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Thursday, April 7, 2016

香港沒落,是因為沒有人有做「好大老」的能力

梁家輝:港產片沒落是我們一手造成


經常說「香港電影已死」,究竟是否真的已死?因為本土市場無人睇?是題材已經追不上時代?還是現今影壇已經出唔到「明星」令觀眾冇意欲入場?

今屆「金像獎」雖然曲終人散,不過因為電影《十年》掀起無數風波,但頒「最佳電影」給《十年》,卻有不少人指為過往沉悶的「金像獎」扳回些「骨氣」及「可看性」,因為年年上台的,來來去去都是那班人,沒有話題性泛不起丁點漣漪,其實圈內都有唔少人察覺到此問題。

今年提名金像影帝的梁家輝,因著新片《智取威虎山》接受內地《網易》訪問,談到了「香港電影已死」的問題,他坦言這個問題,是他們那一代人造成,原因是他們那一代人當年只顧拍戲賺錢,從沒想過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問題。

梁家輝說:「香港電影黃金十年,我在那個時候拍戲最多,而且得到的經驗也最多,但是我經常有一個遺憾就是,香港電影的沒落,其實是我們一手造成的。我們在那個時候只顧著拍戲,沒有想其他的,但是大環境也是這樣子,沒有訓練第二梯隊,不管是導演、攝影師、燈光師、演員,或者是群眾演員,一個場務工,我們都沒有好好的訓練第二梯隊,所以以至後來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演員,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導演。當這些導演都北上拍合拍片以後,香港就變成真空了,要找新的演員沒有,要找有票房保證的演員沒有,要找女演員更加沒有。 要找好導演,沒有,新的導演不成氣候,因為經驗不足。」

同時,梁家輝亦覺得,一些新導演空有理論,沒有實踐機會,又看不起拍一些所謂的「胡鬧電影」,惡性循環:「他們學不到技術,只空有一套理論、空想,很多電影學院出來的導演系的人,一出來就覺得自己是法國名導,他們要求的鏡頭是這樣子這樣子,你連拍電影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是不能怪他,因為那個時候他們沒有受過實戰的經驗。從理論上學到一套,但出來以後面對這個整個大環境是另外一套,他們看不起那些胡鬧電影,他們不願意拍那些電影,但是你要拍藝術片,你要拍文藝片嗎?你又只是皮毛。但是不能怪他們,因為真的沒有提供他們一個鍛煉的機會,提供一個讓他清楚什麼叫電影的一個機會。有些新導演甚至連電影語言都不知道。其實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叫電影語言?不是一個好本子,一些好對白,或者一些好演員就能拍出一個好電影來。什麼叫鏡頭感?一個演員對著一個鏡頭在做表演的時候,你要知道清楚,導演給你一個多大的鏡頭,你不是每一個鏡頭都是做同樣的表演,一個很寬的鏡頭跟一個特寫,你的表演是兩回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ews/realtime/20160406/54956335]

==========


香港各行各業的勞動市場都係咁,除了金融或其相關類(無咁差)。香港的一切是被利益輸送和黑金配合貪婪的人腐化。其實香港經濟的角色沒有改變過,港英時期也同樣面對同樣問題,但問題根源在於管治者和權貴的傾向,傾向過於政治、過於依賴中資、過於賺快錢、過於揣摩上意……很多的「過於」,結論是過於沒領導能力和社會責任。

很多管理層只懂玩弄權術和語言偽術,其實只是一般稍為有心計的酒樓大家姐都懂的把戲,差別在於知識和資源而已,其原理、手法和企圖差不多。只懂玩這種把戲的人,其實相當幼稚。在我眼中,他們只是穿著西裝、位置不同、多點知識或技能的酒樓大家姐而已。有管理級的頭銜和MBA的學歷,但只有酒樓大家姐級數的管治能力或貢獻,不外如是!High Cost Input、Very Low Value Output是「飯桶」級別

「崩牙駒」小時候,砍人一隻手有20元,他大佬收2000元。醒少少嘅都揀做大佬,而路只有4條有機會令自己未來變得更好:
1. 跟自己大佬議價
2. 不幹
3. 退出社團,另謀高袖
4. 砍掉自己大佬

最笨是只為20元砍別人的大佬。港豬不明白抗爭是一種真正江湖和政治的議價技巧。我(有限協助)和本土派一直做的是跟港共政權和中央討個更好的社會福祉,第1項已(尤其是「飯民」)做過很多次、並且無效,現在只有選擇第4項(砍掉現在的港共權貴)。當然,要人做事也需要錢。立法會每項政策都涉及以億計的民生利益,現在的抗爭,跟那2000元砍手比起不算什麼。而狙擊本土派及其支持者的人就只有「只為20元砍別人的大佬」的級數。你的智力如何,你做的事也必如何。長大啦憨鳩仔(港豬)!

(不是跟梁家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