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Friday, February 22, 2013

台灣的妄自菲薄

 ......

談台灣
把自己從高地變成窪地,活該
沒有得人心的氣魄和膽量

「活該!」問及陳平對台灣的看法,他劈頭就說這兩個字,「本身台灣是處在高地,他卻把自己從高地變成了窪地。」陳平指出,一百多年來,華人社會仍是集權的 「家天下」文化,面對西方文明的衝擊或殖民,華人在努力找尋一種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價值,試著接受這挑戰,「而台灣因為特殊的歷史和地理因素,走在最前面, 它建立第一個民主法治的社會,本身它應該是一個驕傲的事,是一面旗幟,是一座燈塔。可燈塔卻自己拿一塊布把自己蒙起來說『我沒燈』。」而台灣未能發揮制度 高度、文化高度、經濟高度的感召力,陳平期期以為不該。他指出,中國大陸出口到世界上的分額光是台商投資就占了多少?「那麼何必要自認為很弱小呢?」所以 他毫不客氣地用「活該」兩個字。

對於台灣常覺得自己要被大陸化了,自我審查,對中國不敢批評,「連一個艾未未在這裡的展覽都不敢去,要偷偷摸摸地去,羞愧不羞愧呀!」說到這,陳平認為無 論台灣、香港、中國都是是還留著辮子的殘餘文化,「大家的辮子都沒剪乾淨,不被揪辮子難受,骨頭還是賤。奴才做了五千年!脊樑骨發育還沒完全成熟!」他提 高聲量說:「台灣與香港的問題都是一個問題-頭上的辮子,都是『奴才人』,所以我才要把頭剃得光光的。」

對於台灣的妄自菲薄,陳平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是誰到了台灣能感覺到平等平和,華人社會第一次有的制度與氛圍,確實是先進與光明,為何讓自己在大陸面前變 矮?」陳平相信台灣只要不遮不掩,「理直氣壯地把台灣樹立在整個華人社會當中,我告訴你,不要去想怎麼搞經濟,經濟自然會飛起來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嘛,你 台灣有得人心的條件,卻無得人心的氣魄和膽量。」

相較於生活經濟上依賴大陸的香港,陳平指出,台灣是自己縮小自己的發展空間。「我這次去美國感 觸很深,二十年前,說到華人在美國的勢力,台灣最大;我這回去,都是大陸人了。」他也認為,台灣自己把市場讓出來,都跑到大陸去了,「大陸市場固然要占, 不占白不占,但你不能只做大陸市場就忘記了其他市場,現在看不到提著皮箱在全世界跑的台商了,很少了。」所以他再三說,「活該!」


[ http://hkreporter.loved.hk/talks/thread-1777432-1-1.html ]


[201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