「街市法庭」,捕捉「輿論市埸」風向,投機得利(PCCW「永久錄用」何韻詩)。這套文化和人是權貴製造出來操盤的環境,一有足夠爆炸性的政治能量,便把它投到中國或目標去。


要對付香港的陰謀家就是:

一邊搞政治,一邊趁混亂協助他人「犯罪」或「犯罪」,又一直轉移資產 (減少政府收入)和用科技HACK權貴手機和電腦。九百幾樣分散式和多維度攻擊,加大紀律部隊工作量。政府要請大量人手維持治安,但又缺少收入,公務員工資遲早會下降,財閥又無生意做、被逼減租。

為什麼保安局局長遲遲不實行嚴厲的網絡或電訊實名制呢? 因為香港係國際情報中心,根本係有需要放過好多國際間諜;同時,他反對修緊「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也是放任警察濫權!這環境也是科技人才和戰略家發揮的好機會!所以呢~ 係香港,只要你有腦、識野多和熟科技,要對付那10%的權貴其實很簡單。

只要你敢開左個致命方向或切入點,自然很多人識得配合。「正義」是需要具備「惡魔之左手」和「神之右手」的人來維持的,而不是靠一班白吃飯和刷存在感的人和紀律部隊!

Sunday, June 5, 2016

轉載:你是否也住「堅離地城」?

「離地中產」一詞自發明以來,便與「草根階層」對立,似乎「離地」只適合套用於中產以上階層。但只要細心一想,「離地」意識其實不只產生於中產以上階層,所謂的「地」,泛指一個社會的歷史和現實…只要對香港社會的主流意識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不管其身屬任何階層,甚至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離地」者。

今天,「離地」一詞已經成為一個萬能 Key,頻現於坊間評論和網絡言論之中,由於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模式和思維方式存在着巨大差異,「離地」意識觸目皆是。不管是不諳民間疾苦、不食世間煙火,還是不顧歷史和現實,妙想天開,都可以用「離地」一言以蔽之。

「離地中產論」:月薪幾十萬 只要「飲咖啡看法國電影」都是中產?

很少有人細究「離地」意識究竟意味什麼?通俗而言,「離地」通常是指有人對社會,尤其是基層生活缺乏認知。例如香港財政司長曾俊華,薪俸收入相當於香港工薪階層數十倍,但仍「謙虛」地把自己劃歸「飲咖啡、喜歡看法國電影」的中產階層,而被民眾抨擊脫離實際,成為「離地」意識的典型;以至「離地中產」一詞自發明以來,便與「草根階層」對立,似乎「離地」只適合套用於中產以上階層。

但只要細心一想,「離地」意識其實不只產生於中產以上階層,所謂的「地」,泛指一個社會的歷史和現實,即整體社會的主流意識,涵括所有的階層。因此,「脫離」可以是雙向的,只要對香港社會的主流意識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不管其身屬任何階層,甚至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離地」者。

從三層面解構「離地」:思想、行為、生活圈子

從社會科學的角度而言,「離地」基本上指對香港的歷史和社會現實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思想方法片面,看法不切實際。這或許會令不同階層的文化之間產生鴻溝,令不同階層的交流減少,逐漸疏離、凝固,以至於產生衝突和對抗。然而當這類現象經常發生時,很容易造成社會階層的群體的分裂,後果十分嚴重。

筆者認為,「離地」意識可大致分為以下三個層面:思想上、行為上以及生活圈子。

思想:一個人對其他階層的認知和理解;
行為:他的日常生活有多大程度上隔離了自身與其他階層的互動;
生活圈子:一個人的親朋圈子的階層多元和包容程度。

按美國政治學家 Charles Murray 的說法,階級隔離(Class Segregation)是「離地」意識的成因,同時亦是其表現。階級隔離意指每個階層都集中聚居於少數區域,若果將社會簡單地區分為富人和窮人,那麼階級隔離就是富人與富人住在一區,窮人與窮人住在另一區,兩者甚少交集;同時,兩者工作環境、娛樂地點、受教育機會等等均極為不同,以至對對方的生活、文化、經濟狀況都知之甚少。這進一步造成社會階層之間的隔閡,使得各方對於其他群組的生活毫無認識甚至存有誤解,生活在各自階層的無形社交泡沫(Social bubble)之中。

階級分隔 生活在社交泡沬中

當一個人生活在某個社會階層構建的「堅離地城」時,他/她每天在家或是在工作、社交等環境出入,都只見「同類人」,生活的其他方面包括食飯、購物、娛樂等,也是與「同類人」捆綁在一起,以至對泡沫以外的人和事物都不聞不問,亦不關心其他階層的甜酸苦辣。

當一個社會分離至此,各階層則會名為同一屋簷下,實為陌路人,同一個社會裏並存着不同的平行世界,社會各階層就自身利益和觀點爭吵不休,陷入進一步的分化便在所難免。

而「離地」的情況愈厲害,我們就愈容易生活在一個各階層割裂、以至充滿着偏見和歧視的社會。正如香港中文大學李立峯教授的焦點小組(Focus group)討論中帶出的話題他發現有部份家住私人樓宇的參與者對同區其他階層的生活認知有限,甚至不曉得區內還存在不少幾十年的公共房屋,誤以為區內絕大部份民眾均住私人屋苑之中。可見活在泡沫之中,容易令人忽略身邊的事物,無視自己階層外圍的生活

跨出「堅離地城」 以增進同理心為目標

早些年,香港電台《窮富翁大作戰》的節目,已經揭露因為「離地」意識而導致社會不同階層在思想上的分裂。不少參加者對其他階層的情況認識不足,意識不到改善生活質素、注重健康飲食等生活方式,對於缺少足夠時間和金錢的草根階層而言,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若果不是參與該節目,恐怕大部份參加者均不會在節目後有恍然大悟之感,而會繼續活在自身的舒適區中(comfort zone)。

當前,社會正面對日益兩極分化的爭拗,如何增加各群體之間的理解,增進同理心,以消除偏見和歧視,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各階層必須走出自身的舒適區,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才能有效減低盲區的形成。


[http://www.hk01.com/01%E5%8D%9A%E8%A9%95-%E6%94%BF%E7%B6%93%E7%A4%BE/23913/-%E8%BD%89%E8%BC%89-%E4%BD%A0%E6%98%AF%E5%90%A6%E4%B9%9F%E4%BD%8F-%E5%A0%85%E9%9B%A2%E5%9C%B0%E5%9F%8E-?utm_content=bufferaeafb&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campaign=buffer]

Saturday, June 4, 2016

港英高層力勸黃雀核心:別走近海邊

「你在那幾天示威?」「北京甚麼好吃?」民運人士獲「黃雀」安排在屯門、黃竹坑等五個「着陸點」上岸後,會立即被遣送往扣留中心,被「剝光豬」搜身,甄別身份。

同一時間,後勤的黃雀會聯絡港府政治顧問、各國使節、政治人物,爭取外國接收。直至97年6月回歸前夕,一切正式落幕。前港英政府視行動為最高機密,曾有一段時間,政府高層力勸黃雀核心:「唔好走近海邊。」
(系列二之二)記者:雷子樂

「營救民運人士去外國,當時港英政府視為 A級保密,最高級數。行政局知有呢回事,但唔過問,港督亦唔會講。」一名前行政局議員透露,這被視為英國行使主權的行動,港督只是執行者。
民運人士的去向極度敏感,當時港督衛奕信派出副政治顧問柏聖文( Stephen Bradley),直接跟黃雀高層聯絡。柏聖文03至08年曾回港任英國駐港總領事。

柏聖文做代表 黃雀解困

黃雀行動組骨幹 Tiger憶述,民運人士當年主要經五條路線偷渡來港,最快是由蛇口經水路到屯門踏石角,在青山發電廠一帶登陸,只需半小時;最遠是由汕尾經七、八小時水路到黃竹坑。 Tiger曾在柴灣岸邊迎接學運領袖周勇軍,遇上便衣探員截查被捕,「喺差館打足十隻指紋」。統籌行動的朱耀明牧師即時致電柏聖文,警方很快放人。
民運人士上岸後,黃雀會立即將他們帶到上環水警碼頭,交給人民入境事務處職員,再送到上水新屋嶺扣留中心。「好多人啱啱逃出中國,又見到邊境支五星旗,嚇餐死。」一入新屋嶺,他們即被剝光豬搜查,再接受甄別。約一周左右,就會判定他們是否政治難民,發行街紙。「有個深圳女檢察官審查唔合格,要遣返,廣州學運名人陳破空都唔得,後來經台灣出走。」
其實,黃雀成員在營救行動前,也參考了一些名單。最早期的名單,來自國際特赦組織,約有近800人,工運領袖韓東方、知識分子包遵信榜上有名。另外三份主要名單,分別是21名全國通緝學運領袖名單,包括王丹、吾爾開希、柴玲;被點名的23名知識分子名單,包括方勵之、萬潤南等人。另一張是六四後「被禁入境49名異見人士名單」。據悉是一名熱心人士過關時發現,偷偷盜取。他後來也被抓判刑。

接收軍人 美英興趣最大

據了解,朱耀明最初透過朋友關係,成功游說法國「開綠燈」,一般上午申請,翌日就可上機。英國最保護公安和軍人,會即時送走。美國直至89年10月才開始接收。有軍方背景人員逃到香港,因身懷一本密碼簿子,美國有興趣接收。
當有知名民運人士來港,朱牧會同時聯絡港府、美國國務院及關注人權的參議員。柴玲1990年的一個周五到港,美國本答應接收,但法國政府基於「歷史使命」直接跟港府「要人」,周日將她送走。大部份民運人士上機前,會到何俊仁律師的辦公室宣誓核實身份,再取簽證。
黃雀行動往後數年無間斷,約在94年,民運人士王希哲從屯門上岸尋求庇護,時值中英談判敏感時刻,但他抵埗即高調約見朋友,令港英感尷尬。政治顧問辦公室即時通知黃雀成員降溫。 Tiger憶述,當時惟有「欺騙」王希哲到域多利監獄做行街紙,一日辦妥的手續,結果三天才完成,令王在離港前都無法曝光。「佢都怪我,話剛剛放監,又被呃去坐監。」
95至96年,入境處抽調一組特別調查科成員處理有關問題。臨近回歸,逃亡行動開始收斂,部份人士改由昆明經金三角往泰國,到聯合國難民公署尋求庇護。97年5月底,是黃雀行動另一緊張時刻,當時的政治顧問辦公室已遷到中環聖約翰大廈辦公。末代港督彭定康答應回歸前解決滯港民運人士的去留。已融入香港生活的如韓東方等,5月獲發身份證。6月底,最後一批逃亡人士被送到荷蘭、挪威等歐洲國家。

回歸前夕 行動光榮落幕

六四後,港府政治顧問曾提醒部份黃雀核心別到西環三角碼頭,別走近海邊,不要過澳門。一批曾協助黃雀逃亡的港人,取得了港英政府的安全保障。朱牧師和 Tiger在回歸前夕也一度離開香港,「流亡」美國一段短時間,待情況穩定才回港。黃雀行動光榮落幕。

黃雀行動主要逃亡路線
1〉蛇口往屯門踏石角青山發電廠需時30分鐘
2〉深圳沙頭角往上水需時30分鐘
3〉深圳南澳鎮往西貢*需時1小時
4〉惠東港口鎮往柴灣、筲箕灣阿公岩需時5小時
5〉汕尾往黃竹坑需時7至8小時
*經水路及山路,其餘路線俱循水路離開

少校懷衝鋒槍逃亡

一批解放軍、公安人員曾獲黃雀行動協助逃亡。最轟動的一次,最少四名上尉至少校的軍官,從廣東偷渡到港。由於逃亡過程倉卒,他們抵港時仍身穿軍服,身懷衝鋒槍、四五手槍等武器!
據了解,當時黃雀行動遇到挫敗,有人在內地落網。為防一直協助營救的軍官身份曝光,最少四名軍官被安排漏夜逃亡。他們未及脫下軍服,就攜着武器,乘快艇凌晨在屯門龍鼓灘登陸,即時「飛車」到旺角,由另一接頭人通知港府。當時,保安司大為緊張,四人即晚被帶到機場,24小時內往英國。港英政府相當重視這類敏感個案,通常一日內安排他們到英國,以免夜長夢多。

滯港生活「營友」准吸煙可飲酒禁拍拖

民運人士不斷湧港,89年7月法國政府認為收容人數接近飽和,但美國還未開始收容工作,香港的「安全屋」有人滿之患,位於馬料水、西貢等營舍,高峯期滯留逾50人。年輕學生在異鄉朝夕相對,暗生情愫,黃雀的「營長」為免他們將來或天各一方,曾棒打三對民運鴛鴦,最後只得程真與港人男友莫偉強修成正果。
據了解,安全屋約有十多間,散落中文大學附近的赤泥坪村、西貢泥涌、上水金錢村、元朗錦田等地,其中位於屯門藍地的安全屋運作至97年才結束其歷史使命。紀錄片《河殤》總撰稿人蘇曉康曾在西貢匡湖居住。沙田富豪花園某單位曾收容變節公安,由保鑣把守。
港商 Tiger除負責前線營救,還當上泥涌營的「營長」,親自定下營規,酌情讓長期寫作的民運人士吸煙、每周供應啤酒兩次,又安排他們遊覽海洋公園。

暗裏倒垃圾談情

外國的庇護安排,有時來得很突然,年輕人總依依不捨,差點誤了航班。 Tiger笑說,學生領袖項小吉離開時,他安排了啤牌比賽,將營內20多人引到大廳,假稱「小吉今天煮飯」,着他到後門,再用繩將行李吊下。
學生朝夕共處,朱牧最擔心他們拍拖,後果不堪設想。他們曾三度棒打鴛鴦,但 Tiger心軟,暗地裏讓一對戀人趁晚上倒垃圾的機會談情。程真與港人「營長」莫偉強更排除萬難,當程被美國收留,莫毅然放棄香港一切,跟她到彼邦生活,現育有一女。
據悉,當時明愛捐出衣服,林鉅成、蔡元雲醫生為民運人士義診,香港電訊曾送出六部「大哥大」給他們打長途電話。朱耀明憶述,當年白天要安排外國接收民運人士,深宵又要出動安撫他們的情緒,一年半後終於支撐不住,患上肺病。

==========


==========
雖然我跟外國人交往不多,但有非常重要的經驗和心得:

自從我在「CSL」投訴「竊聽」一事,我發現很多街上的外國人都異常回避我。那時,放工的是中環碼頭;這證明他們收和放風都很快。另外,傳媒的跟蹤是從那時開始,是香港20-25歲的後生仔。

原本,外國人已有一點先天上的異地恐懼。這件事引起了外國人的憂慮,但「香港代理人」再加一成,發動「跟蹤滋擾」狙擊我,根本就是煽風點火;他們的盤算是「千年難得的嫁禍機會,做低一個勁敵又可消除外國人的憂慮,可穩位置或加分」。

後來,再入「怡和」,我無法領那CEO的情。因為我生活上的狙擊還未完,由於已知香港人醜陋的本質,那裡大部份都是香港人、OT「扮工」蠻誇張,加上情緒的影響還深和極不任信,令我非常避忌開會/主要合作的同事 (加上他們係有點不合作);本來這是個極速上位的好機會,但公司的CEO是空降不久的,即使他釋出善意,我的理智決定是謝絕好意、保持距離......總之在眾多不利因素之下,操之過急的上位,對我、對他、對全局,一定不是一件好事。

最後那間,真正被炒的原因完全無法猜出,即使關鍵的兩點—Post豪宅照和支持「熱普誠」,我都不認為是個大問題。

不過,種種事件來看,外國人是焦慮或甚至恐華的,而香港「代理人」是很懂揣摩異地人那種焦慮心理、玩政治把戲,即使親中的也是如此,臺灣順豐速遞的Interviewer如是(有沒有把我說的「我不喜歡中國人」錄下來交給中共呢? 嘿!我一見那份偽心理測驗卷,已知我需要說謊和肯定白走一趟了)。不管哪國,都有不義的人。這跨境性的狙擊,是物以類聚的人,以分享網絡情報,聯合狙擊;這種狙擊的原理,猶如中共體系的高官出巡,地方官會動員製造美好的假象一樣。嘿!在「內輪家族天才」面前只是小朋友把戲而已。

由於很多「香港代理人」都被樓房綑綁著,心無大志可言,不會謀遠,遠極也只是係小房屋換大房;而不謀遠者,必苟於小節,以示存在;他們求的是離不開「安穩的寄生」或「離地」。這種「卑微」不是因為他們善良,而是他們無法、也不想改變現狀,甘願做奴隸、自甘墮落,但同時會為自己的「位置」而絞盡腦汁、不擇手段。被捕的「黃雀義士」也只是被關了2年,但我卻被搞了7年,這種腐敗比文革時的中共更邪惡!

從「CSL」及「怡和」中,我可知,即使CEO想改變或改革,但下面的「代理人」未必想改變、服從或做得好,因為會動搖他們的位置。別以為我在「雨傘革命」想引中國介入是「排外」,重點是很早已提過的「洗牌」(換班底)!中國13憶人都可以大「洗牌」,區區700萬的香港卻維持不變很久,香港權貴體系比中共的更難改革!我們要改革香港,不論是親中還是親外,必需決戰舊「代理人」(as well as "the men in the middle")!

Thursday, June 2, 2016

公眾WIFI 的危機。電話實名制。

公眾WiFi其實在香港相當普遍,不過各位又知唔知道,使用一些不安全的公眾 WiFi 其實是一樣好危險的事。黑客可隨時睇到你手機上的輸入的資料同密碼,以下是黑客利用公眾 WiFi 來入侵其他手機提取受害者的密碼示範。


當一個不小心的用戶,連接左了一個不安全的 WiFi 時。另一邊的黑客同時成功連接同一 WiFi ,並透過一些黑客軟件入侵了 WiFi 網絡,黑客的入侵軟件上搜找到出受害者的 IP,當黑客成功入侵受害者 IP後,受害者在毫不知情被入侵的情況下,利用 WiFi 作網上購物,此時黑客已成功看到受害者的登入名稱及密碼。 看完以上示範後,各位敢唔敢使公眾 WiFi 登入一些比較敏感的個人帳戶?

[http://www.mobilesetting.com.hk/2016/06/%E5%85%AC%E7%9C%BE-wifi-%E6%9C%89%E5%B9%BE%E5%94%94%E5%AE%89%E5%85%A8%EF%BC%8C%E5%85%A5%E4%BE%86%E7%9D%87%E7%89%87%E5%B0%B1%E7%9F%A5%E9%81%93.html?utm_content=buffer6c8f5&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campaign=buffer]

==========

這技術跟「竊聽」原理一樣,香港的統稱叫「截取通訊」。2009年的「竊聽風雲」,連我唔識電腦的祖母都能想像大概是怎樣一回事,有人濫用都不出奇。Intelligent Digging,原本是特務或調查員(不限於警務)的日常工作;但現今科技發達,有相關技術的人士搵料賺錢或其他目的,都不出奇。係「港豬」覺得被竊聽是難以置信的事,更難想像被跟蹤。這不是新鮮事,而是很早已存在的冷知識。

==========

#‎中國輿論場‬ 第十一期 電話實名制讓間諜無處藏身!

有網友提問稱,有沒有好的辦法來防範間諜通過電話和網路竊取情報?中國在這方面有沒有新技術?《中國輿論場》嘉賓杜文龍稱,主要是通過技術手段。從目前看,技術手段面臨轉型,電話實名制後,如果將號碼鎖定和聲紋鎖定結合到一起,對任何間諜活動都能進行防範。


[https://www.facebook.com/CCTV.CH/videos/1438420462912175/?pnref=story]

==========

你在香港,不會有媒體正視和認真探討間諜、竊聽、跟蹤和犯罪手法問題,但大陸和臺灣很平常。香港的確是養「豬」的地方,所以那些企圖用精神病或人格問題來抹黑、掩飾真相,是針對「豬」聽眾的。很多大陸人輕易明白的事(尤其是政治、人性、陽/陰謀),香港人卻難以想像。

當時:
全世界都知的事,係香港人當新鮮事;討論區操控輿情和marketing的網特其實是一群「小朋友」,但佢地自以為「神」;其實是科技界的某類知識,豬一樣的傳媒和警察當機密洩露案部署狙擊……總之係一堆井底娃的既得利益者和智障人士,大公司或組織猶如庇護工場。
最撚白痴係D人問「你有乜證據証明人偷聽或跟蹤」,呢D證據,007都未必搵到俾你,搵到都未必交俾你,重點係唔會太多浪費資源去prove「有人跟蹤」或「誰是跟蹤者」;那是「豬」才會問或執著的問題。

我當初報警想你地解決問題,你地和權貴就倒轉頭來解決我。從竊聽事件到政治,香港權貴和港豬公司由頭柒到落尾!精密的部署,幼稚的判斷和目的!你地搞咁多野,破壞一個人的未來和家庭,只不過是在阻止那些未來可普及的答案擴散。你地阻止到什麼? 我偏偏唔話俾你地知我How to know it,吹咩!讀多d唔同嘅書、增廣見聞和有足夠嘅智慧咪知咯!

Tuesday, May 31, 2016

香港權貴陰險狠毒又柒之處

你支持「港獨」,親中和非親中都會找一大堆理由打壓你,你只會成為他們的踏腳石。

你支持「統一」或親中呢? 嘿!等同你跟他爭做「中國代理人」或超級聯繫人一樣,這才是親中派真正的政敵或權貴的敵人。親外也是如此推類。

你政治中立,為社會不公發聲或訴諸不滿呢? 無論政府或什麼類型公司,都被一小撮貴操控,就會自然扯上既得利益的利害、觸動他們和其走狗的神經,一樣被打壓。

在香港,我什麼背景和政治立場公司都去過。香港人製造狙擊事件就不用多說,但最特別的是他們一致架空或離間我和中國人的聯繫,並揣摩中央地製造大量中共狙擊的假象、拿著雞毛當令箭、混水摸魚。你們以為我一直不知道,無論是統或獨背景的都有和中國經商的嗎? 因為他們怕我取代「代理人」位置,又由於我具「紅底」背景,他們把我製造成魔,可以用來引人扣聯起中共邪惡。但他們這如意算盤是打不響的。

準確點說,香港人很喜歡做「代表」,而且是不負責任的代表。「親中」的如政府,什麼政策都以「愛國」或中國之名執行,出問題便推卸中共。這既可給予香港人誤以為中共干政,又可以金蟬脫殼,彷彿自己是最無辜的。「親民」的如泛民,「親學生」的如學聯、學民,「六四」代表如支聯會……那裡有水cap,就「代表」那裡,爭取曝光、刷存在感是最重要的市場策略(所以代表市場的傳媒大台不給錢他們,他們也渴望出鏡),這是分銷商的特質,不是為人民謀福的,是政棍!

不好意思,我早已被給于「特殊聯繫人」的角色,是沒黨籍、義務和自由的,也不為任何人執行政治任務的。這角色是我「打」出來的榮耀,用錢都買不了的。

人無完美的好,亦無完美的壞;各項問題或人格之壞我都被集齊,反而是非常不合常理的地方。另外,越多公司認為一個人有問題,自然機率就越低;這麼低機率的發生,猶如粒子碰撞一樣,要不是有人設計特定的環境(即「設局」),粒子會那麼容易碰上嗎?

所以呢? D港豬公司怎樣用語言偽術,都是替政權在轉移焦點在目標人物身上、掩飾真相,但去到盡頭便是柒!不過,睇得TVB的港豬,是相信有個毀滅世界的大惡魔多過相信現實世界有很多醜陋的香港人。就算有大惡魔,都是由邪惡的人類集體所煉成的!

這就是真正的香港,也是香港權貴陰險狠毒又柒之處!做什麼最安全? 做港豬!接受現實、安於屠宰!那些港豬公司搞咁撚多野,知道這些答案又如何? 根本無利益可言,浪費別人的時間、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呢個世界,唔會因為我一個人而改變;假如可以,憑你們是不可能阻止得了!

反正現在呢批既得利益者遲早都會賣港。同我反撚左香港佢!逼中央出手,再由新一批香港年輕人或非既得利益者跟中央談判!唔好俾佢地有時間繼續賺錢逃到外國!情況好像大陸某些地區一樣,當地方官貪腐嚴重,如橫蠻強拆,人民激烈的抗爭才引起中央關注!

由於中央沒權干涉香港政府內政,只有「港獨」才能開路給中央介入!而爭取香港高度自治,也必需製造機會給中央介入,到這程度的修改基本法和談判,才可以把具外國勢力的香港權貴打下來!消除外國勢力,等同消除中央大患!這樣中央就可以進一步放寬香港人!

之前江派還在干政的中共,包括在港的特務,一直在積極全方位干預香港政制同時也製造香港內部分化和中港矛盾!「引中入甕」,令外國勢力有機會發動「雨傘革命」,同時給英國解除<<中英聯合聲名>>和美國大肆批評的藉口。其實這分明是「陰」中國,靠害香港和中國;是中共黨員和在港偽親中集團被外國收賣的「統戰」,不少單純的中國人和黨員都被騙了!到習班子得勢後,令計劃下台,及他悄悄地派高官「微服私訪」金鐘,但不訪「獨派」最多的旺角,證明他們極具智慧、察覺到問題所在。你們現在明白我當時為什麼要倒戈決戰中國統戰部和中國網軍嗎?

如果當時沒人阻止「熱普城」衝,香港和中國絕對雙贏,及將外國勢力一軍!但被偽親中和黃絲阻止、「督灰」,結果香港維持現狀!

在香港,連真.黨員都可以被收賣或被唆擺,真係無人可信!至於「台獨」,跟香港大不同。所有香港以外的事,只限跟懂政治的親戚解釋。

你以為我是「統派」? 錯!「獨派」? 都錯!我只是想大中華地區強大及和平!及忠於自己的價值觀!

中央由頭到尾,最擔心是香港成為顛覆中國的地方,「建設民主中國」是外國勢力engage中國的技倆,跟中國糾纏、「cap水外流」後走人。但香港,是應該由在地的香港人跟中國糾纏,而不是離地的!你們現在明白如何爭取自己的未來嗎?

Sunday, May 29, 2016

鋼之鍊金術師-七宗罪人造人之死其實別有用心?

假如大家係一位忠實嘅鋼鍊迷,一定對於原著入面七個人造人嘅死亡唔陌生,人造人嘅出現源自「父親大人」嘅七種情感:色慾、貪婪、怠惰、饕餮、嫉妒、憤怒、傲慢,而「父親大人」之所以會製造出七個來自佢情慾嘅人造人係因為佢覺得,只有脫離呢七種情感,佢先可以更加超脫嘅存在。

其實荒川弘安排七個人造人嘅死法,個人覺得係有用意的,首先,代表嫉妒既安比係喺傷疤人,大佐,愛德華同中尉面前自殺而死,臨死前愛德華同佢講:「其實,安比你係羨慕人類嘅團結同堅強吧?」 正正因為佢真係咁,所以即使其實佢好需要愛德華幫佢,但都寧願自殺,因為佢唔希望被人睇穿佢心底嘅妒忌,其實相應之下只不過係心底入面嘅羨慕同寂寞,而佢亦係唯一一個自殺嘅人造人。

而代表貪婪既格利特,喺變節之下,藉由自己嘅能力希望阻止父親大人將成個地球既人變成賢者之石,最後俾父親大人強行殺死,臨死前佢雖然唔願意承認,但得到靈魂牽絆嘅朋友,繼而願意自我犧牲, 某程度係因為佢已經得到想要既友情,佢所講嘅「冇野想要了」,正正就係得到貪婪所對應嘅滿足。 代表憤怒既大總統係喺同傷疤人正式對戰下戰死,但呢個死法係同拉利絲,肥仔係唔同的,仲記唔記得佢講過,就算佢係陪住老婆同個仔,佢嘅心情都係無時無刻地感到憤怒,而唯有係對戰時先令佢得到快感,而正正因為佢每次同人對戰都係佢情感嘅釋放,所以對於佢嚟講,戰死都係一種光榮,加上佢本身就係由士兵改造成人造人嘅源故,本來就對於對戰以及勝利有一種追求,無法昇華自己,都會令佢憤怒,種種之下,能夠隨意釋放自己情感嘅最後一場對戰對佢嚟講都係一種快樂,而其實,相應之下,憤怒就係需要釋放以換來快樂。

*另外,安排傷疤人斯卡同佢對戰亦係必然嘅設定,身為伊修巴爾人嘅佢,一直以來都受大總統嘅政權壓榨,差唔多滅族嘅佢,當知道殺死伊修巴爾人其實就係為咗製造賢者之石,佢地兩個,正正就係長期受壓嘅弱勢與極權政府抗戰嘅縮影。

傲慢果個小朋友人造人最後冇死到仲變返一個BB, 冇死到嘅原因,係因為為傲慢嘅強大,相對嘅只不過係想掩飾自己嘅弱小,亦因為咁,所以佢嘅能力係利用「影」呢樣野去攻擊, 似係強大,但一直活在黑暗之下嘅佢,其實最易破解。而係最後得到愛德華嘅明白同體諒,冇殺到佢嘅本體,亦係因為咁令佢可以重新開始。 而其實呢啲所謂嘅罪,只不過係由感情而產生,係一種寂寞同弱點,就連代表懶惰嘅大隻仔,你話佢其實係咪唔夠阿姆斯唐少校打?未必,不過佢最後嘅死,有好大部份係源於自己根本唔想煩,連死之前佢都話「好麻煩」,呢一種因為懶惰而最終招至自滅嘅死亡其實都係有因有果,而呢五種原罪,其實都只係一種情感嘅產生。

咁點解淨低嘅色慾同食慾嘅死係有別於前面五位?

代表色慾既拉利絲係被大佐燒死,正因為忿望係無盡嘅,而性慾正正就係無窮無盡,而且更加可以迷惑人心令人失去理性,所以佢嘅死就好似係中古時代對待被指「邪女」嘅方法一樣,用活火燒死,而由於佢係人造人,只要真身尚存,就算甩頭甩頸賢石之者都可以幫佢重生,所以當時佢係俾大佐不停用火燒死,亦發現原來賢者之石其實係有使用限次(咁亦係後來父親大人需要更多賢石嘅原因),佢嘅死,可以話係最痛苦。

而代表饕餮(暴食)個肥仔最後係被傲慢吸收,但佢同格利特既死唔同,同樣係被吸收,但佢除咗食,根本唔會思考亦唔打算思考什至比起懶惰更蠢,有人話過無知都係一種罪,係佢身上正正就係表現出慾望掩蓋思考,而無盡嘅慾望係唔會有正反面邊,兩者同樣永遠唔會滿足,所以最後肥仔係一邊被對方吞噬,一邊話好痛,但佢根本唔知可以點做,佢地嘅死亡,所對應既就係不斷被燒死,以及被更強大嘅吞噬, 呢兩個慾望係人類最原始嘅慾望,而呢兩種於沒有感情基礎之下建構嘅慾望,係唔會有對應既解決方式,沉迷喺色慾同食慾係唔會有盡頭,呢種無盡嘅飢渴,亦令佢地嘅下場係最痛苦,對應喺現實生活上,亦只有呢兩種慾望去到盡頭係必定招惹病症,呢兩個人物,正正就係好色好食嘅人嘅寫照。

其實父親大人嘅死都有佢一定嘅原因,不過講七個人造人嘅死可能都TOO LONG DIDNT READ,大家鐘意,我先再寫啦。


[http://gamer.vjmedia.com.hk/fullmetal-alchemist-7sins-die]

==========

「父親大人」是捨棄所有情慾,得到最強大的力量(權力),是一個近乎神(其實是魔)的存在,但正因為他無人性、反人類,最後被一班懂得調節情慾、能進化的高等人類(即主要的鍊金術師)所滅。

「父親大人」也代表「一即是全,全即是一」,原始的它有人類特性的全部(即「全」)。「全」是令人追求力量(權力)之動力,但捨棄「全」的「父親大人」同樣也可以得唯一的絕對權力(即「一」)。有「全」的人有慾望,「去全化」的人也是有慾望,偏執己念、走到極端只有滅亡。

假如「父親大人」是一個擁有「全」及「全能」的個體,它會否是真神? 不!因為「全能」的它(衪)不會或無需製造「賢者之石」,所以不具「力量」或人類世界的力量。哪麼故事中有真神存在嗎? 有!就是那扇門的製造(或創制)者,不存在人類世界的東西。

Monday, May 23, 2016

行政院宣布 對太陽花學運人士撤告

政院首政治決策 對126學運被告撤告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台北23日電)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今天上午表示,行政院長林全20日已批出公文,對太陽花學生運動126名被告撤回告訴乃論的刑事告訴,這也是林全內閣的第一個政治決策。

他說,行政院提告太陽花學運人士民國103年3月23日夜間到24日凌晨進入行政院案,林全20日批出上任後第二份公文裁示,行政院將對126名被告撤回告訴乃論的刑事告訴。

童振源轉述,林全表示,太陽花學運是政治事件,非單純法律事件,應在多一點和諧、少一點衝突原則下儘量從寬處理, 決定撤告。

林全說,行政院當年對學生提刑事告訴具政治考量,但現今太陽花學運訴求已普遍成為社會共識,立法院也依訴求針對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進行立法,突顯太陽花學運正當性與社會貢獻。政治事件不該只單純用法律問題看待,決定撤告。

童振源受訪表示,林全上任後簽署第一份公文是例行性人事公文,第二份公文就是撤告,可說是行政院第一個政治決策。決策前,相信林全有和總統蔡英文充分討論。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5235014-1.aspx]

==========

Good!這個案例很有價值。因政治因素所導致或逼使他人犯法的,都不是單純法律事件或個人問題!

Friday, May 20, 2016

海口居住证正式“上岗”,你想知道的最全办理流程都在这

5月19日下午,海口警方召开居住证申领工作部署会,全面启动海口市居住证申领工作,暂住证将退出历史舞台。居住证持有人在公安机关办理出入境、车管驾管等相关业务将享受到更多便利服务。

  据了解,《海口市居住证申领办法》(下简称《办法》)已于5月17日在全市正式实施,居住证制度将彻底取代暂住证制度,首次申领居住证,免收证件工本费,原持有的暂住证在有效期内继续使用,与居住证具有同等效力。

申领条件

《办法》规定,非海口市户籍公民到本市居住并在公安机关申报居住登记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应当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居住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申领居住证。在海口市居住三日以上的非海口市户籍公民,持本人身份证及居住地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证明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已在公安机关申报居住登记满6个月的,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

申领材料

居住证持有人(登记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除外)可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向居住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赴台定居除外)申请,其他申请材料与海口市户籍居民一致;居住证持有人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居住证可按照有关规定向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申请机动车注册登记;居住证持有人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居住证可按照有关规定向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居住证持有人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和居住证可向居住地公安户口登记机关申请,按照有关规定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

换领、补领手续

据介绍,居住证损坏难以辨认或者丢失的,应当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换领、补领手续,换领新证时,应当交回原证。居住证由市公安局各分局签发,每年签注1次,在居住地连续居住的,应当在居住每满1年之日前1个月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签注手续,逾期未办理签注手续的中止居住证使用功能,补办签注手续后恢复居住证功能,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的居住年限自补办签注手续之日起连续计算;持证人的居住地址、工作单位、就读学校等居住登记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在30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信息变更手续。

具体申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居住证申领业务,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根据国务院《居住证暂行条例》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有关事项的通知》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非海口市户籍公民到本市居住并在公安机关申报居住登记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应当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居住证,并对申办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一)有合法稳定就业的,须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就业证明。就业证明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关系证明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等。

  (二)有合法稳定住所的,须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居住地住址证明。居住地住址证明包括:房屋产权证明文件、无房屋产权证明文件的应提交购房合同及交费(贷款)凭证、房屋租赁合同及当地房管部门出具的备案证明、或者用人单位、就读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等。

  (三)在学校连续就读的,须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和连续就读证明。连续就读证明包括:学生证、就读学校出具的其他能够证明连续就读的材料等。

  第三条 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申领居住证。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办理的,应当提供委托人、代办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证件。

  (一)在海口市居住三日以上的非海口市户籍公民,按以下程序办理。

  1.持本人身份证及居住地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证明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填写《海南省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并在表格上贴上本人大一寸彩色近照一张;

  2.已在公安机关申报居住登记满6个月的,凭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申办材料,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填写《居住证申领表》,并在表格上贴上本人大一寸彩色近照一张;

  3.公安派出所户政窗口民警受理,登陆海南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核对申请人的居住登记信息,居住登记信息不完整的进行补充完整,确定居住登记信息无误后,完成居住证受理操作,向申请人签发《居住证领取凭证》,并将信息上传至分局办证中心或开发区、机场分局治安大队。

  (二)非海口市户籍公民已在本市居住满6个月,但未在公安机关申报居住登记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1.凭居住地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居住情况证明和本规范第二条规定的申办材料,向居住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填写《海南省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及《居住证申领表》,并在表格上贴上本人大一寸彩色近照一张;

  2.公安派出所户政窗口民警受理,报值班领导审批后,登陆海南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录入申请人的居住登记信息,确定居住登记信息无误后,完成居住证受理操作,向申请人签发《居住证领取凭证》,并上传至分局办证中心或开发区、机场分局治安大队。

  第五条 居住证损坏难以辨认或者丢失的,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换领、补领手续。居住证持有人换领新证时,应当交回原证。

  第六条 居住证由海口市公安局各分局签发,每年签注1次。

  第七条 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连续居住的,应当在居住每满1年之日前1个月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签注手续。逾期未办理签注手续的,居住证使用功能中止;补办签注手续的,居住证的使用功能恢复,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的居住年限自补办签注手续之日起连续计算。

  第八条 持证人的居住地址、工作单位、就读学校等居住登记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在30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信息变更手续。

  第九条 对符合条件申领居住证或申办居住证签注手续的,公安派出所应当当场受理,对申请材料不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领人需要补充的材料。自受理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将申办信息上传至分局办证中心或开发区、机场分局治安大队,城区所2个工作日内,将需要办理签注手续的居住证送到办证中心或开发区、机场分局治安大队;农村所3个工作日内将需要办理签注手续的居住证送到各分局办证中心。

  各分局办证中心或开发区、机场分局治安大队自收到申办信息或居住证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制作居住证或办理签注手续。城区公安派出所2个工作日,乡村公安派出所5个工作日内领取居住证并将居住证发给申请人。

  第十条 首次申领居住证,免收证件工本费。换领、补领居住证,应当缴纳证件工本费,收费标准按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规定执行,办理签注手续不收取费用。

  第十一条 合法稳定就业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录用(聘用)或者被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招收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在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等。合法稳定住所是指公民在居住地实际居住具有合法所有权的房屋、在当地房管部门办理租赁登记备案的房屋、用人单位或就读学校提供的宿舍等。连续就读是指在全日制小学、中学、中高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取得学籍并就读。

  第十二条 本规范由海口市公安局户政处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同时停止办理暂住证。原持有的暂住证在有效期内继续使用,与居住证具有同等效力。


居住证持有人在公安机关享受下列便利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因私出入境证件。居住证持有人(登记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除外)可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向居住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赴台定居除外)申请。其他申请材料与海口市户籍居民一致;

  二、机动车登记。居住证持有人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居住证可按照有关规定向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申请机动车注册登记;

  三、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居住证持有人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居住证可按照有关规定向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居住证持有人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和居住证可向居住地公安户口登记机关申请,按照有关规定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M1ODIzMA%3D%3D&mid=2659003769&idx=3&sn=72aef4b06859ad996f8219c7a27b219a&scene=1&srcid=0520aHch8GAzvUi6l5ICxfxB#rd]


==========

香港人和臺灣人也可以拿,太好了!我的海南島,請你耐心等小弟回來喲~

Thursday, May 19, 2016

梁家傑《明報》專訪:公民黨一直願被統戰,但有條件

今日與一眾泛民政黨在立法會舉行集思會,籌思往後選舉策略合作的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明報‧星期日生活》今日刊出他日前的專訪。

專訪引述梁家傑坦言,公民黨不少要員在該黨成立前後,其實一直是京官統戰的對象,包括他自己;但多年交手以來,令他更清楚明白「中共要的溝通,是要你放下是非之心」,若中共認同可跟公民黨合作來為香港做好事,「公民黨一直是擁抱溝通的,願意被『統戰』,但是我們要保留自己的思想,僅此而已」。

他又批評,97以來,特區政府每遇批評,不是有根有據的說服對方,不肯接受「這個批評者(向公眾)說一句話,對於公眾的效果是比政府自己說十句話還要好的」這道理。反之,如今任何人士有志晉身政府的諮詢架構或法定組織,首先都要「跪低」,最少也要接受關上門來解決與政府之間的分歧,但這跟當今民智已開、資訊流通的香港社會,早已相互背馳。

梁家傑進而表示,任何政黨要有影響力,必須具有「行動力」,透過不同做法獲得足夠選票來發揮影響力。他亦警告梁振英,今年七一遊行已證明,愈來愈多市民不再認為,遊行會是一種有效爭取訴求的方式;但這不代表民怨不會持續積累,到爆發時的破壞力可能更大。他還稱「我也是本土的」,不過不是「熱血」那一類,但如果中央和梁振英繼續背信棄義,港獨思潮只會不減反增。


[http://www.post852.com/%E6%A2%81%E5%AE%B6%E5%82%91%E3%80%8A%E6%98%8E%E5%A0%B1%E3%80%8B%E5%B0%88%E8%A8%AA%EF%BC%9A%E5%85%AC%E6%B0%91%E9%BB%A8%E4%B8%80%E7%9B%B4%E9%A1%98%E8%A2%AB%E7%B5%B1%E6%88%B0%E3%80%80%E4%BD%86%E6%9C%89]

==========


「飯民」也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討飯格」。唔係講笑,很多香港人是咁的。不論懂不懂政治的,他們毫不在意統或獨,只在意能否搵到錢、生活好壞,但目光短淺。

而我,可以很清晰講明,我個人意願會選擇「獨」或實然主權之類。主要是因為可以繼承港英時期遺留下來的「雙國籍」便利。為什麼很多「離地」港人明知都要賣港?因為他們已或具有能力「離地」,而且香港人「叫佢講就易、做就難」;在有難時,他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其實「飯民」不是不知道「雙國籍」的好處,他們也正正知道中國也需要。不要看這班賣港賊常對中共獻媚,其實是「以退為進」。我可以斷言,這班外國代理人想接近中央核心人物是想影響中國政策或政局之餘,亦可以擔當「扯皮條」角色,協助官員資金直接或繞過香港外流(不論是否污錢);在這情況下也容易產生被外國勢力操控的「買辦政治」,而其繞過監察和可靠的篩選機制所出的,不是人才,是不務實的管治傭才或賣國賊。當他們代表的階級/集團拿不了好處時,他們就會聯合外國勢力拿官員在外國資產做把柄、威脅中國。這種夾雜外國勢力且宮廷式的心計、虛偽奴才(表面好friend的港式25仔、醒目仔),中央早就清楚他們的盤算,但又不能除去,也在「中英聯合聲明」下除之不盡,成為中央最大隱憂。中央唯有借狠批極少數的本土或「獨派」分子來帶出「不能反中」、中國主權或存在之立場,而「飯民」也借批「獨派」分子來制造忠心的假象(Comfort Zone)。

另外,「港是會議」這類「接近中央官員」的架構,要特別小心,或者不能只有「飯民」入席。雖然某類「資金外流」含有政治需要或正當性,但試想想,在大中華地區「分裂」出來的香港或臺灣是具華人優勢的緩衝帶,中國大陸追查或截查污錢就方便很多、減少損失;同時,也能增加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俗語所說的「隔渣」,Filtering)。所以,香港必需維持原有的「三權分立」、司法中立和高度廉潔!

本土或「獨派」分子是最不具威脅力、誠實度高和心繫百姓的,卻受眾人攻戈。但我一直視他們為維護香港特色、中港分隔和「雙國籍」功能之力量,也不排除他日有中共高層因收受外國利益、管治操作出問題或甚至謀惡性政變等而破壞這好處;所以我認同他們對兩地的貢獻,及永遠會保留他們的存在。這就是我的大中華級(聯邦式)政經防衛部署

另外,「飯民」和偽親中那種文質彬彬但無氣節、出賣別人淘利的品格,偽君子!我極為討厭!真心討厭或仇恨「獨派」分子都是豬!

其實香港人可以好簡單,不論你是來自哪、血統、有其他國籍或傾向喜歡哪身份,拿得香港永久身份證的和在港定居中的,只需要記住自己「首先是香港人」,就不會有錯!

Tuesday, May 17, 2016

香港公司的狙擊局



首先閱讀<<我的黑名單公司。一切惡運從「竊聽風雲」開始>>。

那些「豬西」特務想到的(這麼簡單的狙擊局/系統),我早已預計到,所以我從頭至尾都堅定不移。

「累積次數」的增加代表時間增加,這樣下去,技能之棄置和年齡之增長會構成技能自然衰退,使formal面試成功率減低(如Written Test之類)或更易促成「工作能力問題」。這操作流程是,在初階段,用不正當的手段去削弱目標人物的技能/專長,削弱到某程度,當目標進回正規/正常的操作流程中,就會「自然」和合理地鏟除目標。

這個「狙擊流程」連帶「合理化」演變,構成長期的「被斷糧」;而被斷糧(即無錢)就不能選擇「離開」,則使能,但也不應走較生活水平較低或工資較低的方向。而「轉行」絕對是個錯誤的決定!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最擅長的工作、操守及走自己的道至死!才是最正確的決定!

所以,我在這局的第三個「輪迴」開始,已斷定入職或工作評審標準是不需要在意或跟隨正規流程的(對一般人來說,是一種「特權」或「優待」),直至得到合理的補償和穩定的生活為止,才合理和合乎公義。簡單道理是「坐冤牢的補償」。在現階段,在不違反自己所堅持之下,認同或接受正規流程中的評估所得出的不良結果等於放棄追討狙擊公司和社會所導致我的損失、認同他們的過往做法及縱容罪惡行為!

從某些文章及書籍中,參考一些策反間諜案和逼使目標人物做間諜案得知,通常是用這個局及在局中「操守問題」、「自殺」前或「犯法」前/後的環節中下關鍵的一著!這是一個邪惡版的「伊邪那美」(或參考<<火影忍者>>)!But 我的「絕對防禦」是國防級!

什麼都被我看破了,小丑們去吃屎吧!我(一直只求)月入2-3萬叫「謙虛」,你們這種垃圾月入2-3萬叫「撿到」!

D特務次次趁我在FB留激情的言論,就SEND埋D洗黑錢的EMAIL給我。點解咁連特務都咁弱智嘅呢~ 唔該你尊重吓對手、俾D智力好唔好? 成日諗埋晒D我訓係到都諗到嘅野。嗱!我俾條rules俾你估我(假如)會犯咩類型的法:
1. 我唔會犯對他人有好處的法,自己有無利都無所謂。
2. 我唔會觸犯IT上任何有違操守的事。

呢個世界,有咩公司係無IT人? IT行業咁闊。你地都可以搞到,無其他行業係搞唔到。就像小如一個門面售貨,只要有1、2個經理屈佢偷野、並在行內大肆放風,咁佢係呢行都好難生存。所以呢~ 叫我轉行或覺得IT唔穩定的人絕對係腦殘

我呢? 上個月被海關捉帶煙,張法庭告票至今已逾時,但還沒有收到和被拘捕,即係有Unknown暗地裡幫我交了。IT上的答案早就提交給之前的舉報機構,紀律部隊高層應該早就知我清白,但職埸上仲有狙擊,就一定是政治問題!不過我無興趣估喎~ 因為我無任何政治上的利益,亦對IT以外的行業不感興趣~

在職場上,那些有機心的人還停留在透過「抺黑」和製造嫌疑來逼答案。近幾個月有些公司還問職位或IT以外的私人問題,唔關你事和超出範圍的就別問!應該知道答案的人早已知,不應知又心術不正的卻不斷耍技倆。我一早「勸你早點歸去」,但「你說你不想歸去」,醜態也絕美~

有咩我係估唔到呀? 就係智障或心理病患者的異常行為。科科~

D特務越唔俾你正經賺錢,就代表越有陰謀。但我唔明白,我連外國公司都請過、電郵來往幾次,但唯獨無中資請我、in過1次中銀信用卡和中銀信用卡咯~ 連激進反對派的佼佼者黃毓民都有中資相關公司請過幾次,現今熱狗都有中銀贊助廣告,我就更加無理由被排除。我真係唔知佢地搞乜鬼,但對我個人來說,肯定是沒營養的。到呢個層面的政治問題,絕對是out of my scope。國安部你地有興趣就自己查啦!唔好再煩或俾人煩小弟啦!IT開發好講求集中力和智力,到了某年紀和消磨下去,靈感和熱情會大減,到時你就算俾個CIO我做,都係一條我今天所認為的“廢柴”。

當最佳時機已過,補償也是沒意思,很多野是用錢買不了的。俾一千萬隻「豬」,他生產不出什麼好東西;但俾幾百萬一個天才,他就可以開發或拓展新技術。「腦力」代表著「國力」,「品格」代表著「國格」。中共,你們想告訴給世界知道,開國紅軍的後代或血統是廢柴還是天才、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務實的還是務虛的?

香港投入咁多教育資源,俾班廢柴浪費,簡直食塞米!

從第一任女友被分化開始,我已制定一套個人全方位抗爭,至今未變。我未得到合理補償之前,只會越趨激烈和零容忍,我都不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出自本身的問題,即使殺人坐牢!不會絲毫改變!所有口供都已準備,只有簡單直接的認罪,唔駛指意在我身上得到什麼!我唔會去解釋或澄清任何野!所有答案都可以從日誌中得到。我以後有咩唔對路,只有屌和自動離職,唔再解釋咁多!大家就食花生地看着一個惡魔如何被煉成吧!

奴性哲學十句話,洗腦常用詞!

NO.1 【你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適用人群:

這句話對有一種人是管用的,那就是一天到晚只會嫌別人做的不好,似乎全天下都欠了他,從來不反思自己是不是有問題的人。特別是那種試圖讓全世界都按照他們的方式運轉的人。

只可惜,越是這種人,喊「改變自己」喊得越響,他們是在要求別人改變來適應他們的固執。

奴性潛臺詞:

改變有很多種,但是一大部分喜歡用這句話給別人洗腦的人,強調的總是讓人變得柔順的那一面。遇到了矛盾,要求你先理解體諒,先改變自己的態度,而且是「只能」這樣做,他們會反覆地強調你「只能」這樣做,甚至把某些不該你承擔的責任,推到你的頭上。

破解:

憑什麼不能改變別人,就要改變自己?需要改變的是對待別人的方式,而不是自己的原則。改變有很多種,比如有人天天抽你,你改變不了這個人,但是你可以選擇 1抽他 2離他遠點,他要是繼續纏著不放,抽他 3調整心態繼續忍耐。

如果抽的夠狠,未必不能改變別人。

NO.2 【社會就是這樣,你又不能改變社會,只能適應】

適用人群:

只埋怨社會不公平,世界不公平,沒有好機遇而自己完全不努力的人。把自己的失敗全部歸於社會的不公平,全部歸於「沒趕上好時機」,成天懷念所謂的「從前人們多麼有道德」。

奴性潛臺詞:

這句話聽得最多的是在上學的時候—「現在就是應試教育,你又當不了教育部長,不能改變,你就只能適應」,畢業了,他們會用這句話來扼殺你的夢想,「你想的多好多好,但現實是這樣,你只能適應」。

用這句話洗腦的用意在於:我們可以承認有些事情是不合理的,但是你們能怎麼樣,你們沒有力量挑戰社會大趨勢的權威,就不要指責社會大趨勢的不合理了,社會讓你幹啥,你就幹啥。所以這句話經常被用來堵嘴,凡是對某些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對社會弊端有自己的批評,往往會遭到這句話的堵嘴攻擊。

破解:

先不討論人能不能改變社會,這沒啥可論的,就先承認如我等草民是沒有能力移山填海,這句話仍然渾身破綻。

社會就是「這樣」,就是哪樣呢?你只能適應?適應哪種趨勢呢?洗腦者口中的社會現實是否就是真正的社會現狀?

例如最常見的「公務員至上」的擇業觀,即使是目前這確實是一種趨勢,但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再比如現在的婚戀觀,在某些人那裏變成了完全的物質交換。這些所謂的趨勢,並非不可改變的洪流,它們看似氣勢洶洶,其實其中包含很多被放大的焦慮。如這類現象,你或無法改變,也不必非要「適應」。

再退一步,適應,是否就等於隨波逐流?無奈的是,不合理的事有很多,就像郭嘉的教育,我們不是教育部長,是不是就應該對不合理之處避之不談?甚至認為那就是合理的?或者是不是把自己弄成一個只會學習的書呆子,這才叫適應?

即使不能改變社會,我們總有保持清醒的權利,在這個神奇的年代,茫茫然隨大流,怎麼死的可能都不知道。

NO.3 【不要抱怨,抱怨又解決不了問題】

適用人群:

極端消極,除了抱怨什麼都不做的一少部分人。為了抱怨而抱怨的人。

奴性潛臺詞:

與這句話類似的還有「有抱怨的時間不如去做……」「有抱怨的時間你早就……」「有本事不要在這裏抱怨,去……」。

事實上,說這些話的人有意無意忽略了一點,抱怨和抱怨是不一樣的,「抱怨」對每個人的意義也是不同的。

被他們稱作「抱怨」的情緒,細分起來能夠分成很多種,他們會把對某些事物的攻擊,求責、不滿、批評全部劃分進「抱怨」的行列,然後一棍子打死,這樣能夠化解很多指責和批評,當你批評的時候,說你是抱怨,一下子就可以把責任推到你的心態上。

同時,「解決問題」的說法,完全忽視世上有「心理問題」,只集中於「現實問題」,忽視人是有情感有悲喜的,完全把人看做一種木偶般的存在。

破解:

抱怨其實是一種不太受周圍人歡迎的行為,特別是不能感同身受的人,他們會本能地逃避負面情緒,並且阻止他人憤怒情緒的表達。對於統治者來說,被統治者的抱怨,是一種危險的信號,代表內心有怨氣,有怨氣就可能會有反抗。

甚至很多本意是善良的人,他們會簡單認為,滿臉笑容滿口樂觀語言的人,就一定是比正在抱怨的人快樂,從而站出來阻止抱怨,鼓勵樂觀。

事實上,抱怨的積極意義比想像中大得多,通過適當的抱怨發洩情緒,直面真實,明確責任,其意義有時甚至大於所謂「解決問題」。

至於對付某些假聖人,我會直接告訴他:我這可不是在抱怨,我是在罵你。

NO.4 【少抱怨,多感恩】

適應人群:

天天在喊這些話的人,最需要這句話。

奴性潛臺詞:

又是一句生生被毀了的曾經有道理的話,毀掉這句話的,就是最推崇它的那一批人。它越來越變成了強勢對弱勢的一種要求,這使它成為這十句話的奴性之首。

對領導,少抱怨多感恩。對社會,少抱怨多感恩。對國家,少抱怨多感恩。對老師,少抱怨多感恩。對父母,少抱怨多感恩。上對下的要求,強對弱的要求。對別人提這樣的要求,自己就可以少一點承擔責任,少一點付出。

然後,弱勢和弱勢之間竟然也在互相說著:「咱們要少抱怨多感恩呀,這樣才能活得快樂呀」。甚至,把該怨的事說成恩,讓你去感恩戴德,天朝這樣的事還少嗎?

破解:

就事論事,怨恨該怨恨的,感激該感激的,鍛煉自己區別這二者的能力。

子曰過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NO.5 【比起誰誰誰,你已經很幸福了】

適用人群:

無,我從不認為幸福不幸福是比出來的。

奴性潛臺詞:

他們總會找到比你更慘的人,來證明你「其實已經很幸福了」。目的是讓你知足;知足,就不會提更多的要求,知足,就不會有太多的對他們的指責。

甚至,通過找一個比你過的慘的人,讓你感覺產生誤差,以為他們給你吃的苦還都是甜的。這是那些洗腦者的邏輯。有比你慘的人,你就覺得自己幸福了,某種程度上不是一種好的心態。

你嚼著窩頭,回頭一看還有吃不上飯的,你就覺得窩頭啃著挺香,你不去想想怎麼能讓自己吃上白麵?你買不起鞋,回頭一看還有人沒有腳,你就滿足了?你不去努力掙錢給自己買鞋?

這幾年,勸人要知足的越來越多,鼓勵人有追求的卻越來越少。

破解: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幸福還是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不能因為世上斷腿的人多,就不允許傷了腳的人哼哼。謝絕比較誰更慘,謝絕「你這樣已經算是很幸福」。人幸福不幸福的標準是自己的,不是比較出來的。

尤其是不要在我鬱悶的時候,再跑過來和我說你當年多慘多慘你現在這個算什麼。對他人的傷痛表示輕視,是一件殘忍的事情。再有人這樣對你,抽他丫的。

NO.6 【凡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適用人群:

建議那些總是以此要求別人的人試試。

奴性潛規則:

用「凡事」取代就事論事,以偏概全,用一個「多」「少」的界定,直接混淆了黑白。要求你凡事對內歸因,就像是這十句話的共同特點那樣,是對對方錯誤的有意遷就和回避。

矛盾的起因,該誰的就是誰的,如果要「多」找自己的,「少」找別人的,方式就只能是把別人的錯誤壓在自己頭上。這一點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中體現的尤其明顯,很多父母尤其喜歡把矛盾的責任全部推給

孩子,把自己情緒的起因全部推給孩子。一個人畏懼強權,不敢把原因歸於真正的責任人,而是歸結到自己身上,善良且可悲。

破解:

凡事向內歸因,對心理產生的壓力是巨大的,承擔太多本不該屬於自己的過錯。如果形成了對內歸因的習慣,外界的傷害會有翻倍加在你身上的後果。

不回避自己的責任,但「原因」該誰的就是誰的,我們沒有「多」找自己原因的義務。

NO.7 【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過的快樂一點?】

適用人群:

我也不知道對哪些人才適用這一句……(這句話我聽得太多了,不經大腦地就說,自己不爽的時候卻從來用不上,最極品的一次,我的一個朋友發帖抱怨極品上司對她的欺壓,下面回帖竟然說反正快樂不快樂都是一天,還是開心地過吧。我靠,你哪怕什麼都不說呢,也比來這麼一句好)

奴性潛臺詞:

這是極端麻木的一句話,很多人只是機械地重複它,自己卻做不到,足以說明這是句腦殘廢話。對大多數人來說,在多數時候,快樂還是不快樂,是有原因的。閒著沒事一直傻樂的,閒著沒事一直不快樂的,少。

說這話的人,把人活著的每一天,描述成驢拉磨一樣的僵化,「快樂也是拉一天磨,不快樂也是拉一天磨,為什麼不快樂地拉磨呢」他們宣揚樂觀,可他們本身對待生活的態度,卻不是積極的,既然不能去死,那就混一天算一天。

回避不快樂的根源,這不是樂觀,是麻木。把這話變一下,就可以看出它的荒謬性:「生病也是一天,不生病也是一天,你幹嘛非生病呢?」用這話洗腦的人,正是強化你對人生的無能為力感,同時宣揚快樂至上,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一句快樂最重要,統統抹殺。

破解:

有病別傻樂了,吃藥去吧。

NO.8 【父母都是為了你好,只是方式不對】

適用人群:

如果有人不分情況地對你說這個,揍他,然後把這句話送給他。

奴性潛臺詞:

只要目的是「為了你好」,任何方式你都要接受,甚至還要感恩。但是,「為了你好」這件事是不能證明的,因為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做出的傷害,全部會用「方式不對」來掩飾。

這是流氓邏輯。用這句話可以隔絕一切講道理的可能性。

所有的父母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的父母肯定是為了你好。父母在所有事上都是為了你好——所以在這件事上父母是為了你好。因為是為了你好——所以你要接受。

推論完成,結果是你要無條件接受父母的一切。

破解:

一個人,強調自己的父母是對自己好的,強調自己愛自己的父母,完全沒有問題,值得支持。但他沒有資格判斷別人的父母是不是這樣的。更沒有資格在一件他不瞭解的事情上,斷言誰對誰錯。

因為有部分父母,在很多事上是在「為孩子好」,就以此斷言所有的父母都是如此,是很腦殘的。即使是屬於「真的好」的一部分,此言也不可取。

父母所追求的,是他們所認為的好,不一定是孩子認為的好。方式不對,也應該為這份不對負責。方式不對,子女也有權反抗。

以上都是廢話,最想說的是——假聖人退散。

NO.9 【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

這一句在邏輯上脆弱不堪的話,卻是十句話中的大BOSS。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 = 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要推翻這條假設,僅需要一個反證即可。事實上,反證絕對不僅一個,只是多數聖人,對這些反證會選擇無視。或者乾脆在「愛」的定義上做文章,把傷害說成是愛,是表達方式錯了的愛。

所謂「表達」,需要有「內在」,沒有「裡」何來「表」,內心無愛,如何能表達出愛?甚至當有的父母自己說出不愛自己的孩子時,假聖人們也會選擇性無視。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支持這個觀點,不僅僅是因為長期的洗腦,也因為這是一個能夠給人以好處的前提。

推理1:

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我是你的父母,我必然愛你,然後可以在「愛」的旗號下為所欲為。

推理2:

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我是他們的孩子,他們必然愛我,然後可以暫時忽視傷害,取得內心平衡。

破解:

還是那句話,你父母愛不愛你,你愛不愛父母,你自己感覺是就可以是。但是你沒有資格判斷另外兩個人之間有沒有那種愛。人心是複雜的,父母也分很多種。

假聖人退散。

NO.10 【再過幾年你就不這樣想了】

奴性潛臺詞:

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再過幾年你就會像我們這樣想。

隨著年齡閱歷的變化,想法會改變很正常。但是,沒有人能夠斷言自己將來會怎麼想。持此觀點的人,認為對事物的看法是唯一的,世上所有的人都會「這樣想」,沒有「這樣想」的人,僅僅是因為時間還不到。

用這句話給你洗腦,是在告訴你,你早晚會像我們一樣思考的,還不如現在就聽我們的,以此打擊你對自己判斷的信心。如果你真的對自己的判斷完全失去信心,認為自己的未來必然會按他們的思維方式進行,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世界上又成功地多了一個複製品,然後這個複製品會繼續去勸說別人。

破解:

(是不是有點惡毒?)再過幾年人還會死呢。

看完之後,我的心得只有一句話:

不知頭不知尾的就用自己的思維去勸告別人,會不會太以偏概全?


==========

過往面試時,70% Interviewer都會問類似「你個CV咁花,你認為自己有咩問題?」我100%回「不認為」之類。 那些提問者背後都是想奴性化別人。嘿!技倆!很多公司都配合著垃圾狙擊術,無品、無修養、無乜實力可言又眼高手低!成日整色整水!花拳繡腿一大堆!舢舨充炮艇!偽術當藝術!唔屌到佢以為自己好撚型!

那些公司有份造成我救不了父親,我必定賠上我和母親性命來堅持!絕不會轉行!遇任何職場狙擊者,必殺無異!

单仁平:“文革”已被彻底否定

互联网上有一些关于“文革”的谈论。那场持续十年的内乱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在“文革”发动5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出现一些讨论是正常的。但另一方面,若是把这种讨论看作一种认识上的“撕裂”,恐怕与社会真实思想面貌不太对得上。或者换句话说,中国社会看待“文革”的共识远远大于分歧。

中共中央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革”作出彻底否定的权威定性,从那时起,几代中共领导人都坚定维持了《决议》的结论,党的所有正式文献也都未出现过任何异议。彻底否定“文革”,不仅是全党上下的认识,而且应当说是中国社会整体上相当稳定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也在爬坡过坎的突破中不断接近。从当年“被开除球籍”的焦虑,到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还有不少,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获得感”是真实的,对今天所走道路的认同是真切的。公众在这个时候尤其不会把“文革”重拾为样板。应当说,站在今天的高度上,中国人对“文革”的集体认识比那个时候更加清醒而坚定。

“文革”在中国不可能重演。十年浩劫给中国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也让许多中国人留下了永久的人生伤痛。那份集体记忆无法抹去。“文革”结束后,山西农民、棉花专家吴吉昌对新华社记者穆青动情地说:“老穆,俺不怕穷,只怕乱。今后可不能再折腾了,越折腾越穷,将来国家靠啥呀?”彻底否定“文革”,有助于中国社会对各种失序的危险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最近这些年,不少发展中国家持续发生内乱,但却难以撼动中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革”的惨痛教训给中国人带来了某种“免疫力”。没有人比我们更害怕动荡,没有人比我们更渴求稳定。

舆论场变得开放后,各种各样的声音一直都存在,这样的多元化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得更为显著。而“文革”发动50周年又是一个“难得的命题”,网上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也不足为怪。这些声音虽然有的调门不算低,但它脱离了中国人的现实关切,终究掀不起大浪。

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带领全国人民,在思想上、组织上、法律上已经对“文革”做了深刻反思,对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案主犯进行公开审判,既清算了他们的罪行,也教育了更多的人。那一场大反思,奠定了中国全面走向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随后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则彻底覆盖了“文革”,它大大超越了否定“文革”的政治评判。

可以说,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是从“拨乱反正”迈出的第一步。在思想上是彻底否定“文革”,在实践上则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30多年来,我们憋着一股劲“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发展走上正轨,生活也变好了。大家一起谋发展、向前看,这为国家的前进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我们巩固社会团结减少了不少困扰。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这个道理经实践反复磨砺变得愈发强大,获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文革”那一页彻底翻过去了,改革开放的大跨度前进把中国带到全球化的前沿,我们用一心一意做实事,创造了与外部世界相比的赢局。而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是最基本的历史经验。无论是严惩腐败、依法治国,还是发展民生、缩小社会差距,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做世界上最有活力的探索者、实践者。这方面,我们理应有“三个自信”。在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最要紧的是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不忘“发展才是硬道理”,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干扰或许很难避免,但只要我们有排除干扰的能力,有不为干扰所动的定力,中国的前进就不会被打折扣。

我们早就对“文革”说拜拜了,今天可以再说一遍,“文革”不能也不会卷土重来。中国今天的格局中已根本不再有“文革”的位置,关于它是否会重演的争论,答案是非常明确的。计算机联网的时代,何须担忧算盘会不会涨价。中国人的集体思维升华了不知几个维度,人们绝不会允许“文革”那一套再追上来纠缠我们。(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517/c1003-28355146.html]


<<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

“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曲折。应该如何认识“文革”?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两次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以坦荡的历史胸襟和客观鲜明的政治态度回答了当时国内国际都非常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同志和“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一年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结论,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这个决议对“文革”的政治定性和原因分析,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具有不可动摇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严重的。历史已充分证明,“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完全错误的,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历史决议》把“文化大革命”时期同作为政治运动的“文化大革命”区分开来,把“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与实践同这十年的整个历史区分开来,有力回击了借否定“文化大革命”来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观点。正是有了这种正确态度,我们党从挫折中警醒,重申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开拓了改革开放新征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阔,不会也决不允许“文革”这样的错误重演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取“文革”的历史教训,牢牢坚持党对“文革”的政治结论,坚决防范和抵制围绕“文革”问题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历史、面向未来,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中央确定的目标、方向和任务是明确的,深得党心民心,深受人民的拥护。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埋头苦干,把我们今天的事情办好,把我们的既定目标实现好。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矢志不渝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517/c1003-28355146.html]

Thursday, May 12, 2016

社评:英媒爆炒女王私话,八卦术折服全球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0日在白金汉宫花园举办下午茶会,与伦敦警察署女警官德奥丝有一段私聊。女王的摄影师把它拍了下来,后来不知怎么着漏了出去,英国媒体一顿爆炒。

  德奥丝是去年中国领导人对英国国事访问时安保工作的“警方首席指挥官”,视频中她向女王抱怨中方与她打交道的官员“粗鲁”,做得“不合外交礼仪”。女王应和了她。英国媒体对这段视频如获至宝,不仅有些当“头条”报,还分别向英中外交部以及英王室问询态度和反应。

  英国王室和外交部的回应都是:中国领导人对英国的国事访问获得圆满成功,各方通力密切合作,确保了国事访问的顺利进行。中国外交部也做了类似表态,强调访问的成功,以及双方对两国工作团队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认同。

西方媒体最喜欢报花边消息,而英国王室和英国政府似乎中招的时候最多,经常被媒体揪住小辫。就在同一天,卡梅伦首相同女王和大主教等的私聊也被拍了视频,卡梅伦当时聊得很嗨,称尼日利亚和阿富汗“可能是世界上最腐败的两个国家”,而尼阿两国领导人12日、也就是今天将参加伦敦举行的国际反腐败会议。

  国家关系越亲密,官员们打交道越多,彼此“有看不顺眼的时候”应当说很正-常,“自己人”私下抱怨几句也没啥大不了的。中国外交官私下里想必也奚落过英国的官僚们。中国互联网上的评论是公开的,去年女王曾被中国网民比喻成“西太后”,卡梅伦被比喻成“李中堂”,当时编排他们的段子红遍中国网络社区。

  然而中国外交官们做事严谨,很多西方大国也搞得跟“外交无小事”似的,媒体很难逮住官员们议论他国的“私话”。在这方面英国即使在西方国家中也是最经常“露内裤”和“走光”的之一,跟它有一拼的是美国,白宫最近几届的主人似乎都有“忘记关麦克风”的时候。

  不可想象英国官方故意把这些视频漏出去,因为相信他们知道一旦故意那样做,才是真正的粗鲁和无礼。那是很不文明的市侩做法,自尊的英王室大概更会重视那样的底线。

  然而“整个英国”还是有些嬉皮士,英媒对八卦的迷恋似乎到了要让一切都“腥”起来的程度。看在这个国家对人类近代史贡献颇丰的份上,让我们主动为它做个解释吧:人都会有毛病,伟大的国家也是一样。

  相信中英关系不会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两国间“黄金时代”是由深厚利益打造的,而在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里,理性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中国已经站在拥有了全球影响因而树大招风的位置上,世界上的秘闻奇事层出不穷,但那些能跟中国沾上边的,就更容易被发现出来,炒成“一件事”。中国人终将会见怪不怪,耳根子也会越磨越硬。

  西方自近代以来走到了前面,创造了辉煌文明。但那里媒体不管不顾的“八卦狂”们既张牙舞爪,又很自恋,似乎留了些“蛮夷”的不文雅。然而我们同样相信,在与东方五千年文明的不断接触中,他们会进步的。


[http://opinion.huanqiu.com/editorial/2016-05/8920004.html]
==========


「官员们打交道越多,彼此“有看不顺眼的时候”应当说很正-常,“自己人”私下抱怨几句也没啥大不了的。」

整件新聞我只是鳩LIKE,無share。因為我都認為很平常,英女皇一向親民,在閒談中第一個回應說「Bad Luck」,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啊!真的不好運(因為有大型活動,特別辛苦),同志們辛苦了」。一個長官特意跑過來跟她說話,肯定是有事或者吐糟,英女皇這個反應完全是體諒下屬的基本功。好像我在一間外國公司工作,有個香港Clerk經常向我吐糟我上司,我和上司(我沒有打報告但他知道)都不當是一回事;但很多香港人卻看得很「大」,亂把吐糟的人視為危險人物、敵人或對立者,實在曹操之心

這也解釋到為什麼咁多港豬公司和港豬會根據我的FB留言而判斷我有問題。八卦、政治頭腦簡單但又機心重、愛耍聰明的人,精神病患者總是小事放大,真係害死人。 另外,連這麼簡單又在地的民間吐糟都不能解理,真係離地十萬里、不吃人間煙火。

炒我或面試9up的都是中、高層,有班咁嘅「精神」領袖或管治層。睇得推理小說/劇多,真正凶手往往不是跟受害者有明顯過節或特徵的。如果世事咁簡單,中央都唔會搵人查梁振英啦~ 不過香港班垃圾......唉......他們不是刷存在感、另有目的(but I am not interested in guessing what),便是真垃圾。

引文造句:「阿叔已经站在拥有了不少影响因而树大招风的位置上,世界上的秘闻奇事层出不穷,但那些能跟阿叔沾上边的,就更容易被发现出来,炒成“一件事”」哈哈哈~

Anyway,香港仲有咩人才可言? 浪費阿叔青春! Anyway,香港仲有咩人才可言? 浪費阿叔青春!

Tuesday, May 10, 2016

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卻有偽善的教育界中人

教壞學生的從來不是壞學生,是「誤入歧途」的教育工作者、家長及成年人。

小孩的世界原本就沒標籤

剛踏入社福界時,為機構創辦了一個專為初中基層學生而設的領袖訓練計劃,參加者可以在整個中學生涯中獲持續支援。當時不少教育、社福界人士跟這個初入行、還未懂固有標籤的我說:「一級學校不喜歡其學生跟三級學生混,怕學生學壞及被負面標籤」等等的說話。

對於這些專業人士把學生分等級、違反教育或服務理念的思維,我這個外行人實在大惑不解。計劃的篩選條件也是幾經辛苦才可力排眾議,不以一般優異成績等同領袖的標準作考慮。可惜,無論怎樣,也改不了學校行政,往往只有被老師挑選的學生才獲得通知機會,而不是任由有心改變自己的學生自由報名。

沒有等級之別,就會互相學習

尚幸這些年來不理反對,堅持招生時不理學校級別、成績,七年中,見証不同學生的成長。很欣慰是名校書呆子被BAND 3生的真我個性、活潑感染變得開朗;後者也被前者的積極感染,有所進步。不論學校級別,也有機霸、宅男宅女、學習或情緒及社交障礙的學生,經過成長中的跌撞變得成熟、樂於助人、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

也是這些學生,讓我有衝動去辦自己理想中的教育,在深水埗成立了社企。社企的目的,是收取有能力者的學費,以補助基層學童的免費服務。的確有不少家長因為深水埗的環境而卻步,亦有不少人問,基層學生會否被標籤。我可以很有信心告訴成年人,在小朋友的世界原沒有標籤,真正要培養同理心、明辨是非、解難和社交能力、面對挑戰的勇氣及視野等,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多元化的親身體驗和經歷

教室裏不單有貧有富、有男有女、有中小學不同年級、不同學校級別、不同能力及學習障礙的學生,更有少數族裔學生;他們可以不分國籍、年齡、性別、能力,卻能混成一片;我就經常被他們的互動行為所感動。有時少數族裔學生教別人英文,別人教他們中文;有時高年級主動教低年級、低年級會給予高年級鼓勵。上述的過氣機霸、宅男宅女,有些已成為教室的導師,勸勉新晉的年少機霸。當然小朋友也有吵架、任性的時刻,但他們的情緒、品行問題大多跟其背景、能力無關,反而家長、老師的一言一行影響對他們更大。

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卻有偽善教育界中人

陪伴這些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讓我更相信人性本善,沒有天生的壞孩子,每個壞行為背後總有原因驅使。曾跟這些不同學校級別的學生做了非科學化的調查,了解他們對成年人的看法:

「重錢重利」
「攻心計」
「輕佻自大」
「勢利眼」
「雙重標準」
「總以為自己永遠是對」
「成年人會口不對心,十分虛偽。表面對人十分恭敬,但暗地不斷談論他人是非,是名副其實的雙面人」
「啲大人成日問你咁樣做有咩用,其實有啲嘢唔一定係物質上可量度價值嘅,先叫有用,好似快樂係情感上嘅價值,我無辦法量度但唔代表無用」
「我好怕成個腦淨係諗住點樣做先對自己有利嘅大人, 好恐怖!佢哋好可憐 !只係知道錢,忘記自己個心係餓緊」
……

難怪接觸鎅手、抑鬱、反叛等學生中,大多是被成年人的否定或不信任,他們推自己向死胡同、放棄自己,即使有尋死傾向也拒絕向家長、老師求助。

要學生不學壞,不是要製造無菌世界或保護衣包圍他們,只要有愛心、有值得他們尊重和信賴,有德行的人在旁,包保魔鬼在旁也不為所動。在學生壓力及自殺危機日重的今天,那些手握權力的偽善教育工作者,懇請你從學生為你反照的鏡中,看清自己的醜陋,回頭是岸,不要再殘害下一代。


==========


香港社會更加偽善。有沒有天生「壞」孩子呢~ 是有的,跟DNA有關。某種特質的人,配合某種環境,特別容易變成「罪犯」;基於這種研究所得出的黑暗狙擊方法(或情景犯罪),是各國政治部或國安級特務必懂的,這些人同時也是「犯罪」天才或人才

點解我唔係特務都知,因為正如某本書所(大概)說:「具精英特務的人條件,7分天份,3分努力」;也正因為如此,很多神探是不會教或解釋下屬怎樣做,極其量是透露一點Hints,給答案才知的人均是沒有天份的、愚子不可教的。所以呢~ 你班懶醒的PC仔或低級紀律人員,都係做一世PC仔、在豬群中刷存在感算吧啦!

做紀律的是維持社會治安、保障人民福祉,而不是社會上連群結黨、分黨分派、劃勢力範圍。你們是黑社會嗎?傻的嗎?「小朋友」明無?

你班豬西特務快撚D搞返掂個爛攤子!你地已經(智力和品格上)輸到底褲都無!我從來都不是你們圈子裡的人,將來也不會!咪浪費阿叔的青春!

Sunday, May 8, 2016

剛食早餐碰到一位街坊問「點解你成日係FB發埋d咁偏激嘅野嘅?」

剛食早餐碰到街坊問「點解你成日係FB發埋d咁偏激嘅野嘅?」 我答「(你(呢類港豬)係唔會明嫁啦~」

我最多posts唔係偏激野,而係你有心留意並定性為「偏激」嘅野啫~ FB有言論自由,我點解唔可以發洩,點解一定要跟你一樣做「正能樣」?單一化或去多元化生態正正是無能管治者想要的,而我也不覺全世界只有像你那樣「正能樣」或任何一個模範是件好事。你的posts來來去去都係親子活動、食物和家人相片,沒有人能在這類posts找到有價值的知識或學到什麼,這些東西對別人來說根本沒什麼營養。即使你show自己的快樂照,也只是展示自己的快樂而已,不一定能給別人快樂,有時反而被真正偏激的人妒忌你晒幸福添~ 偏激?你懂什麼?又唔見你話任何一個國家的外交部對其他國家不友善的舉動發言偏激? 之前你走水貨時,因老闆減少了20元酬金而在我面前粗口爛舌地發洩不滿,又唔見你話自己偏激? 我真人坐在你面前沒有不正常,為什麼閒聊兩三句後就想起「偏激」?其實只因你的腦海只有某對象的「偏激」資訊。人呢,真係識得時間長都未必有用,就好似我老母咁,總是容易受人唆擺、薰陶,或其本身缺乏分析力和認知。批評別人的不是或不好之前,先反省自己。

佢有個妹嫁俾一個差佬。九成親差佬或親政府的家庭都係咁樣。那些權力或佔有慾強的人,通常選擇潛伏在比自己更笨的圈子,因為這才不構成risk。他們的存在感或自信是在豬群中才可找到。

那些對警察有情結的弱小生物,只要嫁給一個PC仔或分支長級已經覺得很了光榮,容易被和諧和洗腦。但身為軍閥後代的我唔怕話你知,我在FB的展現,在那個世界的中層或高層真實面來說,已經很溫和。入得戰爭時期的軍閥家庭,絕大部份是沒有「小朋友」、少有好言好語相勸,輕則罵、重則打。經歷過蔣介石時期的台灣人會很容易理解到是什麼情況。我媽當初嫁給我爸時,稍為做一點不順意時或亂說話是會被打的(包括我)。我媽已經是街坊公認的好人,都要被爸爸回家「0趙」!(因為她在交際時和在家中太多話和亂說話,另一部分是我爸太凶狠,聽說阿爺更凶狠) 哪有你們班港豬現在那麼幸福?是非不分之餘,還有好言相向?性格和智力有問題的是你們這班脆弱和虛偽的人。

當你深入了解不同圈子中的生物的選擇或取向,再留意各媒體的意識形態,就好容易知道很多香港人或人類是幾咁笨。主因不是媒體洗腦,而是很多人不具能力去看清楚。

黃毓民在某個節目反映現在香港很多媒體邀請嘉賓時,連「車馬費」都不給,但臺灣大小媒體都不會這樣做。又如日本本熊地震,堂堂「大台」派「東張西望」人員去「八卦」一番;有些港豬會狡辯稱:「東張西望也有認真的新聞的。不要不分是非」嘿!又唔見日本派娛樂節目到中國或其他國家災區採訪? 真係不撚知所謂!又在我面試時,很多公司問的都是沒營養問題,入職了的更不用多說。又如日前那間德國公司,找個理由「只是對我免費試用,對其他人不會這樣」;妓女都識「一手交錢一手交閪」啦!用條「賓周」諗吓都明白的道理,你卻不懂?! 教我何以相信你是個正常老闆? 呢個世界雖然豬多,但「呃蝦條」就唔係咁易~ 既然你這麼「VIP」對我,那我「VIP」式回應也是理所當然他們就像那些堂堂「大台」一樣,把自己當作施恩者或帶著「光環」去做那些很cheap精或沒有修養的事

我認為這不是個別或特定行業的問題,而香港人的人格和修養的問題,進而令「台格」或甚致整個管治「格局」或「國格」出了問題。唔俾面人呢~ 唔緊要嘅~ 但自己丟架就與他人無關咯~

記得去某些公司,跟擬似警察的人面試時,他們有樣學樣,扮惡、寸咀或嚴格,真係「未懂分是非、取分寸,先裝大人樣」,得個殼。一個出色的演員,必定有一番經歷,就像陳道明一樣,他即使穿著平傭,其氣質也使他發光。但他們,穿起龍袍都不像太子。不自量力!

你班港豬(包括港共特務)教我做人就免了,刷存在感(更加是真正特務的大忌)是沒好處的,不如拿多點時間照照鏡子、提升自己質素好過啦!另外,香港政府「在去臺灣國立」一事中,反映了那些所謂「親中」人士對中國的國情、政策和立場根本沒有深入認識,只是基於簡單的「統一」立場、二元思維去自我採取政治行動。為了取信於中央、搏上位,所以「未登天子位,先置殺人刀」!現在是什麼年代? 「和平」才是大前提,即使臺灣「獨派」上場,中央沒有命令,你班港共政權(假如真是「親中」的話)也不要亂來。

追求「食痾屌」和有理想或大志的人是層次不同的,所以價值觀和世界觀都不同。唉......「蕃薯」總是教而不善,不斷重複曝露其劣根性。

Friday, May 6, 2016

當人傻子的公司

 第一張。我做完demo.後 [http://fringeangel.blogspot.hk/2016/04/demonstration-of-sample-currency-monitor.html]。
該公司叫我猜被解僱的原因。

 第二張。我只說出我所知的事情,不含「猜」。

 第三張。我只說出我所知的事情,不含「猜」。

 第四張。我只說出我所知的事情,不含「猜」。

最係一張。廢話少說,花招無效!直接拒絕沒有薪酬的試用或工作,「No. Thanks!」作結。

信中的公司是一間位於香港仔數碼港的德國公司,做資產分析的。咁有錢仲要叫人免費試用? 你做人都好cheap精啫!另外,有哪個新入職的系統開發員會不知量力到會在數碼港任何一間搞hacking或破壞系統之類? 若我有咁勁,免費試用就好明顯不合邏輯。玩野就過主,咪撚浪費阿叔時間!沒營養!

外國公司在係香港都一撚樣,跟港共權貴一起製造問題!很多公司把聘請你或給你面試機會視自己為救主。不撚知所謂!憨撚鳩!采佢都有味!

除了消滅我之外,沒有人可以佔我便宜!完!

Sunday, May 1, 2016

中國或許還沒發現,香港其實是個危險的定時炸彈

最近香港爆發反水貨示威行動,其實中港衝突本身的問題,你在地觀察的話會發覺架構上的矛盾,使它必然會這樣發生。

首先,香港政府的權力不完整,香港政府是無權審核來港遊客及移民的,自由行的城市數量也不是香港政府能控制的;就像我的(應付過雨傘革命)警察朋友所說:「香港的問題來自外部」,對於大部份人來說,他們以為香港政府是有這權力,但香港政府事實上是沒有的。

再者,香港的立法會本身有一半議席是功能組別,而這些功能組別,很多都是零票當選。換句話說,香港是一種寡頭政治,而寡頭政治之上的是殖民地時代的買辦階級(地主、富商、公務員),中共希望像英國一樣,以控制買辦階級去管治整個香港,但是這些買辦階級本身卻非常羡慕中國官僚腐敗的榮達和無上權力,功能組別決定了香港的民選議席永遠無法過半,利益就向著寡頭傾斜。

透過控制功能組別,行政權的源頭掌握了大部份立法權,香港的三權分立有一權基本上是廢掉了;像是處理因為過量人口流動產生社會問題的事情,都是被這樣失衡的議會所擋下,要提出相關的議案都會被既得利益者反對,而他們不斷進一步加強這方面利益的議案。

[☞關鍵評論網有愈來愈多的香港內容了!香港的讀者,記得按讚我們的香港臉書專頁

香港在1998年解放了原本的立法會,而由中共委任的臨時立法會,他們基本上就是中共能信任的權貴,他們贏得中共政府信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取消殖民地政府幾個很重要的、維持社會穩定的政策:

租務管制-也就是限制租金上升速度的政策。很多人問香港社會在殖民地時期為何沒有這麼不滿,租務管制就是其中一個原因,因為這限制了租金和房價的上升速度,而這在1997年後的寡頭政治下瞬間消失,之後香港的房價和租金都失控上升,擁有土地和房產的人一夕致富。對遊客而言,香港的房間太小、租金太貴,但對於當地人而言,這是每天的生活,每個月交幾萬元的租金,大部份的勞動成果都被剝奪。

公安條例-強化了警權,壓縮了之前香港的集體和遊行自由,使得向政府抗議這件事變得更有風險,更可能會被拘捕。這導致殖民地時期良好的警民關係走向惡化,警察作為執行者動用這些條例,對和平示威者拘留、搜屋、各種為難。其實香港長期都是以和平示威聞名,但是當和平示威和抗議都被政府視而不見,且會動用警察驅離、甚至因此遭撿控時,就使香港走向「反正和平的結果也是被鎮壓,那和平有何意義?」的思潮;如我之前說過,政府對溫和示威者抹黑和鎮壓,那就是激出更多硬派抗爭者出場的時刻。

香港九七回歸前後的變化,在於解放了既得利益者的限制,也在於授予了警察打擊民眾的武器,這點中共是脫不了責任的。只能說,他們太小看殖民地,以為可以複製買辦政治,卻不明白買辦政治的背後要有一個嚴謹的三權分立體制去控制這些買辦不要失控。中共長期對香港的看法就是殖民地,教育中大多有「殖民地就是侵略者控制買辦的政治」這樣的印象,當自己有一天能當統治者時便誤以為只要跟英國一樣控制買辦走狗,這裡就能如殖民時代一樣穩固。

實際上,中共本身也沒有三權分立,自然也沒有任何正義制衡買辦,欠缺制衡之後就形成了更老式的殖民地政治-那種慢慢走向剝削、壓迫、鎮壓、對抗,然後獨立的那種。

在立法會中,得到幾十萬票的民選議員是一席,一票也沒有、零票當選的功能組別議員也是一席;香港的選舉制度是不平等的,後者是既得利益者,他們多數投資了大量的店鋪,從自由行和走私活動當中獲得極巨大的利益(你想像一下,一個1千呎、即30幾坪的店鋪月租是一百萬港幣、4百萬台幣,在地球上別的地方都難以想像),而對於處理隨之而來的社會副作用,政府的想法很單純就是「鎮壓」。

然則,同時中共的政爭又涉入了香港,一些中資機構資助的流氓組織和法輪功這兩群來自中國的團體之間的衝突,把中共形式的批鬥展現在香港的街頭。一開始香港人認為事不關己,但慢慢的從他們身上發現,面對與中共相關的事情,和平的手段會被視為無效、甚至被嘲笑的。

政府對香港人的抗議是視而不見的,更在政府總部架設新的圍牆,禁止民眾進入;也就是說,政府不斷的破壞向政府抗議的渠道和空間,並利用警察不斷的鎮壓、刁難示威者,政府認為只要令合法抗議變得困難而且無效,市民就會知難而逃。

然而這樣的想法也是錯的,雨傘革命之所以從一開始只有幾十人的罷課,到幾萬人長達兩三個月的街頭衝突,源頭在於政府對於民眾的反應完全誤判。每一次鎮壓的起源都是認為「只要鎮壓了就會驅散」,但香港新一代民族性卻是越鎮壓越反抗,結果動用更高級的鎮壓武器,例如催淚彈、警棍等,反而導致事情越惡化。越多人參與,越多非傳統、遊擊性質的手段出現,從一開始的和平抗議到戴上護具、蒙面,從一開始會自願和警察合作到逃跑、遊擊、從警察手上搶奪被抓的同伴,從向政府抗議到直接破壞走私經濟的活動。

鎮壓越來越升級,反過來說參與人的手段也在升級,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下一個瓶頸點應在於「國界」,用歷史學家的角度看,這是重覆每一個殖民期的末期政治,情況像波士頓茶黨或者荷蘭80年戰爭一樣,抗爭地點會慢慢轉移到國界,也就是香港外,可能會在中國或海外,無論政府再怎樣升級鎮壓手段,都管不到領土範圍外的地方。

自從九七之後,香港的教育就不斷被滲入中共的元素,例如一堆向著國旗敬禮、唱國歌的活動,並不斷宣傳關於中共的好話。那時候看起來香港下一代會被洗腦效忠中共,但結果卻完全相反。今天雨傘革命的世代很多都是從小學開始就受那些親中共教育影響,但我當教師時卻發覺他們在學生時代就很厭惡這些灌輸,例如他們要去中共的軍營受訓,回來之後反而更厭惡中共。還有教師對學生要求唱國歌、敬禮的強迫行為,使他們開始覺得中國是一個莫名其妙不斷壓迫人做奇怪事情的地方,結果這些洗腦教育反而造就了新一代比以前殖民地時代更加反共。

此外,雖然香港人多數主張新移民是換血,但事實上雨傘世代很多人就是新移民後代,他們有些甚至在中國讀小學。這些人來到香港之後生活艱難、居住環境惡劣、經濟困難,但同時對香港和中國來說兩面不是人,最終反而產生更激烈的反共意識;因為他們在中國和香港之間變得一無所有,也沒有回到中國的可能性,結果只能選擇強化自己的香港人身份,使自己比香港人更香港人

這聽起來有點荒謬但從歷史上也合理,拿破崙是法國皇帝卻是科西嘉人,希特勒是納粹元首但他是奧地利人,史達林是蘇聯領導人卻是喬治亞人。外來者前無去路後沒退路,反而對於加入排外運動義無反顧,香港這十幾年收了幾乎一百萬新移民,製造了更多這樣的下一代。

還有一點是人民幣是一種不能自由兌換的貨幣,而港幣則因為聯繫匯率制度和美金一樣有一個固定的匯率。而香港是中華區唯一的普通法國家,法律上可以和英美兼容,這使香港的貨幣、護照、法律都有國際的認受性,這點是中共任何城市包括上海在內都不可能擁有的,他們的房價就算再翻上一倍,GDP爆出再驚人的數字也不可能變成擁有獨立的法律、發行自身的貨幣,並受國際認受。

這是很多人對中港關係的最大盲點,就是他背後有一種很關鍵且難以割捨的利益存在。香港的最大財富在於他獨立於中共的制度,那些買辦也理解這一點,所以他們知道中央不能對香港動手,便隨意的借中共的支持去伸張自己在港的利益。像香港的護照和相關公司提供了很多中共權貴和成功人士離開中共的跳板,他們並不在意激化衝突,即使出事這些買辦也可以隨時捨棄香港。香港的高官包括梁振英本人在內,基本上全家都在英國,香港出了大事這些人會安全的抵達歐美國家並留下所有爛攤子以及一個人民幣經濟最巨大的炸彈

很多人以為只要給予精英最大的權力事情就會辦好,香港卻完全展現了絕對的權力如何令人絕對腐敗,因為他們可以把事情完全為自己利益服務,且權力大到足以不負任何責任。我有一個在中國共產黨中比較開明的朋友,他直說,太多人低估了香港社會的複雜性,結果國家吃下了一個危險的定時炸彈,香港在70年代後已經不能再視為一個殖民地,可是大家很晚才意識到這一點。

你或許會想看:

追蹤中國腐朽的根源?不就近在眼前嗎
不喜歡的話就滾出去?香港人生於斯長於斯,你要我們去哪
如果97不回歸,香港今天可以走什麼路?
六四為什麼對香港有這麼大的影響?因為那是香港人把自己當成「中國人」的情感最高峰表現......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歐嘉俊


[http://hk.thenewslens.com/post/135607/]

Sunday, April 24, 2016

審計署:非本地大學生留港申請人月薪低

【now新聞台】審計署質疑非本地大學畢業生留港計劃審批寬鬆,有偽造學歷風險,有數百宗個案申請人月薪更低於九千元。

為了吸引在香港的大學畢業外國及內地生留港工作,政府08年推出非本地大學畢業生留港計劃,至去年底共有約51500人申請。

過去5年申請個案數目由11年的5300人,增加9成半至去年超過一萬人,獲批平均比率高達百分之99.9。

審計署發現由10年1月至去年9月,共34000宗獲批個案中,有442宗申請人每月薪連福利只有9,000元或以下。審計署抽查其中30宗,發現6宗申請人從事入職要求僅為中五畢業工作,但負責審批個案人員就在檔案記錄工作屬高度專業和高技術,入職要求為大學學士。

審計署質疑入境處沒有考慮薪酬福利是否達市場水平,建議入境處建立資料庫,備存市場薪酬福利資料。

審計報告又指出,入境處只要求申請人提供學歷及聘用信副本,可能存在偽造風險,建議入境處加強管制核實文件真偽,例如抽查文件或要求相關院校確認。

另外,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在03年10月推出至今約有28200宗獲批,涉及投資金額2440億元,約300宗出售資產後再投資,沒有按規定通知入境處,但處方在違規一段長時間後才發出警告信。


==========


中國人來港打工,千萬不要做廉價勞工!這樣會做爛香港勞動市!英國的公司給我留英打工的工資也是跟當地人差不多!不是我被優待,而是一種保護當地勞工市場的政策!

中央一心認為,為香港注入勞動人口或新移民可解決香港人口老化問題,但可惜港共權貴享盡廉價勞工之餘,物價卻居高不下,年輕人向上流動率低,貧富懸殊。其實這格局也就是把未來年輕人鎖死在港共政權腳下的剝削層,即使新移民來港所生的下一代,也是沒前途!

那些偽親中的權貴,左手幫新移民快速申請公屋、表面討好中國,右手逼舊香港人買樓、住籠屋……制造高地價、物價,其實只是一個制造矛盾(被壓逼的舊香港人如野獸般攻擊新香港人和中國人,香港偽親中和紀律部隊在煽風點火。左右兩手各制造「野獸」互鬥,這就是我所指的「困獸鬥」)及「剝削完港英時期的舊香港人後,再剝未來的新香港人」的圈套!

那些權貴都是拿照外國護照的假愛國者,跟「海歸」是兩回事!他們連同期的舊香港人都虐待,你會相信他們的「大愛」、真心關照新移民或中國人?

中國輸入移民、勞工從港英時期開始一直都有,包括黑工(我也得知很多香港奸商、判頭,享受完廉價勞工、做完工程後,便不發工資跑掉。而單純的中國人也無法追討)。若沒有香港奸商安排,何來中國黑工?其實不是中國人入侵、破壞香港,而是香港權貴消滅香港人,中國人只是被利用的棋子!

香港問題,本地人和外省人的矛盾、大陸資金炒樓等......在海南島均有發生!海南島的民族多樣性很像台灣(仍有不少吃檳榔習慣的人),而且也有不少國民黨後代(記得我有次在深圳遇到一個少數民族而國民黨後代的女子,我們談得很開心,她還說笑「你會不會向共產黨告發我?」我回「現在是什麼時代呀? 大姐~」)。那裡的地方主義比香港的更強烈,我小時候也見證著少數民族和漢的矛盾,但現在很和階。為什麼香港這麼小又好管的地方,卻管得一塌湖塗!港共政權不是垃圾是什麼?

港英時期的英國之所以管治得香港繁榮穩定,皆因她能控制那班權貴禽牲!這班禽牲就是香港人劣根性的原型!香港需要清理門戶!

Saturday, April 23, 2016

今次被海關捉帶私煙,一定拒交罰款!

 

我一共被香港海關捉到2次帶私煙 ,每次都是在我失業多時、最沒有錢的時候,而且我每次被捉時都是穿著最平凡時。我沒有一個朋友被捉過,偏偏就是最平凡的我被捉!擺明係「做我」!海關還在審問期間,企圖以確認住址為理由,叫我提供在港親戚或朋友的聯絡方法!我回「沒有,只有我媽」。

我曾報考2次警察,紀律部隊是會查家族背景的,但從被警察狙擊那時,我已察覺得中國公安沒有和香港政府共享我家族成員的資料。今次更證明了香港政府機關缺乏我在港親戚或家族成員的資料。我特此跟所有中國人說,所謂親中的香港人並非真心;而所謂本土派或「港獨」的,其實有不少都經常來回國內,他們不是真心討厭中國人......(省略解釋) 香港政局很複習,不是單純的種族分歧。中央不斷給香港的好處,都被香港權貴(港共集團)獨吞,而那些權貴又制造社會不穩定來騙中央的利益。真相是港共政權一直威脅著中央!不要相信在國內沒有深交親友的香港人!

香港權貴,其實係<<中英聯合聲明>>之下所產生的「地頭蟲」,他們賺錢(簡單)方程式如下:

討好中央 -> 問中央拿好處或維穩費 -> 惡劣地方管治(打壓或剝削基層、新移民優先等......加劇社會矛盾) -> 嫁禍給反政府或反權貴派(左傾思維者,如熱普城、其他本土派等。教主黃毓民的地區辦事處經常幫助有困難的中國新移民。而「藍絲」只是港共政權加強抺黑左傾思維者、制造分裂的工具,情況如江派抺黑和壓逼已前的法輪功一樣,制造中國人對中共無可挽救的裂痕) -> 討好中央

所以,中國人常常不明白為什麼中國給香港人這麼多好處,香港人反而討厭中國!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央利民措施並沒有落到地方人民身上!全被那些「地頭蟲」貪盡!其實中國有很多民族,每個地方都有地方主義,而中央均給少數民族特權。往往有大型地方衝突、混亂,都是地方官出了問題、嫁禍中央。而普通百姓往往不懂這麼多,一有不公,茅頭自然對著中央。

彭定康說:「我感到憂慮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裡。」他話中的「香港某些人」就是那班偽親中的「地頭蟲」和港豬,而紀律部隊就是「地頭蟲」的打手,明無?

今次我已失業差不多8個月,決定不交罰款!不會問任何人求救,更不會叫我那只有月入8000元左右的媽媽交!要搞我呀嘛?!反正多年來都被狙擊、不見得有什麼好轉!好,今次我決定上法庭認罪和拒交罰款,要罰坐監或留案底就隨便!

我一日貧困,我都會買大陸煙!



屌你老母!一班畜牲!即刻撕毀罰單,已表必死決心!連坐牢打交都預備了!無論怎樣,你班畜牲絕對得不到任何好處!

Wednesday, April 20, 2016

海南島房地產





致想在那裡投資或置業的人:

我那裡有好友,人脈廣博,從發展商、公證(律師行)都有。不論商用還是住宅,都有賣買、辦證、稅務、貨款、租賃、裝修一條龍服務提供,免費一對一陪同講解。

有意可直接請聯絡:
許先生:13976093390
陸小姐:13876708208

Tuesday, April 12, 2016

1996至2016的制憲運動發展

熱血政治

第624集:1996至2016的制憲運動發展

節目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prog83&ep=624

黃洋達︰

全民制憲的概念並非新鮮事。早在1996年,「前綫」成立時已倡議「全民制憲」,建議「地方憲法必須體現香港市民『全民制憲』的權利,而這部憲法必須經過港人『全民公決』的程序議決產生。」
除了前綫,吳恭劭與劉山青在1996年成立「全民制憲學會」,鼓吹以全民制憲取代不民主的《基本法》。

其實喺主權移交前後,香港討論的政治議題比起今日更有質素、更有內容,而唔似今日只得空洞蒼白的自決口號所以我哋要推動一啲具體而有內容嘅議程,就好似「五區公投,全民制憲」咁樣。

主持:黃洋達、阿Bi、柏洋、末日狼

首播日期:2016-04-11


==========

港共權貴其實是披著中國國旗的離地財閥和國際財閥的雜合體!所以只有「軍閥」可制衡。中共左派是軍閥系,右派是財閥系。香港缺少的是「地方軍」(清剿賣港賊)和「中央軍」(清剿來港貪腐權貴……),不是指紀律部隊這班財閥的僱傭兵,完全兩個層次。

其實這就是我之前在支持「台獨」和「港獨」過程中,把「全民皆兵」的意識植入網民思維的原因,是從中國共產黨的國內統戰教育和蔣介石管治方式領會所得。有習近平認證的(http://news.wenweipo.com/2016/03/26/IN1603260012.htm)~

左派(理想派)中的低層次生物: 左膠、大中華膠和大愛膠,過於理想主義
激進左派: 行使武力及召喚同伴解決問題
左派高層: 行使權力,找人解決問題
右派(資本派)中的低層次生物: 炒家、騙徒、賭徒、拜金者……過於自私、計較
激進右派: 行使財力,找人解決問題
右派高層: 行使財力,找人解決問題

想做大事、有原則或胸有成竹的人,本質是左傾、唯心者; 想賺大錢、沒原則或胸有城府的人,本質是右傾、唯物者。世界上,任何一個政權國的初生,都是由左傾者造成的,因為有共同理念; 而分裂出來的新政權國,多數是右傾者造成的,因為有利益衝突。

中國為什麼從鄧小平開始走資、右派上場?因為要開放、面對國際資本家。過往摸著石頭過河,現在開始清晰、慢慢tune回「左」,再深化左右、上下融合,盡量平衡於中間偏左、控制「波幅」,有助穩定社會。

正義、軍隊,也是源於左傾者; 在民主國家也不例外,只是制度及approach不同而已。

一直以來,「熱普城」有清晰的論述、方向和工作,做人做事本應如此才可靠。中共中央是處理國內外的精英團隊,只要市民和政黨坦誠及清晰表達出來(包括行動、宣傳和舉辦活動等……均能體現出一個組織和人的真誠和能力),什麼都可以談。中央是幹大事的,也必需托於大能者; 要取得中央安心,就是要證明自己的能耐和品格。日子有勞,功只差於早晚。

英國外交也建議梁振英盡快改革。至於中共,我認為,十三五規劃中,她致力於改革國內和對歐投資合作政策;另外,中美外交暖和(如3月簽下的「中美旅遊年策略性合作夥伴」);種種條件利好香港的國際角色和經濟,但香港目前政制和格局(如雙普選未明確)不明朗於國際,是為中國、香港和國際的絆腳石;所以,適合香港的雙普選是勢必所催,或甚至修改基本法。中央清楚明白一國兩制的重要性,所以強調堅定不移和放軟,這就是善意。(事到如今,建制派前幾天重提23條,實在吃飽沒事幹)

自決、制憲,分別有立即、五年和十年的選擇。「立即」不是代表任內期間辦妥,但絕對代表「立即」啟動,即「立即幹」,如今vision已明確,為何要遲?正如十X五規劃,立即幹,五年後收割成果。一個project有了vision的支持和決定去馬後,應該以「立即幹」!

以我用大人的政治角度批判,五年和十年為啟動的,要不是投資期貨價格(別人勤幹,自己吃未來的成果),便是沒有堅定的方向和缺乏的遠見,這樣的「領導」,實質不成熟穩重和投機;但如果把學民餘黨視為美國勢力的殘餘,這除了乎合美國不干預中國內政之妥協外,也反映美國高度認同「熱普城」的主張(透過穩定期貨價格來穩定未來經濟政策)。但我見這班「期貨軍」均是青少年,暫可視為處於實習階段的第二、三梯隊,只有第二梯隊可被考慮少數當選。第一梯隊「熱普城」,在十年內絕對是擔當領導角色。

(毓民教咁多學生,最正係黃洋達,而「國師」—陳雲就真係最正的伙伴。如今三人均為伙伴)

Monday, April 11, 2016

My Biggest Regret As A Programmer (擁有35年經驗、曾在蘋果工作的他說:當工程師是我最大的遺憾)

A little over 20 years ago I was at a crossroads. My second company was petering out when our 5 years of building Deltagraph for the publisher ended (they wanted to move into the nascent internet space). At that point I had 13 years experience as a programmer but also 9 years or so experience running a company (at the same time).

I no longer wanted to do both. My first company 85-87 not only built a new kind of spreadsheet program but also published it ourselves. I led the company, did all the press interviews, managed the investors, did all the usual business stuff and also was one of the three programmers and the UI designer. After we shipped the product in early 87 I also wound up in the hospital. Trying to be both leader and programmer was simply too much.

So at that point in 1994 I could have gone either into technical management or continued as a programmer. I chose programmer because it was easier. Today I now realize how wrong I was despite all the great stuff I’ve been able to work on and ship over the past 20 years. Going towards the CTO/CIO/VP Engineering route, which was fairly new back then, would have been a much better plan.

I was in the Bay area for a year around 1995 and worked at Apple for the last half. Apple looked to be falling apart and I left to return to Texas as I didn’t want to see my favorite company die around me. Big mistake.

Not only did Apple begin a huge turnaround a year later when Steve came back, but the whole Dotcom explosion happened. Being both an experienced programmer and leader who understood what it took to deliver (we did 9 major releases of the apps during my time, all of which I built the master floppies for, with no need for hot fixes which were hard to do then anyway) I can only imagine how in demand I could have been. Once you get to the level of one of those titles you can keep moving forward and up.

My sister started as a programmer 30 years ago but jumped into management within the first year and has been a VP at a big company for the past 15 or so years. The huge parent of the travel company I worked for a couple years ago had a CEO who started 15 years earlier as a programmer. Of course these types of jobs can be hard and unpleasant but for that the renumeration is way greater. My sister has 10X the assets I have.

Over the years I’ve seen how little ability you have as a programmer, no matter how good you are, at making a difference or changing things that are broken. I simply didn’t realize how little room you have to advance as just a programmer (or even architect or the like); the power to change exists at a level not available to you as a mere delivery device. Add to that the financial benefits, the higher likelihood of substantial IPO participation, and all the other things you gain access to, and being a programmer means you have to be happy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build cool things.

Over the years the worst places I’ve worked or helped as a consultant for those 5 or so years I did that were almost always due to inept, incompetent or downright idiotic technology management. There isn’t enough room in this blog to list them all.

Take the VP of engineering for a bank who remarked that he didn’t need to understand technology as he managed people, yet still made technology decisions. The CIO at the same place never believed anything his employees told him but believed everything vendors told him. Of course we knew he was taking kickbacks as we kept buying things we had no use for and he kept writing articles for them relating how wonderful their products were for us. Yet we used almost none of it. Some time after I left he was fired and perp-walked out of the company yet immediately got another similar CIO position.

The worst job I ever had started out as what I thought would be awesome. A post-startup had a successful niche in their industry; both they and their arch-rivals (different niche) both wanted to launch into a broader public market and the market was heating up. I was hired as a second programmer. The other programmer and manager had been hired to build a new broader online store as the existing one was too inflexible and slow for a big market. The company had zero technical leadership otherwise, the CEO and the other two founders had no technical experience or knowledge. The programmer constantly talked about how wonderful his backend code was and the manager supported him. I built a front end piece, put up demos, checked in my source every day. When I thought it a good time to integrate I discovered the other programmer after 10 months had checked in—nothing. When I pointed this out the manager said “he never checks in anything until it’s perfect”. Yet no one called this out as stupid other than me. I spent the next two months trying desperately to get the 3 founders to bring in people who could actually deliver (I knew several people) but they were afraid to make any changes and admit they had screwed up in hiring these two guys. Eventually I gave up and left.

A year later after still getting nothing from this guy they fired both of them. They tried to hire some consulting firm but got nothing from them either. By this time it was too late. The rivals? They became a billion dollar public company and I see their commercials on TV sometimes. I always want to throw a shoe at the TV when I see them. We had everything but a damn store and in reality actual technology leadership. If I had been such a person instead of a programmer I would have had the track record and clout to make it happen. But all I was was a programmer.

I could go on and on but the key is that you can’t make changes in how people do things in a technical sense unless you have the ability, the authority and the opportunity. Once you make that call and assuming you find the right places to grow, the sky is really the limit.

When I was on TV (Computer Chronicles) in early 1987 showing our product Trapeze the other presenter was Mike Slade who was product manager of Excel. At the time young me thought him some random marketing weenie (young people can be pretty stupid). Yet he started all these companies later including ESPN, worked for Apple in various leadership roles, was a good friend of Steve Jobs and started his own VC firm.

And today I am still just a programmer. Who’s the weenie now? I doubt I will ever be able to really retire. Thankfully I am still good at delivery (I was recruited into my present job by a former manager who needed what he knew I can do) but still all I will be until I croak is what I am now.

Being a programmer for nearly 35 years and still being able to get things done and ship is still fun and I’ve been able to work on amazing things over the years. But I can still feel the regret of not seeking the challenge of just leadership. In some ways programming was the easy choice. Given how close I got to the whole Dotcom timeframe, or even the return of Steve to Apple, and still had recent leadership experience, I could have been almost anything.

So yes I regret not taking that choice and seeing where it would have led me, yet I would have missed all the fun of writing code and the soul-draining jobs that often come with it where you can’t really fix anything.

I came to a fork in the road and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Perhaps now I realize why.


[http://thecodist.com/article/my-biggest-regret-as-a-programmer]


大概20年前我正處在人來人往的十字路口。由於 Deltagraph 專案開發了5年之後中止,我的第二家公司快要做不下去了。那時候我已經有了13年的工程師經驗,同時也有大概9年經營公司的經歷(同時)。

我不想再這樣勉力兼顧兩者了。我的第一家公司85-87不僅開發了一種新型的電子表格程式而且還自己負責發行。公司由我來領導,從媒體採訪到投資者管理等一切日常商業事務都由我來打理,而且我還是其中的3名工程師之一,同時還兼任UI設計師。1987年初,在產品推出後我就累到住院了。又當負責人又做工程師實在是太累了。

於是到了1994年,我眼前有兩條路可以走,要不就做技術管理,要不就繼續當工程師。我選擇了當工程師,因為這項工作更簡單。到了今天我終於意識到這個決定是多麼的糟糕,儘管過去20年我做了很多很棒的東西。選擇往對我來說相對新鮮的 CTO/CIO/工程副總路線卻是一個更好的計劃。

1995年左右我曾在灣區住過1年,有半年時間是待在蘋果。蘋果當時看起來就要分崩離析,所以我又回到了德州,因為不想眼睜睜看著自己喜歡的公司倒掉。這是個天大的錯誤。

1年後,蘋果不僅因為Steve Jobs的回歸而出現巨大逆轉,而且還出現了.com 的集體大爆發。同時身為有經驗的工程師和主管的我(我們總共發布了9 個應用程式,我做的那些app從來都不用做過熱修復,這在當時是很難做到的)明白,自己本來可以多受歡迎。一旦你擁有了那樣的頭銜,再往前走就很容易了。

30年前我妹妹也是從工程師開始的,但是第1年她就轉到了管理崗位,過去15年她一直都擔任一家大公司的VP。幾年前我工作的一家旅遊公司的母公司也有一位CEO是15年前從工程師轉過來的。當然,這些類型的工作是有難度且不愉快的,但是收入也要高得多。我妹的資產是我的10倍。

這些年我目睹了身為工程師擁有的能力是多麼地薄弱,不管你寫程式、創造不同或者修復東西表現得有多出色。我當時完全沒有意識到身為工程師(或者架構師之流)你的進步空間有多狹窄。你就是一個螺絲釘,根本沒有那種改變現狀的能力。除了少了財務方面的好處以外,更高份額的IPO參股的可能也更低,能接觸到的東西更少,作為工程師你必須對有機會開發很酷的東西感到滿意。

這5年來我作為顧問工作過或幫助過的最糟糕的地方,幾乎都是因為徹底無能白痴的技術管理。這種無能多到罄竹難書,本文難以一一贅述。

在銀行當工程副總裁意味著他不需要理解技術,因為他管理的是人,但技術決策還是由他來決定。同樣地方的CIO從來不相信自己員工告訴他的任何東西,但是卻相信供應商告訴他的一切。當然我們知道他在拿回扣,因為我們不斷買自己不用的東西,而他卻不斷替供應商寫文章,稱讚對方的產品對我們如何的有用。可是我們幾乎都不用。我離開一段時間之後他終於被炒魷魚了,但是馬上又能在別處找到類似的CIO職位。

我做過最糟糕的工作一度是我認為非常棒的。一家後新創企業(post-startup )在所做的行業有一個成功的利基業務,包括他們和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做另一個利基業務)都想上市,然後市場開始熱了起來。我被延攬過去成為他們的第二名工程師。另一位工程師和經理則負責開發一個新的線上商店,因為原來的那個太不靈活,跑得太慢了,不適合大市場的需要。

而這家公司的技術領導力是空白,CEO和另兩位創辦人都沒有技術經驗或知識。那位工程師不斷地吹噓自己的後端程式碼是如何地出色,經理也支持他。而我則開發前端,做演示,每天都檢查自己的程式碼。等到我認為是進行集成的好時機時我才發現另一位工程師整整 10 個月都沒有檢查過任何東西。我向經理指出這一點時經理卻說「他在東西完美之前,從不做檢查。」除了我以外沒人認為這是愚蠢的話。接下來的2個月我絕望地想讓那3位創辦人聘請真正能做事的人進來(我認識幾個),但他們儘管承認請錯了人,卻害怕做出任何改變。最後我放棄了,離開了那家公司。

1年後那家公司還是什麼都沒做出來,最後他們把那兩人都炒了。他們試過僱用一些諮詢機構但仍然一無所獲。到那時一切都已經太晚了。競爭對手已經變成了一家1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我還在電視上見過他們的廣告。每每看到他們的廣告我就想脫掉自己的鞋扔過去砸電視。我們什麼都有但就是沒有一個該死的線上商店和實際的技術領導力。如果我擔當的是管理的任務而不只是工程師的話(我本來該有這種履歷的),我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我卻只是一名工程師。

我還可以繼續做事,但關鍵是你沒法從技術角度改變別人的做事方式,除非你有那種機會和權力。一旦你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並且找到了合適的地方去發展,講真的,只有天空才是極限。

1987年初,我上電視《Computer Chronicles》展示我們的產品 Trapeze 時,另一個演示者是 Mike Slade,當時他是 Excel 的產品經理。那時候年輕的我認為他只是一個做推銷的無名小卒(誰沒年少輕狂過對吧)。但是後來他創辦了 ESPN(美國24小時專播體育節目的有線電視聯播網),加入過蘋果擔任各種領導角色,他還是Steve Jobs的好友,並且還創立了自己的 VC 機構。

但到現在我還只是一個工程師。現在誰是無名小卒?我都懷疑自己能不能退休了。謝天謝地現在我還能做東西(一位前經理雇用我去做他知道我能做的事情),但是我也就只能是這個樣子了。

作為一個有將近35年經驗的工程師,值得欣慰的是我現在還能繼續寫程式,還能找到樂趣,這些年還能做一些令人驚豔的東西。但我還是對沒有接下領導職的挑戰感到後悔。從某種程度來說變成是容易的選擇。我曾經離網路時代尖端那麼地近,甚至還有機會回到Steve Jobs身邊,並且當時也曾有過領導經驗,我本來可以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

所以是的,我後悔沒有做出那個選擇,後悔沒有看到它本該可以引領我去到哪裡,然而若是我當初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也可能失去寫程式的樂趣,在讓人精神枯竭的工作中,失去完成修復的成就感。

當時我站在岔路口時選了一條人少的路走。現在我知道是為什麼了。


[http://www.bnext.com.tw/ext_rss/view/id/1520530]

Thursday, April 7, 2016

香港沒落,是因為沒有人有做「好大老」的能力

梁家輝:港產片沒落是我們一手造成


經常說「香港電影已死」,究竟是否真的已死?因為本土市場無人睇?是題材已經追不上時代?還是現今影壇已經出唔到「明星」令觀眾冇意欲入場?

今屆「金像獎」雖然曲終人散,不過因為電影《十年》掀起無數風波,但頒「最佳電影」給《十年》,卻有不少人指為過往沉悶的「金像獎」扳回些「骨氣」及「可看性」,因為年年上台的,來來去去都是那班人,沒有話題性泛不起丁點漣漪,其實圈內都有唔少人察覺到此問題。

今年提名金像影帝的梁家輝,因著新片《智取威虎山》接受內地《網易》訪問,談到了「香港電影已死」的問題,他坦言這個問題,是他們那一代人造成,原因是他們那一代人當年只顧拍戲賺錢,從沒想過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問題。

梁家輝說:「香港電影黃金十年,我在那個時候拍戲最多,而且得到的經驗也最多,但是我經常有一個遺憾就是,香港電影的沒落,其實是我們一手造成的。我們在那個時候只顧著拍戲,沒有想其他的,但是大環境也是這樣子,沒有訓練第二梯隊,不管是導演、攝影師、燈光師、演員,或者是群眾演員,一個場務工,我們都沒有好好的訓練第二梯隊,所以以至後來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演員,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導演。當這些導演都北上拍合拍片以後,香港就變成真空了,要找新的演員沒有,要找有票房保證的演員沒有,要找女演員更加沒有。 要找好導演,沒有,新的導演不成氣候,因為經驗不足。」

同時,梁家輝亦覺得,一些新導演空有理論,沒有實踐機會,又看不起拍一些所謂的「胡鬧電影」,惡性循環:「他們學不到技術,只空有一套理論、空想,很多電影學院出來的導演系的人,一出來就覺得自己是法國名導,他們要求的鏡頭是這樣子這樣子,你連拍電影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是不能怪他,因為那個時候他們沒有受過實戰的經驗。從理論上學到一套,但出來以後面對這個整個大環境是另外一套,他們看不起那些胡鬧電影,他們不願意拍那些電影,但是你要拍藝術片,你要拍文藝片嗎?你又只是皮毛。但是不能怪他們,因為真的沒有提供他們一個鍛煉的機會,提供一個讓他清楚什麼叫電影的一個機會。有些新導演甚至連電影語言都不知道。其實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叫電影語言?不是一個好本子,一些好對白,或者一些好演員就能拍出一個好電影來。什麼叫鏡頭感?一個演員對著一個鏡頭在做表演的時候,你要知道清楚,導演給你一個多大的鏡頭,你不是每一個鏡頭都是做同樣的表演,一個很寬的鏡頭跟一個特寫,你的表演是兩回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ews/realtime/20160406/54956335]

==========


香港各行各業的勞動市場都係咁,除了金融或其相關類(無咁差)。香港的一切是被利益輸送和黑金配合貪婪的人腐化。其實香港經濟的角色沒有改變過,港英時期也同樣面對同樣問題,但問題根源在於管治者和權貴的傾向,傾向過於政治、過於依賴中資、過於賺快錢、過於揣摩上意……很多的「過於」,結論是過於沒領導能力和社會責任。

很多管理層只懂玩弄權術和語言偽術,其實只是一般稍為有心計的酒樓大家姐都懂的把戲,差別在於知識和資源而已,其原理、手法和企圖差不多。只懂玩這種把戲的人,其實相當幼稚。在我眼中,他們只是穿著西裝、位置不同、多點知識或技能的酒樓大家姐而已。有管理級的頭銜和MBA的學歷,但只有酒樓大家姐級數的管治能力或貢獻,不外如是!High Cost Input、Very Low Value Output是「飯桶」級別

「崩牙駒」小時候,砍人一隻手有20元,他大佬收2000元。醒少少嘅都揀做大佬,而路只有4條有機會令自己未來變得更好:
1. 跟自己大佬議價
2. 不幹
3. 退出社團,另謀高袖
4. 砍掉自己大佬

最笨是只為20元砍別人的大佬。港豬不明白抗爭是一種真正江湖和政治的議價技巧。我(有限協助)和本土派一直做的是跟港共政權和中央討個更好的社會福祉,第1項已(尤其是「飯民」)做過很多次、並且無效,現在只有選擇第4項(砍掉現在的港共權貴)。當然,要人做事也需要錢。立法會每項政策都涉及以億計的民生利益,現在的抗爭,跟那2000元砍手比起不算什麼。而狙擊本土派及其支持者的人就只有「只為20元砍別人的大佬」的級數。你的智力如何,你做的事也必如何。長大啦憨鳩仔(港豬)!

(不是跟梁家輝說)

Monday, April 4, 2016

2011年用經濟理論技術性改變WIFI(產品)定義,並建議推行「免費WIFI」

搭載6枚Google衞星的火箭於美國西部時間上周日已升空,預計今年內亦將陸續有逾60枚Google衞星升空,Google將初步實現全球覆蓋免費Wifi無線網絡,這也意味着中國當局的網絡防火牆會被推倒。

據美國傳媒報道,Google將通過即將升空的衞星向全球提供無盲區、無死角的免費無線網絡服務,聲稱任何人不管身處高山、大漠、極地還是海洋,只要有一部不過幾十美元的中繼轉發器便可以上網。

報道指出,一旦服務開通,中國政府意在隔開國內與世界互聯網聯繫、花費巨資建造的網絡防火牆將被推倒。Google在六年前因遭受中國黑客攻擊和拒絕中國當局網絡審查而退出中國市場,其隨後也被阻擋在中國網絡防火牆外。

[http://hk.on.cc/cn/bkn/cnt/news/20160404/bkncn-20160404083809342-0404_05011_001.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nicipal_wireless_network]

3月25日,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澳门最大综合电信运营商——澳门电讯有限公司(下称澳门电讯)22日表示,公司将推出“全城免费WiFi”服务,帮助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澳门电讯行政总裁潘福禧表示,澳门电讯将在2016年内将WiFi热点增加到2400个,让市民和游客享受更便捷高速的互联网服务,帮助澳门成为智能型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潘福禧表示,2015年公司营业额达51.8亿澳门元,税后盈利超过11.5亿元,较前一年增长4%。公司当年网络设施和服务投入达6.93亿元,较2014年增长33%,创历年投资额之最。

据透露,澳门电讯已实现光纤全澳覆盖,300Mbps的4G+网络和10G光纤宽带也已准备就绪,并计划上线电商平台“澳门好帮手”,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网络商机。

澳门电讯成立于1981年,是由英国大东电报局与葡萄牙电讯集团、中信国际电讯集团以及澳门邮政局合作组成的合资公司。2013年6月,中信国际电讯集团完成了对英国大东电报局及葡萄牙电讯集团所持有79%的股权收购,成为拥有澳门电讯99%股权的股东,澳门邮政局持有1%的股份不变。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586822.html]
[http://www.wifi.gov.mo]

==========



當時我有把這文理論電郵到香港經濟日報,但一直無回響,被人當係垃圾。

(我的)原文:

<<Evolution of economic good: how does the WIFI service transform from an economic good into a public good>>

Turning WIFI service from economic good into public good. The service can be free for the non-commercial sector (the general people or the application end users) or be charged at low price. At the same time, SSL service can be a part of WIFI service package for sale.

Firstly, how to regard a good as economic good for public? In my opinion, a good being continue necessary to almost people and the price is under control, like water supply and electricity supply.

A economic good for public serves large scale of different units.

Secondly, make assumption that WIFI being free or being fixed at very low price, which under control like water supply. There are many technology products, including the existings and the potentials, depending on this service. If the cost of this service is free for the non-commercial sector or be fixed at low price, that probably brings uncountable returns of the dependent products, e.g. mobile applications or devices, because more users can be free to use / try the dependent products without concerning the WIFI cost calculated with used load. In case, also the fact, WIFI servic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nfrastructure supporting mobile services used by different people or units.

Thus, it serves large scale of different units and meets the principle of economic good for public. In view of marketing, that will increase the WIFI coverage.

Compare with the public radio or the public TV, they are classic public good that it is hard to calculate returns (with a fixed cost) and hard to charge on who use the service. In case of WIFI, the logging ID can be verified and the consumption rate (the cost of loading) can be captured. Thus, WIFI service is economic good today due to the critical cost are can be captured, and be regarded as variable when being captured.

However, each service machine is ready for peak loading, that means the peak cost can be counted and be constant in the A/C book. But the returns of the service of machine,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are still variable (uncountable). In this case, WIFI service is public good that the critical cost can be fixed, the returns is variable and the availability can be maintained when the machines are covered enough to clear the market (i.e. the resource is limited but enough to clear the market in long term, like IPv6, some terms of water and some terms of gas etc.)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public good / service directly focus on the cost and the returns between supplier and consumer but I think that can also put an eye on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s of the suppliers and the related producer or dependencies.

In conclusion, there are conditions leading WIFI service to transform into public good that it can be free or low fixed price for public since WIFI service is possible to stimulate uncountable returns or growth of the dependent products.


[其實Google那計劃威脅著全球國家國安,拆中國防火牆並非google的全盤]

《十年》奪最佳電影,爾冬陞認情緒主導

【on.cc東網專訊】 電影《十年》獲今屆金像獎最佳電影殊榮,不過事後有人質疑該片是否真的值得奪最佳電影,對此,金像獎主席爾冬陞,受訪時直認有感是次投票結果乃情緒主導:「(《十年》入圍好多爭議喎)金像獎內部就冇爭議,成個節目都有刻意去令到多啲唔知道金像獎機制嘅年青觀眾去認識,亦都趁住金像獎三十五年,去話畀大家知呢個機制,明年會增加投票人去到1200人,就算有爭議嘅電影入到圍,都會由得佢。」

問到金像獎編劇寫稿時,是否要避忌寫《十年》兩個字,爾冬陞笑謂:「唔係,係講笑,係幽默感,但係依家成個創作都係配合個社會氣氛,點解會有呢部電影呢?總之電影你有你嘅立場,就好似宗教一樣,但係我唔主張宗教同政治撈埋嚟搞,我亦都知道嚟緊呢一年,有好多呢類型電影拍緊。今次《十年》上到台可能都係唔達標,但係評審係欣賞佢嘅大膽,或者係一種鼓勵。(咁都頒畀佢係咪鬥氣?)其實今次唔係第一次,但係邊套我唔講嘞,否則會有人認為我係唔認同嗰部電影嘅,但係我哋創作人係好感性嘅,好容易畀人影響到個情緒,我認為個機制冇問題,但係係人嘅問題,今次佢哋用咗情緒嚟投票,但係必須專業化。」之後他說,如果情況持續,金像獎會給人不專業感覺。

「有啲人(為咗投票率)未睇過部入圍電影都會投,呢啲唔係情緒係咩呢?作為一個做會長嘅功能,就係要去改進。(怕唔怕影響到明年金像獎?)唔會,唔好咁悲觀,我非常肯定以前呢啲電影唔可以上,因為有條條例話唔能夠影響鄰地嘅關係,依家邊個夠膽咁講。」

爾冬陞又指他個人反對宗教或政治介入電影:「呢啲係理想,但其實歷史不斷有咁嘅事發生。咁耐以嚟最有爭議性都係許鞍華嘅《千言萬言》,但我都希望金像獎唔好變質。希望嚟緊開會,我會呼籲大家理性啲。其實《十年》團隊上台拎獎時,都自認專業度不足,咁樣都攞到,唔係情緒係乜,所以要客觀啲。」更謂若金像獎太政治化,他情願劈炮:「我會辭職,我拍戲就得㗎喇。」

[http://hk.on.cc/hk/bkn/cnt/entertainment/20160404/bkn-20160404012956556-0404_00862_001.html]

==========

讓《十年》得獎的娛樂圈大享是,過份「傾中」了十多年、親手消滅香港電影的人,是趁著中央放軟才裝愛香港的人。看著《十年》回想過去十幾年,你有感嘆、無奈、共嗚,不是因為香港電影未死或香港人取得(階段性)勝利(然後又俾d掌聲自己),而是香港電影死得八八九九,情況如看著先人的舊照片。港、台的「水源」都是來自中國,而對娛樂大享和電影人才具壓倒性的誘因,如果中國市場或中央一天不接受重香港特色的編劇,香港電影都難以生存。假如你典型香港仔,在中國可以賺1億,在香港+台灣頂盡賺1千萬,你會點揀?唉……香港人咪咁天真啦!

電影方面,其實中國一直沒有下令或有潛規則消滅香港,只是香港娛樂大享和人才向「深水區」流、離地而已,正正是金錢掛帥、金融才子的原則和價值觀。如打進荷里活的華人才,歐美要什麼特色,他們就給什麼特色,但為什麼中國人和香港人都不駡老外消滅中華民族呢?

那些大享賺得滿肚肥腸(如王晶之流,賺著中國錢,駡香港本土人士。既可扮親中,又可挑起中港矛盾。這種人,絕對是雙頭25仔)卻毫無半點回饋、奉起香港本地新火苗,猶如不寄錢回家養育孩子的父母,猶如拋棄你、跟有錢人跑的伴侶。香港電影之死,非中國的錯,是自己人放棄自己的家園、上一代無責任心而已。同香港人講原則、精神、愛?食屎啦!講吓都得嘅~ But no money no action囉~ Are you still Hello Kitty or Mickey Mouse?

其實中、港社會很多問題的根源是「水流」(資金外逃)和「水質」問題,香港正正是中國資金外逃的中間人!從香港娛樂事業可以反映到其他行業的真實面。習近平的反貪腐之嚴厲,配合著對港放軟,正正解決中、港「水利系統」問題,救國救港之餘,也是為轉型升級打好根基。中共中央從王立軍事件就開始部署反貪腐,香港中策組、政府、廉署、紀律部隊到習近平放軟之前仲係憨99!淨係識耍鬼計逼供、直接攞答案!我知道到嘅野一定少過你地,點解我睇到嘅野你地睇唔到?你班飯桶,具國家級情報網都係廢!屠龍刀都當菜刀用!如果靠你地打仗或做國家參謀,不如直接投降算了!好人當賊辦!天才當精神病人!浪費社會資源之餘又浪費本座青春!同我講水至清則無魚?你地識條撚咩!現在還不明白中、港適度分隔的重要嗎?照吓塊鏡誰是Hello Kitty!

乜撚野都要阿叔教!又要無收入(遲遲不能植髮,恢復才貌雙全的原型!阻阿叔施展“食神奥義.萬有引力”!)又被中、港狙擊(+臺灣避忌)!21世紀最吃力不討好的就是做(兩岸三地的)義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