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怡和集團的副經理是個大概三十歲多一點的男人,說的重點大概是自己讀這個課程是為了轉職和前途,自己得到的是人際和溝通的技巧。
2.
港鐵公司的首席經理是個大概三十歲多一點的女人,說的重點大概是自己讀這個課程是為了職業相關和前途,自己除了得到的是人際和溝通的技巧,還有從認識的朋 友中學到法律、會計、外語......(我忘了);分享了自己如何運用從別人學到的東西的情況;分享自己一個危機處理的案例,並掛勾到這個課程之中;分享 大學生活。很多、很詳細、很開心的說。
3.
一個國際集團的董事是個大概四十歲的男人......我覺得他回家睡個午覺更好,我相信沒有他,這個演講不會被我扣分。人家問他這個課程有什麼好,他只 copy and paste人家的話,什麼「學管理」、「有排名」、「師資好」......all the points without supporting are rubbish, completely rubbish (totally rubbish才對,我想借某高官的笑話來諷刺一下)!廢話!
三個人之中,有兩個的演講很膚淺,一看就知道他們沒有準備;一個40分(安慰分)、一個50分(有supportings but weak)。只一個,我給了70分(其實她比我見過的任何一個管理層都做得好,但她說過她幫CEO過解決一個危機,所以我是將她來跟國際級CEO比,所以 沒有80分。可能是因為她有才,我才嚴一點。別以為我跟她有關係或我好色,事實是我們沒關係,她也不美。
說回這個課程,到大學或以上的級別,師資並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Opportunities and yourself!這個課程最有價值的是Opportunities,但好像沒有一個人可以說出最有價值的Opportunities在哪?
三十萬的課程,不是我讀的......coz the opportunity cost is much high to me.
[201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