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從網上找到有關這教材的資料(包括官方網站),雖然沒有仔細詳讀,但隨便看看便意識到此教育極度偏重歌頌共產黨,把黨的地位提升到一種唯一、至尊的信仰的程度,並把黨與國同等!與我多年前看過的內地近代史教科書(對反右運動、文化大革命與六四事件等......完全沒有公正的批判),其意識極為相似。令人心寒!此教育的內容不包含對黨的批評和反省,沒有誠實可言;有如騙徒用花言巧語,說自己及其產品是多麼的完美。
每個國家都有其國民教育,但在多黨制的國家是不會把黨等同於國,也不會極度偏重讚美某一黨。例如台灣的國民教育,雖然也有讃美國民黨(開國黨),及其國父 和蔣介石,但其成份不多,也沒有把國民黨提升至「神」的地位。又例如英國,她雖是專制國家,但並非獨裁;有多個政黨,有政府機構存在。皇室沒有硬銷自己與 國同等,但人民仍然基於它的建國歷史、民族情結和親民度而支持它。
中國的國民教育與多黨制國家還有一個很大分別,中國的是從小學開始灌輸「愛國、愛黨」、毛語錄等......爭議性的內容,但其他國家的則在高中或以上才推行有關內容。不奇怪嗎? 試問一個小學生如何理解或分析這些爭議性的內容? 除了灌輸他們一套既定的答案,便沒有其他。這不是洗腦,哪是什麼?! 有如恐份組織或國家培養童子軍一樣,灌輸一套「神聖」的信仰。
根據<<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諮詢稿 > >[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 ... guide_0505_2011.pdf ]是找不到問題所在。但試試看其教學範本[ http://cd.edb.gov.hk/mce/section3/doc/3.5.2.doc ],乾坤盡在其中。第七頁 :
*****
心理測驗:我是中國人
1 外國人在一起,你會感到你與他/她最大的不同是:
A. 身份地位的不同
B. 外型體格的不同
C. 語言文化的不同
2 如果外國人誤會你是「日本人」,你的感受是:
A. 感到有點光榮
B. 沒有甚麼感覺
C. 感到不是味兒
3 一個外國人來香港旅行,請你介紹一些最有中國特色的東西給他/她,你會介紹甚麼?
A. 告訴他/她你不知道甚麼是中國特色
B. 建議他/她看看香港夜景
C. 建議他/她到中式酒樓飲茶
分數計算方法: A: 5分 B:3分 C:1分
答案分析:
9分或以上:
你可能對外國文化有點尊崇,而對中國文化不太了解,對國民身分認同仍未足夠,你需要多點認識及檢討。
8-6分:
你可能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較淺,國民身分認同也屬一般,故仍需繼續努力。
5分以下:
你對中國文化與中國人的身分抱有正面的態度,也算是有一定的體會,這是很好的開始,請繼續努力。
*是次問卷測試同學對中國的認同及其文化的認識,分數越高,表示認同感越不足,當然這是一個粗略的測試,重點在於引起動機,讓同學了解自己。
*****
我的批評和問題如下:
1) 有學生選擇「身份地位的不同」可能反映他對外國文化有尊崇,但不代表他對國民身分的認同不足。難道我欣賞其他民族的優點也是錯? 如果一個人在一個地方找不到自豪感,只是他單方面的問題嗎?
2) 幹嘛要拿「日本人」來作比較? 並設「不是味兒」來作標準答案?! 這問題有挑起種族分化的意識。
3) 外國人來香港旅行,我身為香港人,介紹香港夜景有什麼問題?! 香港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嗎? 不如直接要我向他說:「不要來香港了。跑去廣州感受最正宗的中式茶樓。」難道愛國/愛黨要愛到「倒自己米飯」?! 香港人的國民教育,應該要包含香港的特色!
我對此教材的評級為「低能」!
我認為小學生心智未成熟,只適宜灌輸「德育」和學習批判的基礎,不宜灌輸或討論「國民」等議題。另外,細心分析以上問題和選擇,別說小朋友,不少大人不知不覺地被這些「合理化選擇」(與商業上的「合理化煙幕」同出一轍)誤導。
被騙買了不良的商業產品是小事,但被騙接受了不良的「國家產品」極有可能是牽涉幾代人的(跨世代)大事!
不誠實的黨中哪會有誠實的黨友? 請勿濫交和輕易相信不誠實的人。
[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thread-1644165-1-1.html ]
正確的國民教育:
[2012-07-31]