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日前撰文,論證新移民的貢獻。雖然眾所周知現在是因為「電梯已滿」,至少暫時不宜進人,遑論每天 150 人,這與貢獻無關;但我也發現該文的貢獻論非常誤導,遂以事實反駁,以正視聽。
該文指出「新移民來港定居後,其勞動人口參與率為 54.2%,與全港人口的 58.7% 相若。」,以論證新移民和本地人一樣勤奮。但以新移民的就業率與全港人口比較是極不恰當。全港人口不乏在香港已經貢獻大半輩子的人,現在步入退休之齡,他們當然會拖低了全港的就業率,但不代表他們在人生的其他歲月沒有為香港作出貢獻。
然而新移民則如社協所言,大多正值健壯之年,然則健壯者就業率也只有一半,那他們要到甚麼時候才作出貢獻呢?他們將造成不堪設想的社會負擔。你可以想像一個社會,長幼不工作,壯年者也僅有一半就業,結果大部分人都不事生產的情況嗎?隨著香港不斷引入新移民,我們正陸續變成這樣的社會。
我們仔細看看同樣由社協引用的《2016 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內地來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當中有關於新移民勞動參與率的數字(見圖 1)。根據 2016 人口普查,25-34 歲的新移民就業率只有 50.5%;35-44 歲的,亦只有 57.6%。相比之下本地人的數字分別是 85.0% 和 80.5%,那還已被新移民拉低了若干水平。他們身處壯年,就業尚且如此,請問一個社會是否可以容讓一半壯年人士賦閒在家?
新移民反過來製造勞動缺口,並加劇人口老化問題
而這個不就業的 25-44 歲年齡層,正是新移民的主力(見圖 2)。是的,新移民的年齡中位數為 33.9 歲,低於全港人口的 44.3 歲。有人認為這有助減輕人口老化的問題,可是其實反而令社會問題更為嚴重。人口老化之弊在於社會要供養的人比以前更多,但一半的新移民自壯年起便不就業,他們被社會供養的年月只會比長者更長!他們長年累月索取社會各種服務,挑戰社會的承載力之餘,卻未能為社會提供相應的服務以增加承載力。當然我得承認仍有一半新移民會在壯年就業,但試問有哪一個社會能容讓這樣低微的就業率而不衰,不被壓垮?
支持新移民者則立即反駁,說他們不就業是因為做家庭主婦。但問題是其他人一樣要做家務,誰不用做家務呢?我們今天的社會是否仍能容讓一半 25 至 44 歲人士只做家務?這亦需要大眾討論。但無論如何,政府和新移民團體就不能再信誓旦旦,說那能解決勞動缺口的問題。事實上他們是製造了更大的勞動缺口,因為我們需要更多勞動力去服務不就業的他們。
這也是今天的新移民與戰後逃難的新移民之重大分別。今天來港的人,不少給人的印象都是抱著嫁個老頭不用工作的心態,所以你難以指望他們會積極發奮。儘管根據《Economist》的報導,他們來港後都大失所望,發現居住環境極為擠迫,有受訪者直言自己的生活品質由「小康」降至「低端」,還掛念起大陸的日子,並認為即使有上網自由也不能彌補。
此外亦要留意有論者精警的「分子變分母」論述。新移民首七年被視作新移民,是分子,七年後則被統計數字僅視作全港市民,加大了分母,並藉以引述分子其實很少呢,只維持 35 萬人(5 萬人 × 7 年),僅佔 740 萬人的很小比例而已!未來我們說香港人口很老了,還超過 45 歲了,那時我們別忘了其實有「前新移民」所作的貢獻!只是隱沒了在分母之中。
壯年不就業的新移民,未能提供社會貢獻之餘,日後還要養老;而中年或老年才來香港的新移民,則是付出的時間短,養老的時間多。他們俱造成了日後車載斗量的醫療和供養負擔,老化問題更棘手,此乃香港前景黯淡的重要原因,香港真是神仙難救。然後政府還會說,你看我們現在人口老化了,引入更多新移民吧!如此不斷循環、不成比例、不辨東西地引入上百萬計新移民,正令香港不斷沉淪,人人都能感同身受,那是香港政府的一大敗筆。
誰來負擔製造新電梯的成本?
順道也回應社協的「電梯滿了,可以製造新電梯」的想法。其中一個問題在於成本。不論是引入更多外國醫生為新移民就醫,還是花一萬億建造明日大嶼來提供更多房屋,均涉及非常龐大的開支。如果這一切由新移民自費,那引入新移民並非壞事仍可討論,但事實上卻是要由香港人動用庫房的全副身家甚至借貸來墊支,給新移民享用。儘管新移民是前來家庭團聚,但團聚之餘是否還要強迫香港人資助呢?我想這是令香港人忿忿不平的地方,也與政府或有關團體認為新移民為香港帶來莫大裨益之說完全相反。
當然在成本以外,這也涉及時間性的問題。製造醫生和明日大嶼均需要極長時間,結果現下繼續增加新移民就只能令醫院、港鐵和房屋迫爆。如鄭立的鴻文〈維持單程證配額 正導致人道災難〉所言,我們一方面說基於人道理由去協助團聚者不在大灣區而在香港團聚,卻令全體香港人都承受越來越不人道的醫療、運輸和居住環境,甚至如公立醫院前線護士朱慧芳反問「係咪用香港人嘅生命去交換呢?係咪要用醫療品質去交換呢?」,那是犧牲更大的人道來滿足較小的人道,根本就與人道背馳,並證明了政府、左翼人士和有關團體的虛偽。
為何新移民的問題延續了二十個寒暑?正因為社會一直對問題缺乏清晰的認知。社協誤以為新移民的「就業率一半,與港人相若」,不上班的大媽在公園和碼頭高歌被左翼人士描述為「活潑的基層文化」和「輕舞飛揚的獨立女性」,以至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指「沒有新移民反而令香港更為爆煲」等,均是出於他們的豐富想像,與實際情況相反。按照這些脫離現實的邏輯行事,只會令香港的問題日益深化,以至無法挽回。
[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5%8F%8D%E6%93%8A-%E6%96%B0%E7%A7%BB%E6%B0%91%E8%B2%A2%E7%8D%BB%E8%AB%96-%E5%92%8C-%E6%96%B0%E9%9B%BB%E6%A2%AF%E8%AB%96/?fbclid=IwAR3ogVAHkVEujQsLczW2ovi2Y-wKk43mGbxM_gwJe4njNkoaTG3ggCdLBzg]
==========
大型詐騙網絡佈局:7個窮鬼+2個「貌似接近」(廣州、深圳)圍獵港、澳「人財」。
十年來,大陸整體本身收入低,現在已經拿絕大部份積蓄買房,還有什麼錢消費?大陸人最多風騷幾年,然後又打回原型;三更窮五更富,一朝得意便自以為「世界之最」,不像發達國家或香港人那麼低調、劄實。現在大陸開始窮,又要重施故技借香港吸金,到有點錢了又來「厲害了!我的國!」、「要不是我們來消費」之類......Loop到你(發達地區)變落後。經典例子如上海,它在清朝末時已發展得很快,向來多外資,理論上好過香港;但內戰、中共接手到現在,經過這麼漫長的時間,都比不上英國佬管治的香港。
世上無一種證據比具歷史性證據更可信。為什麼有那麼多大陸高端人口在「文革」時逃來香港?不就是怕「低端人口」及其「低端統戰」嗎?
從港英時代到現在,你出10元救濟他,他們只能給你1(已前)-3(現在)元貢獻。現在你受不了、叫他們走(他們還不起錢、人情,叫他們走、不要再拖後腿已經很厚道了吧?),他們反過來責怪你「不人道」、「太計較」、「看不起人」;這不是垃圾,是什麼?雖然再陰謀論多點就是「翻臉就不用還」,不過我們也計算過,結論是「貼錢送瘟神」!
臺灣人,你們看看南海(雖然有「東盟」、英聯邦友誼國家看管,但中國也那麼囂張),知道中國出太平洋是對世界很危險的事嗎?低能仔看到的只有釣魚島或主權,我看到的是掌握著世界和平的其中一個key。Taiwan (and Japan) ,You are very important as well as a goal keeper of world peace and the order.
雖然說真的打仗起來,人數已經不是取性的關鍵,但13億人的中國(相等於歐美日臺的總和)猶如龐大的蝗蟲群,天天騷擾,磨都磨光你(香港俗語「食都食窮你」,還需要打嗎),「地球生態危機」,「Resident Evil」!
另外,中國咁有錢,點解最高面值貨幣仲係得100蚊?因為貨幣的防偽技術和其流動性控制還遠不成熟。For solving such issues,中國推電子交易如支付寶,依賴非實體M1(let M1')。However, it also can generate more money,因為M1'和M2界綫含糊,M1'比M2和M1更易出境,同樣難防「走資」;所以中國必然加強網絡監控,同時也衍生大量能源和科技需求.....The loo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money generation will lead a uncontrollable money growth because IT crimes are also expected growing ...... 中國低端、貪腐人口多,「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是常態。人民幣,我估最多「飄」多5年就開始貶值,關鍵在於美國聯盟怎打。大灣區的確會打造科技和金融區,但香港能主導多久就很難說。
我相信歐美不是傻的,在「特殊提款權」上,不會讓13億人口的貨幣佔超過20%;而且,將來10-20年一定會讓印度幣(先)和盧布(後)加入。
臺灣人好好保護臺灣。
雖然世界多苦難,但是苦難總是能被戰勝。對於害怕危險的人,這個世界上總是危險的。不要再悲哀地回首往昔,它已一去不復返;明智地改善現在,它屬於你;滿懷信心,勇往直前,迎接迷濛的未來。唯一的善是知識,而唯一的惡是無知。追求自身的利益,不是自私;只有忽視他人的利益,才是自私。思考才是才智的工作,幻想是才智的樂趣。讀經典書籍就如同和過去世界上傑出的人談話。「包容」的前提是「不能以施恩者或主子的身份自居」。
熱門文章
-
撮要:如今係香港脫共的黃金機會,只要十月一號前行動升級,奮勇向前,迫到中國出解放軍,國際就會以美國為首,制裁中國,直至其滅亡。田二少話北京為保國慶,十一之前會出解放軍,鎮壓香港示威遊行。特朗普總統講明take on China,警告習總勿在港重演六四;兩黨議員聲明企在港人一方反中...
-
利益申報:本人不屬任何政治組織成員。一切行為或言論均出自本人之信念和價值觀之驅動,沒有收取任何個體或組織的利益。 世界各地有不少像 Edward Snowden 的人,而我只是較早一點在香港「爆發」。2014年之前,我的所有網絡社交平台和日誌都是設為最私隱化/保密的。 工作時...
-
整合 明居正教授對中共控制香港的研究框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qI-7UBlrkc )和個人想法,而得出個人想法的(框架延伸)概念圖:
-
在他初認識女友時,是他另一個朋友早就認識的......這女孩出現後,發生了很多事,搞到他朋友跟他不和,現在他朋友不聽他電話。 我們三個男孩都知道這個女孩分別我們面前 說選擇性的話和偷偷挪用男孩手機發照片 ,(多種有關動機但不同事件構成的)企圖挑撥我們為她爭執。我和他朋友是最早...
-
我一共被香港海關捉到2次帶私煙 , 每次都是在我失業多時、最沒有錢的時候,而且我每次被捉時都是穿著最平凡時。我沒有一個朋友被捉過,偏偏就是最平凡的我被捉!擺明係「做我」! 海關還在審問期間,企圖以確認住址為理由,叫我提供在港親戚或朋友的聯絡方法!我回「沒有,只有我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