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Tuesday, February 26, 2013

愛情的互動與成長

愛情的互動是產生自連續的、良性的「要求」和「自發行為」。「情」是一種特別感覺、心結,「愛」是需要「付出」來証明的;「愛情」就是需要有感覺和付出。很喜歡一個人、很想念一個人,極其量是一種「情」。為對方無條件付出或無條件逹成對方的「要求」是一種「純愛」的表現。

「要求」是什麼? 它是妳認為對方要做的,這種「認為」可以是出自自己的需要、關心、擔心或者一個共同利益(包括現實問題或者個人意願)。但由於每一個人都能力、傾向和意願 的不同,所以「要求」不一定被做到百分之百。「要求」是有條件的,這並不是「純愛」。但對對方沒要求是不是好事呢? 不是。當「要求」被提出了,對方接下來的行為便一種「反應」,然後雙方就按著逹到「要求」的過程中互動起來;在這過程中,雙方可能會發生衝突、誤會或者不 滿足,但也可能是相反;或者引伸其他「要求」,產生另一個互動過程;如此類推。肯定的是,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這種過程越多,越能感受到雙方的意向、付 出,及雙方的交集亦越多。交集多是不是一定是好事呢? 不一定,也可能因為了解而分開,也可能會因為誤會而分開,也可能會因為壓力太大而分開;所以,「要求」不能過份(包括難度和量度)。雖然「要求」不是一種 「純愛」,但它是無法避免的現實;沒有什麼「要求」就等缺少了這種互動過程,缺少成長動力,「愛情」就很難變得成熟和堅實。「要求」是現實層面的「量度 器」。

「自發行為」是按自己的判斷為對方做事。經過一些互動過程後,對對方有一定的了解、習慣;這時可能會把對方過去的「要求」變成「自發行為」。當這行為是無 條件的、無自利目的的,它便是一種「純愛」的表現;當「要求」和「自發行為」一致時,便稱之「默契」;這表現是「現實」以上層面的價值,是一種抽象、理想 層面的東西;它沒有特定標準,它不是理智的或者很瘋狂的。它是「愛情質素探測器」,其純度、深度就要憑從自己及對方的「要求」、「自發行為」中取得的經驗 來分析了。

愛情有現實的一面,也有「純」的一面。倆人一起「經營」愛情,要講求配合和成長。「配合」是雙方都能接受的現實與「純」比例,「成長」是現實與「純」的成長/升級。健康的成長,營養比例要均衡。


[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