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Saturday, March 9, 2013

團結

一個組織為什麼要有「團結」?  是為了可以逹到某目標或者走某方向,而「逹到某目標或者走某方向」的前提是共同理念或共識。有「共同理念」,自然就會 「團結」的傾向/意向。但如果「為團結而團結」而忽略了大家的「目標」,這組織就像大海中迷失,最後可能是浪費時間,找不到存在價值。

另外,若「團結」失去了理性上「共同」為支點/基礎,「團結」的支點只剩下「情結」;這是個沒有系統性(可稱理性)的「團結」,非常不可靠!因為「情結」 很容易being broken down,俗語有云:「交一友千言萬語,失一友只三言兩語」。在利害關係的社會/組織上,除了「造假」,真「情」的是多麼的不切實際。若以「假情」來支撐「團結」,必然蘊釀出中國模式的腐敗。看中國大陸所刻意制造的「愛國情結」,結果還不是很多大陸國民想跑到外國去嗎? 口說一套,心想一套,勾心鬥角,待機而發;啊!這特質有點像典型香港仔呢~

「婚姻」也算是小型組織,它與社會組織/單位不同之處是,「婚姻」是情為主導,社會組織/單位是以理念為主導。中國那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 是以「情」來貫穿狹義和廣義層面;但了解「婚姻」和社會組織/單位的主導本質有別之後,就會明白中國模式的「愛黨愛國」和「以情治國」是極不合邏輯和不科學的。社會組織/單位是共同謀事為主的圈子,而不是共同謀情(我真的不明白過往的公司都有這麼「小朋友」需要我的「安慰」,他們得不到便針對或投訴),誰會用「嫁、娶」的觀念去參與呢? 社會組織/單位這麼多人,難道你可以對每個人都可以「動情」嗎? 這都是自然上的不可能吧! 若以「情」為主管理,哪麼你與最無或最有「情」那個或那班人,無可避免成為別人的「把柄」!與國家或社會組織/單位「談情」,猶如日本「毒男」與虛擬人物談戀愛般不切實際,只取其美好的,捨(逃避)其醜陋的,自我填補不存在的空虛,來獲取自我感覺良好。這種是自我不坦誠和滅亡的「取捨」。

<<低俗喜劇>>中,杜文澤以自己的角色比喻為一束「陰毛」,它用來減低共事上的磨擦。而「情」也像一束「陰毛」,用來減低共同謀事時的人際磨擦,所以「情」可輕可重。但「共事」時最需要的始終是實力,否則難以齊享「高潮」~

有共同理念,更準確地說是有共同的系統/科學性的理念才是最重要。堅持三權分立、法治精神和民主等......對有系統性/科學性的「正義」的堅持。個人認為這也是一種智力推崇的堅持。

很多公司/組織的管理層喜歡「估計」員工的忠誠度,是多麼的幼稚!我是個專業的系統分析師,不是「調情員」,我很清楚及堅持自己的角色;可惜太多職員「未能睡醒」(Unable to Wake Up),對工作方面就「雲運算」(腦子只有一團雲),但對人就很「用心」;嘿!這也是大陸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吧~

因此,我對任何組織/國家是沒有忠誠度可言,只有專業操守、理念、原則和公民責任;我的忠誠只留給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