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太古城駭人槍擊案中,女疑兇涉以手槍連轟四名長輩,絕不手軟,原來她是本港少數的私人女保鏢,在網頁中有展示其持槍射搫及踢腿弄刀的照片,又在網上貼出與家族爭產的一段恩怨情仇因由,而早前更在購物網站留下「血的殺戮預告」,點名控訴多名親人害死她的母親,更以鮮紅血迹作為背景,令人不寒而慄。
女保鏢網上控訴親人害死母親,埋下殺人伏線。姓詹女疑兇的母親有八弟妹,其母數年前病逝,有人懷疑外婆家族成員故意拖延分配家產,加上不滿院方治療其母的方法,早於一五年一月在網上披露亡母的醫療報告,稱母親遭毒殺,聲又以紅筆寫上「殺人犯」大字。
詹女與被指害死其母的親人關係日差,去年二月,她與四舅父WhatsApp對話時,曾為外婆一幢位於鰂魚涌南豐新邨物業的賣樓問題爭執,當時單位估價六百三十萬元,較一五年的市價低約一百五十八萬元,有人揚言「即係你今日,如果接受不按市場的價錢,即是接受低一點,日後不要向我追討。」
詹女又在網上爆出有遺產執行人更改了當事人(外婆)的遺囑,向政府虛假申報物業估值,拖延至其一名受益人(詹女母親)過身,才執行遺囑責任。
事發前,她在一個以網店形式設計、但以嚇人鮮紅血迹作背景的網頁出售「貨品」,但展示「貨品」僅得一項,貨品名稱列出五個人名,當中三人與今次傷者名稱相同,定價是四萬四千四百四十四港元,諧音不難令人聯想到「死」及早已作出「殺戮預告」。有人更在網上怒斥四名親人貪婪:「以她(詹女母親)的健康,作為你們(親人)自求心安貪婪欺侮的藉口。」又指:「如果不是手足兄弟,你們沒有機會,以親情侵吞凌架(駕)霸占(佔)安排姐姐的平等合法『法律權益』!」文字中充滿仇恨怨氣。
姓詹女疑兇是本港一家保鏢公司的負責人之一,亦是本港少數私人女保鏢,去年她曾接受傳媒訪問,透露曾經習武,並在外國受過軍訓,保護過富豪政要。
據悉,詹女今年初往國際保鏢協會位於菲律賓的中心,與一批男保鏢接受嚴格訓練,她特別拍攝多張照片及多段短片,當中包括手持長槍及雙手持曲尺作開槍狀的照片,頗為熟練;她又拍攝雙手舞弄匕首及踢腿的照片,展現真功夫,照片上載於facebook一個以Bodyguard01為名的網頁中,可見她眼神凌厲。
[http://sina.com.hk/news/article/20180627/0/1/4/疑兇習武曾受軍訓-網留-血的殺戮預告-8974504.html]
==========#
做得到富豪和政要的保鏢,一定不可以有一絲謀財和奪權之心。我曾經也做過某老闆的「助手」,也看過他百萬美元的銀行帳戶,即使我極度懷疑是詐騙集團的要員,但我並沒有出賣他或「穿他櫃底」;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沒有欠我,而我的位置也是他的員工而不是執法者,這是道德倫理或專業操守,是原則問題;我走,是(發現和深信後)不想同流合污、不想賺「污糟」錢,也是原則問題。
對於開國第一代的「紅軍」來說,其實上面那些原則不算什麼,那時的「紅軍」就算偷或者沒有得到允許拿平民的一個地瓜,一旦被揭發,都會被槍斃的!是很徹底的「有黨性沒人性」!為啥? 因為極度窮又戰亂,如果軍人有一點貪婪之心,很容易引起內部分裂、權鬥、被敵人收賣或人民起義倒戈。當年的「紅軍」是不會像(尤其是今天的)大部份中國人那樣老是想佔別人的便宜;我爸也是因為被那麼嚴的教育過,我小時候爸爸不允許我問人(尤其是長輩)討紅包,他覺得這樣沒教養、很丟臉;所以沒有人可以買得起開國軍閥的榮譽和尊嚴,我祖父母都是軍閥,血統純正,更不可能!
中國人謀財爭產的套路都差不多。這都發生在祖母患上老人癡呆和我爸死後。用以上的疑犯重點內容比較一下我的情況:
1.) 「懷疑外婆家族成員故意拖延分配家產」:
極度懷疑二、三叔以信任/尊重長輩和難辦之名,故意拖延分配我父系這邊的家產,跟後輩爭產,受影響的是我和最小的堂弟。
2)「加上不滿院方治療其母的方法,早於一五年一月在網上披露亡母的醫療報告,稱母親遭毒殺」:
我不滿二叔,在用祖母的存款花同樣的成本之下,硬安排祖母在很偏僻落後的農村,把祖母藏在死都難找到的地方,拒絕安排到設施齊全的市中心老人院。我爸死後,二叔最頻探訪和打理祖母一切事務,貌似很孝順,但我懷疑他的安排是佈下祖將來容易病死或來不及送院治療的謀殺局。
3) 同輩爭產。我姑姑某物業是奶奶早就指定給她的。已向我姑姑兒子確認二、三叔企圖爭遷拆賠償。我在微信家族群組批評二、叔:「姑姑畢竟是祖母的骨肉,她從小到大都有幫祖母做事、又照顧很久,不可能一點都不給她;而且那房子又不是祖家的遺產。你們好歹都是開國後代,這是正統共產黨應有的行為嗎?」結果他們全家集體杯葛我、退組!一堆貪腐又違天理倫常的垃圾!
我不知道媽還聽誰(懷疑是二嬸,所以叫媽別跟她來往)教唆,反過指責我不大量、叫我做人不要太計較。月入幾千的「窮鬼」還反過來教人大量(
放棄百萬財產。如果叔叔們是懂大局及合作的話,光是其中一邊所得,過十年就很可能逹千萬了。無奈,很多中國人就是不懂「以和為貴」、合作又自私又急功近利,只會拖後腿。其實我明知道「炒房」對我有好處,但都反對。我跟那些貪婪的人/財閥不一樣,我是「先國後財」的;而且我擁有的已很夠了
)? 那妳為什麽不大量點別抱怨我爸欠妳錢? 今天我幫妳爭回爸欠妳的,是妳不要!多年來媽老是在我背後跟大陸親戚和香港同鄉亂說我這樣那樣,操你媽!什麽都是妳講的!沒好事!自己只有我這個兒子,別人不分裂我們,下一步又怎樣謀妳的財? 而且二嬸的嘴巴對妳再怎樣好,二叔爭到的是留給自己兒子,二嬸有必要煩惱嗎? 會給妳嗎? 沒頭沒腦!拖後腿的豬隊友!
立國或亡國終歸天意,立國者仍是「天之嬌子」,其位置也是上天給的。自古以來,「亡國」的主因都是已墮落的部份天之嬌子(下稱「墮落嬌子」)(不管是什麼位置的人)不安份守己、辜負上天所給的位置,被「天收」;如「文革批鬥」則是「墮落嬌子」所製造的人之禍亂,大倒腿、差點「亡國」。不管是誰,批鬥自己國家或種族的開國賢良的人等於在政治上的弒殺賢父淑母或兄弟相殘,都是逆天違倫,同樣會受到國破家亡或大災難之詛咒,天理循環!
現今的中國人只想發財和上位(憑老是想「謀財爭產」的機心就知道),不像古代或舊時代的中國人那樣「愛國」;正所謂國破家亡,背後是包含天理倫常。
......多年來太多故事情了。這個家不要也吧!我也不稀罕!離開還比較快樂。
==========#
【「中國製造2025」,6月5日開始已從官媒消失】
【工信部記者會絕口不提2025】
周二,在一場介紹智能產業博覽的記者會上,幾位來自科技部、中科院以及工程院等的官員,一致對「中國製造2025」絕口不提,即使記者提問有關2025的計劃,他們都沒有直接回應。
但它曾經是中國政府近年最引以為傲的計劃,總理李克強對上一次提及已在三月的總理記者會,而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年初出席達沃斯論壇前提及後,就無再提起,就連出席上月的兩院院士大會,習近平都隻字不提。
官媒情況都一樣,新華社今年首五個月提過「中國製造2025」超過140次,但本月幾乎無再提過,這幾個字甚至絕跡於各大官媒的頭版新聞。
這些事例間接引證了早幾日在網上流傳的一份北京「網管辦」指令,內容是要求媒體統一口徑,包括不要使用「中國製造2025」,以及不要粗俗攻擊美國總統特朗普。
【評論 : 中國製造2025是建立在技術盜竊基礎上】
歷史學者章立凡認為,中國是避免引起在這個問題上更多的敏感,因為中國竊取西方國家的高科技,不僅限於美國,整個西方世界,對中國的這類活動都非常警愓。他預計,美國對中興的出口禁令和對華為的調查,嚴重打擊了「中國製造2025」,認為計劃很難在限期前完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RSCPKbjC6s]
==========
等「中資」和「親中派」感受一下被全面制裁的滋味,這就是連開國後代都批鬥的報應!
雖然世界多苦難,但是苦難總是能被戰勝。對於害怕危險的人,這個世界上總是危險的。不要再悲哀地回首往昔,它已一去不復返;明智地改善現在,它屬於你;滿懷信心,勇往直前,迎接迷濛的未來。唯一的善是知識,而唯一的惡是無知。追求自身的利益,不是自私;只有忽視他人的利益,才是自私。思考才是才智的工作,幻想是才智的樂趣。讀經典書籍就如同和過去世界上傑出的人談話。「包容」的前提是「不能以施恩者或主子的身份自居」。
熱門文章
-
撮要:如今係香港脫共的黃金機會,只要十月一號前行動升級,奮勇向前,迫到中國出解放軍,國際就會以美國為首,制裁中國,直至其滅亡。田二少話北京為保國慶,十一之前會出解放軍,鎮壓香港示威遊行。特朗普總統講明take on China,警告習總勿在港重演六四;兩黨議員聲明企在港人一方反中...
-
利益申報:本人不屬任何政治組織成員。一切行為或言論均出自本人之信念和價值觀之驅動,沒有收取任何個體或組織的利益。 世界各地有不少像 Edward Snowden 的人,而我只是較早一點在香港「爆發」。2014年之前,我的所有網絡社交平台和日誌都是設為最私隱化/保密的。 工作時...
-
整合 明居正教授對中共控制香港的研究框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qI-7UBlrkc )和個人想法,而得出個人想法的(框架延伸)概念圖:
-
在他初認識女友時,是他另一個朋友早就認識的......這女孩出現後,發生了很多事,搞到他朋友跟他不和,現在他朋友不聽他電話。 我們三個男孩都知道這個女孩分別我們面前 說選擇性的話和偷偷挪用男孩手機發照片 ,(多種有關動機但不同事件構成的)企圖挑撥我們為她爭執。我和他朋友是最早...
-
我一共被香港海關捉到2次帶私煙 , 每次都是在我失業多時、最沒有錢的時候,而且我每次被捉時都是穿著最平凡時。我沒有一個朋友被捉過,偏偏就是最平凡的我被捉!擺明係「做我」! 海關還在審問期間,企圖以確認住址為理由,叫我提供在港親戚或朋友的聯絡方法!我回「沒有,只有我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